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這是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名句,至今仍廣為傳誦,人們耳熟能詳。如眾所知,后世大多借此表達情深意篤、天長地久的愛情或婚姻。
“比翼鳥”是傳說中比翼飛行的一種鳥。在“古今語怪之祖”《山海經(jīng)》中,可以找到較早的相關記錄,它是一種外形似野鴨、顏色青紅、名為鶼鶼或蠻蠻的鳥,因為只有一翅一目,必須雌雄兩鳥配對才能飛翔,“西次三經(jīng)之首,曰崇吾之山……有鳥焉,其狀如鳧,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飛,名曰蠻蠻,見則天下大水?!痹孀⒃唬骸翱钻俗⒃疲骸纫眸B,不比不飛,其名曰鶼鶼。鶼鶼蓋即蠻蠻之音轉也。”
《爾雅·釋地》也說:“南方有比翼鳥焉,不比不飛,其名謂之鶼鶼。”郭璞注:“似鳧,青赤色,一目一翼,相得乃飛?!比龂撂扑蔚脑娫~名句中,不時能尋見作者借“比翼鳥”意象抒發(fā)其匹配成雙的愿望。及至元明戲曲雜劇,也貫穿著不少“比翼鳥”意象以形容成雙完滿的姻緣。如:“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愿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保ㄈ龂苤病端蛻显姸住罚霸旅麟A悄悄,影只腰身小。誰是鶱翔人,愿為比翼鳥?!保ㄌ茻o名氏《新林驛女吟示歐陽訓》)“昔為比翼鳥,今作孤飛翮。愁絕寄郎衣,腰瘦裁宜窄?!保ㄋ斡峁稹豆乓狻罚敖Y成比翼天上期,不羨連枝世間樂?!保鹘饪N《怨歌行》)
直到現(xiàn)在,婚聯(lián)中仍以比翼鳥入對,寓意吉祥如意,代指和諧圓滿的夫妻關系以及刻骨銘心的愛情,如:“云路高翔比翼鳥,龍池滌種并頭蓮”、“海誓山盟同心永結,天高地闊比翼齊飛”等。
顯然,“比翼鳥”已作為一個典型意象被人們所普遍運用,并且通常都包含著成雙成對的祝愿或希望,又或是以“比翼鳥”的成雙成對來反襯自身的形單影只。這個意象所包含的象征意義已相對固定,詩人們都會有意識地按照約定俗成的原則,將其應用到自己所營造的詩詞意境中。
人們總會將比翼鳥、鴛鴦混淆并同等視之。兩者對比,相對來說,比翼鳥是一種存在于上古或者是神話傳說中令人敬畏的神鳥,而鴛鴦是一種現(xiàn)實存在并繁衍至今、能得到現(xiàn)代人普遍承認的鳥類。如晉傅玄的《飲馬長城窟行》中二者配合呼應而用:“感物懷思心,夢想發(fā)中情。夢君如鴛鴦,比翼云間翔?!庇秩缣票R照鄰的《長安古意》詩云:“借問吹簫向紫煙,曾以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愿作鴛鴦不羨仙。”可見,魚也是成雙意象的延伸范圍之一,如比目魚?!稜栄拧め尩亍伏c出比目魚的特點:“東方有比目魚焉,不比不行?!?/p>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比,并也。各眼一目,相并而行也?!边@就是比目魚名稱的由來。古人認為每條比目魚只是魚的一半,只長一只眼睛,必須兩條魚合在一起才能活動。故此,比目魚也成為情深意切、形影不離的情侶的代稱,是愛情忠貞的象征,與“比翼鳥”的情愛象征符號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例如,“佳人貽我明月珠,何以要之比目魚”(傅玄《擬四愁詩》其一)、“鳥有并翼飛,獸有比肩行”(劉叉《怨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