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人文價值*

2016-04-13 22:27馬文萍靳鳳凰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6年6期
關鍵詞:人文價值宗教觀歷史唯物主義

馬文萍,靳鳳凰

(大連交通大學 思政部,遼寧 大連 116028)

?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人文價值*

馬文萍,靳鳳凰

(大連交通大學 思政部,遼寧大連116028)

[摘要]當今世界,部分國家內部動亂,源于宗教而引發(fā)的恐怖活動日益猖獗。這就使得對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研究與教育尤顯得重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作為歷史唯物主義宗教觀,深刻地揭露了宗教的本質、宗教產生的根源、宗教的社會功能及宗教的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人的價值主體的體現有重要作用,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奠定了基礎。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宗教觀;人文價值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6.001

宗教作為一種有神論的文化現象,具有一些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所不具有的特點,如麻醉性和欺騙性。具體表現在,宗教給人以極大的虛幻性,該虛幻性已經留存于人們的思想中,當人們從事一定的社會活動時,從思想和行為上依賴于這種虛幻性;宗教還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有很強的目的性,比如:一些宗教信徒為了自身的利益,努力維護自己所信奉的宗教而排斥其他宗教。宗教還有一個最基本的特征就是拯救靈魂,是人們精神的寄托,人們依賴于宗教而進行各種社會活動,比如: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當中求神問卜,寄希望于神靈的庇佑。而宗教觀,是一種宗教理念,是人們對宗教的一種看法以及在行為活動中表現出的對待宗教的態(tài)度,還表現為在處理宗教問題時所遵循的基本方針和所采取的基本方法。宗教觀主要是教導人們如何正確遵循規(guī)律去不斷改正自己的錯誤,從而提升自我認知理念。

一、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及其主要代表作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由馬克思、恩格斯創(chuàng)立,由列寧等主要共產黨人發(fā)展的對宗教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看法,是一種科學的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宗教思想發(fā)展歷經波折,由萌芽時期、發(fā)展時期再到成熟時期,整個過程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它經歷了從有神論到無神論、唯心主義宗教觀到唯物主義宗教觀、唯物主義宗教觀到歷史唯物主義宗教觀三次歷史轉向[1]。有關宗教的主要代表作有馬克思的《馬克思致阿·盧格》(1842年11月30日)、《論猶太人問題》(1843年夏)、《〈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3年末—1844年1月),恩格斯的《反杜林論》(1876年9月—1878年6月),列寧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1908年)等。

在《馬克思致阿·盧格》信中,馬克思批判了僵化的教條主義模式,主張拋棄現存的殘酷事實,要求根據當代的斗爭進行自我的闡明,相反也不能一味地反對現存世界,要勇于發(fā)現真理。

鮑威爾在《論猶太人問題》一書中對猶太人的解放問題作了系統(tǒng)闡述,將人的解放問題和宗教的信仰問題視為等同。1843年,馬克思發(fā)表了《論猶太人問題》一文,文中批判了鮑威爾對于宗教問題的觀點,主張消滅人類世俗社會的束縛,要求克服宗教問題的自私性,并且將世俗問題和宗教問題區(qū)別對待。

在《萊茵報》任主編期間,馬克思積極地參加了現實的革命斗爭,不斷總結經驗,逐漸認識到黑格爾哲學信仰所存在的問題。黑格爾哲學承認宗教是對現實社會的真實的反映,馬克思在參加革命戰(zhàn)斗中批判了這種認識,提出這種反映是對現實的扭曲。要想加強對宗教的批判,主要是對現實的社會關系的批判,批判那種把人異化的世界觀,批判對人性扭曲的社會制度。在此基礎上,馬克思還有力地抨擊了當時處于封建復辟狀態(tài)下的德意志的政治統(tǒng)治。

恩格斯寫于1876年的《反杜林論》,是隨著德國社會民主黨內激烈的思想斗爭而產生的。該書批判了杜林的經驗主義觀點,恩格斯由此提出了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否定上帝的存在,并在此基礎上批判了杜林關于物質存在形式的觀點。

寫于1908年的《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是列寧有關宗教的一篇著作。當時俄國陷入“白色恐怖”中,統(tǒng)治階級運用各種手段愚弄人民,使人民服從他們的意志,其中就有通過宗教迷信麻痹人們的革命斗志,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尋神”思潮。通過這篇著作的發(fā)表,列寧首先對馬赫的經驗主義進行了批判,同時也捍衛(wèi)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有關宗教的觀點。

二、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內涵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宗教觀,其內涵體現了宗教的本質、宗教產生的根源、宗教的社會功能及其宗教的發(fā)展規(guī)律[2]。

(一)宗教的本質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是人創(chuàng)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chuàng)造了人?!盵3]199宗教是基于當時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而出現的,當時人們備受自然災害的壓迫而無能為力,物質和精神都達到一定程度的空虛狀態(tài),必須尋求一種寄托來達到自身的滿足??傊?,宗教使人通過某種幻想性得到靈魂的安慰,在宗教的世界中,宗教的本質體現實質上是人們思想的反映。宗教是反映人的自我意識的一種世界觀,這種反映是人通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而創(chuàng)建。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對宗教的本質做了系統(tǒng)闡述,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幻想中,人們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4]

