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碳排放權市場與歐洲市場價格波動的比較分析

2016-04-28 09:11趙圣玉
中國市場 2016年13期
關鍵詞:碳金融收益率

趙圣玉

摘要:我國在清潔發(fā)展機制(CDM)框架下進行碳交易,現已成為CDM項目的主要開發(fā)國和最大賣家,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CDM項目開發(fā)過程中的金融活動以及核準減排量(CER)的交易。通過對EU ETS市場CER產品的期貨價格和我國深圳排放權市場中CER現貨的對數收益率進行實證分析,從微觀層面對碳金融市場中碳衍生品的收益率波動進行研究,得出我國CER現貨的日對數收益率變化相對平穩(wěn),信息杠桿效應尚不明顯。通過對比我國市場和國外市場的異同,對我國碳排放權市場的發(fā)展提出自己的意見,為我國取得定價權、提升國際地位做出貢獻。

關鍵詞:碳金融;核準減排量;收益率;信息杠桿效應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3086

一、引言

目前,國際碳金融體系的發(fā)展和具體實施主要依托于《京都議定書》的制度框架?!毒┒甲h定書》制定了三種履行減排義務的方式,分別是:國際排放權交易機制(International Emission Trading,IET)、聯(lián)合實施機制(Joint Implementation,JI)和清潔發(fā)展機制(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CDM)。時至今日,國際碳金融市場結構已經逐步建立,全球性的碳交易所分布在歐盟、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發(fā)達國家而且交易活躍,主要產品有:EUA,CER,ERU,ER,VER等,而國際碳金融市場又可根據所交易的產品性質分為:所有基于配額的市場和基于項目的市場。

我國的碳金融市場發(fā)展較晚,2007年才推出相關綠色金融產品;2008年,我國上海環(huán)境能源交易所(SEEEX)、天津排放權交易所(TCX) 和北京環(huán)境交易所(CBEEX)等先后成立,并開始自愿減排量項目的交易。但直到2013年6月18日,中國第一個碳交易試點在深圳才正式啟動,并在“十二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要“逐步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我國主要是在清潔發(fā)展機制(CDM)框架下進行碳交易,7個試點地區(qū)均采用了類似EU ETS(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制度設計,即總量控制下的排放權交易,同時也接受來自國內自愿減排項目產生的抵消碳信用。涉及的內容主要包括CDM項目開發(fā)過程中的金融活動以及核準減排量(CER)的交易,現在已經成為CDM項目的主要開發(fā)國和最大賣家,但是碳金融市場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參與者多選擇場外交易,碳交易所交易量遠低于場外市場。

我國學者認為我國的碳交易市場還存在以下六個問題:①相關法律不完善、監(jiān)管缺失;②制度不成熟、交易場所不完備;③產品單一;④投融資渠道狹窄,缺少專業(yè)的中介機構;⑤激勵機制不明確;⑥在國際上沒有碳交易定價權[1]。

而目前全球最活躍、最發(fā)達的碳金融市場是歐洲碳排放交易體系(EU ETS),多數學者通過從研究EU ETS的碳排放現貨和期貨價格入手,研究碳金融市場的價格波動情況和影響因素。而國內學者也提倡從EU ETS吸取經驗,發(fā)展我國的碳排放交易市場。而筆者則希望通過對EU ETS市場中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進行實證分析,從微觀層面對碳金融市場中碳衍生品的收益率波動進行研究,同時對比我國的碳排放權市場,總結我國市場和國外市場的異同,并對我國碳排放權市場的發(fā)展提出自己的意見,為我國取得定價權、提升國際地位做出貢獻。

二、國內外研究動態(tài)

以下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國內研究動態(tài)

我國學者對于碳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理論研究和案例研究,而關于碳金融市場的碳排放權及其衍生品的價格的研究十分罕見而且多集中與市場有效性的探討,很少有學者深入探究碳金融市場的實際定價機制和碳金融產品的風險特性。

