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語言學中,語用學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學者逐漸注重對語用學的研究,尤其是其核心理論——合作原則更是多數(shù)語言學家所關注的焦點。由于語用學相關理論在近些年的迅猛發(fā)展,使得這些理論已不再在語言學領域局限,并逐漸發(fā)揮著其他領域的重要作用。所以,很多語言學家在20世紀中期將語言學融入文學領域中,并以文學與語用學相融合的方式對文學作品進行研究。本研究就是運用該方法,從合作原則視角對哈代的作品《德伯家的苔絲》進行解析,本研究選取了《德伯家的苔絲》中很多經(jīng)典對話,利用合作原則詳細剖析該故事中的會話含義,以此對《德伯家的苔絲》中人物內心世界進行深入探索。
關鍵詞:合作原則;德伯家的苔絲;會話含義
作者簡介:張玲(1981.9-),女,漢族,四川雙流人,2008年畢業(yè)于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專業(yè),碩士學位,現(xiàn)任職于四川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翻譯理論與實踐。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02--02
一.前言
托馬斯·哈代是英國19世紀末現(xiàn)實主義批判作家,基本上哈代的小說背景都是維塞克斯地區(qū),且作品中所描述的主人公多數(shù)是來自貧困階層。在其作品中,充分表達了哈代對英國工人、農(nóng)民階級尤其是婦女的憐憫與同情。托馬斯·哈代一生中所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有20多部,其中《德伯家的苔絲》最受讀者歡迎,被稱為哈代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作為托馬斯·哈代長篇小說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絲》被大量讀者從象征、宿命論及女性主義等各視角進行評論與研究。對現(xiàn)當代與19世紀對《德伯家的苔絲》的批評與文學研究進行回顧,大部分都是從文學視角對這部小說進行探討,而本研究通過結合語用學和文學理論對該作品中人物會話含義進行分析,且所用語用學理論為Grice所提出的合作原則,詳細闡述該理論,以此對《德伯家的苔絲》中人物內心世界進行深入探索。
《德伯家的苔絲》是“維塞克斯系列”的一部分,這部小說主要對一位農(nóng)村姑娘一生中的悲慘命運進行了描寫。在小說副標題中,哈代稱女主人公苔絲為“一個純潔的女人”,并向維多利亞時代那種虛假的社會道德公開發(fā)出挑戰(zhàn)。小說主人公苔絲出生在貧困的一個小販家庭,苔絲的父母一直要求苔絲至富人處攀親,但沒想到苔絲被少爺亞歷克強暴,之后苔絲和牧師之子克萊訂婚,苔絲在新婚之夜向丈夫坦白自己以往的不幸,卻未得到原諒,之后二人開始分居,克萊移居巴西,苔絲在幾年后和亞歷克再次相遇,亞歷克糾纏苔絲,此時苔絲由于家境窘迫,而被迫和亞歷克同居,之后克萊回到家鄉(xiāng),并向苔絲表達了自己的悔恨,苔絲絕望的認為亞歷克再次讓她失去了幸福,而憤怒地殺死了亞歷克。
二.合作原則概述
1967年,合作原則被美國著名語言哲學家Grice首次提出,Grice認為,談話雙方在語言交際過程中應該彼此理解,默契配合以確保會話能夠進展順利。所以,故事主人公應該嚴格遵循合作原則。Grice提出,交談過程中,人們所信守的合作原則主要包括:
(一)數(shù)量準則。所說話不僅要詳盡,而且避免比所要求的詳盡。也就是說,所說的話必須含有所需信息,而不應含有要求之外的信息。
(二)質量準則。自己覺得虛假的話不要說,證據(jù)不足的話不要說。
(三)關聯(lián)準則。說話內容一定要貼切,應該和談話存在關聯(lián)性。
(四)方式準則。避免歧義與晦澀,說話應該具有條理性,且言簡意賅。
