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濤,許海玲,高 峰
(1.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北京 100875;2.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中學 高中英語組,河北 廊坊 065000;3.北京科技大學 文法學院,北京 100083)
免費師范畢業(yè)生向教師轉變的困境與出路——對A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班的個案研究
盧立濤1,許海玲2,高峰3
(1.北京師范大學 教育學部,北京100875;2.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中學 高中英語組,河北 廊坊065000;3.北京科技大學 文法學院,北京100083)
免費師范生在向教師轉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主要集中在教育理想與教育現(xiàn)實的落差、對教育公平的渴望、對新課程改革的排斥、對教學模式的質疑、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訴求、師生關系矛盾的緩解以及各學科的具體教學問題方面。為此,在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培養(yǎng)方面,大學的課程設置要基于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的實際需求,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要聘請有豐富一線教學經(jīng)驗的專家學者和特級教師加入師資隊伍;國家和地方教育機構以及培養(yǎng)單位要對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
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工作適應性;調查研究
為了更好地促進免費師范生在投身基礎教育教學實踐的過程中同時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和教育教學技能,2010年5月教育部規(guī)定,免費師范生畢業(yè)后在中小學工作滿1學期的均可申請攻讀在職教育碩士,通過推薦免試到培養(yǎng)單位進行2-3年的在職學習,獲得碩士學歷和教育碩士學位證書(雙證)。2012年9月首屆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正式入學,從而,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成為了我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模式中的一種形式。[1]
筆者自2012年暑期開始擔任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暑期課程培訓班授課教師,從授課的第一天開始,就聽到不少學生訴說工作后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惑,并對暑期的教育碩士課程提出了很多意見。他們的聲音,集中起來即是:作為免費師范生,他們享受了眾多社會的關注,在4年的本科師范教育結束后,懷揣滿腔的教育熱情走入了實際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中,卻不想遭遇到了種種問題和困惑,于是在申請攻讀教育碩士時,很多免費師范生希望能夠在碩士研修階段將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但在攻讀教育碩士的過程中,他們發(fā)現(xiàn),碩士階段的學習并沒有與他們所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匹配程度很高,尤其是學習到的某些教育理論無法真實地解決自己的問題,更甚至由此產(chǎn)生了新的問題和困惑。
那么,這些免費師范畢業(yè)生在向教師轉變的過程中到底遇到了哪些困境?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這一當前我國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培養(yǎng)模式中的重要形式,是否發(fā)揮出了應有的價值?在面對免費師范畢業(yè)生向教師轉變的困境中教育碩士的培養(yǎng)方案應該做出怎樣的回應與調整?這些將成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問題。
基于以上研究問題的提出,2015年8月筆者利用為A師范大學免費師范生暑期教育碩士課程授課的機會,對兩個班上的200位學員進行了調查。學員們分別來自14個省份、5個不同的系別,其中有77位學員來自數(shù)學科學系,有52位學員來自哲學與社會科學系,有48位學員來自歷史系,有13位學員來自文學系,有10位學員來自地球與遙感系。研究方法主要采用開放式問卷調查與個案非結構化深度訪談。首先,筆者采取開放式問卷調查的形式進行了調查結果的初步收集,200位學員需要作答的統(tǒng)一問題是“在過去工作的一年中,您在教育教學中遇到了哪些困惑?現(xiàn)在最關注、最急切想解決的困惑是什么?”學員們在筆者發(fā)放的問卷上進行了20分鐘的作答,作答完畢后由筆者收回問卷。最終筆者共回收問卷200份,有效問卷197份。同時,對5個個案學員進行了非結構化的深度訪談,訪談內容仍然圍繞問卷中的問題展開,并請被訪者作出更細致的解釋與說明。隨后,筆者采用扎根理論的方法對197份問卷以及5份訪談的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了分析與整理,最終獲取6條主軸編碼,進而對調查結果分析,期望通過分析學員們在向教師轉變中的問題與困惑,來對現(xiàn)有的免費師范生在攻讀教育碩士階段的學習訴求和學習困惑進行闡述和分析,從而為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的培養(yǎng)提供課程培養(yǎng)方案方面的參考。
