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運泉
[摘 要]當前有很多新的課改模式,在學習這些模式時,可以先學其“形”, 后忘其“形”,從而得其“神”。在運用新課程理念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意識被喚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出極大的能動作用。
[關鍵詞]課改模式 形 神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6)15-065
課程改革幾年來,課程改革的觀念可以說已深入人心。九大課改模式更是紅極一時,各校爭相效仿。應該說,這是一個可喜的現(xiàn)象,是值得肯定的,它對于傳統(tǒng)的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是一種極大的突破和挑戰(zhàn)。各校模仿各種課改模式,或派出教師取經(jīng)學習,回到學校按模式進行課改,邁的步子不管是大是小、是快是慢,不管是成熟還是稚嫩,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都是一種挑戰(zhàn),它表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代教育管理者和廣大教師對教育改革的熱情。但隨著課改的不斷推進,出現(xiàn)了一些不同的聲音,甚至出現(xiàn)了完全顛覆傳統(tǒng)的極端做法。
那么應如何正確掌握課改的思想呢?筆者在此做粗淺分析。
一、先學其“形”,方可抓其“神”
首先選定一種適合自己學校的課改模式,然后去模仿。沒有模仿就沒有創(chuàng)新,這好比學書法,先臨帖,再寫出屬于自己風格的書法作品;也好比文學創(chuàng)作,要先學習前人的作品,模仿別人的創(chuàng)作方法,像古人寫出“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這樣膾炙人口的名句,據(jù)說也是模仿“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結果,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意境遠勝前人。其他藝術無不如此。所以,我們模仿一些成功的課改模式,可以先按步就班地去做。如有的課改模式課堂時間按10+35分配,那么我們教師就用10分鐘時間去分配學習任務和予以點撥引導,再把35分鐘交給學生自學、合作、探究;又如“271模式”,把課堂按2∶7∶1的比例分配,教師講的時間要求不大于20%,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給夠70%,再拿10%的時間進行成果測評;還有的模式要求教師走下講臺參與互動,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展示,那么我們就讓教師多走下來,讓學生多走上去;有的課改按照“預習交流——明確目標——分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鞏固——達標測評”的結構進行教學,那么我們就按這幾個步驟進行。再如翻轉(zhuǎn)課堂近年來很有優(yōu)勢,少講多學,一對一輔導,教師可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可培優(yōu)補差,豐富課程內(nèi)容,也可以為教師減負。我們?nèi)绻雽W習這種模式不妨按其要求操作,即課前四步驟:設計導學案——錄制教學視頻——學生自主學習——制定個別輔導方案;課中五環(huán)節(jié):合作探究——釋疑拓展——練習鞏固——自主糾錯——總結反思。我們開始不妨完全按照模式進行。總之,我們只有先抓住其“形”,才談得上學其“神”,一開始不一招一式的學習是不行的。
二、后忘其“形”,而得其“神”
當我們熟練地掌握了某一種模式后,我們就可以擺脫模式的限制,加進自己的創(chuàng)意,甚至改變原有模式,形成自己的風格。山東兗州一中校長徐翔說:“新知的學習不僅要臨帖,還要入帖,甚至破帖?!苯鹩瓜壬拿兑刑焱例堄洝分杏幸欢尉实拿鑼?,大意是:當大敵當前時,張三豐臨時教張無忌學習太極劍法,開始師傅問張無忌教過他的招數(shù)還記得多少,第一次無忌說:“全都記住了?!睅煾嫡f不行。再練習后又問:“現(xiàn)在呢?”無忌回答:“已經(jīng)忘卻了一小半?!睅煾嫡f還不行。經(jīng)過苦練后再問,無忌滿臉喜色,叫道:“這回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凈凈的了?!睆埲S道:“不壞,不壞!忘得真快,你這就請八臂神劍指教罷!”無忌忘記招式了卻滿臉喜色,師傅聽到他說忘得干干凈凈也連說不壞,乍一聽有點叫人不解,但其中寓意頗深:學習太極劍法,最關鍵的是將招式融會貫通,當練習者領會了劍法精髓后,才可活學活用,若是拘泥不化,便不能學到其精髓。世上萬事皆是一樣的道理,我們在進行課改時也要重其課改的方法,領會課改的精神,而不應始終強調(diào)模式和技巧。學太極劍重在劍意,學習課改重在其課改精神,不要被千變?nèi)f化的課改模式弄得眼花繚亂,卻始終不能領會其精髓。招式學到最后,可以達到無招勝有招之境界;課改模式運用成熟時,便可游刃有余。二者可謂異曲同工。在神而不在形,不拘泥于固定,方能靈活用之!無忌學太極,要練到忘了招式,方可流暢自如,才算學會;我們進行課改也得先學模式,當我們忘記模式,也就是忘記其“形”,便可得其課改真諦,即得其“神”。學其“形”不是目的,得其“神”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總之,在課改中,要學習模式、運用模式、超越模式。新的教學理念已深入人心,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方法已是大勢所趨。教師要與時俱進,改變課堂模式,提高教學藝術。我們帶著這樣一種課堂理想去從事教學,即便這種理想是一種完美的主觀假設,只要我們懷揣著這樣的課堂理想向前邁進,我們就一定能向自己的理想課堂接近。
(責編 羅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