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 王忙根
專題復習訓練二
江蘇 王忙根
(本試卷共100分,測試時間90分鐘)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3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
1. 下面有關細胞內元素與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脫氧核苷酸的特異性決定了DNA分子的特異性
B. 可用3H標記的氨基酸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及分泌過程
C. 控制合成相同蛋白質的mRNA一定相同
D. 組成 ATP和RNA的基本元素不同
2. 下列生理過程中,不能體現(xiàn)蛋白質結構或功能特異性的是 ( )
A. 呼吸氧化酶催化葡萄糖氧化分解
B. 垂體分泌促甲狀腺激素調控甲狀腺的活動
C. 用雙縮脲試劑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
D. 載體蛋白協(xié)助小腸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
3. 已知某種化合物進入細胞后,可以使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從內質網上脫落,但不會使細胞內生物膜系統(tǒng)受損,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如果此化合物作用于胰島B細胞,將直接影響胰島素的合成與分泌
B. 如果此化合物作用于性腺細胞,將直接影響性激素的合成與分泌
C. 受此化合物影響的細胞內氨基酸的消耗量會相應增加
D. 此化合物會導致細胞內生物膜面積發(fā)生明顯變化
4. 下列關于細胞結構與功能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光能自養(yǎng)生物的體細胞中一定含有葉綠體
B. 需氧生物的體細胞中可能不含線粒體
C. 只有低等生物的細胞才能進行無絲分裂
D. 真核細胞有且僅有一個細胞核
5. 下列關于ATP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大腸桿菌細胞產生ATP的場所是細胞質
B. 人體劇烈運動時,肌細胞內合成ATP的速度比ATP水解的速度快
C. “ATP”中的T表示“三個”
D. ATP分子由1個腺苷和3個磷酸基組成
6. 生物體完成生命活動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識別機制。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載體蛋白可識別被轉運的物質
B. 激素能定向地被運輸到靶細胞附近是因為激素可特異性識別靶細胞
C. 細胞膜表面糖蛋白減少是癌細胞容易在體內擴散的原因之一
D. 受精過程與精、卵細胞的相互識別有關
7. 下圖為雨生紅球藻(一種單細胞綠藻)游動細胞在不同環(huán)境條件下的光合作用曲線圖。據圖分析,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紅球藻游動細胞的光合速率同時受光強和溫度影響
B. 30℃、6 klx光強條件最適合雨生紅球藻生長
C. 光照強度為4 klx、溫度為20℃時,紅球藻游動細胞呼吸速率為 6 nmol·cell-1·h-1
D. 低溫培養(yǎng)的紅球藻游動細胞凈光合速率高
8. 下圖表示人體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氣消耗速率與運動強度的關系(假設細胞呼吸底物均為葡萄糖、血液中乳酸只來自肌細胞),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
A. 運動強度較小時肌細胞不進行無氧呼吸
B. ac段肌細胞內O2消耗量與CO2產生量相等,cd段肌細胞內O2消耗量與CO2產生量不等
C. 乳酸從肌細胞進入血液一般要經過6層磷脂分子
D. 高強度運動產生的大量乳酸會導致人體內環(huán)境pH持續(xù)下降
9. 根據下列各圖,判斷有關說法錯誤的是 ( )
A. 圖①曲線可表示海帶細胞從海水中吸收碘的速率與海水中O2濃度的關系
B. 圖②曲線可表示大多數酶的催化效率隨溫度變化的趨勢
C. 圖③曲線可表示雜合子Aa連續(xù)自交后子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
D. 圖④曲線可表示減數分裂過程中一條染色體上的DNA含量
10. 下圖為人體細胞生命歷程及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內部分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示意圖,①~⑦為各個時期的細胞,a~e表示相應的生理過程。下列相關敘述中,正確的是(除圖中明確標注外,不考慮基因突變) ( )
A. 細胞⑤和細胞⑥所含基因相同,而細胞內的mRNA不完全相同
B. 與細胞①相比,細胞②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效率提高