對開放式問卷的結果歸類匯總后,筆者發(fā)現(xiàn),免費師范生在教育碩士研修階段,關注最多的還是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遭遇的問題和困惑,大到教育公平與課程改革,小到自己學科方面教材內容的編排,可見免費師范生在本科學習期間已經(jīng)對教育的一般問題有所認識,但由于缺乏系統(tǒng)的教育理論學習和研究,所表達的問題和困惑具有感性化、情緒化以及碎片化的特征。學員們的問題和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教育理想與教育現(xiàn)實的落差、對教育公平的渴望、對新課程改革的排斥、對教學模式的質疑、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訴求、師生關系矛盾的緩解以及各學科的具體問題,下面對這幾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教育理想與教育現(xiàn)實的落差
“從事教師這份職業(yè),是高尚且光榮的”,很多學員都滿懷深情地寫下了這樣的話語,但這樣的話語后,總有一個“但是……”。但是什么呢,就是“待遇低下”。免費師范生在本科階段接受了4年有關“教育事業(yè)”的教育,滿懷熱情與理想地走入工作崗位,勤懇辛勞地為學生付出著,卻發(fā)現(xiàn)這樣一份“高尚且有意義”的事業(yè)能夠給予他們的回報確是很微薄的,一位歷史系的學員這樣寫道:
“在過去的一年中,我最大的困惑是付出太多,收獲太少。雖說不應該太赤裸裸地用收入來衡量自己的價值,但是我得生存,一個月3 000不到的工資,要用三分之一去付房租,要用三分之一去吃飯,剩下的三分之一要存下來交研究生的學費,衣服都不敢買,省吃儉用交完研究生學費就什么都不剩下。相反,回顧這一年的工作,早出晚歸,早上7點半之前到??丛缱粤暎砩喜橥陮W生晚睡就到11點,回到宿舍很多時候還得備課,在巨大的工作壓力之下,一年瘦了5斤不止。我深刻地明白作為一個剛剛畢業(yè)的大學生不能要求太多,但是很多時候,從A師范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畢業(yè)卻讓我連基本的生存都這么艱辛,讓我覺得很困惑?!?/p>
可見,“從事教育的高尚與辛苦”與“待遇低下”是教師心里急需緩解的一對矛盾,說“緩解”而不是“解決”,是因為教師待遇的提升并不是學校和當?shù)亟涛梢院唵谓鉀Q的事情,需要依靠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增加以及相關立法來保障和提升教師的待遇。這位學員提到自己還要交“研究生的學費”,可見我國的免費師范生需要自己支付繼續(xù)攻讀碩士研究生的學費,這對于工資微薄的免費師范生來說也成為了一筆不小的負擔。
(二)對教育公平的渴望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很多免費師范生本科畢業(yè)之后都是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任教,而這些地方往往是一些經(jīng)濟不發(fā)達的小城市或者鄉(xiāng)縣,因而當?shù)氐慕逃l(fā)展水平并不高,當?shù)啬軌蛱峁┙o學校的教育硬件設施和軟件支持都十分不足。很多學員提到,城鄉(xiāng)的教育資源水平差距太大,這對教師的教學信心造成了很大沖擊。這些免費師范生在本科學習期間習慣了在北京的都市生活,在學習期間也開拓了眼界,了解到了很多新的教育技術,期望著將自己學到的新觀念和新技術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可是現(xiàn)實卻無法為教師們提供這樣一個將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平臺,不論在教育觀念還是教育信息技術的支持方面都讓教師們感到無望,也為自己所教的學生心急和抱不平。
這種現(xiàn)象反映出免費師范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已經(jīng)從小的地方開始關注“教育公平”問題,但除了抱怨,也別無他法。在攻讀教育碩士的過程中,培養(yǎng)單位應該從理論上幫助教師梳理和緩解這方面的困惑,從實踐上提供適當?shù)耐緩焦┙處焸優(yōu)閷W生和學校爭取更多的教育資源。
(三)對新課程改革的疏離
不得不說,接近70%的學員對新課改抱有極大的疏離情緒,即便主要談的是其他問題,也要順便抱怨兩句新課改,這讓筆者極其驚訝。從年齡上說,他們原本是新課改的“過來人”和“受益者”,從工作上說,作為一線的教師,按理說應該是跟課改走得最近的一個群體,可是縱觀學員們的回答,都對新課改表現(xiàn)出了極大的不了解和不信任。不了解主要表現(xiàn)在學員們提出了很多瑣碎的問題,疑惑著“如此如此教學或如此如此行為”是否就是新課改,甚至從排斥的情緒中引發(fā)了諸多對新課改的誤解;不信任主要表現(xiàn)在學員對新課改表達的抱怨,認為新課改就是“穿新鞋,走老路”,既浪費教師時間,又不能高效地應付考試。
1.對新課改的不了解和誤解
“什么樣的方法是新課程的方法?”
