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身體美學:九十年代詩歌研究的一個維度
——評董迎春的《20世紀90年代詩歌身體書寫的符號學研究》

2016-04-08 21:35:02孫德喜
文化與傳播 2016年1期
關(guān)鍵詞:文化意識符號書寫

孫德喜

?

身體美學:九十年代詩歌研究的一個維度
——評董迎春的《20世紀90年代詩歌身體書寫的符號學研究》

孫德喜

摘 要:以語言為本體的詩性寫作成為當代詩歌的重點所在,“身體”符號構(gòu)成1990年代詩歌研究的一個視角,探討身體背后的文化意識與詩歌書寫問題,為新世紀詩歌寫作與文化建構(gòu)提供了有效的經(jīng)驗。

關(guān)鍵詞:身體美學;符號;文化意識;書寫

作為文學史存在的20世紀90年代詩歌早已引起了學界的關(guān)注,并且成為一些學者的研究對象。文學史的存在需要闡述和判斷,而闡述和判斷又是與具體的觀察與研究方法和維度密不可分。到底以什么樣的方式和什么樣的維度介入文學史呢?每個研究者都會根據(jù)文學史存在的特點與自己所掌握的理論以及自身的知識結(jié)構(gòu)作出自己的選擇。青年學者董迎春新近出版的《20世紀90年代詩歌身體書寫的符號學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15年9月版)則以身體美學對20世紀90年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展開探討,并且輔以符號學理論進一步闡述這一時段的文學史現(xiàn)象,從而為我們的文學史研究開拓的視野。

身體美學在西方出現(xiàn)比較早,但是在我國則是新世紀以來剛剛興起的一種思想理論。進入21世紀,國內(nèi)一些學者開始以身體美學理論研究文學現(xiàn)象和問題,在學界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身體美學,雖然也被理解研究文學藝術(shù)中的身體問題,但是從根本上講就是從身體出發(fā)研究文學藝術(shù)的美學問題。武漢大學彭富春教授指出:“伴隨著后現(xiàn)代社會的來臨,身體問題在思想領(lǐng)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這理所當然地關(guān)涉到作為感性美學或者感覺學的美學,因為身體不僅是感性世界中的一個重要層面,而且還具有感覺機能?!保?]就中國當代文學來看,身體既是文學書寫的重要對象,同時又是文學書寫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也是作家觀察和感受現(xiàn)實世界的一個重要途徑。如果說在1980年以前,當代文學的身體書寫突出的是工具化的身體──意識形態(tài)視域中的身體,那么到了1980年代,當代文學基本上以身體的控訴為主導(當然也深受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但是身體意識在覺醒,身體在恢復其主體性,基本上擺脫了工具的地位),到了1990年代,由于市場經(jīng)濟的建立、文化消費時代的到來與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思潮的影響,身體在這個時代的文學中的境遇比較復雜,因而,從身體美學的角度探討1990年代的文學,特別是詩歌文體是很有意義的,這不僅能夠有效地揭示這一時段詩歌的寫作運行狀況,而且能夠“最終呈現(xiàn)文學/文化之間的互動的文化事實以及話語背后的權(quán)力運作關(guān)系?!保?]因此,身體美學是研究和探討1990年代文學,特別是這個時段詩歌的一個重要維度。

