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以“問”明“禮”的攻讀術
——《曾子問》的閱讀學透視

2016-04-12 07:15曾祥芹
山東圖書館學刊 2016年2期
關鍵詞:曾子國君孔子

曾祥芹

(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7)

?

以“問”明“禮”的攻讀術
——《曾子問》的閱讀學透視

曾祥芹

(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7)

[摘要]《曾子問》作為曾子傳述孔子禮教之作,給以“問”明“禮”的攻讀術做出了典型示范;“審問攻讀”列為曾子“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全程閱讀的第二環(huán)節(jié),是閱讀技術和閱讀情志相結合的創(chuàng)造性精讀法之一。

[關鍵詞]曾子《曾子問》審問攻讀法閱讀技術閱讀情志

“質疑問難法”是以多疑善問為特征的創(chuàng)造性精讀法。在曾子的“閱讀全程論”里,“審問”列在“博學”之后,“慎思、明辨、篤行”之前,居于閱讀過程五環(huán)節(jié)的第二環(huán),是“淺閱讀”向“深閱讀”前進的攻難步驟。曾子銘記《尚書》“好問則裕,自用則小”的箴言,躬行孔子“每事問”(《論語·八佾3.15》)、“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5.15》)的教導,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做了探索和示范。

1曾子的“審問攻讀”論

曾子文章多角度地闡釋了“審問”的攻讀法術和精義。

1.1能問于不能,多問于寡知

《論語·泰伯8.5》: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痹訉W習顏淵的榜樣,憑著自己的賢能而向不賢能的人請教,憑著自己淵博的知識而向知識貧乏的人請教;自己很有能力卻像沒有能力一樣;自己知識充實卻像空無所有一樣。這種虛懷若谷的謙遜態(tài)度,是對孔子“不恥下問”教導的繼承和發(fā)展。它超越“求賢若渴”的思想,而達到“能問于不能”“多問于寡知”的新高度,堅信“低能者有高能者所不能的能耐,寡知者有多智者所不知的知識”。曾子從“能力”與“知識”兩個方面把虛心請問的求學精神發(fā)揮到了極致。

1.2問必以其序,問須擇心機

《曾子立事》第1章:曾子曰:“君子學必由其業(yè),問必以其序。問而不決,承間觀色而復之,雖不說亦不強爭也。”(君子學習必須從其所從事的專業(yè)開始,提問請教時要循序漸進。自己的疑問在師長解答后還不明白,那就要等待師長閑暇而且情緒較好時再提出疑問,即使不滿意師長的講解,也要虛心聽取而不勉強爭辯。)這里的“學必由其業(yè),問必以其序”是個巧妙的對偶,把“學”和“問”看作對立統(tǒng)一的兩方面,“學”的方向緊扣專“業(yè)”,“問”的方法講究次“序”,有“學”有“問”合起來才叫“學問”?!皢枴钡臅r機不能只顧問者的急迫情緒,還要選擇請教對象有一個好的心情。如《孝經(jīng)》請教“孝治之道”是在“仲尼居,曾子侍”的情境下進行的;《主言》請教“明主之道”又是在“孔子閑居,曾子侍”的情境下進行的。

1.3提出疑問要慎重,兩問要先易后難

《曾子立事》第3章:曾子曰:“君子疑則不言。未問則不言,兩問則不行其難者?!本觿毡亍吧餮浴保谑欠菦]有辨明之前從不隨便發(fā)表意見,在沒有理清問題之前也不輕易發(fā)出疑問。曾子把“提問”納入“慎言”的范疇,兩個“不言”意在強調“審問”的嚴肅態(tài)度。如果同時有兩個疑難問題需要解決,就要先易后難,這是對“問必以其序”的具體說明?!对恿⑹隆返?章:“弗知而不問焉,固也?!?自己不知道還不請問,那是愚昧固執(zhí)的表現(xiàn)。)這里進一步從反面批評“不知不問”的惡劣品質,它比“輕率提問”更嚴重,因而列入不與交往的12類品德敗壞者之一。