“新課程教學是否一定需要用PPT等多媒體設備?”
“我怎樣上課才能體現(xiàn)出我的課是新課改指導下的‘新’課?常規(guī)課(該)怎么上?不想再(進行)各種演戲式的(上課),公開課一套,常規(guī)課一套了。”
“新課改回到常態(tài)教學中應該如何操作?”
以上這些問題已經(jīng)足以反映出免費師范生對新課程改革的不了解、不熟悉和誤解。對走入一線的免費師范生來說,新課改只是一個冠冕堂皇的新名詞而已,新課改的理念到底是什么?有哪些可以具體操作的教學模式或教學流程?如何將新課改的理念融合在自己的常規(guī)課中,而不是只在公開課上完美地“表演”?學員們都不清楚??梢娢覀兊拿赓M師范生們都知道新課改這件事,但并沒有因為新課改的提出而改變自己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更別提去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了。
在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的過程中,需要對“新課改”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從上位的理論及理念,到下位的具體的課例展示,不僅要讓學員們去學習,更要讓學員們去體驗,將自己教育教學中的具體的問題用符合新課改要求的教學方式或流程進行操作,從而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對比。這樣才能使得他們更好地認識新課改,發(fā)自內心地認同新課改的理念,從而為進一步改變自己的教學行為奠定基礎。
2.對新課改的不信任
學員們對新課改的不信任主要表現(xiàn)在,他們認為新課改在中國目前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下是無法長期深入到日常教學中去的。原因歸結為以下幾點:
第一,無法撼動考試評價體制。新課改以培養(yǎng)學生素質和能力為主要目標,但現(xiàn)實中,教師與學生面對考試的壓力,需要在有限的課時里在“成績”與“能力”之間進行取舍,在大部分學員看來,一定是舍“能力”而取“成績”的。除此之外,學員們也覺得新課程的教學模式不如老教學模式效果好,學生對后者更容易接受,而且課改之后,很多知識看似被刪掉,但是在實際考核過程中又不得不涉及到,從而使得教師又得進行額外補充,實際上增加了學生和教師的負擔,并沒有減負。
第二,傳統(tǒng)教學方法壓力強大。學員們普遍認為,新教師在一開始會飽含熱情地采取各種活躍課堂的教學方式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和注意力,但是,應試教育的體制以及老教師的質疑會使得新手教師被迫像傳統(tǒng)教師那樣給學生施加壓力,看重考試,慢慢地當初想要一改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熱情就被消磨掉了。有的學員也提到老教師對新教師的質疑以及學校對教師的過分要求,都使得新教師全部按著一個教學模式教學,完全無法自由發(fā)揮。由此可見,免費師范生對學校中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無力抵抗。
第三,新課改很少聽取教師的意愿。學員們反映一些地區(qū)的課改采取簡單的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式的推動方式,很少考慮底層學校和教師的實際需求和不同問題,導致教師缺乏課改的積極性和活力,從而對新課改產(chǎn)生一定的排斥情緒。
以上學員們對新課改的不了解和不信任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能任這樣的誤解和排斥情緒持續(xù)下去,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的培養(yǎng)應該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實踐的落實上設置課程,更新一線免費師范生的教育理念,從而進一步改變其教學行為。
(四)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訴求
學員們普遍認為在本科階段學到的教育理論在教學實際面前用處并不大,如何將大學所學習的前沿教育理論與基礎教學實踐相結合是學員們共同的困惑。很多學員寫到:
“A師范大學是國內最高師范院校,有深厚的文化積淀,但(在)對本科生的培養(yǎng)(方面)理論多于實踐,導致學生步入社會后無法迅速地將所學理論與實踐結合。A師范大學學生的實踐經(jīng)驗明顯缺乏。一些有經(jīng)驗的、有一定地位的老師甚至教導新手教師,忘記大學期間所學的內容才能更快地適應教學工作?!边€有的學員寫道:
“感覺不到重點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在中學教學上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在別人眼中,這類教師只是更乖更踏實,(并)沒有得到專業(yè)方面的肯定和贊揚?!?/p>
除了理論與實踐脫離外,學員們還反映了自身專業(yè)發(fā)展方面的一些問題:(1)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專業(yè)知識不扎實、不全面,講課過程中分不清重難點,復習不到位等問題;(2)新教師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備課、上課上,這就導致沒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去完成相對應的專業(yè)研究,不利于自身成長為一名專業(yè)型教師;(3)應試教育使得教師自身“育人”的價值無法實現(xiàn),僅僅是在教“書”,機械且無意義,有礙于教師的成長以及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4)學校論資排輩現(xiàn)象嚴重,不放手給年輕人,不信任年輕人,不重用年輕人,新手教師覺得才能被埋沒,對前途擔憂,無法施展所學;(5)教學科研環(huán)境差,核心期刊上發(fā)文章要看學歷和職稱,發(fā)文章很難。
數(shù)學系的一位學員寫道:
