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冠瑜
在中國,英語教學是全國性的,涉及從幼兒園到大學等各個教學領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和使用英語,但是一個不盡如人意的現(xiàn)象隨之出現(xiàn),那就是中國式英語(Chinglish)的產(chǎn)生,初學者與學習英語多年的人都會說出中國式英語。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都從中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在我教的初中生中,中國式英語尤為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中國式英語的產(chǎn)生,成為影響英語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提高的一個主要因素。
我試從不同角度,分析中學生中中國式英語的各種類型和主要形成原因,并且針對這些原因提出如何減少中國式英語的可行策略。
漢語和英語分屬兩個不同的語系,漢語屬漢藏語系,而英語屬印歐語系。這兩種語系中存在著很多不同點,而許多英語學習者,特別是初學者不知道這一點,他們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采用漢語的思維方式,于是難免會出現(xiàn)中國式英語。另外,中國的文化與說英語國家的文化截然不同,缺少對西方文化的了解是導致中國式英語產(chǎn)生的一個原因。
之前有很多學術專家對中國式英語進行了一定的研究,最近一些學者認為,中國式英語是母語為漢語的英語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由語言負遷移所導致的,它是一種過渡語言。也就是說,在漢語中,很多表達與英語是不同的,甚至在英語中是沒有的,就這對英語學習產(chǎn)生了干擾。
下面我就對平時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中國式英語進行舉例并分類,進一步分析其形成的具體原因。
首先從語言的角度,中國式英語體現(xiàn)在發(fā)音、單詞詞組、句子和語篇幾個方面。
一、語音方面
1.學生當中經(jīng)常會有這樣的發(fā)音theme [si:m],they[zei],這樣的讀音是很具有中國特色的,因為中文中沒有[θ], [?奩]這兩個音,學生很容易就用[s] 和 [z]代替。
2.學生當中出現(xiàn)foot[fut?藜],act [?覸kt?藜]這樣的讀音是司空見慣的,這是因為在中文中通常是聲母+韻母,也就相當于輔音+元音,所以在讀這些音的時候就自然地讀出了中國腔。
3.一些地方方言中有n和l不分,r和l不分,在英語中恰好也有這幾個音,于是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把language讀成[?謘n?覸?耷gwid?廾],把red讀成[led]。
4.學生還是初學者,他們對音標的掌握還不成熟,記憶單詞的讀音時,會用與英文單詞差不多的中文字標注,比如Australia奧斯去了,family 飯米粒,friend 富藍得。這樣標注后讀出來的英文單詞聽來就非常別扭。
二、詞匯方面
1.在中學生當中,尤為明顯的中國式英語就是字對字的翻譯,這是最低級的中式英語,比如在翻譯大酒店的時候會說出“big wine restaurant”,表妹“watch sister”。這是因為中學生還沒有足夠的英語詞匯量,于是就用他們已經(jīng)學過的東西去表達他們想要表達的。
2.漢語中有的時候表達不同的東西用的是同一個字,而在英語中則可能表達這個字要用幾個不同的詞,如中文中的“看”字,我們說看電視,看黑板,看望奶奶等都是一個“看”,但是在英語當中這幾個看是完全不同的,看電視要用“watch”,看黑板要用“l(fā)ook at”,看望要用“visit”。所以學生經(jīng)常會說出:“I will go to look my grandfather this Sunday.”這樣的中式句子。另外,像中文中的“家”字,在英文中相對應的就有“family”“home”“house”等,同學們搞不清楚其中的區(qū)別,就胡亂套用,說出“There are three people at my home.”這樣的句子。
3.使用英語中過時的詞匯。有一天,一位學生對我說他要去W.C.,后來我在課上聽到有同學用這個詞,于是我告訴他們,W.C.一詞在西方國家早已不使用,甚至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這個詞就相當于中文當中的“茅坑”,說完后大家哄堂大笑。其實像這樣使用過時的英語的現(xiàn)象還有很多,比如“trousers”一詞在說英語國家是很少用的,他們通常會用“pants”“slackers”或者“jeans”表達褲子。
三、句子方面
1.我們說漢語時,有時會把主語省去,比如我們說“活到老,學到老”,英語中這個主語就一定要寫出來,但是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并不知道這一點,于是會說:“Never too old to learn.”其實前面應添加主語,說成:“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2.在中文中,我們有時會把賓語省掉,比如你的裙子很漂亮,你在哪里買的?在英語中,這個買后面的賓語是絕對不能省的,如果只照中文的思維模式,就會說出“Your dress is very nice, where do you buy?”這樣的中國式英語。
3.中文中是沒有冠詞的,但是在英文中卻有不定冠詞“a” “an”和定冠詞“the”,學生還很不習慣冠詞的用法,在寫句子的時候,經(jīng)常會把這些冠詞漏掉,形成這樣的中國式英語:“I want to see doctor.”“One of my classmates comes from south of China.”
