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紫燕
摘要:“大歷十才子”耿湋任周至尉之前的幕府任職經(jīng)歷,至今還沒有人做過專門的整理。傅璇琮在《唐代詩人叢考》中對耿湋的生平事跡已有較詳細的考證,但其幕府任職經(jīng)歷則疏于考察。根據(jù)對唐代幕府制度的考察、對耿湋相關(guān)詩歌內(nèi)容的考察、對耿湋與友人交往史實的考察,可知其在任周至尉之前曾入幕府,由幕府遷轉(zhuǎn)入仕。
關(guān)鍵詞:大歷十才子;耿湋;生平;幕府
中圖分類號:I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耿湋,河?xùn)|人,“大歷十才子”成員。今人研究耿湋的著作及論文主要論及詩歌方面,對其生平則稍嫌簡略。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耿湋考》是考證耿湋生平事跡的主要成果,后人皆承之。而耿湋的幕府任職經(jīng)歷則無人研究,傅先生在此書中也只是粗略地介紹了一下:“他似曾從軍于遼城一帶……也到過西北……”[1]500可惜沒有進一步的考證。故本文主要考證耿湋任職幕府的經(jīng)歷及時間。
根據(jù)《文獻通考》《舊唐書》《唐會要》等文獻,以及張國剛的《唐代官制》、石云濤的《唐代幕府制度研究》、嚴耕望的《唐史研究 叢稿》等著作的相關(guān)記載,考察唐代出仕的途徑,再結(jié)合耿湋的相關(guān)詩歌內(nèi)容,可以肯定,耿湋在任周至尉之前(至德二年三月以前),曾任職幕府,從其《代宋州將淮上乞師》[2]一詩來看,極有可能就是在幕府任僚佐,而此詩所敘事件正發(fā)生在至德年間。
一、從制度方面考察
唐代官制從正一品到從九品下,有嚴格的等級制度,因此士人的品階決定了他的名望和地位。一般士人要做官大抵是通過科舉、門蔭、流外、入伍或入幕四種方式。士人入幕府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做官的資格,這與當時循資格授官也是緊密相連的。
幕府制度影響了唐代社會的軍事、政治、文學(xué)、風氣等各個方面。肅、代宗時期的幕府,文學(xué)與吏治并用,循資格和科目選并舉,希望出仕的士人偏重入幕這條途徑,“至以朝庭為閑地,謂幕府為要津”。 [3]266“行伍出身者主要是通過軍功獲得勛官,或者擢補低級將校。在開元時代特別是安史之亂以后,軍隊的低級將校通過奏授而獲得官職是常見的一種入仕方式?!?。[4]144“唐后期士人往往通過薦延奏請為方鎮(zhèn)使府所辟用,暫時脫離了官制常規(guī)而入使府為參佐。再通過舉薦離開使府回歸官制軌道參常調(diào),從而在人才流動上既適應(yīng)了使府藉才之急需,又將方鎮(zhèn)僚佐的遷轉(zhuǎn)納入整個官僚體制運行軌道中。幕制與官制既有區(qū)別,又沒脫節(jié),從而起到了互相補充作用?!?[5]297正是幕府和朝庭在人才流動、升遷方面存在的密切關(guān)系,使得士人在多數(shù)情況下選擇入幕府,從而達到拜官顯達的目的。“入幕充職為其入仕或重新踏入仕途提供了條件”。 [5]141這一時期關(guān)于幕府的相關(guān)制度在不少文獻中都有記載,《白居易集》卷五十三《京兆府司錄參軍孫簡可檢校禮部員外郎、荊南節(jié)度判官……》:“凡使府之制,量職之輕重以命官,揆時之遠近以進秩;俾等衰有常序,遷次有常程,勞逸均而名分定矣……況今之公卿大夫,皆由此途出。慎爾職事,爾無自輕!”[6]1117歐陽修《集古錄跋尾》卷八《唐武侯碑陰記》跋:“唐諸方鎮(zhèn)以辟士相高,故當時布衣韋帶之士,或行著鄉(xiāng)閭,或名聞場屋者,莫不為方鎮(zhèn)所取,至登朝廷,位將相,為時偉人者,亦皆出諸侯之幕?!盵7]524“唐有天下,諸侯自辟幕府之士,唯其才能,不問所從來,而朝廷常收其俊偉以補王官之缺,是以號稱得人,蓋必許其辟置則可破拘攣以得度外之士,而士之偶見遺于科目者,亦未嘗不可自效于幕府,取人之道所以廣也?!盵8]368 (《文獻通考》卷三十九《選舉》一二引劉貢甫語)
