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雷,高 霞,趙 旭(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遼寧撫順113001)
?
由茶文化的德育功能看高校的德育工作
黃春雷,高霞,趙旭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遼寧撫順113001)
摘要:凡是看過《西游記》的人,無不對觀音院中金蟬長老飲茶的精美器具發(fā)出由衷贊嘆,看似簡單的飲茶兩字,實際包含了內蘊深厚的飲茶文化。茶文化在中國擁有悠遠深長的歷史,且不談神農(nóng)時期就有關于茶的記載,便是從史有明文的漢朝算起,到如今也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單純的采茶、飲茶行為,在歷史的演變中逐漸發(fā)展成了文化象征,茶文化在歷史發(fā)展中融入了各門各派的文化精髓,采茶時的動作演化成了采茶戲,而飲茶,則演化成了博大精深的茶道。針對當前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空缺,響應“文化強國”的政策趨向,結合當下高校的德育工作的開展,筆者認為,高校的德育工作,應從傳統(tǒng)茶文化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深入研究和探討茶文化中的茶性、茶道、茶德對大學生德育的影響。
關鍵詞:茶文化;德育功能;高校;德育工作
黃春雷(1983-),男,黑龍江綏化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高霞(1981-),女,遼寧撫順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趙旭(1982-),男,遼寧撫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科技哲學。
自五四運動提倡全盤西化以來,中國高校德育工作一直存在一味向西方看齊的弊端,其發(fā)展西式的自由民主造成的教育問題十分嚴重。在帶來了西方牛仔紈绔式的物欲攀比的同時,因過于追求泛濫自由,也使得高校學生嚴重缺乏自我約束能力。在全國多所大學中,為數(shù)驚人的大學生竟然通宵打游戲不熄燈,而每年日益增加的大學生不堪壓力自戕身亡的事故更是見諸報端。綜上所述,現(xiàn)下的高校德育工作尚存在許多不足之處。
而茶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部分,因融入了儒、道、佛三教的精華,在本身的效用之上還演化出了文化教育功能。正如陸羽那為世熟知的《茶經(jīng)》所說:“茶性也儉”,一語道破茶性本身便有啟示人生活儉樸的功能。古代文人們多浸淫于茶道,以茶會友,以茶育人的更是不在少數(shù),應此茶文化的德育功能,是受到歷史的驗證的,下文將會一一分點論證。
在當今世界目光都聚焦在中國的時刻,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價值不斷被挖掘出來,以“天人合一”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無所不包,世人也只是對之管窺蠡測。故此,發(fā)展高校德育工作,若能從茶文化中探索教育之道,那么將對高校具體教育工作的發(fā)展大有裨益。
隨著國家和社會對大學生德育工作的重視,大力改革高校德育工作迫在眉睫。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國家的教育方針主張高校應一改對精英教育的執(zhí)著,由以考試為主向育人為主轉變,做到不僅重視學生的書面成績,更應重視學生的內在品質。正如品茶一般,不僅要看茶的外在長相,更要重視茶的內在韻味。所以由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入手,研究其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將傳統(tǒng)文化和時代特征相結合,是當下國家和社會的要求。
眾所周知,茶文化內涵廣博,主要由茶性、茶道、茶德三方面組成,更是融合了儒、道、佛三家的文化,故此,其德育功能,既有儒家的因材施教,也有道家的無為而治,更有佛教的圓覺融通。本文將從茶性、茶道、茶德,入手,從具體到抽象,由外在升華為內涵,逐步探索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應用。
2.1茶性對德育工作的啟示作用
萬物都有其習性,茶,自然也有其本性。首先,茶作為生長在中國本土的一種植物,本身便有不蔓不枝、不偏不倚的特點,茶香十里,卻不妖嬈;茶之妙用多端,卻不自以為傲,甘自低調,這本身就具備道家上善若水的德育啟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茶善利蒼生而不傲。當代的大學生,一味向家人索取,而不講究貢獻;或是一有兩點效用,便身心膨脹,浮躁地大肆炫耀。向高校學生宣揚茶低調不浮躁、甘于貢獻而非一味索取的高貴茶性,對德育工作的開展將起到良好的應用作用。
其次,茶樹多生長在南國多臺風的江浙之地,或是生長于中國名山之絕頂,本身便需有堅忍不拔的品性,才能應對各種狂風暴雨,生存下來。故此,堅忍不拔敢于吃苦的本性,是茶性的對德育工作的又一啟示,這種品性,正體現(xiàn)了儒家“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仁者精神。反觀當下高校的大學生,大多來自于芝蘭之室,過著衣來張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既未經(jīng)世事磨練,也從無隱忍概念,這樣的高校學生,怎能面對當今社會的殘酷競爭呢?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灌輸茶性,將有助于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增強大學生為國家社會貢獻吃苦耐勞的能力。
而且茶的適應性強,既可晾曬成茶葉保存,又可舒展成茶水供人飲用。茶味淡雅、清香,韻味深長。茶,既可藥用,也可飲用。適應性強,淡雅清香,用途廣,這些特點,都與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精髓不謀而合。
開展高校的德育工作,實際就是開展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教育,更要善于利用中華傳統(tǒng)美德,宣揚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愛好和平的民族精神。而茶性本身的特點,與中華民族精神相吻合,對現(xiàn)代高校的德育教育具有極佳的啟示作用。換言之,茶性對于德育工作的啟示作用,正是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個具體應用。
2.2茶道在德育工作中的直接應用
