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映初++黃勤++曾圓
摘要:目的:了解新媒體對高職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情況,提出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對策。方法:通過分析文獻自制調查問卷,采用自制問卷對長沙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部分學生進行調查。結果:高職院校學生新媒體的使用以手機為主,占到了9615%,3147%的學生每天使用新媒體的時間在5~8小時之內(nèi),4755%的學生每月新媒體的費用在50~100元,其中關注娛樂新聞的占到了8636%;將近6906%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思想行為非常容易受新媒體的影響。結論:新媒體給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行為帶來積極影響的同時,也對其價值觀形成了沖擊,給高職院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行為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1-0024-03收稿日期:2016-02-02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工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15C4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賓映初,長沙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預防醫(yī)學教學研究和教育學研究。
新媒體的概念最早是1967年由戈爾德馬克率先提出[1]。新媒體是相對于舊媒體而言的,以互聯(lián)網(wǎng)、移動網(wǎng)絡等數(shù)字媒體為主的新媒體,因其豐富的資源及便捷的方式受到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的青睞。目前新媒體主要有計算機、手機、平板電腦、電子屏等形式。在新媒介作用下,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意識以及行為方式都產(chǎn)生了重要的變化,這給高校開展思想教育工作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我們對學院護理系、臨床醫(yī)技系、藥學系部分大學生就新媒體對其思想行為的影響情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并提出相應對策。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1研究對象
選取長沙衛(wèi)生職業(yè)學院護理系、臨床醫(yī)技系、藥學系3個系部7個專業(yè)的學生作為本研究的調查對象。
2研究方法
采取隨機抽樣抽取調查對象,發(fā)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72份,有效率為953%。
二、結果1高職院校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種類(見表1)
據(jù)統(tǒng)計,使用手機的大學生人數(shù)達到了9615%,而電腦PC產(chǎn)品擁有率為3619%,有的既有手機又有電腦等新媒體工具。尤其在大一、大二低年級學生中,手機是他們最常接觸和使用的新媒體類型。
2高職院校大學生每天使用新媒體的時間統(tǒng)計(見表2)
有約1451%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超過 8個小時,3147%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為5~8個小時,4598%的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在2~5個小時,只有804%的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能控制在2小時以內(nèi)。且大多數(shù)學生使用手機等新媒體的時間集中在中午和晚上,而這段時間也正好是大學生的課余時間,可以看出大學生課余時間的消遣娛樂活動大多數(shù)是通過新媒體開展的,同學之間的交流及與外界社會的交流相對閉塞。
3高職院校大學生每個月使用新媒體的費用(見表3)
從使用新媒體的花費來看,每月的手機費用在50元以內(nèi)的為總人數(shù)的3934%,50~100元的為4755%,有1311%的學生每個月的手機花費超過100元。
4高職院校大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新媒體軟件類型(見表4)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被調查的大學生都擁有QQ賬號和微信賬號,各項網(wǎng)絡社交工具中使用率最高的為QQ(包括QQ空間),使用率達到了9650%,其次是微信,使用率達到8444%,說明QQ、微信已經(jīng)成為大學生主要的社交工具之一。在這些調查對象中,大一學生的使用比例高于大二、大三學生,這種差異可能是由于大一學生處于較為活躍的時期,對于新鮮事物的接受度更高。由此可見,新媒體對大學生日常生活影響深遠,發(fā)短信、打電話、聊 QQ、刷朋友圈成了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的主要溝通手段,絕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每天均抽出時間在新媒體上獲取信息。
5高職院校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目的(見表5)
從調查情況來看,大學生使用新媒體主要用于上網(wǎng)聊天、看視頻、瀏覽信息,其中關注娛樂新聞的占到了8636%,從使用目的來看,把新媒體作為娛樂消遣的目的占大多數(shù)。
6高職院校大學生使用新媒體的場景
從學生使用新媒體的場景來看,頻率最高的5個場景依次為床上、廁所、公交、自習、課間,運動、換教室的路上、聯(lián)網(wǎng)的電腦旁是使用最少的場景。女生較男生更喜歡在課間使用手機上網(wǎng)。348%的學生手機依賴性強的表現(xiàn)主要體現(xiàn)在經(jīng)常無法控制地去查看手機短信、QQ、微信等;137%的學生表示控制力較強,對使用手機的空間和時間把握良好。
7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行為受新媒體影響的程度(見表6)
