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英
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是語文教學中提高教學效益,減輕教師負擔最為重要的途徑,古今中外的許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孔子主張在自學的基礎(chǔ)上施教,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比~圣陶說:“教就是為了達到將來的不需要教,要求達到疑難自決,是非自辯,斗爭自奮,高精自探的境界?!比~老幾十年身體力行,為我們語文教師樹立了典范。
一、自學語文的興趣和愛好
成功的教師在于他能吸引學生,使學生愛上他所教的課程,一旦學生對這門功課產(chǎn)生了興趣,就會自覺遨游于知識的海洋之中。所以,我們在指導學生自學時,經(jīng)常要向?qū)W生介紹我們這個時代的特點以及時代對這一代人的要求。學生在中學階段重要的是學會掌握獲取知識的手段,我們可以利用黑板報、廣播、班會、和“前三分鐘”演講等形式,介紹古今中外的一些有成就的名人、偉人刻苦自學的事跡,讓學生從中受到啟迪。我在語文教學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自學語文的興趣,采用課前三分鐘的演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時,還積極運用多媒體。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比缭诮绦≌f《孔乙己》時,通過電影生動再現(xiàn)了作者筆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生活場景,學生們在身臨其境的“見”中,興趣盎然。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要求上臺進行表演,結(jié)果表演非常成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學生走上講臺,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動手動腦能力得到了鍛煉,因而獲得的知識是準確、鮮明、深刻的,同時還激發(fā)了學生進行認真的反思,增強了求知的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增強學生自學能力的基石。
二、培養(yǎng)學生悟性,提高自學能力
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感性階段和理性階段之后,還有一個悟性階段,而多方面去保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悟性發(fā)展,將會使學生的自學能力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
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雖然很用功,但是學得“死”,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缺陷和能力的薄弱暴露無遺,這就是因為他們在學習上沒有悟性。學生的悟性表現(xiàn)為一種能力,培養(yǎng)這種能力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由漸變到突變,“心竅頓開”“豁然貫通”的境界就會產(chǎn)生,如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長期積累的習慣。閱讀和寫作也是如此,朱熹說:“大抵觀書須先熟讀,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用爾?!弊x書作文常見的說法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古書萬卷始通神”等,都道出一個真理:學習沒有捷徑可走,要多下苦功,多讀書,但死讀書也不行,熟讀還要加以精思,才能學以致用。悟性高的學生,往往自學能力特別強,這些學生思路敏捷,領(lǐng)悟能力強。
三、教師積極向?qū)W生傳授自學能力
“將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不會讀書的人?!爆F(xiàn)在的青少年,是我們未來事業(yè)的開創(chuàng)者,語文教師應當立足于現(xiàn)在,著眼于未來,指導他們科學地學習,教會他們讀書的本領(lǐng)。
怎樣指導學生呢?可以讓學生先確定學習目標,避免學習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閱讀課文可以采用整體閱讀、跳讀、快速掃讀、默讀、讀背、重點閱讀等;平時要教給學生查字典、詞典的方法。閱讀中學生遇到生字、新詞就要他們及時查找工具書,培養(yǎng)他們的自瀆能力。質(zhì)疑解難,陶行知先生有一首詩:“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者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公,只在每事問。”鼓勵學生大膽懷疑,大膽提問;積極爭論,把教學推向深層;讀書應學會做筆記:“好記性,不如一支爛筆頭”,做筆記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如點劃、批注、編提綱、摘抄、隨筆等;多方面思考,學習中要求學生不要老等老師給,要多想,多方面想自己主動去做,去溫習,孔子曰:“溫故而知新”。當天復習,階段復習,學完一個單元,或半期,或期終,對所學知識進行全面復習,使知識融會貫通,以獲得系統(tǒng)的知識。
四、用科學教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中學生的語文自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的自學,我們要力求從教師唱主角的課堂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改變“我教你學”的萬馬齊喑的局面,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生是“上帝”,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積極性,教者的作用只是導演,應循循善誘,充分調(diào)動和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他們的自覺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如“課堂閱讀式”、“茶館式”、“練習式”等,這些教學方式能改變教師枯燥乏味的串講方式,這些教學方法使我們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把培養(yǎng)學生能力,特別是自學能力作為主要目標。
教育改革的實踐越來越清楚地告訴我們:語文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只要我們矢志不移,“自能讀書,不待老師教”的語文新局面一定會出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