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誠龍
朱元璋突然之間想?yún)橇樟耍蓡嵯胨剑坎粫缘?,反正是想他了。朱元璋便派了個錦衣衛(wèi),千里迢迢,從南京到武漢,一路尋來。
這個錦衣衛(wèi)下了高速驛路,走上了鄉(xiāng)間小道,逢人便問,終于找到吳琳所居的鄉(xiāng)村里,看到前頭有位老漢,打著赤腳,腳上一腳泥;光著胳膊,胳膊黑到腋。這是梅雨五月,乍暖還寒,光腳踩涼地,涼颼颼的呢,這位老漢坐在田里扯秧。錦衣衛(wèi)問這位鄉(xiāng)下老漢:“吳尚書在此嗎?”老漢趕緊站起來回答說:“正是在下?!?p>
怎么這樣子呢?說來,這老漢也是讀書人。當(dāng)年朱元璋鬧革命,被元兵追趕得緊,趕到黃岡這地,躲進山洞,逃過一劫。他出洞來透口氣,其時正當(dāng)青壯年的吳琳在屋里咿咿呀呀作詩,曰:“雪壓竹枝低,雖低沒染泥?!痹娨魃蟽删?,正尋下兩句,猛然間聽得有人接續(xù)句子:“有朝紅日出,與天一般齊?!崩m(xù)詩者誰?朱元璋也。
吳琳便跟著朱元璋鬧革命,上馬打江山后,下馬坐江山了,吳琳先是當(dāng)兵部尚書,武將軍;接著當(dāng)吏部尚書,文官頭。鮮衣怒馬,鐘鳴鼎食,啥樣的高大上生活都過上過。兵之頭,威風(fēng)過;官之首,尊崇過;讀過書,文雅過。紅日躍出,與天相齊;雪壓枝頭,曾說過不染泥。如今雪沒壓枝頭,春花開,秧苗盛了,兩腳泥,一身泥,也過得甘之如飴。
朱元璋所派的錦衣衛(wèi),本是帶了刀來的,刀出了鞘的,見了吳琳竹杖無鞋,一蓑煙雨,歸去復(fù)命,“使者以狀聞”,酷戾著稱的老朱,也是“帝為嘉嘆”。茍且者,不與人爭,與誰爭他都不屑;不茍且者,與誰都爭,與誰爭他都不顧。對一個對生活無所謂又無所求的人,再嚴酷者,也都會放過他的吧?
亂世茍且,較容易些,要抵抗的是一張肚子;治世盛世呢,要抵抗的是千萬誘惑。想茍且,是難的。亂世是命累身受苦,大家過得差不多,你也窮,他也窮,你日子不好過,他日子也難過,選一處僻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也便心安。治世是命累心受苦。日子非過不去,而是想過得好;日子已過得好了,而在想過得奢華。天堂人來過地上日子,還過得下去嗎?
吳琳過得下去。他曾出有車,食有魚,車有人給他開車門,魚有人給他喂魚頭,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圍繞在身邊的,是老板,是高官,是明星,是大師。天天都是鮮花著錦。而若忽從“與天齊”掉到“雪壓低”呢?又有幾人安之若素,不哭,不鬧,不上吊,不跳樓呢?
不茍且的人,這不行那不可,總與世界說不,總與生活抵牾,與天相抗,與地相斗,與自己過不去;茍且的人,多是說行,說要得,說可以,說無所謂。今日吃紅薯噢,沒事;今晚睡地鋪哪,要得;朱元璋要對你下手了,要你上山下鄉(xiāng)了,無所謂啦;春來插秧,秋來收果,“坐小杌,起拔稻苗布田”,日子照樣過得安然飄逸。不茍且的,總是與世界相拗;茍且的,都與生活講和。不茍且者,與誰都過不去;茍且者,讓世界與自己,醉里吳音相媚好。
有人著五字訣:拙字可以寡過,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茍字可以養(yǎng)福,靜字可以益壽。果然字字珠璣。其中一“茍”字,尤得生活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