吳嘉睿
【摘 要】當今,即時通訊工具(Instant Message, IM)如微信、QQ、Skype等已成為我們重要的通訊工具,它們方便、簡單、快捷,老少皆宜。但是,在IM盛行的當下,很多人仍然喜歡使用電子郵件進行交流。與IM相比,電子郵件的傳播有哪些優(yōu)勢?為何郵件服務沒有被IM打?。?/p>
【關鍵詞】即時通訊;電子郵件;傳播優(yōu)勢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231-02
一、延時互動性
(一)傳播速度的非即時性
IM最大的特點是即時,這是它的優(yōu)勢,但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它的劣勢。IM會給正在處于溝通的雙方帶來一種信息的焦慮,因為它本身就要求即時的交流和回復。
而郵件不同,發(fā)送郵件并不是急于讓對方馬上看到、馬上回復。郵件是一種延時互動,是一種全天候的交流工具。使用郵件進行交流互動,可以免受打擾,中斷思路,有充分時間思考,對話質量更高。IM雖然也允許兩端的人思考,但實際上卻隱含即時回復的信息焦慮。特別是在工作等正式場合,非即時的交流,有足夠的時間來仔細閱讀對方的信息并組織自己的觀點和語言,把想表達的內容描述清楚。傳播的非即時性是郵件相比于IM最大的優(yōu)勢。
(二)傳播內容的可思考性
深度思考是回復郵件前提,寫郵件時會更嚴肅的對待,更深思熟慮一些。郵件一般通過思考與斟酌,分析之后寫下,具有一定的客觀參考與價值性,而不是主觀的偏性認識占大部分。郵件有足夠的時間行文來使文字被更好地思考和組織,在某種程度上強迫寫信的人對自己的信息進行編輯整理,雙方在交流過程中“廢話”更少,效率和質量更高,包含的信息量更大。接受者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事情的整個概況,然后經過深思熟慮來回復,所以郵件的交流通常建立在認真閱讀前人的發(fā)言為前提,深入理解并回復的基礎上的。
相反,由于IM的隨意性、碎片化,不允許思考的從容與充分,經常邊輸入邊思考,往往難以表達全部的內容,甚至不知不覺中加入個人主觀因素。所以在這方面。使用IM進行交流,大部分時候對一件事情的描述是分散成多次發(fā)送,前后銜接不好容易造成信息碎片。并且IM的消息歷史是按照時間流組織的,一般需要即時的答復,回顧成本很高,根本做不到認真閱讀理解并回復。
例如記者通過郵件進行采訪時,郵件采訪保證了受訪者的真實所想,受訪者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和斟酌。特別是一些理論性較強的問題,往往能夠得到更為清晰和深入的闡釋,這對記者的思考也能有較大的幫助。[1]
二、辦公高效性
傳播的效率是指用最便捷的方式傳遞最有價值的信息。從受眾的角度講,就是用最短的時間獲得盡可能多的準確、可靠、有用的信息。從媒體的角度講,則是用最簡潔的方式,把最有價值的信息、清晰、明了地傳遞給受眾。
(一)傳播方式的多向性
回復和對話的支持,是交流內容的組織。IM起源于點對點交流,以騰訊QQ為例,雙方聊天是點對點傳播,交流到一半需要其它人協(xié)助,就得將其拉進來進行多人會話,還需要把事情重新說一次;或使用群組工具進行交流,盡管都可參與其中,但人多勢必導致效率低下。IM不論一對一還是群組,信息都是實時的時間流,不同的內容沒有任何組織。
而電子郵件不存在這個問題,它的“抄送”功能使傳播具有多向性,可進行點對面甚至面對面的交流,電子郵件被公認為辦公使用最有效的溝通工具。
(二)表達形式的書面性
郵件和IM的交流形式就好比書面和口語。郵箱是以信件的形式編寫和發(fā)送,常帶有稱呼和落款,比較正式和規(guī)范,而且表達方式多樣,字數不限;IM卻是類似便條的形式,夾雜表情圖片甚至語音,娛樂性強。前者,更加正式,可以留底,而且其作為一種書面性的溝通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具有法律效力。后者雖然也可找出對話記錄,但更麻煩且不正式。