C. d過程中細胞內會形成凋亡小體
D. 細胞⑦形成的原因是正常細胞內因為突變產生了原癌基因
11. 2015年11月,瑞典的于默奧大學報導說,研究者采集一滴血即可對癌癥進行診斷、分類和定位,其癌癥篩選準確率可達96%。下列關于癌癥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 癌癥與基因突變有關,屬于遺傳病
B. 與正常細胞相比,癌變細胞的細胞周期變長
C. 利用藥物抑制DNA分子復制可預防細胞癌變
D. 血細胞內RNA方面的改變可能是瑞典科學家進行癌癥篩選的依據之一
12. 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精原細胞(兩對基因獨立遺傳)產生了三個基因型分別為AB、AB、ab的精細胞,下列關于此過程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B. 等位基因相互分離
C. 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D. 另一個精子的基因型不可能是Ab
13. 下圖表示某二倍體動物正在進行分裂的細胞,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
A. 該動物體細胞內染色體最多為8條
B. 圖示細胞分裂得到的子細胞為精細胞
C. 圖示細胞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D. 圖示細胞中含有兩對同源染色體
14. 已知人類甲、乙兩種單基因遺傳病分別由A、a和B、b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下圖是甲、乙兩種遺傳病的家系圖(不考慮基因突變)。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
A. 乙病不可能是伴X顯性遺傳病
B. Ⅱ5可能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
C. Ⅱ3攜帶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D. Ⅰ1和Ⅰ2均是雜合子
15. 研究發(fā)現(xiàn),在真核基因中,編碼序列在整個基因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一般不超過全部堿基對總數的10%。一段真核基因由1.2×10n個脫氧核苷酸組成,則其表達過程中所需要的氨基酸總數最接近 ( )
A. 1×10n-1
B. 1×10n
C. 2×10n-1
D. 2×10n-2
16. 秋水仙素是一種植物堿,在生物育種中,既可以作為誘變劑誘發(fā)基因突變,又可以作為誘導劑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下列關于秋水仙素作為誘變劑或誘導劑的作用時間和作用原理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誘發(fā)基因突變的原理是抑制DNA分子的復制
B. 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
C. 用作誘變劑時其作用時間為細胞分裂間期
D. 用作誘導劑時其作用時間為細胞分裂期
17. 下列生理現(xiàn)象中,與提高蛋白質合成效率無關的是 ( )
A. 多個核糖體同時以一條mRNA為模板進行翻譯
B. 一個細胞內多條mRNA同時進行翻譯
C. 葉綠體和線粒體內的RNA可以邊轉錄邊翻譯
D. 多個核糖體共同完成一條肽鏈的合成
18. 下列有關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遺傳信息在親、子代之間可雙向傳遞
B. 真核細胞的遺傳信息在不同時期表達的產物可能不同
C. 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內遺傳信息表達的過程不完全相同
D. 遺傳信息傳遞與表達過程與RNA分子有關
19. 下列關于生物科學發(fā)展史上幾個重要實驗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
A. 格里菲思通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
B. 卡爾文運用同位素示蹤法發(fā)現(xiàn)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利用過程
C. 摩爾根等人證明了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D. 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發(fā)現(xiàn)了遺傳的兩個基本定律
20. 進行生物實驗時,常有結果與理論預期不符的情況,下列對有關實驗結果與理論預期不符原因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除特殊說明外,每空1分,共40分)