董迎春首先討論的是“20世紀90年代詩歌書寫中的問題”問題,在他看來,1990年代的中國詩歌主要包括“民間寫作”、“知識分子寫作”、“神性寫作”和“大詩寫作”。他在闡述了這些概念之后便對這些不同類型的詩歌寫作中的身體問題分別進行了探討。這些詩歌類型確實存在著某些交叉關(guān)系,如果說“民間寫作”與“知識分子寫作”側(cè)重于詩人的身份確認,“神性寫作”突出的是詩人創(chuàng)作浸潤著宗教信仰,那么“大詩寫作”則偏重于詩歌的體制與精神境界的宏闊,不過,這樣的分類基本上厘清了90年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狀況。針對90年代的詩歌創(chuàng)作實際狀況,董迎春以不同的方式介入身體問題的討論,對于“民間寫作”,他論述的是其中的身體政治學問題,他根據(jù)韓東等人的詩歌文本分析,進而指出他們詩歌寫作的基本策略:“回到民間,回到身體的私人話語,從而對抗主流化、中心化、官方化的集體話語,通過自我身體的呈現(xiàn),切近自我身體的在場,讓詩歌成為表達自我、對抗政治的文化樣式。”[3]同時,董迎春也就“民間寫作”的詩歌中存在的“瑣屑化、庸俗化、粗俗話、色情化”等問題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于“知識分子寫作”,董迎春討論的是詩人們對于身體的精神性特別關(guān)注的問題。他以西川的寫作為案例闡述了詩人身體寫作的精神性特征及其價值和意義。在這里,董迎春通過對具體文本的分析揭示了詩與宗教和信仰的深刻關(guān)系以及由身體感官走向超驗的可能,進而指出詩人創(chuàng)作中的哲學關(guān)懷。與“知識分子寫作”比較接近的是“神性寫作”,兩者都與宗教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在其詩歌與身體的關(guān)系問題上卻有巨大的差異,如果說“知識分子寫作”偏重于形而上的哲學層面和精神關(guān)懷,那么“神性寫作”則深受宗教的影響而走向神秘,突出的是宗教信仰視域中的超驗性。董迎春借用亞伯拉罕·螻冢與荷爾德林等人的“神性寫作”理論對1990年代詩歌中的“神性寫作”進行討論,并且以譚延桐的詩歌文本為范例進行語言分析,揭示出此類詩歌的超驗主義特性。根據(jù)譚延桐的詩歌文本,董迎春明晰地劃出了從身體直覺到形而上玄思的精神路徑圖?!按笤妼懽鳌痹?990年代也是不少詩人的重要創(chuàng)作。董迎春通過對“大詩寫作”的考察,論述了其中的“身體在場與詩、真理合一”的問題。由此可見,身體美學的維度對于考察1990年代詩歌的內(nèi)涵與意蘊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1990年代的詩歌史上,翟永明、唐亞平、安琪、海男等人的創(chuàng)作構(gòu)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相對于男性而言,女性的感性和直覺更敏銳,更豐富,她們的詩歌更與身體有緣,而且當她們以身體介入詩歌的時候,她們的性別意識更加鮮明。因而,董迎春列出專章討論1990年代女性詩歌中的身體書寫和文化聲音。值得注意的是,董迎春在這一章中,并沒有單純地討論這一時段的女性詩歌,而是將其與前一時段的1980年代的同為女性詩歌進行比較。真正意義的女性詩歌產(chǎn)生于1980年代中期,如果說1980年代的女性詩歌既體現(xiàn)為性別意識和文化身份的覺醒,又表現(xiàn)為女性經(jīng)驗的強調(diào),而且在于男性的對立乃至對抗中突出其比較強烈的女權(quán)觀念,那么到了1990年代,女性詩人們則在淡化了“被看”的時候現(xiàn)象而更自覺地繼續(xù)在語言和思想的意識上的探索,前一階段的那種性別對抗意識也明顯弱化了。從這一比較中,人們可以看到當代詩歌發(fā)展演變的某種軌跡。同時,由于女性詩歌書寫的性別意識濃厚,詩歌話語也顯示出1990年代的基本特征──歷史、時代、文化語境對于女性自我的內(nèi)心擠壓以及由此而產(chǎn)生的某種精神焦慮。

在研究1990年代的詩歌時,一個回避不了的與身體問題密切相關(guān)的現(xiàn)象就是“下半身寫作”。對于“下半身寫作”,不少人持懷疑和否定的態(tài)度,主要原因在于:“下半身寫作”一是注視與形而下的肉體感官,二是赤裸裸地展示肉欲,三是著重書寫性器官與性行為,四是缺乏美感和精神的提升。固然“下半身寫作”不宜過分拔高,但也不能一筆抹殺,進而對其視而不見,完全忽視其存在。董迎春從“下半身寫作”的倡導者沈浩波、朵漁、尹麗川、李師江等人所提出的寫作理念開始討論,指出他們在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背景下的對抗(知識化)性和顛覆性的姿態(tài)與其詩作的解構(gòu)性和批判性的意義。當然,“下半身寫作”還有比較偏激的一面,有時表現(xiàn)出極端,它對于打破當時詩壇的沉悶局面也具有一定的意義。與此同時,董迎春將這一詩歌寫作與開始涌進國門的西方身體哲學思潮聯(lián)系起來考察,指出了兩者之間的某種內(nèi)在聯(lián)系。就“下半身寫作”的詩歌文本來看,最引人注目的是“文學審丑/文化去蔽”[4],這就使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粗鄙與低俗,以致詩作在身體的濫用中缺乏詩意。因而,董迎春通過對其話語形態(tài)的深入分析對它做出深刻的反思,指出其在存在4個方面的誤區(qū)與寫作策略的失誤。