“教師在進入崗位后沒有相應的培訓,直接上崗,害學生也害自己。進入崗位后直接目標僅僅為了評職稱,專業(yè)上并沒有什么努力,評上職稱就固步自封,不愿去學習,作科研也是為了評職稱,干什么都沒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導向,業(yè)余生活是打麻將,整體氛圍比較僵化,每個人都是‘裝在套子里的人’,一點點將知識向外掏,但是沒有及時的專業(yè)補充,跟不上時代。”
(五)師生關系矛盾的緩解
調查結果顯示,免費師范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最棘手的問題是進行班級管理和處理師生關系。免費師范生大都是年輕且缺乏經(jīng)驗的新老師,在管理學生方面,易感情用事,把自身的情緒帶到管理工作當中,使得管理效果不理想。在處理與學生關系方面,尤其在對待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比較差的學生方面,他們顯得束手無策。很多學員表示自己所教的一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差,甚至直接放棄學習,還有一部分學生不僅無心學習,更是擾亂課堂紀律、和同學大打出手,甚至結成小團體抵抗學校主流文化。每遇到這種情況,自己都不知道如何應對,是要“兇”一些呢,還是要“循循善誘”?想著把兩者結合使用,又拿捏不好這個度。有的學員反映因為教不好差班,甚至開始懷疑自己作為教師的價值。有的學員寫到:“個人魅力不夠是否適合當老師?”由此可見,免費師范生在教師崗位上并不能專業(yè)性地進行班級管理和處理與學生(尤其是那些在學習成績和行為表現(xiàn)上有問題的學生)之間的矛盾。
(六)各學科的具體問題
因為此次的調查對象來自14個省份、5個不同的系別,所以學員們在表達共有困惑的同時,也提到了有關自己學科教學方面的問題和困惑。集中體現(xiàn)在教材內容編排、學科教學法、教學評價等方面。在教材內容編排方面,理科教師(主要是數(shù)學教師)關注教材內容的中小銜接,希望中小學應加強聯(lián)系,避免教材內容重復和脫節(ji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文科教師則更多關注教材內容容量不要過大,避免給學生增加負擔。在學科教學法方面,文理課教師的疑惑都集中在如何在課堂上提升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以及組織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教師還提出了如何平衡雙語教學的問題。在教學評價上,文理課教師都表示目前“所學和所考不吻合”,考試內容會超出新教材內容,使得教師不得不參考舊教材,增大了教師的備課量,也增加了學生的負擔。
基于以上調查結果的分析,筆者將從課程設置、師資配置以及外部支持三方面對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培養(yǎng)提出相關建議。
(一)課程設置要基于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的實際需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根據(jù)泰勒(Ralph Tyler)提出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課程編制4個步驟的首要一步即為目標的設定。目標的設定需要有來自3個方面的信息:第一,對學生的研究;第二,對當代社會生活的研究;第三,學科專家的建議。我國教育碩士的培養(yǎng)目標為:“培養(yǎng)具有現(xiàn)代教育理念、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良好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中小學教師以及基礎教育教學管理人員?!保?]這一目標的確定正是綜合考慮了攻讀教育碩士學員的情況、我國社會對教師素質提升的需求以及教育學領域專家的建議。在目標中,突出了“教學實踐和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可見,除了繼續(xù)深造教育理論外,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的培養(yǎng)要進行教學實踐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
可是,反觀目前的教育碩士課程設置,“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的課程較多地移植了學術型教育學碩士的課程模式,課程設置中外語課時太多,選修課程太少,理論課程多,必需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十分缺乏,課程設置未結合教育碩士實踐性需求,帶有純學術化傾向”[3]。雖然我國的教育碩士課程設置看似已經(jīng)包含了“教育基本理論知識課程”和“學科專業(yè)方向課程”,但在實際的教學中,兩方面的課程都開始趨向學術化,這違背了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的培養(yǎng)目標,也就無法達到要求的培養(yǎng)目標。
基于此,我們在進行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培養(yǎng)的過程中,要充分研究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的實際需要,從而設置更有效的課程。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已經(jīng)不是本科教育入學之前的對教育懵懵懂懂的單純學生,而是已經(jīng)在教育實踐中至少摸爬滾打了1年,帶著問題來到教育碩士研修課堂的教育實踐者,所以課程的設置不能照搬學術型碩士課程,要根據(jù)其學習需要來設置課程。在本文的調查結果分析部分,我們看到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對教育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心態(tài)、對教育公平的渴望、對新課程改革的誤解和不信任、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迫切訴求、對處理師生關系的手足無措以及對新課程學科教學法的需求。