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瑩瑩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濟南250358)
?
文化軟實力視域下當代中韓文化外交研究
聶瑩瑩
(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濟南250358)
[摘要]約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理論,明確指出了文化吸引力的重要作用。在當今國際形勢下,文化外交的作用日益凸顯,成為傳統(tǒng)外交的有力補充。2013年中韓兩國領導人各自換屆以來,中韓兩國關系進入發(fā)展的“快車道”。由于中韓兩國彼此之間互有疑慮、在國際舞臺上話語權弱等特點,因此在兩國之間開展文化外交是十分必要的。通過開展文化外交,中韓兩國之間可以起到增信釋疑、增強綜合國力、提升國際地位的雙贏效果。中韓兩國應重視文化外交的開展,通過加強網(wǎng)絡資源的運用、加強兩國政府間的教育交流、開展多樣性的人文交流活動等途徑,擴大中韓兩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中韓兩國的國際地位。
[關鍵詞]文化軟實力;文化外交;國際影響力;國際地位
當今世界,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伴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和世界格局多極化的不斷推進,無論是以漢斯·摩根索為代表的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還是以肯尼思·華爾茲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他們對權力(硬權力,主要指軍事力量)的理解已無法解釋國家通過文化外交維護國家利益、實現(xiàn)戰(zhàn)略目標的做法。自1990年約瑟夫·奈在他的一系列文章及著作中提出“軟實力”理論以來,“軟實力”理論作為一種分析問題的方法在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中備受推崇。
中韓兩國建交23年以來,在各領域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F(xiàn)階段,由于中國的崛起,樸槿惠政府上臺后非常重視對華關系。習近平執(zhí)政后,亦對我國的國際關系和外交戰(zhàn)略作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對韓態(tài)度比較友好。目前,學界對中韓關系的研究較為充分,但從文化軟實力視角對中韓兩國的文化外交進行研究的文章卻微乎其微,加之國內學術界對文化外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國和日本,因此,從文化軟實力視角對中韓兩國的文化外交進行研究有其學理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
“軟實力”理論最早是由新自由主義國際關系代表人物約瑟夫·奈在20世紀90年代提出的。他在《世界權力的變革》、《軟權力》及《必定要領導——正在變化著的美國權力的性質》等文章和著作中對“軟實力”進行了具體的分析。
約瑟夫·奈認為,冷戰(zhàn)后國際政治的變化表現(xiàn)為“世界權力的變革”及“權力性質的變化”。在冷戰(zhàn)時期,東西方兩大陣營的對抗主要表現(xiàn)為軍事武器及核威脅在內的“硬實力”的對抗。冷戰(zhàn)結束后,由于文化、教育、大眾傳媒在國際關系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軟實力的作用開始逐漸凸顯。
在這一時期,“‘軟實力’一般被界定為包括三方面的要素:價值標準,尤其是指西方的自由、民主和人權;市場經(jīng)濟,特別是指自由市場經(jīng)濟體制及其運行體制;西方文明,指文化、宗教等影響?!盵1]
1996年后,受信息革命浪潮的沖擊,在約瑟夫·奈等人提出的“信息權力”的概念下,“軟實力”的內涵又進一步得到豐富和發(fā)展。約瑟夫·奈認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視信息為權力”的觀念不僅會得到人們的普遍認可,而且,信息權力對國際事務的變革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誰能擁有信息權力的優(yōu)勢,誰就能在未來的世界格局中獲得主動權。
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是在冷戰(zhàn)結束后美國調整自身戰(zhàn)略定位的背景下提出的,是國際關系深刻變動的結果。約瑟夫·奈把文化軟實力描述為一種“影響力”、“吸引力”,即通過文化和意識形態(tài)的無形力量引導對手自愿做出有利于己方的抉擇,從而避免為達到目的運用硬實力所付出的高昂代價。約瑟夫·奈的這一觀點,受到美國學者的青睞,他們認為提出“軟實力”的目的就是為了向世界輸出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市場經(jīng)濟,以期維護美國的領導地位,推動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梢娂s瑟夫·奈提出的“軟實力”理論的目的是為美國謀求優(yōu)勢地位,增強美國潛在權力資源的影響力,穩(wěn)固美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當西方的文化軟實力理論傳入中國后,中國學者對該理論進行進一步的闡釋和發(fā)展,并烙上了鮮明的中國特色。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學者開始關注文化軟實力的研究,王滬寧、龐中英等學者都在相關領域發(fā)表過關于文化軟實力的相關文章。中共十七大報告提出了“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zhàn)略目標,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戰(zhàn)略任務。
