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國
不能沒有鄧哈哈
3月20日,成都四川省體育館。2015-2016賽季CBA總決賽第五戰(zhàn)。
名不見經(jīng)傳的王汝恒一戰(zhàn)成名,投中4記黃金三分,得到18分,成為四川隊里哈達迪和哈里斯之外的進攻第三極。毋庸置疑,四川隊的利器還是“鄧哈哈”組合,尤其是“哈哈”:哈里斯得到全隊最高的25分、15個籃板、4次助攻,哈達迪旱澇保收地拿下22分,摘得16個籃板。
終場哨響,冠軍歸蜀。哈里斯跳上場邊的桌子,張開雙手,仰天長嘯,接受現(xiàn)場觀眾的祝賀。哈達迪激動地雙膝跪地,親吻地板,全然不顧以他為中心圍成一個圈的記者……
總決賽第一場,四川隊在本溪89比103負于遼寧。照著技術(shù)統(tǒng)計倒逼敗因,能搜羅出一大堆,但其實沒那么復雜,無非就是“鄧哈哈”沒發(fā)揮出應(yīng)有戰(zhàn)力。
那場比賽,哈達迪只得到20分、9個籃板。哈里斯雖然有25分、11個籃板、5次助攻,但三分球10投3中,準度和效率欠佳。鄧特蒙全然找不到狀態(tài),三分球6投1中,只得到了11分、6個籃板、6次助攻。
第二戰(zhàn)前,主教練楊學增單獨找鄧特蒙做戰(zhàn)前動員。據(jù)楊學增透露,鄧特蒙首戰(zhàn)表現(xiàn)委頓,是因為他身上有傷。第二戰(zhàn),鄧特蒙在三分線外依然瞄不準靶心,三分球5投0中,只得到了12分,好在他送出9次助攻,將球隊的整體進攻打理得不錯。
鄧特蒙雖然不甚給力,四川隊卻上演逆襲好戲,在首節(jié)一度落后15分的不利局面下,最終以96比88得勝,概因“哈哈”二人組太無解。哈里斯拿到了全隊最高的29分,搶得15個籃板。哈達迪得到25分之余,籃板球竟然摘下26個,最不可思議的是一人搶下了12個前場籃板。
這一戰(zhàn),張春軍兩分球9投7中,得到18分,搶走了不少風頭。但這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鄧哈哈”才是四川隊上演絕地反擊的終極密碼。第二節(jié),四川隊推出三外援,湊齊“鄧哈哈”,單節(jié)勝出15分。
第三戰(zhàn),賽事移到成都,四川隊109比104再下一城。哈里斯只得到12分、8個籃板,楊學增解釋說:“哈里斯肩膀有傷,有些影響,今天意外又挫傷了一下。”
哈里斯貢獻寥寥,前兩戰(zhàn)熄火的鄧特蒙卻滿血復活,先是表演成串兒的高難度花樣三分,最后一節(jié)又祭出各種無敵突破,將遼寧隊的防線沖擊得七零八落,狂得40分、6個籃板、6次助攻。楊學增也對鄧特蒙的發(fā)揮大加贊賞,“鄧特蒙今晚的復出很重要,是我們最后贏得比賽的功臣。”
哈達迪穩(wěn)如磐石,取下28分、25個籃板,其中10個是前場籃板,比遼寧隊全隊的8個還要多。
這一場,“鄧哈哈”攜手共獲80分、39個籃板9次助攻。在總決賽這種級別的較量中,遼寧隊讓“鄧哈哈”得了80分,想贏球幾無可能。
經(jīng)歷過第三場賽后群毆丑劇之后,雙方在第四戰(zhàn)中打得膠著,但笑到最后的還是四川隊。第三節(jié)后半段,遼寧隊一度將比分反超6分。危急時刻,哈里斯挺身而出,連續(xù)兩記三分后,又在該節(jié)結(jié)束前命中高難度壓哨中投,一口氣連得8分,幫助四川隊帶著2分優(yōu)勢進入末節(jié),最終以96比87取勝利。
這場比賽,哈里斯有34分、10個籃板,哈達迪進攻端不太出彩,只拿下13分,但搶得20個籃板。
遼寧隊主教練郭士強每次分析敗因,都會提到“籃板不好”,說白了,就是在內(nèi)線,韓德君、李曉旭和蘭多夫完全被哈達迪和哈里斯壓制。兩人的穩(wěn)定高效,簡直就是遼寧隊無法逾越的屏障。
絕非光有鄧哈哈
不難想象,隨著四川隊奪冠,關(guān)于“三外援”存廢的爭論進一步升溫。無需回避,四川隊確實是靠三外援奪得了冠軍,值得探究的是“三外援”政策由來已久,為什么只有四川隊奪得了冠軍?