作為茶文化的又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茶道由來已久。茶道是茶文化在發(fā)展過程吸收的各種傳統(tǒng)文化元素,又結合本身茶藝演化而來的一種獨特文化。善品佳茗的人,還從茶道中升華出茶德這一精神層面的茶文化要素。
在中國傳統(tǒng)的茶道中,泡茶飲用,不是直接拿熱水浸泡,飲用之時,也不是直接拿起狂吸,甚至對于裝茶的器皿,也是極為講究。這種追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質,正是茶道的特點之一??v觀古代學有所成的文人墨客,無不衷心于茶,像蘇軾、王安石均是品茶的好手,因為茶道,促進了文人學者精益求精的精神。而將這種精神應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中,能有效促進高校大學生對于學業(yè)追求上進的精神。
茶道同樣講究靜心儉德,在品味茶水之時,要做到道家的清心寡欲;而在品茶之中,感受到茶水的淡雅清香,仿佛置身于樹林中青石上,與大自然無隔閡相存,又是儒家“天人合一”的效用。喝一口茶之后,將茶杯放回桌子上,心里靜寂不起一絲波瀾,便如同佛家的圓通靜寂,此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于寧靜中體驗到一種生命的樂趣?,F(xiàn)代的人們,不論是學生群體還是社會群眾,早已習慣了快節(jié)奏的生活,連停下來喝口茶的時間空隙也沒有。已經(jīng)步行到社會大門前的大學生們,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普遍具有憂慮癥狀,因此發(fā)生的校園暴力行為層出不窮,而這正是高校開展德育工作首要解決的問題。故此,如若能將茶道應用到高校德育工作之中,教會大學生乃至青少年群體靜心飲茶的妙處,那么將對憂慮癥的治療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國人飲茶講究以禮相待,一般都是有客自遠方來,以茶相待。一杯茶中,既有對禮節(jié)的持守,也包含了濃濃的情意。而在飲茶時的談話,又促進了主客間的情感溝通、思想交流,因此茶道的另外一個重要作用,便是促進禮節(jié)和交流。身處微信時代的學生群體,房門一關便隔絕了現(xiàn)實世界,加上慣用手機社交,又使得很多學生當面不會交流。當代高校的德育教育,可以利用茶道敞開大學生的心靈空間,教會大學生在飲茶中相互交流相互促進,由此形成良好的學術氛圍。
2.3茶德對于德育工作的升華作用
茶德作為茶道的精神升華,對茶道在德育工作中的應用具有升華總結的作用。正如好的導師,是教會了學生珍貴精神品質的導師一樣,好的德育工作,也應是精神層面的滲透工作。因此,探索茶德對于德育工作的升華作用,對茶道在德育工作中具體應用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
現(xiàn)實中不乏很多名牌高校,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明顯的表面工程化趨勢。例如,鼓勵學生追求卓越,卻并未給學生講明道德底線,導致許多學生往往為了追求所謂高人一等而違法取財。筆者認為,開展現(xiàn)代的高校德育工作,要從根本上落實,由精神層面滲透。
而茶德作為茶道的精神升華,其首要主張是以和為貴,對客時和氣、飲茶時和美,這是和諧理念的體現(xiàn);其次,茶德主張廉美,清廉美麗,不遷不移,不妄求物欲,不事奢華;茶德還主張敬意,茶由天地靈氣孕育而來,所以要敬天地,飲茶時要敬采茶人之勞動,品茶時要敬茶之品性。而這些茶文化高貴的“廉美和敬品質”如若滲透入高校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將會起到振聾發(fā)聵的作用。
綜上所述,茶性、茶道、茶德所構成的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將起到良好的實踐效果,能很好地彌補當前高校德育工作不能從根本層面上教育學生的不足。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大學文憑的泛濫,對于高校學生的品德考核逐漸成了國家和社會的主要考核目標。只有具備優(yōu)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大學生,才能擔當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而高校作為培養(yǎng)國家未來棟梁的教育場所,更要重視對學生的道德培養(yǎng),開展良好的德育工作,提高大學生的總體道德素質。茶作為一種文化象征,不僅茶本身具有各種效用,而且由茶道升華的茶德更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功用。因此,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植入傳統(tǒng)文化元素,從茶文化的茶性、茶道、茶德中汲取德育功能,不僅迫在眉睫而且要長遠堅持。筆者希望,高校的德育工作,能得到長遠發(fā)展,培養(yǎng)出國家和社會需要的棟梁之才。
參考文獻
[1]劉靖君.試論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德育功能[J].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02:64-66.
[2]湯幫耀,李紫艷,趙世浩.大學文化建設語境下高校德育工作創(chuàng)新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教育,2014,02:50-53+91.
[3]張文春,桑雷.高校校園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及提升策略[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1,02:98-100.
[4]程玉海,卜文軍.論高校校園文化的隱性德育功能[J].理論導刊,2008,09:125-126.
[5]劉紅霞.試論高校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建設的基本原則[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4:103-105.
[6]羅成翼.論高校學生社團文化的德育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03,05:30-32.
作者簡介:
課題:2015年度遼寧省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思政專項):高校學生社區(qū)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編號:L15CSZ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