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理論與西方學者的文化軟實力理論是存在差異的。中國所提倡的文化軟實力的實質是增強中華文明在世界范圍內的良好影響力。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理論強調的是一種自升性,即向世界展現(xiàn)中華文明,提升中國的國際形象。在這一點上,中國的文化軟實力理論與西方學者文化軟實力理論所具有的霸權屬性具有本質的不同。
本文基于我國學者所賦予的“文化軟實力理論”的內涵對中韓文化外交進行論述。
文化外交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jù)美國前新聞署高級官員兼學者查理德T·安特的觀點,文化外交可以追溯到至少三千年前國王們以文化溝通、交流為目的外交手段。當前,由于各國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不同,各國政治價值觀和文化背景不同,各國政府在外交上所追求的目標不同,各國政府及學者對文化外交的理解不同,導致學術界對“文化外交”的概念界定不清晰,沒有一個權威的定義。但一般公認的是,文化外交不同于政治外交,“從一元行為體的角度理解,文化外交被認為是主權國家利用文化手段達到特定政治目的或對外戰(zhàn)略意圖的一種外交活動,是主權國家重要的外交形式之一。從二元行為體的角度理解,文化外交則是由政府或者充當公共機構契約協(xié)作者的非政府組織向別國國民描繪本國情況的活動,其描繪目的是使對方國的人民提高對本國的了解與同情,從而提升本國的聲望,支持其對外政治經(jīng)濟關系,或者加強生活在海外的國民對國家的忠誠度。”[2]
在中國,文化外交就如同中國的國際關系理論學科一樣年輕,目前還不是很成熟。中國所倡導的文化外交,雖然起步較晚,但是蓬勃發(fā)展具有強大活力。自習近平執(zhí)政后,中國外交呈現(xiàn)出新特點、新變化和新趨勢。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領導集體不失時宜地提出“中國夢”的主張,致力于重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外交上更加注重軟實力的運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扎實推進公共和人文外交,維護我國海外合法權益。我們將開展同各國政黨和政治組織的友好往來,加強人大、政協(xié)、地方、民間團體的對外交流,夯實國家關系發(fā)展社會基礎”[3]。文化外交作為外交工作中的關鍵一環(huán),其重要作用也越發(fā)凸顯。
在韓國,其文化外交與西方國家相比基礎仍略顯薄弱。冷戰(zhàn)結束后,韓國的歷屆政府逐漸重視文化外交,并將文化外交逐漸確立為其國家外交政策的主軸之一。樸槿惠政府上臺后,更是大力推行文化外交。通過語言、文化、時裝等拉近與被訪問國國民的民心,為韓國帶來“四兩撥千斤”的實際利益。
“軟權力主要有三個來源:文化(能夠吸引他者)、政治價值(堅持國家內政外交的時候)、對外政策(他者認為其合法和符合道德權威的時候)?!盵4]文化軟實力表現(xiàn)為文化的吸引力。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各國文化的交流彼此增多,文化外交隨之興盛。無論是中國政府還是韓國政府,要想國家振興、民族富強,就必須順應歷史的潮流,重視本國文化外交的開展。
(一)文化外交對于國家間加強交流、增信釋疑具有重要作用
2009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這引起了世界霸主美國的警覺,認為中國正在強勢崛起,崛起后的中國必然會挑戰(zhàn)現(xiàn)有的世界秩序,危及美國的國家利益,中美之間必有一戰(zhàn),這是新興大國與守成大國之間的一場較量。為此,美國重返亞太,開始遏制中國崛起的步伐。韓國作為美國政策的追隨者,面對中國崛起,并不十分歡迎。
樸槿惠總統(tǒng)上臺后,中韓兩國通過文化外交不斷加強交流,兩國關系得到切實改善。2013年6月27日,樸槿惠總統(tǒng)訪華,開啟其就任總統(tǒng)后的首次中國之行。習近平主席與樸槿惠總統(tǒng)會談,雙方簽署了《中韓面向未來聯(lián)合聲明》。聲明中強調,要加強人文紐帶活動,并成立“中韓人文交流共同委員會”。之后,樸槿惠在清華大學用漢語作為開場白進行主題演講,并到西安參觀名勝古跡,使其在華行程更具文化味道。這不僅鞏固了中韓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更是讓中韓關系進入“蜜月期”。這次文化外交,使韓國了解到真實的中國,消除了韓國對中國崛起的部分疑慮。
2013年11月23日,中國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qū)。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qū)的劃定范圍與韓國、日本有重疊部分,這再次導致了韓國對中國的防范。由于中韓關系更加緊密,伙伴關系不斷深化,人文交流不斷加強,中韓兩國領導人審時度勢,在東海防空識別區(qū)重疊問題上并未爆發(fā)較大規(guī)模的摩擦。這都歸功于文化外交的增信釋疑作用。
(二)文化外交對于主權國家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綜合國力對主權國家行為體所表現(xiàn)的行為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加之文化外交是一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因此文化外交對于國家綜合國力的影響非常深刻。
