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娉+王綱++宋元鳳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fā)展,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的同時也迎來的新的發(fā)展機遇。在本文中,作者主要從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新時期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著手,探討了促進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發(fā)展的主要應對機制。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構成要素;內容配置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6--01
一、高校網絡建設及其重要意義
1、高校網絡建設是實現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基礎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的發(fā)展,高校的建設和發(fā)展已經和信息化,高校網絡分不開了,加強高校網絡建設是實現數字化校園建設重要基礎,是促進高??沙掷m(xù)發(fā)展的有效推動力。
2012年3月13日,教育部正式印發(fā)了《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簡稱《規(guī)劃》)明確指出: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取得比較好的成績,但在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還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zhàn)[1]。對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認識、基礎設施建設、政策環(huán)境、體制機制等方面都還有待提升和完善。
實現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總的來說,需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要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高等教育信息基礎設施,這需要我們充分利用先進網絡和信息技術;第二,整合相關資源,要開發(fā)整合各類優(yōu)質教育教學資源,建立高等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推進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圖書文獻共享、教學實驗平臺等信息化建設;第三,還要提升教師隊伍以及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應用的能力。其中,高校網絡建設是實現高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基礎與前提。
2、高校網絡建設是新時期下掌握與引導學生思想動態(tài)有利載體
隨著互聯網技術、移動終端和應用的快速發(fā)展,當代大學生的社交、購物、娛樂等行為逐漸從網下轉為網上,而且網絡行為已經占據了大學生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時間。由此,網絡傳遞的內容和信息對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思想等各方面的成長都會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力。越來越多地教育學家和研究者的研究的視角轉向了大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2][3][4]。新時期下,傳統(tǒng)的掌握大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并開展思想教育方式和方法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有效利用網絡為教育者開辟了新的路徑,增強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規(guī)劃》指出要構建高效網上虛擬社區(qū),廣泛進行實現與文化交流,創(chuàng)新、發(fā)展先進文化,積極傳播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
二、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面臨的挑戰(zhàn)
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的快速發(fā)展,高校網絡文化建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高校網絡參與成倍增長,加大管理難度
隨著互聯網、移動終端的快速發(fā)展,已經各類網絡信息發(fā)布平臺的發(fā)展,使得在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中,學生既是高校網絡文化的接受者,又是高校網絡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傳播者,高校網絡建設的參與互動成倍增加,信息的發(fā)布變得更加自由而難以監(jiān)控,因而加大了高校網絡文件建設的管理難度。
2、高校網絡內容的實效性有待提高
從管理者較多來看,目前在高校網絡建設中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從外網轉載,缺少很多原創(chuàng)性的文章,因此就非??赡茉斐蓛热莸娜狈r效性,因此不能吸引到學生的關注與參與,影響到高校網絡文化建設作用的發(fā)揮。
3、高校網絡內容與學生興趣的匹配度不高
除此之外,學生的興趣與參與是增強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活力的重要保障,但是在高校網絡文化內容建設方面,管理者很難通過簡單的方法獲取到學生的主流的興趣點,因此在網絡文化內容建設上就很容易出現高校網絡內容與學生興趣不匹配的情況。
三、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應對機制
針對以上的挑戰(zhàn),筆者認為對于新時期下的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完善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的管理機制
針對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加強管理機制建設是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有序進行的重要保障。主要包含:第一,參與者的身份認證機制。一般在高校的網絡中,要求的網絡參與者都需要經過實名認證,這位維持良好的網絡環(huán)境打好了基礎;第二,網路輿情應對機制。一套有效的網絡輿情應對機制是快速應對和引導網絡輿情有效保障,尤為重要,特別是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大數據多網絡輿情進行提前和精準的研判,同時加快網絡輿情的處理速度,并提升應對效果;第三,高校網絡建設投入保障與激勵機制。高校網絡建設需要大量的物力、人力和財力的投入,制定完善的建設保障和激勵機制;
2、加強高校網絡建設專業(yè)隊伍與管理。
高校的網絡文化建設是一個專項的工作,需要有一支專業(yè)的建設與管理隊伍的參與,從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安全管理到網絡內容管理等各方面都需要相關的專業(yè)人才的參與,才能保證高校網絡的運行。
3、抓好高校網絡文化內容與平臺建設
充分利用大數據的作用,通過數據挖掘把握學生的主流思想與興趣點,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內容的吸引力;通過數據挖掘,可掌握同學們關注的時事動態(tài),對當前重要新聞與內容進行推送;利用現代的信息化技術,加強網絡文化建設與發(fā)布平臺的建設,加強如微信平臺、面聊等信息平臺的建設與管理,打造學生們喜愛的高校網絡文化建設平臺。
參考文獻:
[1]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
[2]吳媛媛.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教育探索.2014,3:125-126.
[3]趙志業(yè),杜向民.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客體關系優(yōu)化. 社會科學家. 2013,11:114-116.
[4]吳滿意,曹銀忠. 關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學范疇體系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