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氣副詞“并”的共時與歷時考察

2016-04-14 21:14周曉彥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 2016年5期
關(guān)鍵詞:語氣句法副詞

周曉彥

(遼寧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

語氣副詞“并”的共時與歷時考察

周曉彥

(遼寧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6)

語氣副詞“并”產(chǎn)生于近代漢語,從歷時角度考察其來源,其語氣副詞用法是由范圍副詞“并”發(fā)展而來的,范圍副詞“并”用于否定詞之前,且后續(xù)句與前半句句義發(fā)生逆轉(zhuǎn),這是語氣副詞“并”產(chǎn)生的句法環(huán)境。隨著“并”在這種句法環(huán)境中使用頻率的提高,其總括用法逐漸喪失,表語氣的功能逐漸凸顯,并逐步成為“并”的主要語法功能?,F(xiàn)代漢語中“并”在否定句中除了具有反預期、表申辯性的語用功能外,還具有對客觀事實進行確認、重復的語用功能。

并;語氣副詞;語用功能作者簡介:周曉彥(1992-),女,河南洛陽人,在讀碩士研究生,從事漢語言文字學研究。

“并”的語氣副詞用法已受到學術(shù)界的廣泛關(guān)注,大多數(shù)學者從共時的角度考察了“并”的語氣副詞用法,如彭小川(1999)、馬真(2001)、王明華(2001)、唐子捷(2007)、尹洪波(2011)等。目前學者對語氣副詞“并”的功用基本達成共識:“并”主要用于否定句,起到否定預設(shè)或申辯的作用,筆者認為在語境中這種功能是由整個語句共同表達的,不是有“并”獨自承擔的,將其看作反預期的標志更為恰當。另外,考察語氣副詞“并”用于否定句還有其他一些功用。有些學者也從歷時的角度考察了“并”的語法化歷程,如胡勇(2009)、邱峰(2012)等。但語氣副詞“并”究竟是如何而來的,各家看法不一,如邱峰(2012)認為“并”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出語氣副詞的用法,是由其本義所包含的“一致關(guān)系”所決定的,筆者不贊成這種說法,這在后文將會談及。本文試在前人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探討語氣副詞“并”的來源問題,并附帶補充“并”用在否定句中的其他功能。

一、“并”的歷時演變

“并”在古代漢語中有動詞、方式副詞、范圍副詞、語氣副詞、連詞、介詞多種用法。這里僅討論其語氣副詞的產(chǎn)生,兼談與語氣副詞有關(guān)的動詞及其他副詞用法,介詞、連詞則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nèi)。

(一)動詞“并”

《說文解字》:“竝,併也。從二立?!北玖x為“平排、并列”如:

(1)諸御鞅言於公曰:“陳、闞不可并也,君其擇焉!”(《左傳·哀公十四年》)

(2)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并。(《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后引申為“吞并、合并”如:

(3)子墨子曰:“并國覆軍,賊敖百姓,孰將受其不祥?”大王俯仰而思之。(《春秋·墨子》)

(4)擐甲執(zhí)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右援桴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春秋·左傳》)

古代漢語中“并”在句中單獨作動詞的用例很少,用作副詞的比重則很大。“并”源語義“兩人并立”決定了其作動詞時必須涉及兩個論元,這也為其向副詞轉(zhuǎn)變奠定了語義基礎(chǔ)。

(二)“并”的副詞化歷程

1.由動詞向方式副詞轉(zhuǎn)變

“并”雖然是個動詞,但是其動作性比較弱且不具體,當其后面出現(xiàn)其他動作性強的動詞時,其他動詞就占據(jù)謂語動詞的中心地位,而“并”則降格為表示動作進行方式的副詞。如:

(5)魯侯伯禽宅曲阜,徐、夷并興,東郊不開。作《費誓》。(《今文尚書》)

(6)禽子再拜頓首。原遂問守道。曰:敢問客眾而勇。煙資吾池。軍卒并進。云梯既施。攻備已具。武士又多。爭上吾城。為之奈何。(《春秋·墨子》)

由于“并”源語義“兩人并立”含有復數(shù)的語義特征,這就決定了“并”前面的名詞也必須是復數(shù)名詞。因此當“并”后面出現(xiàn)其他動詞并占據(jù)中心動詞地位時,“并”降格為副詞表示動作行為的方式“一起”“同時”,(6)中“軍卒并進”即“軍卒同時進攻”這時候“并”語法化為方式副詞。

