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虹
摘 要:目前高中音樂教育中德育功能普遍弱化,具體表現(xiàn)為教育工作者對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認識不夠,音樂教育沒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起不到陶冶學生道德情操的作用。道德發(fā)展是高中教育目標的基本要求,高中德育開展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通過其他學科的滲透。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將理念和功能相融合,借助榜樣的力量滲透德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開展課外活動,充分發(fā)揮音樂課堂的德育功能。
關鍵詞:高中生 音樂教育 德育理念
一、德育的基本內涵
德育,指的是思想品德教育,就其內容主要包括道德品質教育、人生觀世界觀教育和政治教育。道德素質教育是高中德育的重點。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包含著許多高尚的道德品質,許多道德故事代代相傳,構成了整個社會道德體系。道德品質是社會道德的個體化,是一個人按照社會道德行為準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某些穩(wěn)定的特征。高中生的道德認識一方面包括這些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另一方面也包括一些促人奮斗的勵志精神以及一些道德兩難的知識。德育主要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為。高中階段的學生常表現(xiàn)出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相矛盾的行為,這就要求德育課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高中音樂教育中德育功能弱化的表現(xiàn)
(一)教育工作者對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認識不夠
在高中,無論是學校領導還是任課教師,對音樂課程和音樂課程的德育功能認識都是不夠的。音樂課程由于沒有各種各樣的考試,出現(xiàn)了教學放松管理、投入減少和開課隨意的情況,在考試前夕音樂上課時間被其他科目占用的情況屢見不鮮。學校和教師對音樂課程的不重視也影響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音樂教育的德育功能更無從談起。盡管素質教育在各科教學實踐中不斷推廣,但是音樂教育卻并沒有按照新課程的標準實施教學,課程標準要求的德育功能被忽視,教學時長被縮減,教師也往往忽略了音樂課程德育資源的開發(fā)和德育理念的滲透。
(二)音樂教育沒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我國目前處于歷史轉型時期,市場經濟背景下各種價值觀與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理念出現(xiàn)碰撞,很多高中生出現(xiàn)人性冷漠、道德滑坡的現(xiàn)象,已經成為備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勵志的音樂起不到勵志的作用,感恩的歌曲起不到感恩的作用。傳統(tǒng)的音樂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愛國熱情的,但是現(xiàn)在多種音樂要素改變了原來的色彩,例如傳統(tǒng)歌曲《映山紅》在“超女”的翻唱下由紅色變成了“藍色”。同時,嚴肅音樂在社會市場上也比不上流行音樂,雖然流行音樂也有一定的德育功能,但是經典傳統(tǒng)歌曲對學生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培養(yǎng)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是需要我們傳承和發(fā)揚的。
(三)音樂教育起不到陶冶學生道德情操的作用
音樂的德育作用是為了塑造人格、陶冶情操,同時也是一種美的享受和美的體驗。在社會轉型時期,現(xiàn)實的功利期待刺激著德育的進行,但是也出現(xiàn)了運用功利心解釋德育的現(xiàn)象。德育的內容和形式經過審美化的改造就是音樂教育,成為“一首動聽的歌”,讓學生通過音樂藝術來完成心靈的升華。音樂要發(fā)揮其重要的德育功能,不僅僅是通過音樂教育追求其外在形式美,更重要的是注重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的和諧統(tǒng)一,促進學生德育內涵的吸收和理解。
三、高中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理念的做法
(一)將理念和功能相融合
高中音樂教育德育功能的發(fā)揮需要把音樂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相融合,更新高中音樂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例如,作為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奧爾夫音樂將音樂內容與動作相結合,讓學生參與其中,將音樂中的道德功能自然而然地滲透進去。在高中音樂教學中,一位教師運用紙杯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設計動作,包括碰、扣、舉、傳等,形成動作組合引導學生跟隨音樂進行表演;通過設計不同的杯子顏色、組合隊形等形成視覺上的層次感,利用地面、椅子和桌子形成不同層次的視覺感。