張艷林等人(2002)將碳減排量視為一種特殊資源,以國家為單位建立了碳減排量定價的數學模型,并通過對模型的擾動分析,推導出了碳減排量的最高需求價格和最低供給價格的計算公式[2]。

戚婷婷等人(2009)使用向量誤差修正模型、公共因子模型和脈沖響應函數對CER現貨、期貨市場的價格發(fā)現功能進行了檢驗后,認為CER期貨價格是現貨價格的Granger原因,并且在價格發(fā)現機制中起主導作用[3]。

洪涓、陳靜(2010)通過建立VAR模型,利用協(xié)整檢驗、Granger因果檢驗以及脈沖響應函數,驗證了EU ETS市場中EUA期貨價格的發(fā)現功能,并認為EUA價格對CER價格的變化具有引導作用[4]。

黃明皓(2011)和郭輝等人(2012)又在研究方法上進行了拓展,分別利用了SVAR模型以及VEC模型和多元非對稱向量自回歸模型(VAR(P)-GARCH-aBEKK)構成的遞進式計量分析框架,驗證了上文所述的結論[5]。而且,郭輝等人進一步拓展了洪涓等人的結論,認為EUAs期貨價格波動大于CERs;EUA期貨市場的“壞消息”對CERs期貨價格具有明顯的沖擊作用[6]。

郭福春、潘錫泉(2011)運用Bai-perron結構突變檢驗對EU ETS第二階段碳期貨合約價格波動及風險情況進行了實證研究,發(fā)現ERUs和CERs期貨合約價格均在樣本期內發(fā)生了顯著的結構突變而呈現非線性特征,二者的期貨價格數據在2008年11月18日之后沒有顯著的結構突變。郭福春等人還認為核準信息泄露等外部市場信息及經濟危機的沖擊是導致碳期貨合約價格發(fā)生結構突變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在EU ETS碳期貨合約價格處于較為穩(wěn)定的現在正是我國發(fā)展碳金融市場的絕佳時機[7]。

陳曉紅、王陟昀(2012)以碳排放權交易價格影響因素為研究對象,從供給、需求和市場影響三個方面進行了理論分析和實證研究。研究發(fā)現,碳排放配額的供給是交易價格最重要影響因素,但是隨著政策與交易制度的完善,影響程度逐漸變小。此外原油、天然氣和煤炭等能源價格也是EUA價格的主要影響因素[8]。

而黃飛鴻(2011)則獨樹一幟,通過GARCH模型和蒙特卡羅模擬對EUA期貨和期權價格進行了實證分析,發(fā)現GARCH(1,1)模型能較好地分析EUA期貨產品的波動率,并利用求得的內生波動率對期權產品的價格進行了模擬,從證實了EUA期權市場定價的有效性[9]。

(二)國外研究動態(tài)

國外對于碳排放交易的實證研究則要領先許多,主要集中于3個方面:理論分析、排放權價格的影響因素,以及價格波動的風險特性。

在排放權價格的影響因素研究方面,Considine(2000)和Manasanet Batalller等人(2007)以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價格作為解釋變量,分析了EU ETS的現貨和期貨數據[10][11]。Borak等人(2006)則從便利收益(convenience yields)的角度對碳排放權的價格進行分析。認為配額市場與現行的商品市場有較大不同,并對EU ETS早期市場的流動性和有效性提出了質疑[12]。Alberola等人(2008)則從經濟活動角度出發(fā),對EU ETS試驗期(2005—2007年)的EUA價格進行了分析,認為期間的EUA價格不僅反映了能源價格、天氣變動,還反映了歐洲排放交易體系規(guī)定下的三大部門工業(yè)生產活動,因此認為EU ETS市場是有效的[13]。

國外學者對于碳市場的價格波動特性的研究也較為豐富。Seifert等人(2006)采用了隨機均衡模型對碳排放權交易價格進行了分析,認為現貨價格與成本和懲罰成本正相關,隨著最終交易期限的臨近,現貨價格將有一段急劇上升的過程,而且市場參與者遵循了標準的無套利定價模型的假設[14]。

