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艷菊
外婆一輩子不曾嫁人。
外婆不是我的親外婆,她是子衿姨的娘。我母親從小就和子衿姨要好,她們兩家住對門,數(shù)著日子一起長大的。我小的時候,母親忙著做活貼補家用,常把我送到外婆家去。子衿姨很疼我,視我如己出。在我歪著腦袋想該如何稱呼子衿姨她娘的時候,子衿姨摸摸我的頭,笑盈盈地說,叫外婆。
外婆正坐在鏡子前攏頭發(fā),并未回頭,我從鏡子里依然看到了一張蒼老但美得生動的臉,親昵地向我笑?;ò椎陌l(fā)在她手里,轉(zhuǎn)眼就挽成了一個圓圓的髻。她取出一點桂花油,抹在頭上,光亮亮的,好精神。她的衣一塵不染,樸樸素素的。整個人潔凈雅致,一眼看上去,已讓人心生歡喜。
我總喜歡呆在她的旁邊。她的身上沒有老年味,總是散發(fā)著淡淡的清香。我把這香味歸結(jié)為她家那一院子的花。外婆這一生有兩癡,一個是花,另外一個是戲。
晚風(fēng)拂來,外婆一邊侍弄著花,一邊哼唱著戲。戲詞永遠只有一句——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外婆反復(fù)地唱著,她把這八個字能唱出很多種味道。多數(shù)時候,唱到最后總要默默地留一陣眼淚。
外婆不知道它是詩經(jīng)里的詩句,卻為它肝腸寸斷,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寂寂地苦了一世。
彼時,外婆還是水蔥一樣清凌凌的年紀(jì)。鎮(zhèn)上來了一個唱戲的戲班子,唱小生的是一個溫文爾雅、朗月風(fēng)清的男子。不僅戲唱得好,還有一懷才氣。他借用《詩經(jīng)·鄭風(fēng)·子衿》編了一出戲,吸引了很多人來捧場。外婆是最癡迷的一個,眼神追著臺上那男子的一舉一動,心如撞鹿。男子一身青布衣衫,踱著方步。偶爾男子幽深深的眼睛望過來,四目相對,外婆便羞了,低頭淺笑。
戲班子在鎮(zhèn)上住了30天,外婆風(fēng)雨無阻,去聽了30天的戲。在戲班子要離開的頭天晚上,外婆帶著兩樣小菜,一瓶燒酒,大著膽子,偷偷地去了那男子的住處。即為送行,又想借此表明心跡。這一走,也許將是天涯海角,再無相見之日了。
男子低著頭,不敢看外婆,一杯接一杯喝酒。待外婆把一番心思托出之后,男子一句話也沒說,紅著臉,把酒喝得更兇了。外婆直到天蒙蒙亮才走。
十多年后,外婆竟收到了那男子的信,按照上面的地址,帶著子衿姨尋了去,外婆的心里其實是負著氣的。他就那樣走了,帶走了她的心。她想忘,給自己新的生活,可不行,那青色的衣衫總是不停地在眼前晃。
沒想到外婆見到的男子那么凄涼,已是奄奄一息,骨瘦如柴。他用盡最后的力氣,向外婆講了他辜負外婆的原因是有疾,怕不能帶給外婆幸福。他望著一旁的子衿姨,眉眼處倒有幾分和他相像,他的眼里溢滿了父親的慈愛。外婆本來是想把真相告訴他的,突然什么都不想說了,只趴在他跟前嗚嗚咽咽地哭。
其實那一晚什么都沒有發(fā)生,男子醉了,外婆不放心,坐在那里看了他一夜。
他走后的幾年,外婆始終不愿嫁人。有一天,傷心欲絕的外婆起了尋短的心。一切都收拾好了,大門突然被推開了。一個臟兮兮的小女孩突然跑進來要討些吃的,外婆的眼前猛然一亮,太像了。小女孩是大街上流浪的孤兒,那一刻,外婆決定收留她,并給她取名子衿。她就是子衿姨,外婆一直和她相依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