2.由方式副詞轉(zhuǎn)化為范圍副詞

當“并”語義重點由動作進行的方式轉(zhuǎn)移到動作行為的主體都具有這種行為時,“并”就由方式副詞轉(zhuǎn)化為范圍副詞,如:

(7)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桃花源記》)

(8)江左殷太常父子,并能言理。(《世說新語》)

這兩例中“并”都是前指,“黃發(fā)垂髫”都很“怡然自得”,“江左殷太常父子”表示主語都具有謂語所表示的行為或能力。這時候“并”完成了從方式副詞向范圍副詞的轉(zhuǎn)變。

3.由范圍副詞向語氣副詞轉(zhuǎn)變

現(xiàn)代漢語中語氣副詞“并”只能用在否定副詞之前,構(gòu)成“并不、并沒有、并非”等結(jié)構(gòu)。據(jù)考察“并+否定詞”的用法最早見于西漢。

(9)齊之并不西,韓必聽秦違齊。(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趙一》)

但這里的“并”是動詞,與我們所談?wù)摰恼Z氣副詞用法距離尚遙遠,而且在西漢用例很少。副詞“并+否定詞”的真正大量出現(xiàn)大概在六朝以后。如:

(10)孫盛、習鑿齒搜求異同,罔有所遺,而并不多載沖言,知其乖刺多矣。(《蜀志·諸葛亮傳》注)

(11)王孝伯問謝太傅:林公何如長史?太傅曰:長史韶興。問:何如劉尹?謝曰:噫!劉尹秀。王曰:若如公言,并不如此二人邪?謝云:身意正爾也。(《世說新語》)

以上兩例可以發(fā)現(xiàn)前后兩句的意思并不是一脈相承,后半句并不是接著前半句的意思說下去,而是出現(xiàn)了轉(zhuǎn)折,與前半句的意思相逆。這正是“并”由范圍副詞向語氣副詞轉(zhuǎn)變的句法環(huán)境。當然,這種語義上的轉(zhuǎn)折并不是由“并”來承擔的,而是由整個句子前后語義的不一致來實現(xiàn)的。而“并”由于在具備這種句法特征的句子中高頻出現(xiàn),而逐漸被看作是“否定、轉(zhuǎn)折”的標志,表否定或轉(zhuǎn)折并不是“并”自身所具有的語義功能,而是語境賦予的,即所謂的“語境賦義”。

隨著“并”出現(xiàn)在這種句法環(huán)境中的頻率不斷提高,其表“轉(zhuǎn)折、否定”的用法逐漸凸顯成為其主要用法。相反,其范圍副詞的功能逐漸減退甚至消失,這時其所出現(xiàn)的句法環(huán)境只要前后意思相悖即可,不再強制性要求其前的主語是復數(shù),單數(shù)形式作主語的句子中也可以出現(xiàn)“并”,這時候“并”就完全卸去其范圍副詞的職能,降格為專職的語氣副詞。如:

(12)遣小婢細辛酌酒,并不肯先提。(《游仙窟》)

(13)留牸牛六頭于舅李進處……產(chǎn)犢三十頭……敬還索牛。兩頭已死,只還四頭老牛,余并非汝牛生,總不肯還。(《朝野僉載》)

以上兩例中,“并”已完全虛化為語氣副詞,與現(xiàn)代漢語中“并”用于否定句加強否定語氣或否定預設(shè)已相差無幾。

二、與語氣副詞“并”相關(guān)的一些問題

邱峰(2012)不認同“并”的語氣副詞用法來自其表總括的范圍副詞用法,理由是其他比“并”更典型的范圍副詞“都、皆、均”沒有發(fā)展出相同的語氣副詞用法,而認為“并”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出語氣副詞的用法主要是因為“并”本義中所蘊含的“一致關(guān)系”這個底層語義特征。語義特征確實是詞匯語法化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但是它并不存在于語法化的各個階段,在語法化的初期階段其本身的語義保留較多,隨著語法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其本身的具體語義特征會越來越淡化,甚至完全消失而變成一個沒有詞匯意義,只表某種語法作用意義的虛詞。“并”的語法化過程正是其自身語意特征逐步消失的過程,到語氣副詞階段“并”本身的語義特征已經(jīng)完全消失,而成為一個表否定預設(shè)的語法標志。而且總括副詞“都”在魏晉南北朝時期也發(fā)展出了用于否定詞之前起強化否定語氣的語氣副詞的功能。如:

(14)王中郎令伏玄度、嘻鑿齒青楚人物,臨成,以示韓康伯,康伯都無言。(《世說新語·言語》)