EUA期貨在歐盟碳排放交易的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之間價格出現了大幅度的波動,Uhrig Homburg等人(2007)認為這是銀行對第一階段EUA產品的交易限制引起的。在他們2009年的研究中又發(fā)現碳金融衍生品的定價適用風險中性定價理論[15][16]。

Benz(2007)和Paolella等人(2007)均通過實證研究確認了EU ETS現貨市場收益率分布的厚尾現象,并認為使用GARCH族模型能夠較好地擬合現貨市場的收益率,解決其異方差性和波動聚集性[17][18]。

Daskalakis等人則是EUA市場價格方面的權威,他們在2006年用均衡價格模型對EUA現貨與期貨價格進行了比較,為EU ETS市場的有效性研究開創(chuàng)了新的思路[19]。在他們2008年的論文中又對在第一階段開始、到第二階段到期的EUA期貨進行了研究,發(fā)現碳貿易排放市場呈現弱有效市場的形式。并認為這是歐盟排放貿易體系不成熟以及對賣空機制和對銀行的限制所導致的[20]。Daskalakis等人(2009)還認為第二階段EUA交易中,政府政策的不確定性大大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EUA價格的飆升屬于風險溢價,并提出了階段內和階段間的定價和套利框架[21]。

三、EU ETS市場價格波動的實證分析

(一)EU ETS市場的數據獲取和處理

以下從碳金融產品的選擇、市場數據的選擇與獲取、數據的預處理及模型的構建三個方面來分析。

1碳金融產品的選擇

歐盟排放權交易體系(EU ETS)中最為主要的碳交易是歐盟配額(EUA),而大多數學者也將其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但是我國所遵循的是清潔發(fā)展機制,同時也是最大的CDM項目提供國家,而EU ETS中基于CDM項目的碳金融產品是CER現貨、期貨及期權。因此筆者認為CER產品的價格則可視為國際市場對于CDM項目需求變化情況的重要指標,而EUA的價格波動主要體現歐盟對碳排放額度的供求關系和其自身的系統(tǒng)性風險,對我國雖有借鑒意義但不如對CER產品的價格研究。而且根據黃明皓(2011)的研究,CER期貨價格對EUA價格有引導作用,而且2012年中國的CDM項目產生的CER數量就占了全球CER數量的55%以上[5]。因此,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fā)筆者認為對CER相關的金融產品的研究對于我國更有參考價值。

2市場數據的選擇與獲取

目前雖然EU ETS的碳排放交易量及交易額處于低迷之中,但仍然是全球交易最活躍,成交量最大的交易體現,故筆者認為其市場的交易價格具有代表性。2010年歐洲期貨交易所(ECX)被美國洲際交易所(ICE)收購,將ECX的碳交易業(yè)務納入了自己的歐洲期貨業(yè)務中,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所。

本文所用數據來自ICE官網所公布的CER期貨價格數據,所有數據單位均為歐元/噸。同時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穩(wěn)健性和參考價值,筆者選擇了EU ETS第三階段中分別于2015年12月到期(Dec-15 CER)和2016年12月到期(Dec-16 CER)的CER期貨價格,時間區(qū)間為從2013年1月2日至2015年3月27日的所有交易日。

3數據的預處理及模型的構建

雖然我國學者在進行研究時多少都選擇將多種到期日的期貨價格數據進行拼接,以生成長期、連續(xù)的期貨價格,但是筆者認為由于接近到期時期貨價格會劇烈波動,在進行數據拼接時無法確保這種異常波動不會干擾后續(xù)的建模以及分析。因此本文不對期貨數據進行拼接,而是選擇對兩種到期日的期貨分別進行分析,以確保實證結論的穩(wěn)健性。

同時用如下公式計算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Rt),從而得到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序列:

Rt=100×(ln(Pt)-ln(Pt-1))