1.4學問比賢成達士,不問迷惑變窮民

《曾子制言上》:弟子問于曾子曰:“夫士何如則可以為達矣?”曾子曰:“不能則學,疑則問,欲行則比賢,雖有險道,循行達矣。今之弟子,病下人,不知事賢,恥不知而又不問,欲作則其知不足,是以惑闇,惑闇終其世而已矣,是謂窮民也?!边@里把“審問”提到“為人”的高度,從正反兩面闡釋“達士”和“窮民”兩種人:不能則學,有疑則問,做事以賢能之士為榜樣,即使道路艱險,循此方法行進,沒有不通達的。顯然,曾子承繼了孔子的“達士”觀:“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論語·顏淵12.20》)。這里的“慮以下人”是說“存心謙卑,總好把自己處在人下面”。如果具備“明白事理、通曉人情、行達天下”三個條件的人就可以成“達士”。相反,當今有些弟子卻以謙虛待人為病,不知尊事賢能之士,雖然以自己知道甚少為羞恥,但卻不學習請問,想要有所行動但智慧不夠,所以總是處于迷惑不明的狀態(tài),倘若了此終生,那就是走投無路的人了。顯然,曾子的“窮民”說又繼承和發(fā)展了孔子的“下民”說:“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論語·季氏16.9》)孔子按智力和人格把人分成四等,他說“我非生而知之者”(《論語·述而7.20》),故“上等人”除外,“學而知之”為圣人,“困而學之”為君子,“困而不學”為小人。可見,求學的人“疑而問賢”和“迷而不問”會演化為“達士”和“窮民”的分水嶺。

2《曾子問》是踐行“審問攻讀”的典范

“問讀術”在《論語》《曾子》《孝經(jīng)》《主言》等文章里都有體現(xiàn),但程度不同。

《論語》作為“語錄體”的范本,包含“獨白、對話、問答”三種體式,其中“問答”占的比重不小。單是“問”字就出現(xiàn)101次(“問”的對象有孔子、曾子、子貢、子路、伯魚、子產(chǎn)、管仲等,但請問的中心人物是孔子;“問”的內(nèi)容涉及“仁、孝、政、禮、士、明、目、恥、知、行、友、交、津、君子、為邦、事君、事鬼神”等,但問的核心是“仁”),問句有193個,分散在各篇章。學生問孔子105次,學生互問11次,孔子問學生只有1次,這個比例凸顯求學者“疑問攻讀”的主動性。

《論語》以外的曾子文章中,“問”字出現(xiàn)65次(《曾子》16次,《孝經(jīng)》1次,《曾子問》41次,《主言》7次),問句有71個(《曾子》10個,《孝經(jīng)》4個,《曾子問》50個,《主言》7個),唯獨“立言體”《大學》沒有“問答”。這表明“問答體”文章要讓“問”字開路。

比較而言,《曾子問》是最典型的“問答體”例文。全篇4578個字,是《禮記》中的第七篇,專門論“禮”。古人云:“學禮細研《曾子問》?!痹酉蚩鬃犹岢隽?7個關于禮制、禮儀的問題,加上子游、子夏提的3個問題,共50個問題。其中包括在禮儀過程中遇到特殊情況應該怎樣處理、一些流傳的關于禮的做法是否正確以及正常禮儀在什么情況下應該有所改變,等等,孔子對這些禮儀、禮俗實施的細則問題一一做了回答,集中地闡述了儒家關于“禮制”“禮儀”的各種規(guī)范。它展示了曾子“疑問攻讀”的科學和藝術,又體現(xiàn)了孔子“解疑釋難”的高明教誨,堪稱以“問”明“禮”的典范。

本文專從閱讀技術和閱讀情志的雙視角來討論曾子的“疑問思辨攻讀法”,因而重點研究“曾子如何以‘問’明‘禮’”,至于“孔子如何以‘答’辨‘禮’”以及“禮”的具體內(nèi)容,暫放其次。因為《曾子問》中孔子所答的禮制、禮儀、禮俗,至今基本上已被歷史淘汰,只剩史料價值,無多現(xiàn)實意義,現(xiàn)代讀者對其繁瑣的禮儀甚至感到厭煩;而《曾子問》中的“審問、慎思、明辨”的閱讀過程和方法、閱讀情感和態(tài)度,卻成為閱讀學的珍貴養(yǎng)料,仍富于生命力。后繼者切不可因文中禮儀內(nèi)容的繁瑣而忽視文中審問的法術和攻讀的精神。