以上四條合作準則,數(shù)量準則要求我們在交談時應該提供的關鍵信息量,也就是說,說話信息量應該適宜;質量準則要求我們說話內容應該真實,所說內容要言出有據(jù);關聯(lián)準則規(guī)定了說話關聯(lián)性,避免答非所問;方式準則則要求說話人要有正確的表達方式,說話應該清楚直白,避免曲折隱晦,含糊其辭造成誤解或者歧義。一般在交談過程中,大多數(shù)人都會恪守以上準則,確保談話能夠順利進行和信息的精準無誤的傳遞。然而,事實上也存在很多情況,人們并沒有遵循以上準則,還有少數(shù)人有意違反之。比如,顧及他人面子、處于謙虛禮貌、避免傷害對方、考慮他人感受或者蓄意挑撥、故意欺騙等。在違反這些準則后,就產(chǎn)生了“會話含義”,增加了話語的隱含意義,這樣就提供給聽者更大的想象和理解空間。
三.從合作原則視角解析《德伯家的苔絲》中的會話含義
盡管《德伯家的苔絲》中人物對話是經(jīng)過哈代的精心安排與深思熟慮,然而,畢竟這些對話源自現(xiàn)實生活,同時又將現(xiàn)實生活反映出來,這樣就必然會有違反合作原則的現(xiàn)象,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話外音。所以,能否成功翻譯小說,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小說中主人公的會話含義忠實再現(xiàn)與否。
(一)違反數(shù)量準則的人物會話含義
例1:“你說我不是特別重嗎?”
“哦,不,一點都不重,你沒有試試馬琳娜。親愛的你就像日光下的波浪,起起落落,十分輕柔。特別是你穿上這件紗衣裳后,就成了飛濺在浪頭的浪花兒?!?/p>
苔絲與其她3個朋友在一個星期天的早晨去作禮拜,卻沒有想到前一天的大雨將一條泥路淹沒。他們都身著美麗的衣服,但是水深可達其腳面,就在苔絲和伙伴進退兩難時,安璣·克萊向這些女孩走來,克萊先將苔絲的朋友抱過泥塘,苔絲被排在最后。以上對話就是在這個時候發(fā)生的。
克萊的回答顯然遠遠超出苔絲所需信息,也就是說,克萊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且苔絲并非波浪,苔絲的衣服也不可能是浪花,該比喻顯然與事實相違反,將克萊對苔絲的喜愛,和在克萊心中,苔絲是無可替代的意味生動、形象地表達出來。
(二)違反質量準則的會話含義
例2:“那么為什么你不答應我?”
“我不想結婚。我一點都不愿意結婚,我不能結婚,我只想愛你?!?/p>
克萊向苔絲求婚,卻被苔絲斷然拒絕了。苔絲是如此愛克萊,不想和克萊結婚是不可能的,但是怕克萊知道苔絲的過去后拋棄自己,所以,故意違反合作原則中的質量準則,向克萊道出違心話。以上對話將當時苔絲矛盾心理充分顯現(xiàn)出來,該微妙復雜的情緒,并非作者描寫出來,是苔絲頻頻違背質量準則所表達出會話含義中而本能折射出來的。
例3:“你怎么突然發(fā)愁起來了?”他問。
“哦,我只是……向其我自己了,”苔絲微微苦笑,且時作時輟,動手剝開一個“夫人”花蕾?!拔抑皇窍肫鹱陨砬闆r就是了,好像我的生命是由于未碰到好時機而都浪費掉了。我知道你念過很多書,知道很多事兒,見過很多世面,想過很多道理,突然我就決定我什么都不是了,我就像《圣經(jīng)》中的示巴女王,詫異的神不守舍?!?/p>
苔絲最初似乎并沒有將克萊當做肉體凡胎,而是將其視為智力的化身。苔絲持這種態(tài)度,將克萊與自身作對比。苔絲就發(fā)現(xiàn)其自身智力是如此的低下,相比于克萊納不可低估的智力,相差是如此之遠,無論苔絲如何努力,都不能趕上他,所以,她非常灰心與抑郁。
有時候會通過歷史典故、文化背景及文字游戲等將小說言外之意表達出來。在這段話中應用了“示巴女王”,寓意豐富,在美國,示巴女王可謂人盡皆知,然而,對于中國讀者而言,卻違背了合作原則中的質量準則,不能理解會話中所隱含的意思。若譯者沒有通過適當方式對會話內涵加以補充,那么就算是中國讀者挖孔心思,也讀不出元化的意思。據(jù)《舊約·列王妃上》記載:“示巴女王所見華之名與羅門因耶所得的名聲,就用難解的話,向所羅門發(fā)出試問。……索羅門一一回答了示巴女王的問題……見所羅門智慧深遠,又見所羅門上耶和華殿的臺階,示巴女王詫異的神不守舍?!?/p>
(三)違反關聯(lián)準則的會話含義
例4:“那你真的什么都不想學了?”