21. (8分)下圖Ⅰ~Ⅲ表示某高等綠色植物體內的幾種生理過程,①~⑤表示相關反應,物質X為某種化合物,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示Ⅰ~Ⅲ中能夠在葉肉細胞生物膜上進行的生理過程有_______。
(2)圖中X代表的物質是_________,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光照強度,物質X的量將_________(填“增加”“減少”或“基本不變”)。
(3)圖中可為植物根部吸收礦質養(yǎng)料提供動力的反應有________(填圖中反應序號)。
(4)結合圖示過程分析,長期遭受水淹的植物長勢較差的可能原因主要有:一是圖示反應中,________反應(填圖中反應序號)產生的_________對植物有毒害作用;二是______反應(填圖中反應序號)受到抑制,產生的________較少,影響植物對礦質營養(yǎng)的吸收。
22. (10分)下圖是某種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反應的速率與溫度的關系曲線,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該酶的最適催化溫度約為_________,圖中a點到b點曲線急劇下降,其原因是溫度升高使該酶的_______被破壞,導致催化效率急劇下降。圖中b、c兩點中通過改變溫度條件可提高反應速率的是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學為驗證溫度對該酶活性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
①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請在表格中X、Y兩處填寫合適的內容:X_______;Y_______。
②能不能利用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來驗證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 (10分)油菜的中間代謝產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結構簡式為CH2=C(OH)—CO—O—PO3H2)運輸到種子后有兩條轉化途徑,如下圖所示。請據圖回答下列各題:
(1)PEP轉化為蛋白質的過程中必須增加的基本元素是________,氨基酸脫水縮合時形成的與該元素有關的化學鍵是________(用結構式表示)。
(2)物質C與基因B相比,有堿基對________,沒有堿基對_______。
(3)分析上圖可知,人工誘導________的形成,可以抑制_______(用圖中序號回答)過程,從而抑制合成_______,結果使得PEP轉化為蛋白質的過程受阻,PEP更多地轉化為油脂,科研人員根據這一機制培育出的高油油菜,產油率由原來的35%提高到了58%。
(4)圖中過程①和過程③中,能夠催化形成相同化學鍵的兩種不同酶分別是_______酶和_______酶。
(5)在過程①中,若mRNA鏈中鳥嘌呤與尿嘧啶之和占堿基總數的54%,mRNA鏈及其模板鏈對應區(qū)段的堿基中鳥嘌呤分別占29%、19%,則與mRNA鏈對應的DNA區(qū)段中腺嘌呤所占的堿基比例為________。
24. (12分)銅是植物正常生長發(fā)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下圖為不同濃度Cu2+對小白菜細胞膜通透性、還原糖含量、過氧化氫酶活性等生理生化指標的影響,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植物根細胞從土壤溶液中吸收Cu2+所需的條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研究發(fā)現(xiàn),植物從土壤中吸收銅受到鋅的抑制,同時吸收鋅也受到銅的抑制,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同濃度的Cu2+對小白菜內還原糖含量的影響特點是_________,植物細胞內常見的還原性單糖主要有_______,實驗中可用_______試劑鑒定還原糖。
(3)隨C u2+濃度增大,小白菜細胞膜的通透性_______,表明細胞膜的_______功能受到影響,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調查發(fā)現(xiàn),銅中毒時植物新根生長受抑制,伸長受阻而畸形,支根少,嚴重時根尖枯死。這可能是因為高濃度的Cu2+會_______(填“促進”或“抑制”)根尖細胞的分裂所致,而嚴重影響根的生長。
(5)不同濃度的Cu2+對小白菜細胞內過氧化氫酶活性的影響表現(xiàn)為_______。
【參考答案】
1. B【解析】脫氧核苷酸沒有特異性,DNA分子的特異性是由組成DNA分子的脫氧核苷酸對特定的排序決定的,A錯誤;由于決定同一氨基酸的密碼子可以不同,所以,不同的mRNA可以控制合成相同的蛋白質,C錯誤;組成 ATP和RNA的基本元素都是C、H、O、N、P,D錯誤。