2.1曾子等問禮于孔子的50個提問

曾子文章中的師徒“問答體”有三種形態(tài),或生問師答,或師問生答,或對話雙方的互相問答?!对訂枴穼儆凇吧鷨枎煷稹钡膶n}對話。它是曾子、子游、子夏向孔子請教喪、葬、祭禮的問答記錄。全文基本采取“一問一答、一問兩答、多問多答”三種問答組合形式:或為“曾子問曰……孔子曰……”;或為“曾子問曰……孔子曰……孔子曰……”;或為“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讓我們按照全篇上下兩部分、各9章的先后順序,對“50問”逐章予以說明:

第1章(從“君薨而世子生”到“而后聽朝而入”)分兩段:第1段“曾子問曰……孔子曰……”屬一問一答。曾子第1問“國君死正巧太子出生,該怎樣行禮?”第2段:“曾子問曰……孔子曰……孔子曰……”屬一問兩答。曾子第2問:“如果國君靈柩已經(jīng)下葬,這時太子才出生,那該怎么行禮呢?”曾子把“君薨而世子生”“君葬而世子生”兩個同類矛盾擺在一起,連問“先輩諸侯入死,后輩世子出生,悲喜交集,咋行禮?”(這是設問)二者均屬“老死新生”的吉禮,意味生命的延續(xù)??鬃邮衷敿毜鼗卮鹆诵卸Y的儀式。

第2章(從“并有喪”到“雖無主婦可也”)“曾子問曰……孔子曰……孔子曰……”屬一問兩答。曾子第3問:“父母或其他親屬同月去世,怎么行喪禮呢?誰先誰后呢?”(這是深問)孔子回答“直系親屬與旁系親屬的喪事碰在同時,行葬禮,關系遠的在先,關系近的在后;行祭禮,恩義重的在先。恩義輕的在后。”體現(xiàn)了“定親疏”“別同異”的禮數(shù)。

第3章(從“將冠子”到“而后饗冠者”)“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屬兩問兩答。曾子第4問:“將為兒子舉行冠禮,參加冠禮的賓客都來到了,并已延請他們進入宗廟里,如果這時知道親屬的喪事,該怎么辦呢?”“那么這樣除去喪服后就不用再補行冠禮了嗎?”這里提出了“冠禮與喪禮相遇”的新矛盾,孔子從內(nèi)喪和外喪、冠服和喪服的區(qū)別先后兩次回答了親族去世時如何舉行冠禮的具體規(guī)定。

第4章(從“祭如之何則不行旅酬之事矣”到“亦非禮也”)“曾子問曰……孔子曰……”屬一問一答。曾子第5問:“什么樣的祭祀眾晚輩不向長輩交錯勸酒呢?”孔子回答說,晚輩小祥祭不勸酒、大祥祭應敬酒才合乎禮。這體現(xiàn)祭禮敬酒講輩分。

第5章(從“大功之喪”到“以擯相可也”)“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屬六問六答。曾子第6問:“有大功喪事的人,是否可以參加靈柩在殯宮時的祭奠呢?”曾子第7問:“這不是輕視自己的喪服卻對他人的喪事太看重了嗎?”(這是反問!)曾子第8問:“有小功喪事的人可以參加出殯以后的各種祭祀嗎?”曾子第9問:“這不是輕視喪服卻太看重祭祀了嗎?”(這是詰問!)曾子第10問:“交往不深的人,如果緦麻喪服,可以參加別人的祭事嗎?”曾子第11問:“除去喪服以后,就可以參加別人在殯宮祭奠的事了呢?”這里連續(xù)六次問喪服之禮(典型的排問)??鬃痈鶕?jù)己身與死者的關系由親至疏,六次回答了不同喪事去祭奠穿喪服的具體規(guī)定,透露了“五種喪服”(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之禮,體現(xiàn)祭奠對象不同,喪服也不同,行禮有區(qū)別。