2013年,山東隊在杰特、阿巴斯和弗羅曼的率領(lǐng)下,半決賽戰(zhàn)勝上賽季冠軍北京隊。但在總決賽上,外援神奇不再,山東隊被昔日霸主廣東隊剃了光頭。當時,業(yè)界的一致論調(diào)是“光有三外援是不行的”。上賽季,青島隊主教練李秋平用活了哈達迪、哈里斯和鄧特蒙,將經(jīng)年積弱的球隊歷史性地帶到四強的高度,但在半決賽上被遼寧隊痛擊,似乎進一步佐證了“三外援絕非萬能”的論點。
以往,“三外援”球隊的成績上限就是進入總決賽。正因為如此,四川隊在常規(guī)賽打到了第三名,也不被認為是總冠軍的熱門爭奪者,在半決賽里淘汰了陣容奢華的新疆隊,也沒多少人認為他們能扳倒常規(guī)賽第一的遼寧隊?!班嚬迸c四川隊只用5場比賽就顛覆了主流認知。
究根結(jié)底,四川隊雄起當然是拜三外援所賜。三人個個能力出挑,哈達迪保護籃板,高位策應(yīng),哈里斯內(nèi)外兼修,鄧特蒙擅長突襲。從技術(shù)特點上看,“鄧哈哈”三人組幾無攻防盲點。楊學增不像2013-2014賽季的普拉達那樣固執(zhí),而是將哈達迪的個人特點有機融入其跑轟戰(zhàn)術(shù):哈達迪抓下后場籃板,長臂一甩,球過半場,隊友快下,完成閃擊。在楊學增的戰(zhàn)術(shù)體系里,進攻不必非等哈達迪落位,一旦落入陣地戰(zhàn),哈達迪提上高位,成了分球燈塔。
在對陣雙外援球隊時,只要哈達迪在場,不管鄧特蒙和哈里斯哪位與其配對,都會空出一個強點。三外援球隊,一般是一內(nèi)一外常規(guī)雙外援,鋒線用亞洲外援,但四川隊的三外援優(yōu)勢更明顯。
上賽季在青島隊,“鄧哈哈”也是這么干的,為什么只打到了半決賽,就遭遇了潰???這又回到了老生常談的話題,那就是國內(nèi)球員。其實,四川隊奪冠,并未改變大家對三外援球隊的認知,但光有三外援確實不行。
奪冠那個夜晚,CBA終于有了自己版本的“一戰(zhàn)成名”,講述這個勵志故事的家伙叫王汝恒。
回顧川遼五場總決賽,王汝恒是一個符號,代表活在三外援陰影下被看扁了的國內(nèi)球員,包括將一招轉(zhuǎn)身玩得爐火純青、將哈德森纏得走火入魔的張春軍,關(guān)鍵時刻屢屢得分的孟達,還包括吳楠、賈誠……
四川隊奪冠,根在三外援,但國內(nèi)球員的作用也不可忽視。他們不是總決賽的勝負手,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了自己的特點,沒掉鏈子,沒拖后腿,沒成為短板,這對三外援球隊而言,是意外收獲和不虞之喜。
上賽季在青島隊,哈達迪半決賽中的表現(xiàn)有點失常。李秋平回憶說,是因為三外援在首輪過后的小假期里歇大了。也有知情人士透露,這或與俱樂部沒有明確績效獎金有關(guān)。不管實情如何,四川隊從根上規(guī)避了這一問題,不但給哈達迪開出了超過百萬的豐厚年薪,還允諾了誘人獎金:進季后賽獎10萬美金,進四強20萬美元,萬一奪冠了呢?100萬美金!有了這樣實打?qū)?、不可拒絕的動力,哈達迪焉有不拼命之理!
總之,四川隊奪冠,絕對不只是“三外援”那么簡單,而是國內(nèi)球員、俱樂部管理、主教練水平甚至是運氣等多重元素綜合作用的結(jié)果。
從現(xiàn)在的信息看,下賽季CBA不會廢止三外援政策,四川隊無疑為擁有此政策的球隊樹立了一個最好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