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軍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哲學院,武漢 430073; 2.湖南城市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論城市空間生產中的空間隔離
張軍1,2
(1.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哲學院,武漢430073; 2.湖南城市學院 外國語學院,湖南 益陽413000)
城市發(fā)展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城市空間生產是城市發(fā)展的一個顯著特征??臻g生產不斷形成新的城市空間結構,同時也生產著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城市的發(fā)展過程客觀上造成了城市空間與人的對立,其根源來自于城市空間生產中所產生的空間隔離。應該積極探索消除空間隔離的途徑,努力實現城市的空間正義。
城市;空間生產;空間隔離;空間正義
在現代化語境下,城市發(fā)展十分迅速,體現為城市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城市人口的持續(xù)增長,城市結構和社會關系的日益復雜等方面,并以城市空間生產為表征。在資本驅動和權力把控下,城市空間生產客觀上產生了各種空間分裂和隔離,導致空間的不正義,阻礙了人的發(fā)展。只有打破空間隔離,建立層級互通的社會關系,實現空間正義,才能實現城市人的自由全面發(fā)展。
社會的分工和人口的聚集產生了城市,城市以空間生產的形式不斷向前發(fā)展。馬克思指出,“大工業(yè)企業(yè)需要許多工人在一個建筑物里共同勞動;這些工人必須住在附近,甚至是在不大的工廠近旁,他們也會形成一個完整的村鎮(zhèn)……村鎮(zhèn)就變成小城市,而小城市就變成大城市。”[1]大衛(wèi)·哈維認為城市發(fā)展是一種空間關系的創(chuàng)建,“城市的發(fā)展過程就是生產、流通、交換和消費的物質基礎設施的創(chuàng)建”。[2]
城市是空間生產最為活躍的場所,這種活力源自于空間生產中的權力的主導和資本的驅動。由于城市發(fā)展的需要,以政府為代表的權力機構向資本伸出橄欖枝,以寬松的政策和優(yōu)質服務把資本引入到空間生產領域,促使城市快速發(fā)展,城市規(guī)模不斷擴大,城市人口不斷聚集增長,在權力的主導下,形成新的、更為復雜的城市空間。
正是由于城市空間生產的需求,在權力機構的支持下,資本有了作為的機會。資本會延伸到每一個角落,總能夠在城市空間生產中找到合適的增長點。但是資本的本質使其在空間生產過程中以追逐利潤為唯一目的,加之政府對引進的資本采取較為寬松的政策,資本驅動的城市空間生產有可能進入一種無序狀態(tài)。以房地產為例,資本進入房地產領域會更傾向于在高檔住宅、大型綜合建筑的建設方面尋求增長點,并不會考慮城市空間的分裂和文脈的斷裂,以及生產的這種空間是否與其他空間協調。而權力部門也會在征地、拆遷和安置等方面積極配合,二者合力生產著城市空間,自然也成為城市空間的分配者。城市移民、貧困人群、流浪者等邊緣群體聚集在城市特定的空間,這些空間往往被投資者認為是難以帶來可觀利潤的空間而被暫時保留。隨著城市的發(fā)展,一旦這些空間具備了開發(fā)的價值,這些邊緣群體又被迫遷出原來的空間,“城市空間生產是少數資本家操控、民眾被迫觀看的作秀。城市化的背后推動力量是利益。受利益驅動的城市空間生產鋪天蓋地向人們涌來,讓人們眼花繚亂。控制與被控制、觀看與被觀看構成了城市空間二元對立的因素?!盵3]
整個空間生產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將城市空間分裂的過程。即使是公共空間的建設也往往帶有群體的傾向性。大型商場、游樂場、公園、江河湖泊、交通設施、學校、醫(yī)院等公共空間都可能成為高質量城市空間的重要組成因素。大量的高檔住宅在這些公共空間周圍被開發(fā)出來,出售給高收入人群,獲取高額利潤。實際上是把公共空間納入了私人空間生產,把低收人群排斥在外,客觀上造成了空間的分裂。
物理空間能夠被人感知,社會空間是以人的關系形式存在,二者都是物質性的。人存在于物質空間之中,并以物質空間為前提,建立起各種社會關系,形成社會空間;社會空間的生產又形成更為復雜的社會關系,反過來又促進物理空間的生產。所以,任何社會空間的存在都是以物理空間為前提的,沒有脫離物理空間而單獨存在的社會空間;任何物理空間的生產都是在一定的社會關系下進行的,不存在脫離社會關系獨立的物理空間生產。