(二)宗教產生的根源

宗教的產生有深刻的歷史淵源。馬克思在《馬克思致阿·盧格》的信中指出:“宗教本身是沒有內容的,它的根源不在天上,而是在人間?!盵5]實質上,宗教的根源體現在現實生活當中,是對現實的歪曲。隨著歷史的發(fā)展,被歪曲的現實已不能立足于社會中,此時宗教也即將消亡。自然宗教和人為宗教的產生是適應社會的需要而出現的,例如,原始社會時期,由于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低,人們的精神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這時人們寄希望于靈魂的安慰,自然宗教就應運而生。同樣,由于社會異己力量的相互排擠而產生了人為宗教,由于社會苦難的現實,人們備受現實社會的壓迫,沒有自由,寄希望于宗教來解決一切問題,把自身寄托于神靈的保佑,這時宗教就會應運而生。

宗教的產生還有認識論的來源。列寧在《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中指出:“唯心主義哲學……幫助宗教的僧侶主義。”[6]“科學的僧侶主義”和“宗教的僧侶主義”二者相互促進、相互扶持,促進了宗教在認識論領域中的發(fā)展。列寧還在1915年的《哲學筆記》中指出:“人類認識的二重化和唯心主義(=宗教)的可能性已經存在于最初的、最簡單的抽象中?!盵7]這充分體現出在人類早期認識階段,宗教作為一種形式已經留在人們的簡單的想象之中,成為人們意識領域狀態(tài)下的一部分。

(三)宗教的社會功能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宗教……是對‘現實苦難的抗議’。”[3]200宗教作為意識的一部分,并不能教人如何擺脫苦難,它通過麻醉人的意志,讓人們服從于它。宗教作為壓迫人們心靈和思想的精神武器,給現實中處于苦難的人們一種慰藉,但是宗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使人們獲得自由與解放,只有通過社會革命,使人們從宗教精神的壓迫下解放出來,才能獲得自由。

列寧在《第二國際的破產》中指出:“所有一切壓迫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都需要兩種社會職能,一種是劊子手的職能,另一種是牧師的職能?!盵8]劊子手和牧師是統(tǒng)治階級維護自身統(tǒng)治秩序所不可或缺的兩種精神武器,統(tǒng)治階級利用劊子手來壓迫被統(tǒng)治階級的反抗與暴動;牧師作為‘神’的象征,從思想上和心靈上愚弄人們,使他們屈服于統(tǒng)治階級,然后通過宗教描繪出一幅使他們減少痛苦的幸福圖景。所以,宗教不僅是人們精神上的良藥,給人一種精神的慰藉,而且宗教還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精神棍棒,使統(tǒng)治階級獲得自身的自由。

(四)宗教的消亡

在《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第2期上發(fā)表的書評中,馬克思指出:“隨之每一次社會制度的巨大變革,人們的觀點和觀念也會發(fā)生變革,這就是說,人們的宗教觀念也要發(fā)生變革?!盵9]由此可見,社會制度的變革引起了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使人們逐漸清楚地認識到這種變化的深刻根源,他們不再以過去那種超脫世俗的經驗形式來對待現實苦難的世界,相反他們是盡量擺脫對宗教的依賴,選擇逃離宗教的枷鎖。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1843年夏)中指出:“政治解放和宗教的關系問題已經成了政治解放和人類解放的關系問題?!盵3]173當然,隨著政治國家的不斷解放,市民社會被政治國家所取代,這時國家作為社會的產物一定程度上達到消滅宗教的地步。

社會在不斷向前發(fā)展,宗教也在不斷地向前發(fā)展,逐漸滲透到人們的思想中,成為人們精神的寄托、心靈的慰藉。隨著共產主義社會的到來,私有制即將走向消亡,宗教也會隨之消滅,但是宗教的消亡必須經過一個過程,是由社會的客觀實際決定的,并非人為規(guī)定。當然,只有當人類能正確地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時,只有當科學能夠解決人們的現實苦難的時候,宗教才會走向消滅。

三、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人文價值

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作為歷史唯物主義的宗教觀,在于對現實的批判,主張從人自身出發(fā),立足于現實的人,揭露出現實中被壓迫人們的苦難現狀,為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奠定基礎[10]。

(一)指出宗教的本原,揭示人的本質所在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人并不是抽象的棲息在世界以外的東西。人就是人的世界,就是國家、社會?!盵3]199將人和宗教相區(qū)別,批判了宗教這種抽象的東西于世界之外,給人以安慰,人通過宗教來獲得自身的救贖,宗教使人產生一種幻想。在宗教的世界里,將人的現實性看作宗教世界里的虛幻性,認為宗教的世界和人的世界是合二為一的。因此,通過反對宗教給人帶來的幻想性,進而反對給人精神慰藉的世界斗爭,從而來達到反對宗教的目的。