對于海子的論述是董迎春這部論著的重要一章。海子是1980年代成就非常突出的一位詩人,但是他在1989年春天自殺身亡。通常情況下,在論述1990年代的詩歌時,一般人是不會將海子列為探討對象的。然而,董迎春以專章論述了海子。這看似超越了論著的論述范圍,可能會引起爭議,但是閱讀了《20世紀90年代詩歌身體書寫的符號學研究》之后就會解開這一疑惑。海子雖然只是1980年代的詩人,但是他的神話寫作與大詩寫作都深刻地影響著他去世后的10年的詩歌,換句話說,海子的詩歌在1990年代的詩人眼里已經(jīng)演化為一個時代神話的符號,是通向1990年代“大詩寫作”的重要途徑,也是理解、詮釋和研究1990年代某些詩歌的不可或缺的鑰匙。同時,我們還應該看到,文學史的時段上的劃分決不是根據(jù)公元紀年作機械性的分割,海子雖然在公元紀年來算與1990年代沒有關(guān)系,但是他的詩歌質(zhì)素與創(chuàng)作思維與運思方式都與1990年代詩歌有著割不斷的聯(lián)系。此外,文學史的觀念與文學史的形態(tài)密切相關(guān)。如果說1980年代的詩歌以朦朧詩為代表,突出的理想信念追求下的某種高蹈姿態(tài),具有現(xiàn)代主義的特征,那么1990年代的詩歌則是文化消費時代后現(xiàn)代主義語境下回歸日常生活與平民姿態(tài)下的言說。而海子雖然并不具有顯著的后現(xiàn)代主義的特征,但是他與以朦朧詩為代表的現(xiàn)代主義也有一定的區(qū)別,他的大詩寫作所呈現(xiàn)的神話世界則延續(xù)到了1990年代。董迎春在書中著重研究的是海子的神話思維對1990年代詩歌所產(chǎn)生的深刻影響,海子自殺身亡以后的1990年代,“海子研究逐漸成為一種學術(shù)研究的‘顯學’?!保?]當海子成為研究顯學的時候,海子就不再僅僅為專家學者所強烈的關(guān)注,而且還會為不少詩人所鐘愛,于是詩人就會在廣泛閱讀海子的過程中接受其中的神話思維的影響。那么,海子詩歌的神話思維究竟是如何影響1990年代的詩人呢?董迎春從傳播學理論,并且結(jié)合海登·懷特的符號學理論對這種影響和接受進行研究,而且海子的影響根本還在于他大詩中的身體在場的景觀式的展示,并且通過海子的七部書的文本剖析,揭示出海子身體書寫的精神內(nèi)涵。海子對于1990年代詩歌的影響在“犬儒之風盛行”的背景之下,不僅“構(gòu)成一個重要的文化所指”[6],而且具有深刻的啟示和引導意義,從而引領(lǐng)1990年代的詩歌走向引人注目的思想與精神的高度。

在分開論述之后,董迎春站在一定的理論高度,對1990年代的詩歌作了全面把握和宏觀的闡述。他將這一時段的詩歌概括為“追求‘隱喻’的‘神話寫作’”與“以‘轉(zhuǎn)喻’為特征的‘反神話寫作’”[7]兩條基本寫作路徑,而這兩者的齊頭并進、相互交映,構(gòu)成了1990年代詩歌運行的總的脈絡。這樣的概括是為了在理論上作出進一步的透視,進而從符號學角度加深對1990年代詩歌的認識,與此同時,也對這一時段的詩歌在語言和精神的高度作了深刻的反思。

通過對1990年代詩歌的身體美學的觀照和符號學論述,董迎春得出了一個對于新世紀詩歌的寫作頗具啟示性的結(jié)論:“回歸漢語經(jīng)驗的語言表現(xiàn),回歸詩學經(jīng)驗上的身體認同,回歸文本經(jīng)驗上的詩體意識,回歸人類經(jīng)驗的文化意識,這也許是新世紀詩歌共同面對的詩學命題?!保?]

兩年前,董迎春出版了《走向反諷敘事——20世紀80年代詩歌的符號學研究》[9],那是他研究1980年代詩歌的專著,而最近出版的這本《20世紀90年代詩歌身體書寫的符號學研究》則是以1990年代詩歌為研究對象,這兩本學術(shù)著作構(gòu)成了20世紀后20年詩歌研究的姐妹篇,而且兩者既有不可分割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而且兩著又各具特色,它們都運用符號學理論研究當代詩歌,所不同的是,前者主要運用的是符號學理論,而后者主要從身體美學的維度論述,同時輔以符號學理論。這兩者構(gòu)成了20世紀后20年詩歌的文學史敘述,并為我們的新世紀文學研究提供了有益的經(jīng)驗。

注釋:

[1]彭富春:《身體美學的基本問題》,《中州學刊》2005年第3期。

[2][3][4][5][6][7][8]董迎春:《20世紀90年代詩歌身體書寫的符號學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15 年9月版,第14、18、104、115、123、167、207頁。

[9]董迎春:《走向反諷敘事——20世紀80年代詩歌的符號學研究》,蘇州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版。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6-01-10

作者簡介:孫德喜,文學博士,揚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文化意識符號書寫
Unwritten 尚未書寫
學符號,比多少
幼兒園(2021年6期)2021-07-28 07:42:14
用什么書寫呢?
“+”“-”符號的由來
離婚起訴書寫好之后
變符號
初中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途徑
基于文本框架的英語閱讀教學
大學英語閱讀課程資源開發(fā)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研究
試評文化意識在高中英語人教版教科書中的滲透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38:30
绥化市| 芜湖县| 安龙县| 边坝县| 和静县| 疏附县| 长沙县| 青铜峡市| 广东省| 河北省| 英德市| 伊通| 唐山市| 新干县| 大埔县| 双流县| 韩城市| 乳源| 历史| 永清县| 无为县| 蒙阴县| 庆元县| 兴隆县| 克什克腾旗| 临泉县| 新建县| 屯门区| 桃源县| 东平县| 东宁县| 永昌县| 芷江| 汝南县| 额济纳旗| 雅江县| 孟村| 商丘市| 宝鸡市| 贺兰县| 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