(15)婢乃直指石家,說此事,石氏之父大驚曰:“我女都不出門,豈可毀謗如此?”(《太平廣記》卷496)

只是到兩宋時期,由于詞語的競爭,以及自身表意的準確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都”逐漸卸去其語氣副詞的功用,而更多地表示總括,這是語言內(nèi)部的自我調(diào)整。實際上,在現(xiàn)代漢語中“都”仍然有語氣副詞的用法。如:

(16)我都不知道他什么時候去的北京。

“都”在這里表達說話人一定的主觀情態(tài),起到加強否定語氣的作用。只不過現(xiàn)代漢語中其表示總括的副詞用法占主導地位,但并不能因此否認其具備語氣副詞這一語法功能。

因此,如果不承認“并”所處的句法環(huán)境,單純地將其語氣副詞用法的產(chǎn)生歸結(jié)于其本義所蘊含的“一致關(guān)系”這個底層語義特征,就無法解釋不具備“一致關(guān)系”語義特征的“都”是如何發(fā)展為語氣副詞的。

“并”在由動詞發(fā)展為方式副詞再到總括副詞這一階段中都存在“語義滯留”現(xiàn)象,但是由總括副詞發(fā)展為語氣副詞后“語義滯留”現(xiàn)象就完全消失了,它之所以能夠發(fā)展出語氣副詞的用法,完全是由其所處句法環(huán)境的變化決定的。

三、語氣副詞“并”的共時探討

目前學術(shù)界對語氣副詞“并”的功能大致有兩種看法:“否定預設(shè)”和“申辯意味”:

“否定預設(shè)觀”主要是指“并”多用于含轉(zhuǎn)折關(guān)系句子的否定副詞之前,起到反預設(shè)的作用。如:

(17)見東陽進來,她并沒有起立,而只極吝嗇地點了一下頭。

(18)死,并不是苦難的結(jié)束,而是更大的苦難的開始。(霍達《穆斯林的葬禮》)

這兩例,整個句子前后意思不是順接而下的,而是發(fā)生了轉(zhuǎn)折,有種出乎意料、反常規(guī)、反預設(shè)的意味。(17)中預設(shè)是:看見東陽進來,她應(yīng)該會起立。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他并沒有起立,出乎意料,同時也推翻了預設(shè)。(18)中一般認為“死”是一種解脫,是苦難的結(jié)束,但這里卻說“死不是苦難的結(jié)束,而是更大苦難的開始”,整個句子有種反常規(guī)的意味。

筆者認為將“并”看作是句子具有反預期功能的一個標志更為合適,因為這種反預期功能并不是有“并”承擔的,而是由整個句子句義的轉(zhuǎn)折、或者說話人與聽話人觀點不一致來體現(xiàn)的。

“申辯意味觀”認為只有預設(shè)的客觀條件還不夠,只有當說話者認為預設(shè)與他認定的事實或情理有悖而且他要表達申辯口氣時“并”才能使用。如:

(19)A:你為什么要去老師那里告狀?

B:我并沒有,這些天我壓根兒就沒見過老師。

這個例子中A認為B到老師那里告狀了而來質(zhì)問B,而B則為自己辯駁用了“我并沒有”這句話。但是仔細琢磨我們會發(fā)現(xiàn),此句中如果去掉“并”意思并不會發(fā)生改變,B如果用“我沒有,這些天我壓根兒就沒見過老師?!比杂袨樽约恨q駁的意味。由此可見,“辯駁意味”并不是由“并”承擔的,實際上,只要B否定A的觀點,這個否定的構(gòu)成本身就是一種辯駁,跟是否用“并”沒有關(guān)系。

以上兩個例子中“并+否定結(jié)構(gòu)”的句子都有一個預設(shè),即存在某種已知的或可能的看法。這種看法可能已經(jīng)存在于自己、對方、讀者或一般人的想法中,也可能已經(jīng)被對方說了出來,而接下來要說的事情卻與預設(shè)不同。但要注意的是,“并”在這里不是必需的。因此我們認為將其看作“反預期”的標志是合適的。

“否定預設(shè)觀”和“申辯意味說”實質(zhì)上都注意到了“并”用于含有預設(shè)的句子中的作用和功能。語氣副詞“并”在否定詞前使用的確與預設(shè)有關(guān),但還有一部分用法我們找不到句子的預設(shè)。如:

