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祥
廣州人喜食羊肉,但街上假羊肉多,“吃到真羊肉猶如中彩票”??善婀值氖牵u假羊肉的不僅沒有羞恥感,而且還振振有詞:“羊燒排”也不一定有羊肉,它就是一個品名,就像“熱狗”沒有“狗”,“老婆餅”沒有“老婆”一樣。
如此正氣凜然,幽默風趣,真讓人欽佩!筆者開始有一些不解,可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也就慢慢想通了。造假販假者之所以雄赳赳、氣昂昂,是因為他有充足的理由和底氣:
有人說“造假已成為社會常態(tài)”,有人說“造假運動風起云涌”,這有些絕對,不太準確,但“假貨滿天飛”是客觀存在。我們不難看到,“純果汁”是糖精加開水合成的、“人參”是人造的、蟲草是陽臺上種的、甲魚是吃了激素的;數(shù)據(jù)造假、履歷造假、病歷造假、戶口造假、評獎造假、政績造假、公章造假等比比皆是,向我們復述著不可理喻的造假神話。造假隊伍浩浩蕩蕩,造假販假者“沒什么不好意思”,因為“法不責眾”,大家都這樣。
更重要的是,神圣的知識殿堂也在造假,假論文、假課題、假考試、假文憑、假成果、假博士等屢見不鮮,應有盡有。還有一些先進工作者、優(yōu)秀企業(yè)家、勞動模范等也是假的,“先進事跡”水淋淋的,有的是根據(jù)需要“編”出來的。這些“知識高地”和“道德高地”都在造假,且都理直氣壯,比較起來,那些小攤小販賣點假商品、假羊肉,實在是小巫見大巫。
尤其不可思議的是,一些官員渾身是假,年齡、工齡、黨齡、文憑等都是假的,還有的說假話張嘴就來,說起來如行云流水。劉亞洲將軍有言:“有的官員說,當官的第一條原則就是要會說假話,要把說假話當成一種習慣,不,要把說假話當成一個事業(yè),而且要說到連自己都相信的地步。”劉亞洲認為,講真話是人的本性,不講真話是反人性的。如果講真話要用“敢于”來形容,很悲哀。他建議“搞一次講真話運動”。
“上面帶了頭,下面有勁頭”;上面雄赳赳,下面氣昂昂;上面的“精英階層”親自造假,下面的造假者步步緊跟,假便成了一些地方的“主旋律”。會造假的成了開拓創(chuàng)新的企業(yè)家,會販假的發(fā)了財,會說假話的升了官。隨著“假”的風光,“真”便時運不濟,狼狽不堪,說真話是“不成熟”,真誠待人是“死心眼”,真心做事是“太老實”。久而久之,多數(shù)人便“隨大流”說假話、做假事,老實人也不老實了,真向假轉(zhuǎn)化了,真成了假,假成了真。
有人感嘆:餓了,真想吃一個沒有污染的蘋果,渴了喝杯沒有三聚氰胺的牛奶。但我知道,這只是一個奢望,我們鐵打的胃、不銹鋼的腸、銅制的食道、金制的肺、銀造的肝,早已適應了有毒的、造假的食品。不吃這些東西,可能反倒不適應了。
莫言《藏寶圖》的開頭耐人尋味:這個故事從頭到尾只有一句真話,這個故事從頭到尾沒有一句真話。近年來年年打假,年復一年,面貌依舊,一些地方的打假成了“假打”,人們見怪不怪,習以為常了!
只是老外們不明白,一個國家有那么多的工商、質(zhì)檢、藥檢和衛(wèi)生監(jiān)督等部門,為什么堵不住造假漏洞?為什么那么多食品有毒?為什么那么多人說假話?一個國家怎么能用有毒的食品去害孩子?用假話去教育孩子?為什么對害孩子的人那么寬容?
這么多“為什么”,不光老外不明白,一些國人恐怕也不明白。專家學者們?nèi)缒芸茖W回答,整理出書,可能比《十萬個為什么》更暢銷。
(摘自《諷刺與幽默》 圖/高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