同樣,物理空間隔離和社會空間隔離也互為前提。城市空間的碎片化把城市空間分裂為不同的物理空間,每一個分離的物理空間形成一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空間,也成為了社會空間的分隔符號。
(一)城市空間生產導致的物理空間的隔離
城市在發(fā)展中生產出不同功能的物理空間,這些功能迥異的空間成為了城市空間生產中的各種空間碎片,各個空間碎片之間相對獨立,相互的聯系和交往幾乎被阻斷,從而生成各種隔離的物理空間,對城市的整體性和有機性造成嚴重的影響。
城市的發(fā)展在空間上,對內會進行舊城改造,對外會進行物理擴張。城市空間生產在城市內部進行社區(qū)劃分、功能分區(qū),導致城市出現高檔小區(qū)、普通住宅區(qū)、貧民集聚區(qū)(貧民窟)、城中村等不同的社區(qū)空間。從空間的功能和作用來看,又被劃分為權力空間、商業(yè)空間、工業(yè)空間、休閑空間、交通空間等,各種空間都具有某種主題功能的性質,有較為清晰的辨識度,與其他空間有明顯的區(qū)分性,突出了空間之間的差異性及個體空間的獨立性。
城市空間分裂成碎片并且得以固化以后,城市新的移民必須向城市空間的占有者租用或購買居住和活動空間??臻g產品受到市場規(guī)律的影響,在旺盛的需求中,價格居高不下。眾多的需求者選擇購買相對廉價、狹小、條件較差的空間產品。許多城市的建筑頂層閣樓和地下室由于其價格相對較低,人們競相購買。所以在城市中出現了“蟻族”、“鼠族”、“蝸居者”等這樣一些被城市空間所排斥的人群,被隔離在城市主流空間之外。
城市在向外圍的擴展中,把原本屬于鄉(xiāng)村的空間納入到城市范圍之中。鄉(xiāng)村的自然空間如田野、山崗、河流、森林,通過改造,賦予其新的空間含義和功能主題,改變成為了城市空間的一部分,這種新的城市空間與原有的城市空間在功能和作用上有著較大差別,形成了新舊城市空間的對立。被納入城市范圍的鄉(xiāng)村空間,其城市空間化的改造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這些空間以既非城市空間又非鄉(xiāng)村空間的空間形態(tài)存在,成為城市中獨立的空間碎片,其異質的空間屬性為其他性質的空間所排斥,形成新的空間隔離。
(二)城市空間生產導致的社會空間的隔離
列斐伏爾《空間的生產》指出:“社會空間包含了巨大的物體多樣性,既有自然的也有社會的,包括為物質與信息交流提供方便的網絡和途徑,因此,這樣一些物體不僅是物而且是關系?!盵4]由此可見,城市的社會空間包括城市的物和關系;城市空間生產是物和關系的生產。現代城市的發(fā)展使城市各種關系日漸豐富,社會關系固化成為特征明顯的城市空間,“當代城市的發(fā)展,一方面使得城市社會關系的獨特性質進一步增強和固化,城市社會關系越來越遠離、擺脫鄉(xiāng)村社會關系特點;另一方面也使得城市交往活動進一步擴大,城市社會關系進一步豐富和拓展?!盵5]所以,一方面,城市社會空間與鄉(xiāng)村社會空間的分裂程度越來越大,另一方面,城市內部物理空間的分裂促使社會空間也產生隔離。
人是空間生產的主體,也是空間的主體。人生產空間、分配空間,也消費空間,是空間中各種關系的創(chuàng)造者,秩序性是社會空間的特征。為了維護社會空間的秩序性,空間被分裂為不同的形態(tài)。在城市社會空間的分裂過程中,由于文化差異、身份認同、階層固化等原因導致的社會空間隔離更加深化。城市人口往往以群體的文化背景、身份特征及社會階層為依據,選擇不同的居住、交往和消費空間。城市中的高檔住宅區(qū)、高級俱樂部和高檔消費場所,是社會中高級階層人群的消費空間,此類空間對于身份、教育背景和消費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成為了空間隔離的工具,自覺把該群體與另外的群體隔離開來,群體間的交流和關系發(fā)展被阻隔,形成了社會空間的分裂和隔離。而城中村、貧民窟等城市下層人群聚集的空間,高級階層的人群很少流入??臻g之間的隔離使不同群體之間難有交流互動的機會,造成不同空間中的人際交往減少,也縮減了下層民眾向上層流動的機會,社會層際流動變緩,階層固化嚴重。