其中,Pt和Pt-1為當日和前一日的收盤價格。

下面分別對ARCH族各個模型的作用和特點進行簡單的介紹。GARCH(p,q)模型考慮了金融資產價格波動的集群性,并且能夠有效排除收益率中極端值對結果的影響,在具體操作中不但可以根據對誤差項的分布分為GARCH-T(服從T分布)和GARCH-N(服從正態(tài)分布),還可以設定條件均值的具體形式,其中GATRH-M模型就將條件均值設置為標準差形式。EGARCH(Exponential GARCH)模型則將條件方差設置為自然對數形式,能用來衡量資產價格的非對稱波動。

(二)實證檢驗

根據上文的研究總結,多數國外學者都認同了ARCH族模型在擬合EUA產品收益率波動時的有效性,國內利用ARCH族模型的研究較少。本文將首先運用EVIEWS70軟件對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數據進行檢驗,確實符合ARCH族模型的應用條件后,逐步修改模型參數以挖掘CER期貨收益率的波動特征。

1變量的檢驗

我們首先對數據變量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其峰度和偏度如表1所示。

從表1中不難看出Dec-15和Dec-16兩種合約的對數收益率分布大致相同,峰度陡峭、左偏。其中JB統(tǒng)計量在1%的水平下顯著,說明兩種合約均拒絕服從正態(tài)分布的原假設,即收益率的分布表現出顯著的尖峰厚尾特征,而且市場更容易出現大幅跌的情況。

其次對數據進行ADF單位根檢驗,以確定數據的平穩(wěn)性,發(fā)現兩種合約都在99%的置信度下顯著,因此拒絕存在單位根的原假設,認為其對數收益率數據是平穩(wěn)的。最后,對兩種合約進行ARCH檢驗,判斷所選用的數據是否存在ARCH效應,發(fā)現兩種合約都存在ARCH效應。結果如表

綜上所述,兩種到期日的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序列都具備平穩(wěn)性,適合進行時間序列分析,同時又呈現出了明顯的尖峰厚尾特征、存在條件異方差現象。因此,適合用ARCH族模型進行實證分析。

2ARCH族模型的擬合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ARCH族模型能夠較好地擬合EU ETS市場中EUA期貨數據的對數收益率波動情況,因此在下文中采用ARCH族模型對該市場中的CER期貨對數收益率進行建模分析。

由于篇幅有限,而且兩種CER期貨合約的實證結果完全一致,在下文中僅展示ARCH族模型對CER Dec-15合約價格波動情況的擬合結果,CER Dec-16合約的擬合結果置于附錄中。

首先假設模型的誤差項服從正態(tài)分布,建立GARCH(1,1)-N模型,發(fā)現ARCH項(RESID(-1)∧2)和GARCH項都高度顯著,說明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具有明顯的波動聚集性。但是,GARCH(1,1)-N模型不但要求原始數據平穩(wěn),還要求條件方差平穩(wěn)(ARCH項和GARCH項系數之和小于1),而結果中ARCH項和GARCH項系數之和略大于1(0121345+088424=1005585>1),說明模型的條件方差不平穩(wěn)。所以調整對誤差項的假設,認為其服從T分布,并建立GARCH(1,1)-T模型。結果顯示,ARCH項和GARCH項系數之和小于1(0117033+0864181=0981214<1),因此認為GARCH(1,1)-T模型確實能較好地反應CER期貨的收益波動情況。由此證明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序列確實具有顯著的波動聚集性。

其次,建立GARCH-M-T模型考察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是否存在均值回復現象(GARCH-M效應)?;貧w結果中@SQRT(GARCH)項的相伴概率為09120,在統(tǒng)計上不顯著。因此可以認為CER期貨的日收益率在樣本時間段內不存在明顯的均值回復現象,波動的持續(xù)周期較長,條件標準差對均值沒有顯著影響。

最后,筆者建立了EARCH(1,1,1)-T模型以檢驗CER期貨的日收益率是否存在非對稱波動的情況。條件方差方程的各參數估計結果都是在5%的顯著性下顯著的,說明CER期貨的對數收益率存在高度的非對稱性,而且C(4)項的系數為負,說明CER期貨價格對負面消息的反應更敏感,存在信息杠桿效應,如表4所示。