第6章(從“昏禮即納幣”到“夫死亦如之”)“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屬于六問七答。曾子第12問:“婚禮已納徵定聘,已定下迎娶的日子,這時女方的父母死了,那該怎么辦呢?”曾子第13問:“迎親時,新娘已在迎娶的路上,男方的父親或母親卻在這時死了,怎么辦呢?”曾子第14問:“如果新郎親自去迎娶,新娘還沒到達,這時聽到應服齊衰、大功服的喪信,那應該怎么辦呢?”曾子第15問:“喪期過后就不再補行婚禮了嗎?”曾子第16問:“新娘還沒有去宗廟拜見公婆的神主,自己就死了,那該怎么辦呢?”曾子第17問:“娶親已選定日期新娘卻死去,該怎么辦呢?”婚禮是繼冠禮之后的一種嘉禮,曾子在詢問了冠禮與喪禮相撞之后再進一步詢問婚禮與喪禮相撞的矛盾處理,貫徹了“問必以其序”的原則。這里連續(xù)六次層層追問昏禮與喪禮相撞的種種怪事該咋辦?孔子七次回答了婚禮期間雙方親人去世如何吊唁的具體規(guī)定,體現(xiàn)紅白事交錯,行禮視男女,禮節(jié)既同仁,但又不對等。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回答曾子第13問時說:“如婿親迎,女未至,有齊衰大功之喪,則如之何?”這是《曾子問》中唯一出現(xiàn)的師對生的反問,既展示“問”的互動,又為孔子的兩答做鋪墊,自然過渡。

第7章(從“喪有二孤”到“自季康子之過也”)“曾子問曰……孔子曰……”屬一問一答。曾子第18問:“一個喪事有兩個喪主,一個宗廟有兩個神主,這合乎禮嗎?”文章由問嘉禮轉入問兇禮。孔子批評了從季康子開始的喪事有兩個喪主的過錯,回答時申述了“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家無二主,尊無二上”的君權天授觀。

第8章(自“古者師行”到“蓋貴命也”)“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孔子曰……問曰……孔子曰……”屬三問三答。曾子第19問:“古代行軍一定要載上遷廟的神主同行嗎?”曾子第20問:“古代行軍,如果是建國不超過七代的天子或建國不超過五代的諸侯還沒有遷廟的神主,那用什么神主呢?”曾子第21問:“什么意思呢?”(這是追問)文章由問兇禮轉入問軍禮。曾子三次問古代行軍是否一定要載上遷廟的神主同行,孔子三次回答行軍時迎送神主或載主命的行禮規(guī)定。

第9章(自“喪慈母如母”到“自魯昭公始也”)“子游問曰……孔子曰……”屬一問一答。插入子游的1問切分全篇上半部:“養(yǎng)育自己的保姆死了就像對母親那樣戴孝,合乎禮嗎?”(這是復雜性提問)孔子回答“不符合禮。古時男孩在外有師傅,在家有養(yǎng)母,那是國君命令做的,哪用服什么喪?為養(yǎng)母戴練冠服喪,是從魯昭公開始的。”文章由問“常禮”轉入問“變禮”。這一章講了為慈母服喪的禮節(jié)變化。

第10章(自“諸侯旅見天子”到“于死者無服則祭”)“曾子問曰……孔子曰……請問之……曰……曾子問曰……孔子曰……請問之……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請問之……曰……”屬于八問八答?!对訂枴飞习氩吭趩柫思Y、嘉禮、兇禮、軍禮之后轉入問賓禮。曾子連續(xù)八次問朝覲、相見等賓禮中止的原因:曾子第22問:“眾諸侯會同朝見天子,進入宮門,如果不能完成朝見禮儀,需要停止行禮的有哪幾種情況呢?”曾子第23問:“請問是哪四種情況?”(這是追問)曾子第24問:“諸侯之間互相訪問,見禮后進入宮門,如果不能完成相見禮儀,需要停止行禮的有哪幾種情況呢?”曾子第25問:“請問有哪六種情況呢?”(又是追問)曾子第26問:“天子祭祀宗廟、天地及戶、灶、中霤、門、行五神時,祭品已經(jīng)擺放好,天子或是王后突然去世,該怎么辦呢?”曾子第27問:“正當祭祀時發(fā)生日食,或太廟失火,這祭祀該怎么辦呢?”曾子第28問:“大夫祭祀祖先,如果祭品已經(jīng)擺放好,卻不能完成禮儀,需要停止行禮的有幾種情況呢?”曾子第29問:“請問是哪九種情況呢?”(還是追問)在這個排問排答的尖端章節(jié)里,循循善誘的孔子銳意訓練曾子的尋根問底品質,每每用極簡捷的“四”“六”“廢”“九”的數(shù)字或單音詞,以此激發(fā)弟子的憤悱和追問,于是連續(xù)八次回答了關于廢止朝見天子禮的四種情況,關于廢止諸侯相見禮的六種情況,關于廢止天子之祭和諸侯之祭的特殊情況,以及關于廢止大夫之祭的九種情況。