“我只是想弄清楚為何……為何太陽在歹人與好人身上照耀的光芒是一樣的?”
苔絲的聲音有些許顫抖,她回答:“但是這是書上找不到的?!?/p>
雖然苔絲愛克萊,但是,她又耿耿于懷自己的過去,苔絲在心里很恨亞雷。她不明白為何壞人與好人一定要在這個世界上同時存在。但是克萊對苔絲的遭遇并不清楚,也就是覺得苔絲僅僅是隨口之言,苔絲所說的話明顯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關聯(lián)準則。翻譯者直譯的苔絲所說的話,并將更多想象空間留給讀者,讓讀者產(chǎn)生一種情感共鳴,以此深刻體會當時主人公苔絲的心境。
(四)違反方式準則的會話含義
例5:“那么,你現(xiàn)在可以根據(jù)教會儀式,將孩子埋葬了吧?”
“啊?這又是另一回事了?!蹦翈熣f。
在夜里苔絲的孩子死了,她喊姐妹兄弟為孩子醒了洗禮。次日傍晚苔絲找到牧師,懇請牧師根據(jù)教會儀式將自己的孩子埋葬掉。實際上,在牧師聽說苔絲的孩子得病后,就曾良心發(fā)現(xiàn),想要天黑后去給孩子行埋葬禮的。但是牧師并沒有想到,阻止他進門的,不是別人,而是苔絲父親,因此,現(xiàn)在苔絲的父親禁止苔絲用必須實施私人行禮等話作為辯護。很顯然,牧師所答嚴重違反了方式準則,也充分表明牧師比較憐憫苔絲,所以,不想通過直接回答而對苔絲造成傷害。
例6:“苔絲!”
“啊,親愛的?!?/p>
“我必須得相信你所說的話嗎?瞧瞧你的態(tài)度,我必須要相信你所說的話是真的。你不像瘋子,但你說的應該是瘋話才對啊,可逆卻又沒有瘋……我的愛人,我的苔絲,你無法證明你瘋了嗎?”
“我沒有喪失神智?!碧z說。
依照合作原則,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需要文本必須意義明確,而且還要具體。特別要避免歧義與晦澀。新婚之夜,當克萊聽到苔絲講完身世后,克萊語無倫次,無言以對,作為一個相對較為傳統(tǒng)的衛(wèi)道士,克萊懇求苔絲能夠寬容與諒解他從前的放蕩不羈,而苔絲也真的諒解了他。但是,克萊卻還不肯回報式寬容苔絲悲慘的過去。
四.總結
綜上所述,對于《德伯家的苔絲》,首先讀者應該準確理解在原文字里行間所隱含的會話含義,其次應該依照原文語境,正確傳達故事主人公會話中所隱含的意義,以此達到語言交際的目的。就合作原則視角分析,讀者應該通過對原文在上下文中所表達的意圖進行考察,盡可能構建與故事角色意思相似的語境。
參考文獻:
[1]陳珍.《德伯家的苔絲》中的象征與暗示[J].青海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158-159.
[2]郭銳.淺析會話含義理論的實際運用及不足[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2):145-146.
[3]豐國林.論哈代《德伯家的苔絲》的悲劇成因[J].山花.2010(04):120-121.
[4]楊明義,侯達.從合作原則與四準則關系看“合作”是“原則”[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 2010(01):178-179.
[5]白玉鳳.哈代的生態(tài)女性意識——讀《德伯家的苔絲》[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1):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