由上觀之,耿湋入幕充職不僅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條件的許可。一方面,耿湋在至德前后還未登第,亦無顯赫家世無從門蔭,所能躋身仕途的只有流外和入伍入幕;另一方面,幕府的各項政策特別是發(fā)展前途吸引了包括耿湋在內(nèi)的大部分仕人。白居易說“公卿大夫,皆由此途出”雖然不免有夸大之辭,但也說明了幕府作為士人的進身之所已是普遍存在的事實?!坝捎谶@些未即釋褐者資歷淺,年紀輕,入幕往往稱方鎮(zhèn)下佐,多為推官、巡官……未有出身者被唐政府明確規(guī)定不得辟召入幕任正職……未有出身者為方鎮(zhèn)使府辟用客觀存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這些人入幕作驅(qū)使、驅(qū)要、隨軍、要籍、衙推等或攝職,少數(shù)較好的情況則為幕府推、巡末職?!盵5]278耿湋沒有出身,而從幕府進入仕途,是比較符合自身需要的,這也是當時很多士人的選擇。
二、從耿湋詩內(nèi)容考察
耿湋有不少詩作是反映其幕府生活的。耿湋所作以邊塞為題材的詩有《涼州詞》《送王將軍出塞》《送楊將軍》《贈張將軍》《入塞曲》《關(guān)山月》《隴西行》等,描寫沙場征戰(zhàn)歸來的老兵有《塞上曲》《路旁老人》等,這些詩都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社會動蕩不安的現(xiàn)實。
《上將行》(一作上裴行軍中丞)之“裴行軍中丞”即裴冕?!杜f唐書》卷一百十三記載:“玄宗幸蜀,至益昌郡,遙詔太子充天下兵馬元帥,以冕為御史中丞兼左庶子,為之副。是時,冕為河西行軍司馬,授御史中丞,詔赴朝廷……”[9]3353玄宗幸蜀是天寶末至德初(756年),從詩“蕭關(guān)掃定犬羊群”、“驊騮”、“鼓角”、“老將”、“旌旗”等軍營特定環(huán)境來看,時耿湋或已在幕府。
耿湋另有《太原送許侍御出幕歸東都》詩,言及當時的太原幕主以“劉越石”為喻。(據(jù)《晉書》卷六十二《劉琨傳》:“劉琨,字越石……永嘉元年,為并州刺史,加振威將軍,領(lǐng)匈奴中郎將?!?[10]1679)從詩描寫并州“風煙冷”“花木遲”等內(nèi)容來看,耿湋作此詩時仍在太原幕府,許侍御卻已是“獨歸時”,并用“鄰人夜笛悲”暗示兩人的深厚友誼。耿湋在太原時所寫的詩還有《送胡校書秩滿歸河中》,對胡校書“位卑仍解印,身老又還鄉(xiāng)”表示同情,但同時又叮囑他“音畫須數(shù)寄,莫學(xué)晉嵇康”,可以想見兩人并非泛泛之交。從這兩首詩來看,耿湋有不短的時間是在太原幕府。
值得注意的是《代宋州將淮上乞師》,詩云:“唇齒幸相依,危亡故遠歸。身輕(一作經(jīng))百戰(zhàn)出,家在數(shù)重圍。上將堅深壘,殘兵斗落暉。常聞鐵劍利,早晚借余威。”此詩所寫內(nèi)容正是歷史上有名的“睢陽之戰(zhàn)”。《宋中》(百戰(zhàn)無軍食,孤城陷虜塵。為傷多易子,翻吊淺為臣。漫漫東流水,悠悠南陌人??账记笆峦?,向曉淚沾巾。)也是記載此次戰(zhàn)役,但此詩當作于后期,詩人更多地溶入了身世之感?!杜f唐書》卷一百八十七下有關(guān)于此事的記載:“至徳二年正月,玄宗聞而壯之,授巡主客郎中兼御史中丞。尹子奇攻圍既久,城中糧盡,易子而食……”[9]4900《元和郡縣圖志》卷七也有詳細記載:“宋州:隋于睢陽置宋州……武徳四年討平王世充,又為宋州。天寶末,祿山亂,兩河郡縣多所陷沒,惟張巡、許遠、姚誾三人堅守睢陽。賊將尹子奇并力攻圍,逾年不克。城中孤危、糧竭,人相食殆盡。時賀蘭進明、許叔冀屯軍臨淮,爭權(quán)不協(xié),不發(fā)援師,城竟為賊所陷?!?[11]179睢陽之戰(zhàn)發(fā)生于至德二年,耿湋此詩正是代宋州守將張巡等人去臨淮一帶“乞師”,故詳述當時慘烈戰(zhàn)況,分析軍情利弊,時代感很強,正是此年所作。陸時雍在《唐詩鏡》卷三十三評注:“三四實歷,境成。” [12]641因此,至德前后,耿湋在幕府任職是肯定的。