2. C【解析】酶的作用具有特異性,一種酶只能催化一種或一類結構相似的物質發(fā)生反應,呼吸氧化酶是具有特定功能的蛋白質,A不符合題意;促甲狀腺激素必須與甲狀腺細胞膜上特定的受體識別,才能參與甲狀腺活動的調節(jié),促甲狀腺激素及其受體都屬于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蛋白質,B不符合題意;雙縮脲試劑只能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蛋白質或肽類等物質,但不能檢測具體是何種具有特定結構和功能的蛋白質,C符合題意;每種載體蛋白都具有特定的結構和功能,D不符合題意。
3. A【解析】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屬于分泌蛋白,分泌蛋白是在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上合成的,若核糖體不斷從內質網上脫落,將直接影響分泌蛋白的合成,A正確;性激素屬于脂質,在內質網內合成,根據題意可知,此化合物不會影響性腺細胞合成并分泌性激素,B錯誤;由于此化合物可使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從內質網上脫落,影響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所以,受此化合物影響的細胞內氨基酸的消耗量會相應減少,C錯誤;據題意可知,此化合物不會使細胞內生物膜系統(tǒng)受損,受其影響的細胞內生物膜面積不會發(fā)生明顯變化,D錯誤。
4. B【解析】有些光能自養(yǎng)細菌(如藍藻)細胞內不含葉綠體,A錯誤;需氧細菌的體細胞中不含線粒體,B正確;某些高等生物的體細胞也能進行無絲分裂,如人的肝細胞等,C錯誤;有些真核細胞可能無核,如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也有的真核細胞可能不止一個核,如人的肌細胞,D錯誤。
5. B【解析】大腸桿菌為原核細胞,細胞內無線粒體,產生ATP的場所是細胞質,A正確;人體劇烈運動時,肌細胞內合成ATP的速度與ATP水解的速度基本相同,但是ATP合成與水解的速度均加快,B錯誤。
6. B【解析】載體蛋白可準確識別被轉運的物質,A正確;激素通過體液運輸可到達全身,但只有細胞膜上存在相應激素受體的細胞才能成為該激素的靶細胞,B錯誤;細胞膜表面糖蛋白減少、識別機能下降是癌細胞容易在體內擴散的原因之一,C正確;受精過程開始于精、卵細胞的相互識別,結束于兩者細胞核的融合,D正確。
7. C【解析】圖示左縱坐標表示凈光合速率,右縱坐標表示實際光合速率。由圖可知,紅球藻游動細胞的光合速率同時受光強和溫度影響,A正確;據圖可知,30℃、6 klx 光強條件下,紅球藻游動細胞凈光合速率最大,說明此條件最適合雨生紅球藻生長,B正確;呼吸速率=實際光合速率-凈光合速率。光照強度為4 klx、溫度為20℃時實際光合速率為 14 nmol·cell-1·h-1,凈光合速率為6 nmol·cell-1·h-1,故呼吸速率為 8 nmol·cell-1·h-1,C錯誤;據圖可知,0~3 klx 時實際光合速率在30℃時更高,但是凈光合速率在20℃時更高,說明高溫下呼吸速率高,消耗有機物多,不利于有機物積累,D正確。
8. C【解析】據圖分析可知,運動強度較小時,血液中含有少量乳酸,說明此時肌細胞同時進行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A錯誤;肌細胞進行無氧呼吸不產生CO2也不消耗O2,肌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產生的CO2量與消耗的O2量相等。所以,ac段和cd段肌細胞內O2消耗量與CO2產生量均相等,B錯誤;乳酸從肌細胞進入血液要經過肌細胞膜、兩層毛細血管壁細胞膜,共6層磷脂分子,C正確;正常情況下,人體具有一定的調節(jié)能力,可以維持內環(huán)境pH基本穩(wěn)定,D錯誤。
9. A【解析】海帶細胞從海水中吸收碘的方式是主動運輸,需要載體和能量,O2濃度為0時,海帶細胞可通過無氧呼吸提供能量,維持一定的碘吸收速率,A錯誤;酶的催化需要適宜的溫度,在最適溫度條件下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溫度過高或過低,酶的催化效率均下降,B正確;隨著雜合子Aa連續(xù)自交代數的增加,子代中純合子所占比例越來越大,無限接近1,C正確;減I分裂前的間期,染色體復制,一條染色體上的DNA數量加倍,減Ⅱ分裂后期,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一條染色體上的DNA數量減半,D正確。
10. A【解析】據圖分析可知,c過程為細胞分化過程,細胞分化的實質是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所以,⑤和⑥基因相同,但細胞內的mRNA不完全相同,A正確;與①相比,細胞②體積增大,相對表面積減小,與周圍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效率下降,B錯誤;d過程為細胞衰老過程,細胞衰老過程中不會形成凋亡小體,C錯誤;正常細胞內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據圖可知,細胞癌變是細胞內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D錯誤。