恩格斯在《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一文中指出:“只是由于一切宗教的內容是以人為本源,所以這些宗教在某一點上還有某些理由受到人的尊重?!盵3]520盡管一些迷信對于人類的本質反映有些歪曲,但是必須意識到,一切迷信的最終本質也是反映人類的本質,所以人們接受宗教、尊重宗教,并且由于在現實世界中人的本質沒有得到真正的實現,人們需要依附于宗教的神的世界來使自身的價值得到實現。

(二)批判宗教的虛幻性,喚醒人自身的主體性

馬克思主義的宗教批判就是剝去披在人們身上的宗教外衣,使人們意識到宗教的虛偽性及其迫害性,讓一切人都認識到人的真正本質。通過批判宗教,使人能夠用一定的理性思維來思想,放棄對宗教的依賴性,進而建立起人自身的主體性,讓人們認識到在現實世界中,人是人的世界,并非宗教的世界。并且,宗教總是給人以一種虛幻的反映,在這種幻想的陰影下,人們會喪失意志,一心求神。

通過對宗教的批判,馬克思以“人的自我意識具有最高的神性”(《德謨克利特的自然哲學與伊壁鳩魯的自然哲學的區(qū)別》1839年),“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1843年末—1844年1月),“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1845年)等命題中,升華出神圣的人性[11]。由此可見,馬克思把宗教的批判看作人的價值主體的最高體現。

(三)拋棄對“神”的依賴,通過社會革命實現人的自由解放

馬克思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指出:“廢除作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實現人民的現實的幸福?!盵3]200要想使人們實現幸福,獲得自由,必須首先廢除宗教,使人們拋棄自己頭腦中的虛幻的反映。當代社會,許多宗教組織打著“治病救人”的旗號,到群眾中宣傳有關宗教的知識,說他們是遵從“神”的旨意來普降幸福的。實質上,宗教特別是邪教,并不能使人獲得真正的自由,反而會使人們喪失理智,對自我沒有任何信心,一切歸順于“神”,把自己的一切好運都歸結于“神”的保佑、“神”的庇護。

馬克思通過對宗教進行批判,指出只有通過社會革命才能喚醒人們的意識,使人們在無階級社會時期真正放棄對“神”的信仰,遵循共產主義理念。共產主義作為人類的崇高理想,又作為現實的運動,它的存在對于消滅現存苦難的狀況有著重要意義。應該通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滲透,讓人們懂得實現人的真正自由而全面的解放,并不能依靠于宗教。

[參考文獻]

[1] 凌亞男,華正學.馬克思宗教思想發(fā)展的三次轉向及其啟示[J].遼寧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1):46-51.

[2] 馮今源.關于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研究的幾點思考[J].當代中國民族宗教問題研究,2008(3):99-104.

[3]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4] 恩格斯.反杜林論[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54.

[5] 馬克思.馬克思致阿·盧格[M]∥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4.

[6] 列寧.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M]∥列寧全集:第1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357.

[7] 列寧.哲學筆記·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一書摘要[M]∥列寧全集:第5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248.

[8] 列寧.第二國際的破產[M]∥列寧全集:第2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248.

[9] 馬克思.新萊茵報·政治經濟評論第2期上發(fā)表的書評[M]∥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10] 裴飚.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宗教觀[J].世界宗教文化,2010(4):1-5.

[11] 賀彥鳳,趙繼倫.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的人文意蘊及時代價值[J].理論探討,2007(3):59-61.

[收稿日期]2016-03-29

[作者簡介]馬文萍(1969-),女,山西陽高人,大連交通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大連理工大學博士生。研究方向: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 靳鳳凰(1990-),女,山西神池人,大連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A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285(2016)06-0003-03

On Marxist View of Religion and Its Humanistic Value

MA Wenping,JIN Fenghuang

(EducationalDepartmentofIdeologicalPoliticalTheory,DalianJiaotongUniversity,Dalian116028,China)

[Abstract]In modern society, internal unrest in some countries is actually caused by increasingly rampant terrorist activities which originate from religion, so the research and education of Marxist view on relig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a religious view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rxist view on religion deeply reveals the nature of religion, the root causes of religion, the social function of religion and its development law,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value of the subject, and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realization of man′s freedom and comprehensive liberation.

[Key words]Marxism;historical materialism;view of religion;humanistic value

*2015年度遼寧省高校統(tǒng)戰(zhàn)研究課題“遼寧省高校信教學生現狀調查與研究” (2015-GXTZB16);大連交通大學黨建研究課題“高校信教學生現狀調查與研究”(DJSZ-2016-A08)之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人文價值宗教觀歷史唯物主義
重審中國宗教信仰缺失論——兼談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tǒng)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藏族大學生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教育困境及路徑分析
杜詩中的道教法術與杜甫的宗教觀
人文價值在中學物理教育中的體現
原生態(tài)音樂的價值體現
構筑高中語文人文價值的實踐策略思考
人文價值理念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