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莉
【摘要】 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肛周濕疹的方法以及臨床療效。方法 80例肛周濕疹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和派瑞松軟膏外擦, 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外洗療法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0%, 對照組總有效率為80.0%, 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肛周濕疹起效快, 療效確切, 療程短, 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關鍵詞】 肛周濕疹;中西醫(yī)結合;療效
肛周濕疹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真皮淺層以及表皮的炎癥, 是臨床皮膚科常見的肛門皮膚非傳染性疾病, 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肛周皮膚破流脂水、瘙癢、多形性損害, 嚴重者病變可蔓延至臀部、會陰及陰部[1]。本院對收治的肛周濕疹患者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 療效顯著, 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肛周濕疹患者, 無嚴重內科疾病, 治療前2個用內未使用其他外用抗真菌、抗細菌、皮質類固醇激素藥物治療[2]。將患者隨機分成治療組和對照組, 每組40例。治療組男21例, 女19例;年齡19~57歲, 平均年齡35.4歲;急性期21例, 慢性期19例;病程2~15個月, 平均病程3.8個月。對照組男20例, 女20例;年齡17~62歲, 平均年齡36.5歲;急性期23例, 慢性期17例;病程1~14個月, 平均病程2.9個月。急性期患者主要表現(xiàn)為范圍大, 滲出明顯, 以小水皰、小丘疹以及丘皰疹為主要皮損表現(xiàn), 局部伴隨有血痂、抓痕、漿液滲出明顯[3]。慢性期患者發(fā)病多為長期生活習慣不良, 一般由急性期轉變?yōu)槁裕?患者皮損范圍多局限, 邊界較清晰, 皮膚滲出不明顯, 局部皮膚增厚粗糙、暗紅或灰白色苔蘚樣變[4]。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在治療期間避免過度勞累及精神刺激;注意局部衛(wèi)生, 穿寬松純棉內褲;患處勿用開水燙和肥皂擦洗[3];忌食辛辣及魚蝦、海鮮等食物。對照組患者采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和派瑞松軟膏外擦, 5~6次/d。治療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中藥外洗療法治療。處方:苦參20 g、生地榆20 g、生百部20 g、 土茯苓15 g、蒼術20 g、 五倍子15 g、白鮮皮15 g 、枯礬15 g 、黃柏20 g 、馬齒莧20 g。將中藥加涼水浸泡30 min后, 煮沸15~20 min, 取藥汁1000~1500 ml, 然后坐浴15 min[5]。
1. 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患者局部癢感消失, 皮損基本消退;顯效:患者局部瘙癢明顯減輕, 皮損消退70%;有效:患者局部瘙癢減輕, 皮疹消退>30%;無效:患者局部瘙癢變化不明顯, 皮損消退<30%??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臨床療效 治療組治愈27例, 顯效8例, 有效3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0% ;對照組治愈15例, 顯效10例, 有效7例, 無效8例, 總有效率為80.0%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不良反應 治療組1例出現(xiàn)皮損處潮紅輕微刺痛感, 對照組有2例出現(xiàn)皮損處潮紅輕微刺痛感, 未經特殊處置, 停藥后恢復。
3 討論
肛周濕疹是臨床皮膚科常見的肛門皮膚非傳染性疾病, 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真皮淺層以及表皮的炎癥, 表現(xiàn)為肛周皮膚破流脂水、瘙癢、多形性損害。 中醫(yī)認為此癥主要是外感風濕熱邪、濕熱壅阻肌膚而發(fā)。因此在治療上宜清熱解毒、祛風燥濕。方中土茯苓、五倍子除濕熱, 具有消腫之功;苦參、黃柏、生百部清熱燥濕, 具有殺蟲止癢作用 ;枯礬抗?jié)B出, 且收斂作用較好;生地榆、馬齒莧瀉火解毒, 具有收斂作用[3,6,7];白鮮皮、蒼術清熱解毒, 燥濕生?。簧赜?、馬齒莧具有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和拮抗組織胺的作用, 減輕組織水腫;苦參可抑制變態(tài)反應, 阻止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組胺[8];土茯苓、生地榆、馬齒莧、黃柏均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本觀察結果表明, 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肛周濕疹確有滿意的療效, 值得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風榮, 鄒本富.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肛周濕疹86例.中醫(yī)藥信息, 2006, 23(3):z47.
[2] 孫士然, 陳雪清.二妙燥濕止癢洗劑治療肛周濕疹300例.河北中醫(yī), 2011, 33(5):683.
[3]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1994:11,12,62,137.
[4] 姜春英, 管仲安.肛腸病新論.上海:第二軍醫(yī)大學出版社, 2003:198-202.
[5] 楊福秋, 郁有蓮.肛腸科麻醉技術探討.中國社區(qū)醫(yī)師(綜合版), 2008, 10(1):46.
[6] 齊曉磊, 范宜堂.用中西醫(yī)結合療法治療肛周濕疹的療效觀察. 求醫(yī)問藥(學術版), 2013(5):313.
[7] 朱文, 王桂明, 品啟元.芩連平胃散內服外洗配合西藥外敷治療肛腸術后肛周濕疹56例.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 2002, 14(5): 422.
[8] House JW, Brackmann DE. 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85, 93(2):146-147.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