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漪 江
讓“老船只”煥發(fā)新活力
——記山東省青州市廟子鎮(zhèn)上莊小學校長牟恒水
文/漪 江
山東省青州市廟子鎮(zhèn)上莊小學地處青州西南山區(qū),是一所由三個教學點合并而成的山區(qū)小學。學校現(xiàn)有教職工36名,專任教師以本地教師為主,平均年齡為52歲,學歷水平偏低。
2012年,牟恒水從鎮(zhèn)教管辦調(diào)入該校任校長,短短三年多的時間,上莊小學從一所薄弱學校成為當?shù)匕傩战豢诜Q贊、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領導專家充分肯定的“最具活力山區(qū)小學”,牟恒水也被譽為“最好的山區(qū)小學校長”。
牟恒水初任校長時,學校僅有幾臺教學管理用電腦,多數(shù)教師并沒有機會接觸這種稀缺資源,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教學理念也只是紙上談兵。對此,牟恒水果斷決定:籌措專項資金,為每個教師配備筆記本電腦,全員學習信息技術。
一石激起千層浪。面對部分人的質(zhì)疑,牟恒水說:“年齡不是障礙,我會一點點教大家從頭學習,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會讓我們享受教育過程,遠離職業(yè)倦怠,幸福地做教師。”每天下午放學后,牟恒水便留下來手把手教老師們學習電腦操作,從開關機到簡單故障的排除,從辦公軟件應用到多媒體課件制作,從網(wǎng)絡資源下載到網(wǎng)上教研,一步一個腳印,兩三年的時間從未間斷。為縮短教師電腦入門的學習周期,他還把學習內(nèi)容制成簡單易懂的學習便簽分發(fā)下去,讓年輕教師和老教師結對子,一對一分組幫扶。為讓教師把學習內(nèi)化為自覺行動,學校對老師們的學習情況進行每周總結、每周評比,并為進步較快的教師發(fā)獎品鼓勵。牟恒水還把每位老師的課錄制成視頻,讓其體驗感悟電教課的奇妙和優(yōu)勢,從而尋找不足、自我提升。
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有效整合,不單單是教學技術的革新,更重要的是促成了課堂教學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備課由“以書本為中心”向“以資源為中心”的轉變,實現(xiàn)了從傳統(tǒng)課堂向現(xiàn)代化教學模式全面轉型的目標。
如今,上莊小學的專任教師人人都能從網(wǎng)上下載教學資源,制作教學課件,熟練使用電子書包資源進行授課。更讓人振奮的是,老師們翻山越嶺,走街串巷,把電子書包資源安裝到了學生家里的電腦,為229名學生家長免費申請了序列號,受到了家長的歡迎和好評。
在這樣一個地域偏遠閉塞、教師年齡老化的山區(qū)小學,普及了信息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這在濰坊市16個縣市區(qū)中傳為佳話,學校也因此成為濰坊市信息化教學先進單位。
牟恒水認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服務與引領,是制度框架內(nèi)的人文情懷。老師們在教學一線奮戰(zhàn),校長這個后勤部長要設身處地為廣大師生做好細致服務。
上莊小學教師分散在15個小山村,教師們早上翻山越嶺趕到學校,往往不吃或吃不好早飯。牟恒水看在眼里,疼在心上。經(jīng)過多方協(xié)調(diào),最終采用學校出一點、教師拿一點的方法,為全體教師統(tǒng)一安排了工作餐。為提高全體教師身體素質(zhì),他發(fā)動大家學習太極拳,開展校園健身活動。學校還設置了教師健身室、教師活動室,購買了多種健身和按摩器械。老師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健身、享受按摩,也可以讀書、寫字、畫畫,徹底改變了教室、辦公室、食堂三點一線的枯燥生活模式,教師的校園生活煥發(fā)出新的活力。
牟恒水把每一位老師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設身處地地關心每個人的生活與工作。一位女教師的親人在突如其來的車禍中去世了,在幫助她處理好親人的后事以后,牟恒水立即聯(lián)系濰坊、青州的知名心理咨詢師并驅車帶這位女教師去接受心理疏導。他經(jīng)常去看望生病的教師及其親人,自駕車帶生病的老師到外地求醫(yī)問藥,組織師生在校園里為老師過生日,這一切都給老師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記憶。
“讓每一個學生都因我而受益!”這是牟恒水的一貫追求。為此,他積極動員全校教師開發(fā)校本課程,使學生潛能與特長得到發(fā)展;花大力氣推動課外閱讀,開展音樂教育,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熱心關愛失足青年,關心不幸學生,使每一位在校學生感受學校教育的用情、用心和用力。
在他的倡導下,學校開發(fā)了“藝術課程”“感恩課程”“離校課程”“入校課程”“行為規(guī)范課程”“勵志課程”“農(nóng)藝課程”“傳統(tǒng)文化課程”等一系列校本課程。在此基礎上,組建了16個學生社團,將校本課程常態(tài)化,發(fā)展學生興趣愛好,開啟其心智,點亮其生命。為推動課外閱讀,他啟動了“閱讀人生夢”活動,激勵學生家長積極參與閱讀活動,陪伴孩子走上閱讀之路。目前,該校已有200多個孩子的家長自愿參與“閱讀人生夢”課外閱讀活動,學生的閱讀熱情和習慣正日益形成。牟恒水還利用校園廣播,在上課前統(tǒng)一播放歌曲讓學生學習并進行每周一歌的比賽,這一安排既讓學生接受了音樂教育的熏陶、提高了音樂素養(yǎng),又幫助學生為正式上課做好了準備。學校有個11歲男孩的父親在礦井下不幸遇難,孩子深受打擊,作為三級心理咨詢師的牟恒水通過家訪、談心等對其進行特別關注,逐漸幫助孩子走出了陰霾,回歸到了溫暖的集體生活與學習之中。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上莊小學這艘近乎停泊的老船何以重新?lián)P帆起航?答案源于牟恒水博大的教育情懷,勤勉的工作作風,率先垂范的人格魅力。他任校長后,不計個人得失,總是把“評優(yōu)樹先”的機會讓給老師。他總是每天早上4點就起床,對每日的工作進行精心籌劃。他堅持每天寫校長日志,總結反思當日工作,并適時將自己的心得與教師們分享,引領教師進取。他經(jīng)常參與各種業(yè)務學習與研討,并將自己的所得與收獲與老師們分享。
牟恒水勇做教育改革的“急先鋒”,在校園的角角落落打造著教育的軟環(huán)境,營造溫馨的人文氣息,讓徜徉其中的老師自主發(fā)展,讓每一個孩子時時沐浴著溫暖的陽光,讓上莊小學這艘“老船只”日益煥發(fā)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