城市空間生產中還附著人為的社會空間隔離。為了配合權力部門的城市發(fā)展策略,許多原有的城市社會空間被人為地分裂,形成新的隔離空間,影響著人的交往和互動。如現代旅游城市空間生產中的古城保護和開發(fā)就是一種典型的人為的空間隔離。古城開發(fā)一般是指對原有的古城進行修葺和利用,保持古城原有的風貌和特色,但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卻把原有的自然居民遷移出去,把商業(yè)人口遷移進來,原有的古城社會空間被隔離出去,在同樣的物理空間中形成了一種以旅游和商業(yè)為紐帶的新的社會空間,這種社會空間充其量只是對于原有古城社會空間的一種模仿。
人的身份認同是城市社會空間隔離的一個主要因素。城市中各種復雜的社會關系交織在一起,社會空間紛繁復雜。各個群體基于地緣、鄉(xiāng)緣、業(yè)緣等因素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種社會空間。人的身份成為社會空間的識別標志,相對獨立的社會空間是身份相似的人聚集形成的。身份成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前提和基礎,也是城市社會空間隔離的屏障,不同身份的人一般被鎖定在各自較為固定的社會空間,難以在隔離的空間之間自由流動。
理論上說,人是城市的建設者,是城市的主人;人是城市空間的生產者,也是城市空間產品的享有者,人應該具有平等的城市建設和消費的權利。但由于城市物理空間和社會空間的隔離,空間得不到公平的分配,人卻不能按自身的需求享有相應的空間,處于一種空間缺失的狀態(tài),甚至與人自身生產的城市空間相異化。
經濟基礎是城市空間消費的決定性因素。大量的經濟基礎相對較差的社會群體只占有相對較小的物理空間和極受局限的社會空間,心理上沒有城市的主體感,成為城市的游離者。如作為城市移民的農民工群體,他們是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參與者,也就是城市空間生產的重要組成要素。由于整個城市空間生產受到資本驅動,農民工是以被雇傭的形式參與城市空間生產,他們親自生產的高級城市空間卻沒有權力享受,被迫聚集于下層生存空間,被其親自創(chuàng)造的城市空間所排斥。而且該群體在城市中得不到市民待遇,不能平等地享有福利保障、就業(yè)機會、衛(wèi)生、教育、醫(yī)療等公共資源,所處的社會空間被隔離,其階層被固化在社會的下層,難以向上層流動。
空間消費成為城市人空間缺失的心理安慰。在城市社會中,消費主義盛行。名牌、奢侈品及高檔消費場所成為上層社會空間的標識,符號的消費也成人與人之間的隔離屏障。奢侈消費在某種程度上是金錢、權力、地位的象征,產品的logo成為人與人之間的空間隔離的符號。坐在豪華轎車里的人與坐在普通轎車里的人具有不一樣的心理感受,是因為奢侈消費使人更具有心理優(yōu)勢。在廣告和現代城市消費觀念的影響下,城市人不斷地追求符號消費,把對奢侈品的占有等同于對社會上層空間的占有,彌補城市空間的缺失感,獲得心理安慰。
人是城市空間的生產者,應該成為城市空間產品的主人。但在現代城市中,人卻往往與自身生產的城市空間相異化,反過來被城市空間所奴役。在城市中,人要獲得自身生存和發(fā)展的空間往往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且不說人追求高級城市空間消費和符號消費所付出的巨大代價,即使人們安身立命的居住、生活空間也能給人們帶上沉重的枷鎖,“房奴”、“車奴”在現代城市社會中極為普遍。事實上,在城市中往往還存在大量的房產和地產等空間資源處于閑置甚至荒廢狀態(tài),人卻不能享受到廉價的城市空間。人在為空間服務,成為了城市空間的奴隸。由此可見,城市空間生產中產生的空間隔離導致了人的空間缺失,是一種空間非正義。
“空間正義,也就是一種符合倫理精神的空間形態(tài)與空間關系,也就是不同社會主體能夠相對平等、動態(tài)地享有空間,相對自由地進行空間生產和空間消費的理想狀態(tài)?!盵6]城市中的空間隔離反映出城市空間生產和分配的不正義,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影響著人的自由和全面發(fā)展。但要消除城市隔離卻是一個長期的和復雜的過程。可以從空間正義的角度出發(fā)做一些有益嘗試。
首先,應打破資本與權力相糾纏進行城市空間生產的模式,政府的政策不能一味地諂媚資本,而應對資本在城市空間生產中的肆意擴張加以節(jié)制,控制資本逐利的高級空間生產,減少由此產生的空間隔離,盡可能將更多的資本引向城市公共空間生產和中下層城市人群生活和發(fā)展的空間建構,逐步實現城市空間的生產正義。