這些困惑和問題都可以作為課程設置的參考和依據(jù)。除了教授基本的教育理論之外,還需要設置有關“新課程改革理念與實踐”的系統(tǒng)課程,讓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能夠更好地認識和認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方面即為教師教育教學的研究能力,所以需要在基礎的教育科研方法課后設置具體的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比如行動研究方法課、敘事研究課等,有助于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對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中的“真”問題進行科學研究。鑒于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在教學管理中處理師生關系的無助,學校在開設普通教育心理學的同時,應將其與教學實踐中的師生關系問題結合在一起,進行現(xiàn)實案例教學,幫助學員逐漸學會將理論具體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在開設具體學科的教學法的同時,不能僅設置文字性的“教學法”講解課,更要設置或真實或虛擬的情景,讓學員自己去體驗方法,從而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學科教學的有效方法。
只有在學習教育理論的基礎上,重視實踐類及研究類課程的設置,才能解決免費師范生在教育碩士研修階段希望得到解答的問題,才能使教育碩士的培養(yǎng)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而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和研究能力進行更好的結合。
(二)要聘請有豐富一線教學經(jīng)驗的專家學者和特級教師加入師資隊伍
攻讀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的免費師范生普遍表示,覺得課程中的理論晦澀難懂,不能用于解決實際教育教學中的困惑。很多授課教師也只是講解教育理論,而缺少對學員自身實際經(jīng)驗的關注,從而增加了學員的課程負擔。學員不僅要費時費力去理解理論,還要糾結怎么用理論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這對于缺少學術研究素養(yǎng)的學員來說是很困難的。
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沒有培養(yǎng)出過硬的教育碩士領域的教育者,更多地是將教育學術型碩士的教師抽調來為教育碩士上課,更多的是“理論教學”。但這不是在反對“理論教學”,而是反對理論的呈現(xiàn)方式,因為純粹的理論教學很難在理論與中小學教師原有經(jīng)驗之間建立有效的聯(lián)系,導致了教師們普遍對理論“敬而遠之”和“敬而疑之”。[4]
所以在現(xiàn)有理論教學師資的基礎上,培養(yǎng)單位應該選聘具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并懂得教育碩士教育發(fā)展規(guī)律的專家學者以及擁有中小學實際經(jīng)驗的特級教師擔任教育碩士研究生的導師,也可以聘請中小學有經(jīng)驗的優(yōu)秀老教師從事教育碩士教育工作,[5]避免盲目移植教育學術型碩士教師從事教育碩士培養(yǎng)工作,增加教育碩士培養(yǎng)的專業(yè)性、針對性和有效性。[3]這些專家學者和特級教師有著豐富的教育教學經(jīng)驗,同時在教育理論方面也有自己的研究,是理論和實踐的完整結合,他們知道身處一線的教師需要什么,也知道以何種方式呈現(xiàn)理論才能更好地被教師們接受。必要的時候,可以由這些特級教師帶著學員們走進名?;蛎麕煹恼n堂,在實踐中認識理論、接受理論、掌握理論并把理論運用于教育教學實踐中去。
(三)國家和地方教育機構以及培養(yǎng)單位要對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給予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
免費師范生大都來自經(jīng)濟條件不太好的地方和家庭,畢業(yè)后從事規(guī)定年限的教師職業(yè),待遇不高。為了鼓勵免費師范生進一步深造,國家及地方教育機構應聯(lián)合培養(yǎng)單位,對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進行資金上的援助和補貼,從而減少免費師范生在深造的路途上對經(jīng)濟方面的擔憂??梢圆扇 罢l受益誰付費”的市場原則來分擔免費師范生攻讀教育碩士的教育成本,[3]同時免費師范生也支付一部分學費,這樣既不會削弱學員的學習動力,也減輕了其教育成本。除了資金補助,政府也應大力改善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的軟、硬件設施,從而為提高培養(yǎng)質量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
除了物質上的支持外,在精神上也要予以安慰與鼓勵。在經(jīng)濟欠發(fā)達的地區(qū)從事教育事業(yè),免費師范生面臨著“教育理想”與“教育現(xiàn)實”之間較大的心理落差,國家和地方教育機構要多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情況及精神需要,針對免費師范生在教育碩士研修過程中及教育教學工作中反映的問題與困難組織專業(yè)人士進行指導和幫助,盡全力幫助他們渡過“新手教師”邊工作邊學習的關鍵時期,以促進其向專家型教師轉變。
