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鄭州 450014
腦卒中后早期精神康復與軀體功能障礙恢復研究
王 靜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 鄭州 450014
目的 探討精神康復治療對患者軀體運動功能的積極作用。方法 將腦卒中后精神障礙患者隨機分為康復組與護理組,康復組患者在護理組的基礎上增加精神康復治療。在實驗開始時與實驗4周后評估2組精神狀況與軀體功能改善情況。結果 2組SAS與SDS評分均有所降低,而康復組較護理組降低更加明顯。軀體功能方面,康復組SSS評分與MBI評分均較護理組有更顯著改善。結論 在臨床綜合護理的基礎上進行精神康復治療,能夠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精神狀況,并對軀體功能康復具有促進作用。
腦卒中;精神康復;軀體功能障礙
目前,腦卒中后精神障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腦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而腦卒中后焦慮(post-stroke anxiety,PSA)的研究仍處于起始階段[1]。本次研究同時探討腦卒中后抑郁與焦慮,分析早期介入精神康復護理對軀體功能恢復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選擇2013-04—2014-03在我院住院的首發(fā)急性中、重癥腦卒中患者264例。臨床診斷均符合《第4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并經(jīng)頭顱CT或MRI確診。排除標準:病情嚴重無法自主配合實驗,存在卒中后失語或溝通障礙,發(fā)病前即患有精神類疾病,伴發(fā)其他嚴重的影響日常生活能力的疾病等。
2.1 評價方法 對所有參與實驗的患者進行每周一次精神狀況評價。精神狀況評價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與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完成,SDS標準分≥53為有抑郁癥狀,SAS標準分≥50為有焦慮癥狀[2]。軀體功能評價由日常生活能力評定與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定組成。日常生活能力評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shù)評定量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完成,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定組成則采用改良的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
2.2 分組 將所有精神障礙患者按精神障礙類型(抑郁或焦慮)、性別(男或女)、原發(fā)疾病(腦出血或腦梗死)進行分類,隨機分為康復組和護理組,2組臨床特征見表1。抑郁(或焦慮)患者采用鹽酸帕羅西汀20 mg口服,qd,禁止自行服用其他精神類藥物。
2.3 干預方法 (1)精神護理:包括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取得患者的信任;加強與患者溝通,運用共情技巧與患者進行交流,耐心傾聽患者的訴說,多應用鼓勵性的語言,幫助患者提高康復信心;加強健康宣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加強認知與心理干預[3],鼓勵患者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幫助患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思維方式,鼓勵自我校正錯誤行為。(2)精神康復:分為3個階段,準備階段:保持患者靜臥、平定心境,持續(xù)2 min;精神鍛煉階段:進行肌肉放松訓練,持續(xù)2 min,然后進行實際任務想象訓練(如煮面、翻書、撿豆子、疊塑料杯等),持續(xù)6 min;穩(wěn)定階段:幫助患者緩慢停止想象,并穩(wěn)定心境,持續(xù)2 min[4]。
參與實驗的護理組僅接受精神護理治療,12 min/次,1次/d,每周5次,連續(xù)4周??祻徒M在護理組的基礎上接受精神康復治療,12 min/次,1次/d,每周5次,連續(xù)4周。2組在實驗開始前與之后的每周進行1次精神狀況評價與軀體功能評價,并詳細記錄評價結果。
2.4 統(tǒng)計學方法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17.0軟件包。計數(shù)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卡方檢驗和秩和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所有腦卒中患者經(jīng)初次評估122例存在精神障礙,其中16例由于不符合實驗標準被排除。剩余106例中4例在研究期間再次發(fā)生腦卒中或短暫性腦缺血,因此未納入。共102例患者完成實驗,其中PSD患者81例,PSA患者21例。
經(jīng)精神護理或精神康復治療4周后,精神狀況均得到明顯改善,且康復組SDS評分(或SAS評分)明顯低于護理組,見表2。軀體功能方面,精神干預治療前2組SSS評分與MBI評分無明顯差別(tMBI=0.512,PMIB=0.61;tSSS=-0.524,PSSS=0.601),精神干預后2組SSS與MBI評分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改善,康復組均明顯優(yōu)于護理組(tMBI=-3.917,PMIB=0.00;tSSS=-2.038,PSSS=0.044)。見圖1。
表2 精神干預治療對患者精神狀況的影響±s)
圖1 精神干預治療對軀體功能的影響
目前,綜合康復治療已成為腦卒中后康復治療的首選方法,主要目的仍是防治腦卒中后并發(fā)癥與盡可能恢復患者的日?;顒幽芰Α6X卒中后抑郁與焦慮是腦卒中常見的神經(jīng)精神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和臨床康復效果。研究指出[3],綜合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后精神心理障礙患者的康復治療有積極肯定的效果。但單純的精神護理由于患者缺乏主動參與性,很大程度限制了其臨床療效。
精神康復治療是一種通過想象完成一系列動作從而提高功能鍛煉的方法,已運用于運動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及醫(yī)學科學等多個不同領域的研究中。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不斷增強患者運動的意愿與動機,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影響,也不需要昂貴的設備[5]。研究表明[6],對于特定區(qū)域的運動神經(jīng)來說,實際性任務與想象性運動對大腦該任務區(qū)域活化激活能力相似。此外,神經(jīng)康復治療能夠增加患者的參與性,更加能夠幫助患者提高康復信心及參與治療的積極主動性。在精神康復醫(yī)師指導下,精神上的放松-想象-放松的過程,也能夠有效消除患者的消極或緊張情緒,能夠極大改善患者心境,緩解患者焦慮或抑郁癥狀。
本研究將精神康復治療與精神護理結合起來,輔助其他常規(guī)的腦卒中康復治療,對腦卒中后精神障礙患者,在精神心理方面和軀體功能恢復方面均有明顯的改善,且費用低,操作簡便,值得臨床推廣。本次研究僅對患者進行了4周的康復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的長期康復治療效果及其在以家庭或社區(qū)為基礎的康復治療中的應用有待進一步研究。
[1] Ayerbe L, Ayis SA, Crichton S, et al.Natural history, predictors and associated outcomes of anxiety up to 10 years after stroke:the South London Stroke Register[J].Age Ageing, 2014,43(4):542-547.
[2] 蘇占清,康冰,邵偉波.腦卒中后焦慮、抑郁自評量表測評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康復,2001,5(2):20-21.
[3] 劉玉芳,鄭重.綜合護理對腦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經(jīng)康復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10(2):318-320.
[4] Park J, Lee N, Cho M, et al.Effects of mental practice on stroke patients’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nd daily activity performance, Effects of mental practice on stroke patients’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nd daily activity performance[J].Phys Ther Sci, 2015,27(4):1 075-1 077.
[5] Dunsky A, Dickstein R, Marcovitz E, et al.Home-based motor imagery training for gait rehabilitation of people with chronic poststroke hemiparesis[J].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8,89(8):1 580-1 588.
[6] Nilsen DM, Gillen G, Gordon AM.Use of mental practice to improve upper-limb recovery after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J].Am J Occup Ther, 2010,64(5):695-708.
(收稿 2015-01-25)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編號:2011BAI08B11)
R743.3
A
1673-5110(2016)07-007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