2012年,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夢”的重要主張?!爸袊鴫簟本褪菍崿F(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體表現(xiàn)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施手段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生態(tài)文明五位一體建設。文化建設作為實現(xiàn)中國夢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黨和國家領導人特別重視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升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建設,并大力推行文化外交,讓文化建設助力于中國夢的實現(xiàn)。
2013年2月25日,樸槿惠宣布就職韓國總統(tǒng),成為韓國第一任女性總統(tǒng),備受世界關注。在樸槿惠的就職演說中,將“振興經(jīng)濟”“國民幸?!焙汀拔幕d盛”作為其國內政策的三大核心理念,不僅在國內重視文化發(fā)展,而且在國外更加重視軟外交的應用,力圖為韓國民眾鑄就“韓國夢”。從增強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方面說,“中國夢”與“韓國夢”是相通的。
隨著文化地位和作用在全球凸顯,文化資源和話語權的爭奪成為全球性資源配置的重要內容,中韓兩國領導人都把文化提升到了戰(zhàn)略地位的高度。2015年1月27日,中韓兩國在江陵市江陵室內體育館舉辦了“中韓文化交流之夜”活動。在此活動中,中方投資了約10億韓元(約合581萬人民幣)作為活動經(jīng)費,致力于中國夢想之城的成功建設和2018年平昌冬奧會的成功舉辦。隨著中韓兩國公共文化外交的升溫,中韓民間文化交流日益興盛。2015年5月,在中國江蘇舉辦了“2015年中韓中老年文化交流活動”,此次活動的舉辦增進了中韓中老年人的文化藝術交流和友誼。2015年6月13日—6月22日,在中國成都舉辦了“2015成都中韓國際文化旅游交流周”大型活動,目的在于加強“四川成都—韓國首爾”兩座友好城市在文化旅游領域的對話和務實合作,為四川文化旅游業(yè)與韓國文化旅游業(yè)搭建一座合作互通的橋梁,實現(xiàn)“韓流”與“漢風”的雙贏。
中韓之間跨文化的交流與合作,有利于中韓兩國人民對彼此兩國間文化的了解。中韓兩國文化的共贏,無疑將有利于提高兩國在世界舞臺中的話語權,有利于增強兩國的綜合國力和提升兩國的國際地位。
伴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中韓兩國在文化外交方面摩擦不斷:“中韓雙方互信欠缺,了解不深入;文化交流不對等,有些交流為單向的;民族主義及歷史問題的政治性介入;申遺問題引發(fā)的文化紛爭”[5]等問題的存在,成為中韓兩國關系進一步發(fā)展的絆腳石。但中韓兩國同屬漢字和儒家文化圈,中韓兩國基于這種共同的文化基礎及地緣政治優(yōu)勢,在文化外交方面具有別的國家之間沒有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
由于文化對政治、經(jīng)濟具有反作用,文化交往的密切,可以促使中韓兩國政治、經(jīng)濟的進一步合作與發(fā)展。因此,為進一步加強中韓兩國的文化外交,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努力:
第一,加強網(wǎng)絡資源的運用。
隨著世界科技的飛速發(fā)展,誕生于上世紀60年代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到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我國普及?;ヂ?lián)網(wǎng)的出現(xiàn)改變了人們認識世界和了解世界的方式,改變了信息傳遞的方式,對傳統(tǒng)外交提出了挑戰(zhàn)。由于互聯(lián)網(wǎng)的及時性、便利性,世界上的許多大國走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宣傳其文化價值觀的前列,向世界展示其大國形象及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在美國,美國政府將互聯(lián)網(wǎng)和本國的外交戰(zhàn)略相捆綁,將互聯(lián)網(wǎng)開辟為外交戰(zhàn)場的新領域。美國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一方面推進其外交目標,提高美國的國際話語權;另一方面向世界滲透美國的民主自由價值觀思想,以其文化吸引力實現(xiàn)對其他國家的“和平演變”。中韓兩國與美國相比,在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對本國進行文化觀念傳播與政治主張宣傳方面都遠遠落后。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勢不可擋,中韓兩國應審時度勢,積極作為。在中韓兩國的文化外交中,要注重對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傳播的廣泛應用。中韓兩國應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在宣傳作用中持續(xù)時間長、覆蓋范圍廣的優(yōu)勢,對中韓兩國之間的文化外交進行大力宣傳。一方面,通過文化外交,深化中韓兩國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促使中韓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入。另一方面,通過對中韓兩國文化外交在網(wǎng)絡上的大力宣傳,可以展現(xiàn)中韓兩個地區(qū)性強國的良好國家形象,提升中韓兩國的國際威望和影響力。
第二,增加兩國政府間的教育交流。
中韓自1992年建立外交關系以來,隨著外交關系的深入發(fā)展,兩國在教育交流與合作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不可否認的是,現(xiàn)階段中韓兩國在教育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力度方面,遠遠落后于中韓兩國在經(jīng)濟方面的合作力度。