4.目前,學生當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中國式英語就是在寫句子的時候,第三人稱的變形和名詞單復數(shù)的使用,以及時態(tài)的用法,因為中文中動詞和名詞不會有形式上的變化,中文中闡述發(fā)生在不同時間的事情時不用在動詞上發(fā)生什么變化,只要交代一下時間就可以,所以中學生尤其是剛剛接觸這種變化的初學者很難適應,通常會寫出這樣的句子:“He go to school on foot.”“I have three apple.”,“I go to the zoo yesterday.”
5.中文和英文句子在表達時詞的順序不是一一對應,對于中學生來說,他們不知道這一點,往往會做逐字逐句翻譯,比如:“我非常喜歡這只貓。”“I very like this cat.”“我們在午餐時間互相聊天?!薄癢e at lunchtime chat with each other.”
6.在英文的一些否定句中,其表達與中文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學生用說中文的思維去表達,則會出現(xiàn)“I think he is not a good student.”,“All of the students havent handed their homework.”這樣的中國式英語。
三、語篇方面
1.不同的思維模式,導致學生寫出的文章充滿中國味道。有語言學家說,漢語表達是如詩般的,而英語則是簡單、直接的表達,不轉轉彎抹角。比如看這句用中國思維方式表達的句子“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ino - U. K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 K better and the U. K also needs to know China better.”顯得很繁瑣,在英語中只要這樣“To promote Sino – U. K relations, China needs to know the U. K better and vice versa.”就可以了。
2.中文和英文中的標點符號存在差異,學生經(jīng)常有使用錯誤的現(xiàn)象。比如我們中文寫信總是以“xx:”開頭的,但是在英語中則應該是“xx,”。另外,在英文中沒有“、”和“《》”,學生不知道,總是會寫出這樣的句子:“I have an apple、a banana、and a pear.”“I have a book called 《For Whom the Bell Rings》.” 在英語中通常是用逗號代替中文中的頓號的,在表達書名的時候,英文中是將書名用斜體字寫或者是在書名上加個雙引號。還有就是英文中的省略號和中文中的有一定的差別,英文中是三個點,而中文中是六個。
四、文化差異
文化差異是造成中式英語的一個很大因素。一種語言不僅表達事實事件,還反映人們的觀點、信仰及世界觀等,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一門外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掌握地道的目的語,并且自如地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跨文化交際。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成為學生學習英語的一大障礙,因為學生對西方文化幾乎一無所知,中國式英語的產(chǎn)生是可想而知的。
1.中西方不同問候習慣,造成這樣的中式英語:“Have you eaten?” “Where are you heading for?”“You look beautiful. No, no.”
2.中西方不同的禁忌與隱私。對于西方人來說,問有關年齡、體重、家庭背景和薪金多少這樣的個人問題是很不禮貌的,除非他們本人自己先說出來,但是中國人卻很喜歡問這些問題。
3.不同的與文化有關的諺語俗語等是造成中國式英語的一個因素。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你真是個幸運的人”“You are a lucky person.”,但是在英語表達中應該是“You are a lucky dog.”。
無疑,中國式英語的出現(xiàn)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大障礙,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首先,從教師的角度講。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這就要求老師對語言教學的各個領域都有更深的了解,這些領域包括語言學,語言教學的方法,心理學,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歷史、政治經(jīng)濟,以及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系怎樣等。英語教師應當有較強的跨文化意識,應當更注重語言的使用而不是語法。另外,英語教師還應正確對待在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中國式英語,在講詞匯和語法時,糾錯是必要而有用的,但是在注重學生口語表達時,過多糾錯會讓學生感到緊張而沮喪。教師應在課堂上多創(chuàng)設情景表演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英語。教師更應當加強學生們的跨文化意識,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灌輸西方文化的點點滴滴,循序漸進。
其次,從學生方面說,學生必須是一個好的語言學習者。有再好的老師,學生如果不會學或者不肯學,那也是徒然。學生必須自己尋找所有可以說英語的機會,學生學英語的時間往往局限在課堂45分種上,但是學一門語言,僅用課堂這45分鐘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必須自己再找時間操練英語,中國式英語產(chǎn)生的一部分原因是學生的英語攝入量太少。要求學生自己找機會說英語,學生必須有一個很強的學習動機,有學習英語很重要這種意識,對自己嚴格要求。另外,中文和英文雖有很多不同之處,但是語言在很多方面還是相通的,學生的中文水平會影響英語的學習,因為一個句子如果中文意思都理解不正確,又如何將它正確地翻譯成英文呢?
最后,從我們教材的角度來說,教材太注重語法,而忽略了語言在實際環(huán)境中的使用。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教材中單詞表上總是英文與中文一一對應解釋,這就讓學生產(chǎn)生一種錯誤的理解,用這個中文意思總可以替代那個英文單詞,這樣,中國式英語的產(chǎn)生也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們需要包含各種文化主題的教科書,在書中避免一一對應的注釋,教學生怎樣在不同的語言環(huán)境下使用恰當?shù)脑~匯。
以上是我對中學生中出現(xiàn)的中國式英語的一些淺談,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只有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才能慢慢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