第11章(自“三年之喪”到“諸侯相誄非禮也”)“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曰……孔子曰……”屬六問六答。曾子第30問:“為父母服喪,還能為別人吊喪嗎?”曾子第31問:“大夫、士自家有喪事,可以除服了,這時遇到為國君服喪,那除服的事該怎么辦呢?”曾子第32問:“父母的喪服,過期不除掉行嗎?”曾子第33問:“國君去世已經(jīng)入殮,這時臣下的父母死了,那該怎么辦?”第34問:“已為國君啟請出殯,而這時臣下的父母死了,那該怎么辦?”曾子第35問:“國君還沒有入殮停柩殯宮,這時臣下的父母死了,那該怎么辦?”曾子連續(xù)六次詢問“親喪與友喪、私喪與公喪、喪服與喪期相交時的兇禮規(guī)定(這是有序的復雜性排問),孔子六次回答了“父母喪和別人喪、國君喪和臣下喪、以及喪服和祭期相矛盾時的處理辦法,凸顯“尊卑有序”的禮規(guī)。

第12章(自“君出疆”到“改服而往”)“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屬三問三答。曾子第36問:“國君離開自己的國家,要作為國君辦喪事的準備,帶棺木相隨,如國君去世,怎么把他運回國家呢?”曾子第37問:“國君的喪事已進行到出殯送葬時,聽到父母去世,這時該怎么辦呢?”曾子第38問:“父母的喪事已進行到出殯送葬,在中途聽到國君去世,怎么辦呢?”曾子三次問國君、大夫、士的喪事與家喪相遇如何行禮?(仍是有序的復雜性排問)孔子三次回答了關于國君、大夫、士死在外國的治喪禮節(jié),關于國喪、家喪先后發(fā)生時彼此兼顧的治喪禮節(jié)。其中既堅守了“國喪重于家喪”的禮規(guī),又注意到國喪與家喪的協(xié)調(當父母靈柩在出殯路上突然聽到國君去世的訃告,要繼續(xù)送葬,等親人棺木入土后再換喪服去參加國喪)。

第13章(自“宗子為士”到“身沒而已”)“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請問……孔子曰……”屬三問三答。曾子第39問:“嫡長子是士而庶子卻是大夫,他們的祭祀該怎么辦呢?”曾子第40問:“嫡長子出走在別的國家,沒有爵位的庶子住在國內(nèi),可以代替嫡長子祭祀嗎?”曾子第41問:“請問那樣的祭祀怎樣進行呢?”曾子連問宗子做士、庶子做大夫出現(xiàn)官職、旅居錯位時如何行祭禮?孔子三次回答宗子祭用大夫牲之禮和庶子代宗子主祭之禮。其中表露了“常禮”中的“變禮”。

第14章(自“祭必有尸乎”到“是謂陽厭”)“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屬兩問兩答。曾子第42問:“祭禮一定要有尸嗎?如果沒有尸祭祀也可以嗎?”曾子第43問:“祭祀少死的人既然不用完備的祭禮,為什么說又有陰厭和陽厭呢?”曾子連問“成喪與殤喪”“陰厭與陽厭”的祭禮區(qū)別?孔子兩次回答了關于祭成喪必用尸、祭殤不用尸,何謂陰厭、何謂陽厭的祭祀禮節(jié)。這些喪祭與吉祭的區(qū)分灌注了“事死如生”的倫理。

第15章(自“葬引至于堩”到“吾聞諸老聃云”)“曾子問曰……孔子曰……”屬一問一答。曾子第44問:“出葬的柩車已拉到路上,如發(fā)生日食,那么送葬需變動呢還是不變?”孔子以親身經(jīng)歷傳述了老聃關于靈柩車遇日食必須停歇的忠告,宣示了“見日而行,逮日而舍”的禮規(guī)。