11. D【解析】癌癥與基因突變有關,但不屬于遺傳病,A錯誤;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的分裂能力更強,細胞周期變短,B錯誤;利用藥物抑制DNA分子復制可以抑制癌細胞增殖,但不能預防細胞癌變,C錯誤;細胞癌變是細胞內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突變后的基因轉錄出的RNA也會發(fā)生相應改變,所以,血細胞內RNA方面的改變可能是瑞典科學家進行癌癥篩選的依據,D正確。
12. D【解析】精原細胞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精細胞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相互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A正確;同源染色體相互分離導致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相互分離,B正確;基因型為AABb的親代細胞產生了基因型為ab的子細胞,說明間期DNA分子復制時一定發(fā)生了基因突變,C正確;對照親代細胞及已知的三個精細胞的基因型可知,兩個次級精母細胞的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另一個精細胞的基因型為Ab,D錯誤。
13. A【解析】據圖可知,該細胞正在進行減Ⅱ分裂,細胞中染色體數為4條,說明該動物正常體細胞內染色體為4條,在有絲分裂后期最多可達到8條,A正確;圖示細胞正在進行減Ⅱ分裂,且細胞質均等分裂,說明該細胞可能是次級精母細胞或第一極體,分裂得到的子細胞為精細胞或第二極體,B錯誤;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發(fā)生在減Ⅰ分裂過程中,而圖示細胞正在進行減Ⅱ分裂,C錯誤;圖示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D錯誤。
14. C【解析】據圖可知,甲病的遺傳方式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乙病的遺傳方式無法確定。根據Ⅲ7是乙病患者,而其母親Ⅱ4正常,可判斷乙病不可能是伴X顯性遺傳病,否則Ⅱ4應患乙病,A正確;如果乙病是常染色體隱性或伴X隱性遺傳病,Ⅱ5可能是乙病致病基因的攜帶者,B正確;Ⅰ1和Ⅰ2正常,Ⅱ3攜帶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為2/3,C錯誤;Ⅰ1和Ⅰ2正常,Ⅱ5患甲病,說明Ⅰ1和Ⅰ2一定都含有Aa基因,均是雜合子,D正確。
15. D【解析】根據題意,由1.2×10n個脫氧核苷酸組成的基因中,能編碼氨基酸的序列大約為1.2×10n-1個堿基,按照:“DNA中的脫氧核苷酸數∶mRNA中的核糖核苷酸數∶合成肽鏈所需的氨基酸數=6∶3∶1”的比例關系,其表達過程中所需要的氨基酸總數約為2× 10n-2個,D正確。
16. A【解析】秋水仙素誘發(fā)基因突變的原理是在DNA分子復制過程中誘發(fā)其結構發(fā)生改變,而不是抑制DNA分子的復制,作用時間是細胞分裂間期,A錯誤、C正確;秋水仙素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的原理是細胞分裂過程中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作用時間是細胞分裂期,B、D正確。
17. D【解析】以一條mRNA為模板多個核糖體同時進行翻譯、一個細胞內多條mRNA同時進行翻譯都可在短時間內同時合成多條肽鏈,可以提高蛋白質合成效率,A、B正確;葉綠體和線粒體內的RNA邊轉錄邊翻譯,可以提高蛋白質合成效率,C正確;多個核糖體共同完成一條肽鏈的合成不符合事實,D錯誤。
18. A【解析】一般情況下,遺傳信息只能由親代傳遞給子代,A錯誤;真核生物生長發(fā)育的不同時期,細胞內選擇表達的基因是不完全相同的,B正確;真核基因與原核基因的結構不同,表達過程也不完全相同,C正確;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與mRNA、tRNA、rRNA有關,D正確。
19. A【解析】格里菲思實驗沒能證明DNA是遺傳物質,只能證明S型細菌中存在某種轉化因子,A錯誤;卡爾文運用同位素14C標記CO2,發(fā)現(xiàn)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利用過程,B正確;摩爾根等人發(fā)現(xiàn)控制果蠅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并通過假說-演繹法用實驗證明了基因在染色體上,C正確;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發(fā)現(xiàn)了基因分離定律和基因自由組合規(guī)律,D正確。