綜上所述,CER期貨的日對數收益率具有顯著的波動聚集性,而且市場對于負面消息反應更為敏感,但是不存在均值回復現象,波動持續(xù)時間長。

四、中國碳市場價格波動性的實證分析

以下從我國碳排放權價格的獲取、配額的供給制度、配額的分配制度、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排放交易所制度及進行碳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我國碳排放權價格的獲取

自2013年6月我國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正式開始碳排放交易以來,陸續(xù)開立了7家排放權交易所。其中,廣東試點最大,它同時也是全球第二大的排放權交易市場,湖北交易所次之。而且這兩家交易所也與我國的其他交易所不同,直接采用了EU ETS第三階段的排放權拍賣制度,部分配額以拍賣競價的形式出售給企業(yè),而不是免費給企業(yè)提供配額。不過拍賣形式也有弊端,由于這2個交易所本身配額供給就多,而我國企業(yè)的減排意識和意愿依然不強烈,排放權的拍賣已經滿足了大部分企業(yè)對于排放權的需求,因此筆者認為現階段中拍賣形式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國碳排放二級市場的發(fā)展。

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是我國最早開始碳排放權交易的交易所,而且二級市場對于個人投資者開放,門檻較低,曾經存在著明顯的投機現象。其排放權的成交價在3個月間,就從最初的29元一路飆升至11376元,直至其他交易所陸續(xù)開始交易后,情況才有所好轉。但是,筆者認為完善、有效的市場必須存在投機者,投機者看似是市場波動和風險的重要來源,過度投機的確可能導致風險放大與市場波動,但事實上適度的投機為套期保值者和套利者提供了市場流動性。因此,雖然深圳排放權交易所的交易總量雖然不如其他交易所,但是在其資產的定價效率上有著先天的優(yōu)勢。同時深圳市場的運行時間最長,能較好地反映我國自開始碳交易以來碳排放權的估值變化,因此筆者認為其市場數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并選擇了我國深圳排放權交易所自開市以來到2015年3月的碳排放權交易數據,計算其對數收益率后進行下文的分析。數據來自“碳K線”網站(http://ktanjiaoyicom/)。

(二)實證檢驗

從描述性統(tǒng)計特征上看(見表5),我國碳排放權的收益率波動就與EU ETS市場存在著明顯的不同。EU ETS的CER期貨收益率峰度都在20以上,而我國僅有571;從偏度上來看,我國深圳市場的現貨收益率是右偏。

進行進一步的分析以驗證上述假設,仍然需要建立ARCH族模型。在正式建模之前先進行了平穩(wěn)性檢驗、ARCH檢驗,證實了我國排放權產品的對數收益率的平穩(wěn)性(P值為00000),并發(fā)現其存在ARCH效應(P值為00000)。之后采用與上文相同的研究方法,逐步建立合適的ARCH族模型對數據進行分析,得到表6所示的結果。

由表6可以看出,GARCH(1,1)-N模型擬合效果非常好,而且ARCH項和GARCH項系數之和小于1,而GARCH(1,1)-T模型擬合結果較差,說明我國碳排放權的對數收益率具有明顯的波動聚集性,而且誤差項服從正態(tài)分布。其次,GARCH(1,1)-M-N模型的擬合結果顯示我國碳排放權的對數收益率同樣不存在明顯的均值回復現象,波動的持續(xù)周期較長,條件標準差對均值沒有顯著影響。而EARCH(1,1,1)-T模型中C(4)項的系數不顯著,說明目前我國市場的碳排放權尚不存在非對稱波動的情況。