此外,《和王懷州觀西營秋射(得寒字)》一詩,則寫了具體的軍營生活,從“落葉停高駕,空林滿從官”可以看出是秋天情景。詩中“迎籌皆疊鼓,揮箭或移竿。名借三軍勇,功推百中難”等校武場面亦是非常壯觀?!短拼淌房既帯酚涊d在懷州任職的王姓刺史有兩位:王象(約天寶中);王奇光(乾元元年758年)(根據(jù)《冊府元龜》卷二十五記載:“乾元元年四月……乙未,懷州刺史王奇光奏:河內(nèi)縣王昇清種麥數(shù)畝,皆一莖三穗”。)[13]669從時間上來看,此王懷州即為王奇光?!短茣肪砦迨泡d王奇光于乾元二年已是虢州刺史。[14]1040則此詩必是作于乾元二年(757年)以前。
三、從與友人交往考察
耿湋有《酬暢當》詩云:“同游漆沮后,已是十余年。幾度曾相夢,何時定得書”,“漆沮”,據(jù)《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同州”條下有載,“《禹貢》云:‘漆、沮既從,灃水攸同。言二水至此同流入渭,城居其地,故曰同州?!?[11]36《全唐詩》卷二百八十七:“暢當,河?xùn)|人,初以子弟被召從軍。后登大歷七年進士第。貞元初,為太常博士,終果州刺史?!?[2]3283《舊唐書》卷一百十一記載暢當之父暢璀于至德初拜諫議大夫(正四品下),累遷吏部侍郎(正四品上),已具備門蔭條件?!杜f唐書》卷四十二《職官一》:“若以門資入仕,則先授親、勛、翊衛(wèi),六番隨文武簡入選例?!盵9]1804“凡諸衛(wèi)及率府三衛(wèi),貫京兆、河南、蒲、同、華、岐、陜、懷、汝、鄭等州,皆令番上,余州皆納資?!?[9]1833暢當以門蔭入仕后,最初是做三衛(wèi),滿六年后才能參加文武選,從而取得做官資格。暢當充三衛(wèi)時,其任職地點也有“同州”,從詩內(nèi)容可推知耿湋與暢當曾在同州共事或共游。
戴叔倫有詩《送耿十三湋復(fù)往遼?!罚ā度圃姟肪矶倨呤?,云:“仗劍萬里去,孤城遼海東。旌旗愁落日,鼓角壯悲風。野迥邊塵息,烽消戍壘空。轅門正休暇,投策拜元戎?!边@首詩主要表達了對耿湋行軍萬里,他日建功立業(yè)的期許。詩內(nèi)容反映當時遼海一帶并無戰(zhàn)事,可見這次出使并不是去打仗?!度圃娭爻稣`收考》認為戴叔倫此作不是送耿湋,原因是“耿湋一生仕歷似無從戎遼海以東事。便何況復(fù)往?” 。 [15]230此說顯然經(jīng)不起考證。戴叔倫,根據(jù)《文苑英華》卷九百五十二:權(quán)德興《朝散大夫容州刺史戴公墓志銘》所載,“六月甲申,次于清遠峽而薨,春秋五十八。” [16]5005則戴叔倫生年當為開元二十年(732)。據(jù)戴叔倫詩《撫州對事后送外甥宋垓歸饒州覷侍呈上姊夫》可知他曾避亂于鄱陽?!笆鍌惻e家遷居鄱陽的時間,據(jù)許登文,就應(yīng)在乾元元年(758)后,而不應(yīng)是至德二年(757)。” [17]戴叔倫在乾元元年以后為避永王李璘兵亂已往江西,在此之前一直游學(xué)京洛,此詩恐即作于游學(xué)期間。故耿湋至少乾元元年以前曾在幕府。