其次,應打破以身份為依據的自發(fā)的空間分配模式,建立有效的權力監(jiān)督機制,實行利益相對均衡的空間分配政策,以制度管控空間利益的爭奪,實現城市空間的分配正義。
第三,提升人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尊重不同城市群體的文化空間差異,消除偏見和歧視,平等地對待不同群體的多元價值觀念和文化價值取向,建立開放和包容的城市社會關系,實現城市空間的價值正義。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300-301.
[2]Harvey D.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Capitalist Urbanization[M].Oxford UK:Basil Blackwell Ltd.,1985:1.
[3]孫全勝.城市空間生產:性質、邏輯和意義[J].城市發(fā)展研究, 2014(5):39-48.
[4]Lefebvre H.The Production of Space(Translated by Nicholson Smith)[M].Oxford:Blackwell,1991:77.
[5]莊友剛.城市發(fā)展的當代趨勢與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的現實反思——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空間生產視角的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2013(5):67-72.
[6]陳忠.空間辯證法、空間正義與集體行動邏輯[J].哲學動態(tài), 2010(6):40-46.
AStudy on Space Insulation in the Urban Space Production
ZHANG Jun1,2
(1.Zhongnan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Law,Wuhan430073,China;2.Hunan City University,Yiyang,Hunan413000,China)
The urban development is a necessary way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the production of urban space is a notable feature of the urban development.Urban space production forms new urban spatial structures unceasingly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produces complex social relations.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the opposition between the urban space and the human,the space insulation generated in the production of urban space is its source.We should actively explore the ways to eliminate the spatial insulations,and trying to achieve the justice of urban space.
city;the production of space;the insulation of space;the justice of space
C 912.81
A
10.3969/j.issn.2096-059X.2016.03.004
2096-059X(2016)03-0017-04
(責任編校:彭萍)
2016-02-25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2014B1603);湖南省社科基金外語科研聯合項目(15WLH05)
張軍(1977-),男,湖南桃江人,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城市哲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