五、我國碳排放權市場及與EU ETS市場的比較

首先,從描述性統(tǒng)計特征上看(見表5),我國碳排放權的收益率波動就與EU ETS市場存在著明顯的不同。EU ETS的CER期貨收益率峰度都在20以上,而我國僅有571,說明EU ETS市場中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特征要明顯強于我國市場,更容易出現極端情況。其次,從偏度上來看,EU ETS市場的收益率分布是左偏的,而我國深圳市場則是右偏。筆者認為這是由于歐洲市場發(fā)展時間較長,市場供給相對市場充足,而且有部分學者認為市場上長期處于供大于求的情況,因此對負面消息更加敏感。而我國碳排放權市場剛剛起步,市場投機現象依然存在,同時碳金融市場工具的單一導致我國投機者無法進行賣空操作,只能通過抬高排放權價格來獲利,因此導致了我國收益率分布的右偏現象。

最后,ARCH族模型的擬合結果證實了本文的假設:我國碳排放市場由于剛剛起步,加上產品單一,尚未表現出歐洲市場中的非對稱波動現象,信息杠桿效應尚不明顯。而且GARCH模型擬合后的誤差項服從正態(tài)分布,而不是歐洲市場一樣的T分布,說明我國碳排放權的收益率序列尖峰厚尾現象雖然存在,但不像歐洲市場那樣常常出現極端波動,即市場價格雖然存在波動聚集性且持續(xù)波動,但每日振幅不大,收益率變化相對平穩(wěn)。

六、政策建議

以下從配額的供給制度、配額的分配制度、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排放交易所制度、進行碳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四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配額的供給制度

EU ETS在經過多年的數據積累和摸索之后,在第三階段大規(guī)模采用行業(yè)基準值法進行配額分配,但是依然長期不能解決配額過剩的問題,CER期貨市場價格長期低迷。而我國排放權交易的總量設定工作則是由當地的發(fā)展和改革部門負責,主要根據國家和地區(qū)的約束性指標制定,并實施“強制性交易”制度,對排放超標的企業(yè)進行處罰。同時,考慮到我國企業(yè)的減排成本普遍偏高,我國更可能出現排放權供小于求的情況,這也解釋了現階段排放權收益率的波動分布右偏的現象。

(二)配額的分配制度

我國的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則采用“電子化配額申報與分配系統(tǒng)”,讓企業(yè)自行根據過去3年的排放情況對未來3年的排放情況進行預測,并申報配額。但是這樣的制度設計則將成本轉移給了用碳企業(yè),若企業(yè)低估了自身排放水平則必須到二級市場購買排放權,否則強制處罰。企業(yè)為規(guī)避成本則會在申報過程中刻意多申報排放量,容易造成碳排放權的供大于求,影響二級市場的發(fā)展。而廣州和湖北試點在進行有償拍賣的初期,即面臨企業(yè)無法有效估計自身排放權需求、參與熱情不高的問題。

但是由于我國多數企業(yè)的技術條件有限,減排成本大于處罰成本,因此更愿意從二級市場購買其他企業(yè)剩余的減排量。而有技術條件的企業(yè)在申請時,則較少考慮在二級市場利用多余的排放權進行投資獲利,因此在申報時只自身排放需求,可能導致二級市場中排放權價格上漲的情況。但實際情況卻正好相反,我國排放權交易價格正處于長期下跌的趨勢當中。筆者認為這是由于企業(yè)對于排放權市場的認知有限,尚未充分參與排放權的交易,同時已經參與的企業(yè)利用申報和拍賣機制能夠免費或低成本地獲得排放權,從而導致了二級市場的供大于求。

筆者建議政府在配額分配的過程中,加強對于企業(yè)的指導,輔導企業(yè)對自身的排放權需求進行準確估計,從而減少二級市場中的排放權供給。同時,加大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宣傳,要求已經獲得配額的企業(yè)披露自身排放權的使用情況和減排成本,幫助其他企業(yè)更好地估計自身的減排成本,幫助企業(yè)權衡利弊,從而促進新的企業(yè)不斷進入排放權市場進行配額的申報和購買。

(三)建立全國統(tǒng)一的排放交易所制度

現在各地都爭相發(fā)展自己的碳排放交易所,各個市場中的排放權價格也不統(tǒng)一。筆者建議對各地的交易所進行合并,允許排放權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交易,從而進一步提高市場效率,促進我國排放權價格形成機制的完善。同時,建立與美國洲際交易所的合作,參與到國際碳市場中,利用我國當前的需求缺口吸收國際市場中剩余的排放權,促進國際碳市場的發(fā)展,并提升我國對于排放權的定價能力。