《唐才子傳》載耿湋“與古之奇為莫逆之交”,[18]58不知本于何處,而“古之奇”下也有“與耿湋同時。嘗為安西幕府書記,與李司馬端有金蘭之好”, [18]62但從現(xiàn)有資料難以看出耿湋與古之奇的交往?!度圃姟肪矶倭骸肮胖娴菍殤?yīng)進士第,嘗為馬燧辟置幕府?!?[2]2913《全唐詩》卷二百八十五載李端詩《送古之奇赴安西幕》,《文苑英華》卷二百七十五詩名題作《送古之奇之涇西(集作赴安西幕)》。[16]1391另據(jù)《唐才子傳校注》說古之奇曾為安西幕府恐誤,因《唐詩紀事》該詩名為《送之奇赴涇州幕》小注云:“時從馬仆射辟”, [19]434“則古之奇當在涇州幕府書記?!?[20]330雖然李端寫此詩時,已是建中二年以后,(建中二年十二月庚寅,河中節(jié)度使馬燧檢校左仆射[9]331),但古之奇于此時仍在幕府任掌書記之職。古之奇僅存詩二首《秦人謠》《縣令箴》。考察其詩作《秦人謠》,詩人對當時奸臣弄權(quán)、指鹿為馬、戰(zhàn)亂不斷的黑暗現(xiàn)實進行了大膽揭露,茅頭直指統(tǒng)治者。這樣直面現(xiàn)實、批判現(xiàn)實的詩人恐怕也只有相對寬松與自由的幕府環(huán)境能夠容納。從耿湋詩的內(nèi)容方面來看,其前期在入幕時的詩作,在反映現(xiàn)實方面與古之奇倒是有相通之處?!短撇抛觽鳌份d耿湋與古之奇為莫逆之交,概源于此。由于資料缺乏,此說僅供參考。
四、小結(jié)
從以上的考證來看,耿湋曾經(jīng)入幕任職是確定無疑的,只是具體擔任何職仍無法確定。他到過的地方很多,西北、遼海一帶都有他的足跡。與他相交往的人,有不少也是幕府的要職,如將軍、刺史等。耿湋的幕府任職經(jīng)歷,為他以后走入仕途鋪平了道路。
參考文獻:
[1]傅璇琮.唐代詩人叢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
[3](宋)王讜.唐語林[M].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
[4]張國剛.唐代官制[M].西安:三秦出版社,1987.
[5]石云濤.唐代幕府制度研究[M].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3.
[6](唐)白居易.白居易集[M].顧學(xué)頡校點.北京:中華書局,1979.
[7]李之亮.歐陽修集編年箋注[M].四川:巴蜀書社,2007.
[8](元)馬端臨.文獻通考[M].北京:中華書局,1986.
[9](后晉)劉昫等撰.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
[10](唐)房玄齡等撰.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
[11](唐)李吉甫.元和郡縣圖志[M].賀次君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83.
[12](明)陸時雍.唐詩鏡[M]//四庫全書(文淵閣本第1411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3]郁賢浩.唐刺史考全編[M].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0.
[14](宋)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
[15]佟培基.全唐詩重出誤收考[M].陜西: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16](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M].北京:中華書局,1966.
[17]熊飛.戴叔倫生平考補[J].華中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1995(2).
[18](元)辛文房.唐才子傳[M].上海:古典文學(xué)出版社,1957.
[19](宋)計有功.唐詩紀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20]孫映逵校注.唐才子傳校注[M].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