第16章(自“為君使而卒于舍”到“自史佚始也”)“曾子問曰……孔子曰……曾子問曰……孔子曰……”屬兩問兩答。曾子第45問:“為國君出使,死在賓館,禮經(jīng)上說,‘死在公家賓館的就為他招魂,死在私家賓館的就不為他招魂’;凡是所出使的國家,都由有關官員安排住宿,那不就是公館嗎?為什么還說‘死在私家賓館就不為他招魂’呢?”曾子第46問:“八到十一歲死的人,就在園圃里用磚切成墓坑為他下葬,于是用抬尸體的用具抬著他的尸體前往,這是路途近的原因。如果墓穴很遠,那么像這樣的下葬該怎么辦呢?”這里專問招魂和殮尸的兩個禮節(jié),孔子先回答死在公家賓館的卿大夫就為他招魂,死在私家賓館的就不招魂;再引老聃的話說,葬未成年死者用棺木殮尸是從史佚開始的。該章宣示了“貴賤有等,長幼有差”周代禮制。

第17章(自“卿大夫將為尸于公”到“必有前驅”)“曾子問曰……孔子曰……孔子曰……”屬一問兩答。曾子第47問:“卿、大夫將要做國君祭祀時的尸,已受命齋戒了,突然自己家中有服齊衰服的喪事,那該怎么辦呢?”孔子分兩層回答:先出家到公館參加國君祭祀后,再回家處理喪事,這才合乎禮。此章的“尸弁冕”儀式展現(xiàn)了“為人臣”的“忠君”思想,是吉禮和嘉禮相結合的最重要的禮節(jié)。

第18章(自“三年之喪”到“吾弗知也”)“子夏問曰……孔子曰……子夏問曰……孔子曰……”屬兩問兩答。子夏第1問:“父母的喪事,舉行過卒哭禮以后,就不回避戰(zhàn)爭,這合乎禮嗎?如果是原先掌管軍事的官吏呢?”子夏第2問:“有父母的喪事也不回避戰(zhàn)爭,這樣的情況沒有出現(xiàn)過嗎?”兩問提出了“家庭喪事與國家軍事的矛盾問題”(這是深層次復雜性提問),孔子分兩層回答:先以夏后氏、殷人的守喪傳統(tǒng),表達“君子不奪人之親,亦不可奪親也”的親情;后引用老聃的箴言,宣示衛(wèi)國從戎是正義的,為私參戰(zhàn)是不合禮的。

2.2曾子等以“問”明“禮”的攻讀法術和精神

綜觀《曾子問》,可以感悟“審問攻讀”的諸多特點:

2.2.1問答組合形式的多樣化

全篇18章,“一問一答”的有4章,“一問兩答”的有3章,“兩問兩答”的有4章,“三問三答”的有3章,“六問六答”的有2章,“六問七答”的有1章,“八問八答”的有1章。特別是“連問連答”的組合形式共11章,成為文章的主體。一面是曾子不厭其煩地層層追問,一面是孔子耐心細致地諄諄教誨,這使我們有理由說:《曾子問》堪稱“排問排答語錄體”之精品,甚至說是極品也不為過。

2.2.2疑問思辨質量的高水平

曾子等的50個提問都不是輕易發(fā)出的,而是深思熟慮的有實際禮教價值的。它包括設問、反問、請問、詢問、詰問、曲問、追問、排問……等多種,而且“真實性提問”多于“假設性提問”,大部分是并不簡單的“復雜性提問”,是超越淺層次的“深層次提問”,是突破常規(guī)的“應變性提問”。他“問必以其序”,如喪禮、葬禮、祭禮體現(xiàn)時序;由易到難遵循程序,如第1問屬于“老死新生”的吉禮,較為淺易,第50問關于“喪事和戰(zhàn)事”的矛盾,涉及親情和愛國情、正義戰(zhàn)爭和非正義戰(zhàn)爭的區(qū)別對待,是高難問題。一句話,提問質量相當高。

2.2.3禮制禮儀禮俗的全覆蓋

曾子等“請問”的目的是“明禮”。50個“提問”涵蓋了禮制、禮儀、禮俗三個層面:全篇涉及吉禮的有6章,涉及兇禮的有10章,涉及軍禮的有2章,涉及賓禮的有4章,涉及嘉禮的有5章;全篇多數(shù)章具體講解了喪禮、葬禮、祭禮、朝禮、冠禮、服禮、婚禮、巡禮……等,其細致程度以第1章為最;全篇還有婚、喪、葬、祭的多幅民俗風情畫(如“嫁婦之家,三夜不息燭,思相離也;取婦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宗也?!?難怪有人夸《曾子問》“是一部中國古代喪葬婚俗大全”??鬃拥?0個“答問”則彰顯了“禮教與禮治”的十大功能——“以禮辨等,以禮飾情,以禮尊祖,以禮敬宗,以禮凝族,以禮養(yǎng)德,以禮和人,以禮護法,以禮親民,以禮安邦?!?/p>