如此一來,音樂的情感自然地流露,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的思想產生影響。同時,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通過對道具的選擇與思考,引導學生樹立勤儉節(jié)約和廢物利用的有效理念。在運用奧爾夫音樂教育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動作之間的配合和彼此之間的合作,促進學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在動作設計的過程,引導學生參與設計動作,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鍛煉。另外,日本的鈴木教學法、美國的綜合音樂感教學法、匈牙利柯達伊教學法等都可以作為音樂教育的創(chuàng)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借助榜樣的力量滲透德育理念
在學校里,教師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舉止和道德魅力對學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需要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個人道德行為的表現(xiàn),對學生施加潛移默化的影響。無論是傳統(tǒng)音樂還是現(xiàn)代的流行音樂都有根據(jù)真實事跡改編的歌曲,這些歌曲也可以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例如韓紅的《天亮了》和《感動中國》,這些歌曲都是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傳統(tǒng)精神的傳承,通過在課堂中教學這些歌曲,引導學生挖掘歌曲背后的故事,從而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同時,音樂名人事跡也是重要的德育資源。例如,在2008年湖南冰災和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歌手踴躍捐款并演唱《為了誰》,讓人們在災難面前更加團結、堅強,喚起了民眾的愛國熱情。這些都可以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三)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
音樂教育教學不能按照教材內容一板一眼地解讀,這些內容中有一部分已經遠離當下,有的內容遠離當?shù)匚幕?,這些教學內容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只是播放音樂進行賞析,很難引發(fā)學生的共鳴。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與主題相近的歌曲作為引入或者擴展內容引導學生自主參與,自主思考,自主分析音樂作品,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例如,在《黃河大合唱》《祖國頌》等歌曲的賞析中,筆者沒有直接展開音樂欣賞教學,而是引導學生搜集有關愛國主義的現(xiàn)代歌曲,學生搜集了劉德華的《中國人》、王力宏的《龍的傳人》等歌曲,教師通過搜索相關的圖片,包括祖國的大好山河、中國人的團結拼搏,由戰(zhàn)爭年代逐漸推進,引導學生走進當時的情境中,感受經典歌曲的激情澎湃。通過這樣的現(xiàn)代和經典作品的聯(lián)系,給學生心靈感受提供了一個過渡,促進了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新內容的聯(lián)系,學生的感受更強,德育功能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實現(xiàn)。
(四)開展課外活動
課外活動是高中生德育的重要方式,也是道德認知向道德行為轉化的關鍵。由于高中生的知識經驗有限,在實踐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需要教師的指導,以保證實踐活動的進一步開展。例如完成《獨特的民族風》課堂教學后,教師引導學生選擇一個少數(shù)民族,自主查找資料了解該民族的服飾、飲食、節(jié)日、歌曲、民間工藝等內容,并通過制作板書將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整合,之后制作微視頻,在班級交流平臺實現(xiàn)共享,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需要同伴合作,有時需要采訪一些少數(shù)民族家庭。通過這樣的實踐,引導學生學會與人溝通,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綜上所述,德育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課堂教學作為德育開展的重要陣地,對學生道德品質的熏陶、道德情感的激發(fā)、道德知識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融合道德的理念和功能,運用榜樣的力量滲透德育理念,開展音樂教育課外活動,增加道德教育內容,真正做到“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朱小玲.音樂教育要確立“以人為本”的德育教育理念[J].中國西部科技(學術),2007(15):93—87.
[2]解永菲.論新時期高校音樂教育德育功能的實現(xiàn)路徑[J].北方音樂,2014(15):176-177.
[3]資利萍.音樂教育德育功能實現(xiàn)的課程論審視[J].中國教育學刊,2013(7):70-73.◆(作者單位:江西省萬安縣職業(yè)技術學校)
□責任編輯:張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