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
曾經(jīng)看過一則新聞,單親媽媽含辛茹苦打工送兒子去日本留學,自己連飯都吃不起了,兒子卻在日本過最奢侈的生活。最后做媽媽的實在沒有錢了,被回來要錢的兒子一怒之下捅死了。
我認識一個男生A,也是被父母富養(yǎng)大的產(chǎn)物。父母都是收入低微的一線工人,卻不惜一切代價供兒子,能滿足的無不滿足,從小吃穿用度皆要最好的,養(yǎng)成了一副好強爭勝的性格:冰淇淋最低要哈根達斯級別,喝水要喝依云,手機出了哪款新的立刻換掉舊的。
A在學習上也要強,一路都是學霸,考上了清華,父母講起來驕傲到不行,覺得自己的一切付出都值了。及至大四那年A要出國,家里已經(jīng)完完全全被掏空,父母懇求兒子留在國內,A冷冰冰掏出一句話:不是還有房嗎?賣了就行了。
造成這樣的家庭悲劇,最大的責任還是在父母身上,連富養(yǎng)自己的能力都沒有,卻非要打腫臉充胖子富養(yǎng)孩子,最后造成了家庭關系的失衡,生生把孩子養(yǎng)成了天生來討債的主子。
明明是你的養(yǎng)育方式出了問題,卻把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良心上。有良心的孩子不會真正甘于享受被富養(yǎng),他們會陷入深深的內疚與不安;沒良心的孩子則適應了父母的付出,把一切當作理所應當,最后,他們覺得其他都挺好,就是一對寒酸的父母配不上自己的身份,丟了自己的面子。
一個只有苦情戲的人生,該有多么可悲。如果你連自己都不愛,怎么給周圍人帶來快樂?當父母決定為子女付出一切時,就是基本放棄了自己的人生,把一份“恩債”強加在孩子身上,也牢牢鎖住了自己。
所以,最好的親子關系是平等的。對,沒錯,我用的詞是平等。孩子,我是你媽,我把你帶到了這個世界上。我愛你,但是我不欠你。當然,你也絕不欠我。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富養(yǎng)你,但是首先,我要有能力富養(yǎng)我自己。
富養(yǎng)自己,不是你買塊勞力士卻讓孩子吃糠咽菜培養(yǎng)苦難意識,也不是家里窮得只剩一塊饅頭了你吃讓孩子餓著,而是一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為了你,我會比以前更加努力,但也絕不要虧待自己。我要每天都容光煥發(fā)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做你眼里最優(yōu)秀的那個媽媽。我會告訴你:錢不是省出來的,是掙出來的。無論這個家是窮還是富,未來的人生,終要靠你自己去走。
讓我無比欣慰的是,雖然我母親幾十年來根深蒂固的消費觀一時還難以撼動,但是在我長期努力執(zhí)著的洗腦下,她其實也在一點一滴發(fā)生著變化,比如時不時在朋友圈曬出一張自駕游的照片,偶爾還點評一下哪里的小吃好吃,吐槽一下新看的電影,前幾天還破天荒去了趟臺灣。為人子女,這才是我最想看到的。
我說:“老媽行啊,日子過得挺滋潤啊。”她說:“還不是看你太能花,存了也沒用?!蔽艺f:“這就對了,千萬別存錢,您把自己富養(yǎng)了,我才能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