(四)進行碳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

目前我國尚未開發(fā)基于排放權的衍生品,不存在有效的做空機制,因此收益率的波動尚未出現非對稱分布的現象,加上投機者的存在,使得收益率分布右偏。因此,建議我國進一步進行碳金融產品創(chuàng)新,開發(fā)排放權期貨、期權產品,從而減小投機者對市場造成的價格上升壓力,降低我國的減排成本,從而促進我國現階段的碳交易發(fā)展,為企業(yè)規(guī)避短期價格風險提供手段。

參考文獻:

[1] 苗繪我國碳金融市場發(fā)展現狀、問題及對策[J].金融教學與研究,2011(6)

[2] 張艷林,孫永廣,劉德順碳減排量定價理論研究[J].系統(tǒng)工程理論與實踐,2002(4)

[3] 戚婷婷,魯煒核證減排量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的價格發(fā)現[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6)

[4] 洪涓,陳靜國際碳排放權交易價格關系實證研究[J].中國物價,2010(1)

[5] 黃明皓國際碳排放交易市場的有效性研究——基于CER期貨市場的價格發(fā)現和聯(lián)動效應分析[J].財貿經濟,2011(11)

[6] 郭輝,郇志堅EUAs和CERs碳排放期貨市場互動關系及溢出效應研究[J].統(tǒng)計與決策,2012(15)

[7] 郭福春,潘錫泉碳市場:價格波動及風險測度——基于EU ETS期貨合約價格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11(7)

[8] 陳曉紅,王陟昀碳排放權交易價格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歐盟排放交易體系(EU ETS)為例[J].系統(tǒng)工程,2012(2)

[9] 黃飛鴻基于歐盟碳排放貿易體系的碳金融衍生品定價研究[D].廣州:廣東商學院,2011

[10] Considine T JThe impacts of weather variations on energy demand and carbon emissions [J].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2000,22: 295-314

[11] Mansanet-Bataller M,Pardo A,Valor ECO2 Prices,Energy and Weather [J].Energy Journal,2006,28(3):73-92

[12] Borak S,H01rdle W,Trück S,et alConvenience Yields for CO2 Emission Allowance Futures Contracts[J].Stefan Trueck,2006

[13] Alberola Emi lie,Chevallier Julien,BenoPrice drivers and structural breaks in European carbon prices 2005—2007Energy Policy,2008,36(2): 787-797

[14] Seifert J,Wagner M,Seifert J,et alDynamic Behavior of CO2 Spot Prices-Theory and Empirical Evidence [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Management,2008,56(2):180–194

[15] Uhrig-Homburg M,Wagner MFutures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certificates:An empirical analysis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Karlsruhe,2007

[16] Marliese Uhrig-Homburg,Michael WagnerFutures Price Dynamics of CO2Emission Allowanc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Trial Period,Chair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and Derivatives Universitt Karlsruhe,2009

[17] Benz E,and S TruckModeling the Price Dynamics of CO2 Emission Allowances,Working Paper,2007

[18] Paolella,Marc S,Taschini,LucaAn Econometric Analysis of Emission Trading Allowance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8,32: 2022-2032

[19] George Daskalakis,Dimitris Psychoyios and Raphael N MarkellosModeling CO2 Emission Allowance Prices and Derivatives: Evidence from the EEX,Athens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2007

[20] Daskalakis,G,Markellos,RN,Are the European carbon markets efficient?Review of Futures Markets,2008,17(2): 103-128

[21] Daskalakis George,Psychoyios Dimitris and Markellos Raphael NModeling CO2 emission allowance prices and derivatives: 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trading schem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2009,33: 1230-1241

(編輯:韋京)

猜你喜歡
碳金融收益率
中國碳金融市場發(fā)展與特色分析
低碳經濟發(fā)展思路及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