20. C【解析】研磨葉片時不加CaCO3,會使得葉片中的葉綠素被破壞,結果在色素帶上只有兩條淺黃色的色素帶,A正確;做《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時,如果實驗重復次數太少,會使得結果與理論值不符,一般要求重復50~100次,B正確;“視野中細胞多數呈長方形”說明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合適的,“未見處于分裂期的細胞”的可能原因是取材部位不對、視野觀察部位不合適等原因,C錯誤;健那綠染液可將人口腔上皮細胞內的線粒體染成藍綠色,在不染色的情況下,無法觀察到“藍綠色的線粒體”,D正確。
21. (1)Ⅰ、Ⅲ (2)三碳化合物(或C3) 增加(3)④⑤ (4)④ 酒精(或C2H5OH) ⑤ ATP(或能量)
【解析】(1)圖示Ⅰ~Ⅲ分別表示光合作用光反應、光合作用暗反應和細胞呼吸,其中能夠在葉肉細胞生物膜上進行的生理過程有Ⅰ、Ⅲ。
(2)圖中X代表的物質是CO2固定的產物,即三碳化合物;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降低光照強度,光反應提供的[H]和ATP減少,三碳化合物被還原的量減少,同時三碳化合物的生成量不變,故三碳化合物總量將增加。
(3)植物根部吸收礦質養(yǎng)料需要消耗ATP,圖中可生成ATP的反應有①④⑤,因光反應合成的ATP一般只用于暗反應,所以,可為植物根部吸收礦質養(yǎng)料提供動力的反應有④⑤。
(4)長期遭受水淹的植物長勢較差,其可能原因主要是因土壤溶液中氧氣濃度下降,植物根部細胞有氧呼吸受到抵制、無氧呼吸加強,結果導致根細胞一方面受到酒精的毒害作用,另一方面沒有足夠的能量用于吸收礦質營養(yǎng),所以長勢較差。
22. (1)37℃左右(合理區(qū)間內算對) 空間結構 c低溫對酶活性的影響是可逆的,而高溫對酶活性的影響不可逆 (2)①溫度 X:1 mL Y:不變藍 ②不能 溫度對H2O2自然分解的速度有影響,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
【解析】(1)分析圖中曲線可知,該酶的最適催化溫度在37℃左右;高溫會破壞酶的空間結構,使酶永久失活,低溫只會使酶的催化效率暫時下降,而不會永久失活,一旦溫度升高到合適范圍,酶的催化活性即可恢復。(2)①根據實驗目的可以確定,該實驗的自變量為溫度;除溫度外的其他變量,如淀粉酶溶液的用量、淀粉溶液的用量以及碘液的用量為無關變量,不同實驗組別之間無關變量應保持相同且適宜。②不能利用過氧化氫酶催化H2O2分解來驗證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原因是H2O2可自然分解,且溫度對H2O2自然分解的速度有影響,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干擾。
23. (1)N —CO—NH—(或其他正確寫法)(2)A—U、U—A A—T、T—A (3)物質C(雙鏈RNA)② 酶b (4)RNA聚合 DNA聚合 (5)26%
【解析】(1)根據題題可知,PEP的基本組成元素中沒有N,所以PEP轉化為蛋白質時必須增加N元素,氨基酸脫水縮合時形成的與N元素有關的化學鍵是肽鍵(—CO—NH—)。(2)物質C是雙鏈RNA,與基因B(DNA片段)相比,分子中有A—U、U—A堿基對,沒有A—T、T—A堿基對。(3)分析題圖可知,科學家通過誘導物質C的合成,可以抑制酶b合成過程中的翻譯過程(過程②),從而抑制酶b合成,結果使得PEP轉化為蛋白質的過程受阻,PEP更多地轉化為油脂。(4)圖中過程①和過程③分別表示翻譯與DNA復制過程,在這兩個過程中能夠催化形成相同化學鍵的兩種不同酶分別是RNA聚合酶和DNA聚合酶(都能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鍵)。(5)根據題意可知,mRNA鏈中G占29%、U占25%,所以,對應的DNA模板鏈中,A占25%、C占29%、G占19%,由此可知推算出該模板鏈中T占27%,即DNA互補鏈中A占27%,綜合兩條鏈可知,與mRNA鏈對應的DNA區(qū)段中腺嘌呤所占的堿基比例為26%。
24. (1)載體 能量(或ATP) 植物根細胞膜上運載銅離子和鋅離子的載體結構相似 (2)在一定濃度范圍內,隨Cu2+濃度增大,小白菜內還原糖含量逐漸增加 葡萄糖、果糖 斐林試劑 (3)增大 選擇透過性 可能與Cu2+影響了小白菜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或脂質分子的功能(其他合理答案可給分) (4)抑制 (5)先抑制后促進
【解析】(1)植物根細胞從土壤溶液中吸收Cu2+的方式為主動運輸,需要載體并耗能;根據題意可知植物吸收銅離子和鋅離子表現(xiàn)為 “競爭”關系,可能的原因是植物根細胞膜上運載銅離子和鋅離子的載體結構相似。(2)分析題圖可知,一定濃度范圍內,隨Cu2+濃度增大,小白菜內還原糖含量逐漸增加;植物細胞中的還原性單糖有葡萄糖和果糖等;還原糖可用斐林試劑鑒定。(3)分析題圖可知,隨Cu2+濃度增大,小白菜細胞膜的通透性逐漸增大,說明細胞膜選擇通過性的選擇透過功能受到影響,細胞膜的選擇透過功能與膜上的載體蛋白及脂質分子有關,選擇透過性受到影響可能是因為Cu2+影響了小白菜細胞膜上的載體蛋白或脂質分子的功能。(4)分析題意可推知,銅中毒時根尖細胞的分裂受到抑制。(5)過氧化氫酶的活性與對照組相比,先升后降,所以銅離子對其影響的表現(xiàn)為先抑制后促進。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臺市安豐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