科技是第一生產(chǎn)力,是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指標,科技的發(fā)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yǎng)靠教育。另外,外交政策的目的之一就是為國家謀取最大化的國家利益。因此,中韓兩國在開展文化外交過程中不能忽視政府間的教育與交流活動。在教育交流方面,中韓兩國政府一方面應發(fā)揮主導性作用,對兩國的教育交流與合作給與更多支持與鼓勵,制定兩國在教育交流方面的中長期規(guī)劃;另一方面,兩國政府應加大教育資金投入,并制定相關法律,規(guī)范教育資金的使用。
第三,開展多樣性的人文交流活動。
文化交流在中韓關系中具有非凡的作用和意義。文化交流不僅可以拉近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而且可以帶動中韓兩國合作關系的進一步發(fā)展。近些年來,中韓兩國文化呈現(xiàn)出新的趨勢,例如政府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官方交流機制逐漸完善;民間文化交流廣泛而深入,文化合作遍地生花等,使得“韓流”與“漢風”交相輝映,令中韓兩國人文交流邁向新臺階。
2014年,中國版的韓國綜藝節(jié)目在中國各大電視臺競相播放。這些新節(jié)目的播出,讓中國民眾喜聞樂道,讓韓國收益頗豐,實現(xiàn)了中韓兩國的共贏。2015年12月16日,在西安綠地筆克會議廳隆重舉行了第三屆中國西安金丹若國際微電影藝術節(jié)暨“你好·城市”中韓文化交流盛典。此次電影節(jié)為未來中韓兩國微電影藝術的深入合作奠定了基礎。2015年與2016年是習近平主席與樸槿惠總統(tǒng)指定的中韓兩國旅游年。在此情形下,中國方面提出采取普通護照短期旅行免簽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的來自韓國的觀光游客。韓國方面則提出放寬簽證政策,以吸引更多的中國游客。中韓兩國多樣性的人文交流不僅讓兩國的關系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而且讓中韓兩國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密切合作??梢?,為了兩國關系的深入發(fā)展,加強兩國間多樣性的人文交流活動必不可少。
第四,合理利用國際組織增強文化合作。
二戰(zhàn)后,隨著科技革命的發(fā)展及受經(jīng)濟全球化、政治多元化的影響,國際社會越來越組織化,加之國家間交往的范圍更加廣泛,聯(lián)系更加密切,因此國際組織得到迅猛發(fā)展。國際組織不僅具有政治方面的普遍職能,也具有促進成員國文化交流的職能。
中韓兩國同屬“10+3”合作機制(東盟10國與中日韓)成員國,在文化領域理應加強地區(qū)合作,況且中韓兩國在文化和價值觀方面有很多相似點,如若兩國在“10+3”合作機制框架下進行深層次的合作,則會進一步促進兩國國民之間的情感交流,推動中韓兩國文化的彼此了解。中韓兩國同屬聯(lián)合國成員國,聯(lián)合國的宗旨之一是解決國際間經(jīng)濟、社會、文化和人道主義性質的問題。近年來,聯(lián)合國在促進文化交流合作方面發(fā)揮的作用日益明顯,中韓兩國應重視聯(lián)合國的文化交流作用,在其框架下豐富兩國的文化交流,進而推動兩國關系的健康發(fā)展。
綜上所述,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在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中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備受西方學者推崇。雖然約瑟夫·奈的“軟實力”理論其本質目的是為美國政府服務,但軟實力理論作為分析問題的一種方法,我們不應摒棄,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吸收借鑒并運用于我國的外交實踐中。當前,中韓關系不斷升溫,中韓兩國在政治、經(jīng)濟方面的交流互動不斷深化,但中韓兩國在文化外交方面仍存在著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由于中韓兩國歷史的延續(xù)性及共同的文化基礎,經(jīng)過兩國政府的積極努力,相信中韓兩國在文化外交領域的合作與交流將會越來越成熟越廣闊,這對于擴大中韓兩國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中韓兩國的國際地位將大有裨益。
參考文獻:
[1]倪世雄等.當代西方國際關系理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393.
[2]胡文濤.解讀文化外交:一種學理分析[J].外交評論(外交學院學報),2007,(3).
[3]中共十八大報告[EB/OL].http://cpc.people.com. cn/n/2012/1118/e64094-19612151.html,2012-11-08.
[4]陳路平.軟權力論對中國開展公共外交的啟示[J].山東工會論壇,2014,(3).
[5]邢麗菊.關于加強中韓人文交流的思考[J].東北亞論壇,2014,(6).
(責任編輯:王友才)
作者簡介:聶瑩瑩(1989-),女,山東濱州人,山東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國際政治專業(yè)2014級碩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6-03-07
[中圖分類號]D822;G1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7416(2016)02—01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