綜上,免費師范生帶著對教育事業(yè)的理想和期望完成本科階段的教育,走進教育教學實踐的一線,在實踐中他們遇到各種問題和困惑,希望能夠在繼續(xù)攻讀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的過程中找到更好的理論和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和困惑,讓自己能夠成為更專業(yè)、更有經(jīng)驗、看得更全面更高遠的教育工作者。所以,國家和地方相關教育機構以及培養(yǎng)單位一定要將他們的迫切的需求和急需解決的問題作為課程設置和教學設計的重要參考,使其在繼續(xù)深造基礎教育理論的同時,在實踐操作方法上提升教學研究能力和教學技能水平,這對提高基礎教育師資隊伍學位層次和總體素質具有重大的意義。
[1]周長蓉,婁曉黎.首屆免費師范生教育碩士網(wǎng)絡學習適應性調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21):55.
[2]王恩科.在職教育碩士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踐 [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2,(7):34.
[3]鄧光平.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設置的政策分析 [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9,(1):13-17.
[4]張培,狄雁.教育碩士教學方式的轉變:從理論教學、案例教學到行動學習[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3,(8):23-25.
[5]顧明遠.教育碩士專業(yè)學位十年的思考與建議 [J].學位與研究深搞教育,2008,20(3):1-3.
(責任編輯蘇肖)
On the Conversion of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 to Teacher: Predicament and Solution
LU Li-tao1,XU Hai-Ling2,GAO Feng3
(1.Faculty of Education,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Beijing 100875,China;2.China Petroleum Pipeline Bureau School,Langfang,Hebei 065000,China;3.School of Arts&Law,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Beijing 100083,China)
The problems of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conversion to teachers mainly focus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the gap between their education ideal and education reality,the desire for education equality,the repelling to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doubt about teaching models,the appeal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the alleviation of contradi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as well as the specific teaching problems of various subjects.Based on these problems,the education of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 should make changes as follows:the curriculum arrangement should suit for the real demands of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further master study;the theory and practice should be connected together;the university should invite education experts and excellent teachers who have adequate teaching experience to the whole education faculty;and national and local relative education departments should support the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s'further master study in material and spiritual aspects.
free-charge normal student;Master of Education;work adaptation;survey
G451.2
A
1673-1972(2016)05-0149-06
2016-05-11
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慶市統(tǒng)籌城鄉(xiāng)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招標課題資助項目“《卓越教師計劃》實施背景下的小學教育專業(yè)建設研究”(JDZB201601)
盧立濤(1977-),男,山東莒縣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主要從事課程教學與教師教育、教研制度變革與教研員專業(yè)發(fā)展、教育評價與學校發(fā)展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