(20)他在城里并不繁華的地段買了一棟房子。

(21)2012年,長相平平并不出眾的她,因為參加了超級女聲一夜成名。

以上兩例無論從上下文還是背景知識中,都找不到相應(yīng)的語境預設(shè)或邏輯前提。這兩例中“并+不“是修飾性的定語都是客觀存在的,不是說話人主觀上認定的,主觀性較弱?!安ⅰ痹谶@里的作用主要是對事實的確認。“并”的這種語法意義在下面的例句中更能體現(xiàn)。如:

(22)聲音持續(xù)地出現(xiàn),并不消去。(《世事如煙》)

例子中“聲音持續(xù)地出現(xiàn)”與“不消去”是重復的,這種重復是為了增強對事實的確認,加深讀者的印象。若將后續(xù)句“并不消去”去掉,并不影響我們對文章的理解,而之所以加上后續(xù)句的目的主要是為了進一步強調(diào)事實的客觀性。當然,“并”的這用用法其更強調(diào)事情的客觀性,而主觀性相對較弱。

綜上,語氣副詞“并”作為反預期標志、表達申辯性的語用功能已受到學者的廣泛關(guān)注,而表確認、重復事實這一用法往往為大家所忽略,鮮有人對這一用法進行論述,這也是語氣副詞“并”研究所存在的一個欠缺。

結(jié) 語

文章從歷時角度考察了語氣副詞“并”的來源,范圍副詞“并”所在的否定句中,前后意義發(fā)生逆轉(zhuǎn)是語氣副詞“并”產(chǎn)生的句法基礎(chǔ)。隨著“并”在這種句法環(huán)境中出現(xiàn)頻率的增加,這種用法逐漸固化,“并”逐漸被看作是“否定、轉(zhuǎn)折”的標志。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并”的功能進一步擴展,除了具有申辯性、充當反預期標志以外,還衍生出對客觀事實表述確認、重復的語用功能。不同功能所表現(xiàn)出的主觀性強弱也不同。這一問題學者論述已較為充分,本文不再贅述。

[1] 彭小川.副詞“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語義、語用差異[J].華中師范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2).

[2] 馬真.表加強否定語氣的副詞“并”和“又”——兼談詞語使用的語義背景[J].世界漢語教學,2001(3).

[3] 王明華.用在否定詞前面的“并”與轉(zhuǎn)折[J].世界漢語教學,2001(3).

[4] 唐子捷.語氣副詞“并”與“又”的對比研究[D].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5] 尹洪波.“并不”中“并”的功能[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

[6] 胡勇.語氣副詞“并”的語法化[M]//語法化與語法研究(四).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9.

[7] 邱峰.副詞“并”的語法化[J].商丘師范學院學報,2012(1).

[責任編輯:金穎男]

Synchronic and Diachronic Study of Modal Adverb "并"

ZHOU Xiao-yan

(college of arts of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110036)

“并”, a modal adverb in modern Chinese, can be traced back from the diachronic perspective. The authors think that its modal adverb usage is developed from the scope adverb “并”, which is used before negative sentences and indicates a reversed meaning shift between the first half sentence and the subsequent half sentence, which is the syntactic environment for the modal adverb “并”. Since “并” is frequently used in this environment, its scope usage generally disappears, and its modal function enhances and gradually becomes its major grammatical function. In modern Chinese, in negative sentences, besides its pragmatic function of anti-prediction and defense, “并” is also used to confirm and repeat.

并; modal adverb; pragmatic function

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4BYY113)。

H141

A

2095-0063(2016)05-0066-04

2016-04-15

DOI 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6.05.015

猜你喜歡
語氣句法副詞
明知故問,加強語氣
新編《小老鼠上燈臺》
句法與句意(外一篇)
述謂結(jié)構(gòu)與英語句法配置
副詞“好容易”及其詞匯化成因
韓國語副詞“?”與漢語副詞“更”“再”的對應(yīng)
語氣不對
注意說話的語氣
句法二題
詩詞聯(lián)句句法梳理
通辽市| 无锡市| 大新县| 德保县| 福建省| 三江| 咸丰县| 巴彦淖尔市| 庄浪县| 嘉善县| 昆明市| 博兴县| 若尔盖县| 环江| 霍城县| 浦东新区| 兴国县| 宁都县| 锦州市| 崇仁县| 封开县| 扶沟县| 兴国县| 榆社县| 贡嘎县| 思茅市| 丹棱县| 焦作市| 安新县| 贵阳市| 烟台市| 彰化市| 京山县| 都兰县| 福安市| 边坝县| 双鸭山市| 咸丰县| 深圳市| 沂南县| 梧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