2.2.4探究特殊矛盾的活樣板

曾子等所提的50個問題都是當時“三禮”(《周禮》《儀禮》《禮記》)一般禮制通則所未備的,都是“禮用”過程中遇到的種種意想不到的沖突。其“問禮”的著力點不是一般情況下喪葬祭的“常禮”,而是特殊情況下喪葬祭的“變禮”。從哲學方法論的高度看,鉆研特殊矛盾的解決辦法,比維護一般矛盾的處理原則更艱難,更富于創(chuàng)造性。王夫之對《曾子問》曾有深刻評論:“此篇所記,皆禮經(jīng)之所未備,圣賢補為發(fā)明精義以會通于事物之變也?!痹拥囊幌盗胁煌瑢こ5牡筱@怪問,正是探究夏商周禮制、禮儀和禮俗的因革損益。他請教“常禮”中的“變禮”意在做出處理特殊矛盾的示范。

2.2.5質疑問難攻堅的精氣神

面對《曾子問》一連串稀奇古怪的提問,有的學者批評曾子在“鉆牛角尖”,在“刁難老師”*趙逵夫為王鍔《〈禮記〉成書考》一書作的《序》,北京:中華書局,2007.3:第5頁。。我的看法恰好相反,曾子關于“行禮”過程中遭遇種種特殊矛盾該如何處理的提問,典型地說明了他質疑問難的攻堅精神。因為以“問”明“禮”的攻讀,不止是一種閱讀法術,更是一種閱讀情志,一種打破沙鍋問到底的鉆研情態(tài),一種解疑釋難、慎思明辨的窮理意志。作家樊水以贊賞的筆墨描繪《曾子問》:“問不厭問,答不厭答,如果天不太晚,估計曾子還會問下去,而孔子老師,也還會答下去?!?《曾子》,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2.6:第40頁。從教學相長的角度看,恰是曾子、子游、子夏的一系列怪問,促進孔子對行禮的是與非、常與變,做“一般上升到個別”的更深思考,做“守常施變”更新改革。從《曾子問》中不僅讓讀者感受到“禮儀之邦”的上古社會秩序,更讓我們領悟到儒家“禮學”的和諧美與損益美。孔子在答曾子問的過程中曾四次引用老聃教禮的話,證實以“問”明“禮”代代相傳??鬃訂柖Y于老子,曾子、子游、子夏問禮于孔子;雖然有“曾子的禮學造詣不及子游”的說法,但《孔子家語》中魯哀公和子游(言偃)的《問禮》遠沒有《曾子問》的提問豐富;屈原的《天問》有170多個疑問,他是否受《曾子問》的影響,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老子、孔子、曾子、子游等以“問”明“禮”的探索精神是一脈相承的。曾子質疑問難的攻讀精神不只應用于《曾子問》的“明禮”,還應用于《論語》的“明仁”,應用于《孝經(jīng)》的“明孝”,應用于《主言》的“明主”,擴而言之,應用于明白一切學問。正是從這個廣泛應用的意義上我們贊賞曾子的“審問”法術和“攻讀”精神。

Learning Etiquette with the Reading Skill of Asking——Study on Zengzi Ask in the Reading Perspective

Zeng Xiangqin

[Abstract]Zengzi Ask, as a book in which Zengzi introduced the ethics of Confucius, sets a typical reading model of learning etiquette by asking. Reading by asking is the second part of Zengzi’s whole process of reading, which includes five parts of learning, asking, thinking, distinguishing and acting. Reading by asking is also one of the creative and intensive reading methods which combines reading skill and reading emotion.

[Key words]Zengzi; Zengzi Ask; Reading by asking; Reading skill; Reading emotion

〔作者簡介〕曾祥芹(1936~),男,湖南省洞口縣人。河南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原中國閱讀學研究會會長,長期致力于文章學、閱讀學、語文教育學的研究。

[中圖分類號]G252.17

[文獻標識碼]A

猜你喜歡
曾子國君孔子
孔子的一生
師曠勸學
孔子的一生
曾子殺豬
狂泉
曾子殺豬
狂泉
曾子殺人
淺談技工院校UG/NX4.0教學
如果孔子也能發(fā)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