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攀嶺
人生是一場負重的狂奔,我們沒有回頭的余地,更不能說奢求扭轉時間的因果,我們能做的,是專注于不變的希望,拼命地奔跑。
當年過百歲的楊絳先生依然筆耕不輟,當傷病纏身的科比依然在球場上果斷地出手,當飽經滄桑的勞爾依然忘情地親吻手上的戒指……他們在人生最美年華刻上了永恒的烙印,一種近乎忠誠的專注,專注于唯一的事業(yè),就像信仰。它起源于熱愛,變化為責任,終將成為回憶。人生之路,需要專注作為基石。
專注,是對理想的堅守。草嬰,著名的俄羅斯文學翻譯家,他說他要“做一棵樸實、平凡但是強勁剛毅的小草”,他也確實做到了。他從上世紀四十年代開始自己的翻譯苦旅,在這之后數十年間,他專注于翻譯俄羅斯文學作品,以一己之力譯出了托爾斯泰的全部小說,他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有此成就的翻譯家。草嬰先生在他九十年的人生歷程之中,完成了自己的理想,取得了令常人不可想象的成就。堅守自己的理想,專注于自己的追求,才能讓不可能變成可能,才能無愧于自己的內心!
專注,是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鋼琴家郎朗,盡管他在音樂上的造詣已經達到了令人仰視的高度,但他藝術上的功力依舊絲毫不見退步,反而日益精進。郎朗在藝術之外的活動不少,但是,在舞臺下,他依然勤奮如故,依然是每天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的練琴時間。正是這樣的勤奮與專注,才使他演出邀約不斷,一票難求。反觀另一位鋼琴家李云迪,曾經創(chuàng)造出了無數“第一”的紀錄,然而成名之后,李云迪的練習逐漸減少,并且演奏時出現“車禍”也不止一次。李云迪技術上的退步就是因為他的不專注,過多的娛樂活動讓他無法專注于自己的藝術世界,技術也很難更上一層樓,退步也在意料之中。這兩位鋼琴家,絕對都是數一數二的佼佼者,但他們對藝術的態(tài)度卻讓他們出現了高低之分。專注與不專注,可能只會引起毫厘之差,但最終的結果將很可能會不斷放大。
專注,是所有人成功必備的素質。王羲之專注書法,墨染池水,終成一代書圣;比爾·蓋茨毅然從哈佛退學,專注于對計算機的熱愛,才有了后來的行業(yè)巨頭微軟公司;林書豪專注于自己的籃球夢,才有了后來的“林瘋狂”……專注于自我,不停地追求,才能讓曾經的希望變?yōu)楝F實。
耳畔嘈雜,我們不必理會;世事紛擾,我們無暇顧及。人活于世,專注一事,足矣。
(編輯:李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