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坤隴
摘 要:高中數學既是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的重點科目,也是難點科目。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和進一步深入,尾隨而來的探究式教學日趨重要,并成為課堂教學主要方式,如何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調動學生的探究熱情,是探究式教學的關鍵。
關鍵詞:高中數學;探究性;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8-01
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法有其理論依據,有行之有效的教學步驟,具有優(yōu)于一般教學方法的顯著特點。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充分的認識探究式教學,積極的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教學效率。本文筆者從探究式教學的概述出發(fā),分析了探究式教學的一般途徑與教學原則。
一、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概述及重要意義分析
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進步,以信息科學和生命科學為代表的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為世界生產力的發(fā)展打開了廣闊前景。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課程改革如約而至,探究式教學模式應運而生,為我們的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了極大的貢獻。所謂的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指的就是指在教師的啟發(fā)和引導下,以學生自主學習、科學實驗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以個人、小組、集體為單位進行解難釋疑嘗試活動,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通俗一點說,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就是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方法,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他們對知識的認知、理解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高中數學自主探究式教學模式以建構主義“學與教”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 理論、建構主義“認知工具”理論為主要理論依據,運用于高中數學教學,利于教學理念、方式的革新,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思維能力等等,有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提高教學效率。
二、開展高中數學探究是教學的有效策略分析
1、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
我國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可見這位古代教育家是十分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教育家夸美紐斯也說過:“興趣是創(chuàng)造歡樂和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徑之一?!?興趣是開發(fā)智力、挖掘潛能的鑰匙,也是推動人們行動最好的動力。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要想有效的落實實施探究式教學,我們就應從學生的興趣入手,教師應不失時機的為學生營造“樂學、趣學”的思維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環(huán)境,使學生的思維進入積極的狀態(tài),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樂學。例如,教師在講“函數的周期性”時,可以提出“什么是周期”等問題,使學生理解周期的定義,引導他們探究正、余弦函數的周期圖像應該如何畫,再通過圖像引導學生思考f(x+T)=f(x)中x的特性,x是否唯一,x應該怎樣計算等等。這樣,通過有效的方式去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在有效的引導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利于探究式教學的順利實施。
2、指導學生探究學習,提高教學效率
“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是新課程理念的最高境界,要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能力,教師要將自主還給學生。探究式教學法的運用恰恰能滿足這一教學過程,它實現了由“教”向“學”過渡,轉變了教師的角色,教師要由單一知識傳授者轉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與合作者。開展探究式教學的途徑有兩種,其一是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獨立探索先由教師啟發(fā)引導,然后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其二是學生合作探究: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共同完成任務,讓有獨特個性的學生在一起合作交流,使不同的見解、觀點在一起碰撞。無論是學生的自主探究還是合作探究,教師適時的點撥和指導,教師、學生扮演的角色,師生關系、探究氛圍等各方面因素都尤為重要。因此,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應營造一種教學民主氣氛,建立一個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友好與合作的師生之間的人際關系,創(chuàng)造適宜于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活躍的課堂氣氛,給學生保留自己的空間,尊重學生的愛好、個性和人格,引導學生積極的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三、開展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應遵循的幾個原則分析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在我們的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們教師如實的遵循好以下幾點教學原則:首先,主體性原則:在探究式教學中,既要注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積極引導,又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積極主動參與。只有把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使學生在深層次的參與中。其次,問題性原則:教學必須以問題為引導中心,通過問題來使得學生的學習思維得到啟發(fā),進而調動他們的探究意識。問題的提出要有一定的難度,保證學生處于“跳一跳,夠得著”的知識學習狀態(tài)。最后,習得性原則:教學一定要為學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的空間和時間,通過觀察、實驗、分析、綜合、歸納、類比、猜想、抽象、概括等探索性思維活動, 以實現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學習的目的。此外,教學中的一些趣味性、生活性、創(chuàng)造性等原則也需要我們教師落實實施,只有這樣,探究式教學策略才能有效的開展,才能幫助學生學好數學,培養(yǎng)能力,提高教學效率。
總結:探究式教學給學生帶來的是無比的財富,它教會了學生如何去觀察、思考、提問、解釋、合作、解決問題等。教學中,我們教師要不斷的總結教法,不斷的創(chuàng)新提高,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促使學生不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舒華瑛.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思路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
[2] 趙東平.關于高中數學探究式教學策略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