郵件是基于文字等表達方式的書面交流,是思考后的產物,信息明確,它的可存檔、可驗證保證了內容的有效性。郵件是一份書面的記錄,可以輕松地被保存,搜索,打印,轉發(fā),而且更容易驗證它的發(fā)送者,接受者,發(fā)送時間,發(fā)送內容,可以隨時查閱,并且有查閱的公信力。對于最重要的內容,通過電子簽名的郵件由于遵循公共認可的安全體系,即可保證內容不會泄密,也可保證收發(fā)件人都是確定的賬戶。
(三)信息安全的保障性
郵件更有利于把過去的信息重新進行整理、備份,相比之下的IM:MSN沒有消息記錄功能,騰訊QQ的消息保存在本地,重裝系統(tǒng)或者換個不同設備上的客戶端就沒有了,必須即時進行備份。
消息傳達在企業(yè)內使用頻繁,但企業(yè)領域的IM到近年才較為受重視,之前都是使用互聯(lián)網的通用產品。企業(yè)用戶需要為自己公司內部維護一套“關系網”,成本高不說,安全性沒保證,也無法保證信息同步。而郵件服務早早的進入企業(yè),每個企業(yè)都自建郵箱,可以自己維護郵件組,推送信息,整合日歷,與其它內部系統(tǒng)對接。相當于自成一套成熟的“社交網絡”,并且有強大的安全措施和備份方案,所以企業(yè)內部的溝通,郵件服務比IM“可靠”。
三、客戶端隨意性
電子郵件具有全世界通用的協(xié)議,可以使用任何一種郵件的客戶端,以任何一種方式去查看郵件。而IM呢?它的客戶端必然是有限的類型,交流必須在同一種IM系統(tǒng)內,它對特定人群而言所滿足的需求并不能滿足其它人。這一的情況有時候很難盡人意,很可能對方就沒有使用相同的IM,例如使用MSN無法給QQ好友發(fā)消息,QQ無法直接與微信好友進行交流。IM的交流是封閉的,但收發(fā)郵件是開放的,有良好的互通性,任意的郵箱用戶可以相互發(fā)送郵件,不同品牌的郵箱交流、互通是無障礙的。
電子郵件是公開協(xié)議、互聯(lián)互通,不會被綁定到某個廠商上,目前所存在的電子郵件客戶端不下千種,它們都以不同的方式去滿足了不同需求的人群,支持在不同地點,不同方式(WEB客戶端)進行登錄。IM協(xié)議單一,客戶端單一,因而不能滿足太多的人。目前還沒有一款IM在世界上覆蓋面廣,滲透率又高。如果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在電腦上或者其他移動設備上使用IM,那么使用的人就多了。而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客戶端都裝有IM軟件,但都裝有瀏覽器,可以使用郵件的收發(fā)。郵件能廣泛滿足人們的需求,而IM只能滿足部分人的需求。
四、結束
郵件和IM都是為了解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問題,而人和人之間的溝通必然存在正式和非正式的場合。我們也能比較容易發(fā)現(xiàn),郵件在正式場合下(例如公務)使用的幾率遠高于IM,而在非正式的場合,使用IM的幾率要遠高于郵件。這意味著人們更愿意使用“文檔”這種格式進行正式的交流(例如商務雙方簽訂的合同),所以郵件在這方面能夠充分表現(xiàn)其優(yōu)勢,而非正式場合,人們更愿意同朋友進行相對隨意的交流,所以IM在這里就派上大用場了。也就是說,郵件往往用于更加正式的表達,IM更適合用于娛樂與閑聊。
電子郵件是—種用電子手段提供信息交換的通信方式,是互聯(lián)網應用最廣的服務。電子郵件的存在極大地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它的延時互動性、辦公高效性、客戶端隨意性是其三大優(yōu)勢,是其面對日新月異的IM時沒有被打敗的根本原因。在筆者看來,即使IM再便捷、方便,郵件的功能在近年來是無法被取代的,它的傳播優(yōu)勢將繼續(xù)發(fā)揮其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何文琦.如何發(fā)揮郵件采訪優(yōu)勢[J].新聞知識,2013,(1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