在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將近6906%的大學生覺得自己的思想行為非常容易受新媒體的影響,認為不受影響的只占到了140%。大部分學生對新媒體上呈現(xiàn)的信息不是完全深信不疑,具有一定的批判意識,即具有初步的新媒體信息質疑和思考的能力。高職學院學生的思想行為容易受新媒體的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當不同媒體對同一輿論事件意見有分歧時,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不能自行辨別事情的真?zhèn)危瑥亩菀妆黄湔`導。
但是總體來看,大學生受到新聞第一次出現(xiàn)時的影響最為深刻,而并不會去主動利用新媒體來參與社會發(fā)展相關問題。
表6高職院校大學生個人思想行為受新媒體影響的程度統(tǒng)計選項 小計比例不受影響8140%影響一般1121958%受影響大57996%非常受影響3956906%三、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行為的影響1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行為的積極影響
(1)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學習渠道。利用新媒體各種技術和工具,學習可以變得更加方便快捷,互聯(lián)網(wǎng)的全球性使得信息的傳播不再受空間的控制,這有利于大學生獲得多方面和多角度的信息資源,提高學習的有效性。
(2)為大學生廣泛了解社會提供了便利。對于正處在社會化進程中的大學生來說,新媒體提供了一個比家庭和學校更為廣闊的空間,他們可以利用這一平臺更多地了解社會,開闊知識面,有利于大學生全球意識的形成和提升個人素質。
(3)拓寬了大學生的交往空間。隨著新媒體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訊息、圖片、音頻和視頻的傳輸變得更加便捷,QQ、微信等多種交流平臺也給廣大青年學生的交往帶來了便利,加強了大學生與親朋好友之間的聯(lián)系,拓展了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同時也滿足了大學生情感、交流方面的需求。以微信為代表的聊天交互應用的產(chǎn)生與普及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
2新媒體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思想行為的消極影響
(1)易導致大學生產(chǎn)生高消費和攀比心理。新媒體的到來致使流量的需求變大,導致消費上升,本次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shù)學生每月新媒體的費用在50元以上。此外以4G手機為代表的新媒體工具也在誘導著青年大學生不健康消費和引發(fā)攀比心理,品牌、型號多樣的智能機也讓青年大學生們變得越來越“不智能”。
(2)對大學生價值觀形成了沖擊。大學生雖然已經(jīng)開始步入社會,有著一定的自我決斷能力,但他們的心智并未完全成熟,對一些事件和觀點的判斷仍存在不足,不能正確地認識和做出合理的處理。新媒體的普遍應用,使得豐富多彩的網(wǎng)絡信息充斥著青年大學生的精神世界,然而大學生好奇心強,自我監(jiān)控能力相對較弱,網(wǎng)絡上色情、拜金、暴力、反動等負面信息對其影響巨大。如果長期受到這種負面信息的影響,會滋長不良情緒,包括對現(xiàn)實的失望、追求享樂與刺激、崇尚權利與金錢等,扭曲了其正常的價值觀,身心健康將會受到很大的危害。這不僅會對大學生的學業(yè)產(chǎn)生影響,還會弱化其社會責任,貽害無窮。
(3)容易使青年大學生患上“手機依賴癥”。調查結果顯示,90%以上的高職學生具有以手機為載體的多種新媒體應用軟件,每天使用手機在2小時以上者占了90%以上,其中使用時間超過8小時者占了1451%。
學生對手機過分依賴,一旦離開手機,便會產(chǎn)生空虛、緊張甚至恐慌的心理狀態(tài),這導致了青年大學生性格內(nèi)向,缺乏自信,不愿與人交往,有時甚至心理上對手機與電腦的強烈依賴延伸到對現(xiàn)實生活的厭倦與冷漠,導致人格的自我異化,從而影響到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四、抑制新媒體對大學生負面影響的相關對策1政府加強對網(wǎng)絡的監(jiān)管和規(guī)范
政府要發(fā)揮在網(wǎng)絡管理上的主導作用,及時加強對網(wǎng)絡的監(jiān)管和規(guī)范。對于一些具有危害性的信息,對敏感字符要加大對海量信息分析力度,使得那些
真正具有潛在威脅的信息從源頭消失。
2高職院校加強對大學生運用新媒體的教育和管理
高校應該在相應的新媒體,比如微信、校園網(wǎng)絡的幫助下引進專業(y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郭明飛在其研究成果《創(chuàng)新新媒體思想政治教育》中指出:“新媒體在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應該將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學習、交流、互動、娛樂、生活等緊密結合在一起,并制定相關規(guī)章制度,從而規(guī)范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tài)。”同時高校要建立一套比較嚴格的學生思想意識工作責任制度,并且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調整,不斷適應發(fā)展需要,通過多種方式潛移默化引導青年大學生正確使用新媒體。
3高職院校正確引導大學生運用新媒體
高職院校要結合實際狀況,在尊重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運用媒介技術,比如微信、學校論壇、手機報等各種媒介,通過這些新媒體網(wǎng)絡傳播正能量。如學校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通過官方微信向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2013年重慶職業(yè)學院在“三八”婦女節(jié)來臨之際,通過學院的官方微博發(fā)起了“重職最美女教師”的微博話題,該微博話題中提到:“重職最美女教師”她們或許是科研上的佼佼者,或許是平凡講臺上的傳道者,或許是普通崗位上的默默奉獻者……在你心中,誰最美?發(fā)表話題“重職最美女教師”并給出強力推薦理由參與活動,有小禮品贈送。[2]重慶職業(yè)學院眾多的粉絲能夠用當下最為流行的方式參活動,通過這個活動學習主題任務的優(yōu)點,也是一種傳播正能量的方式,且學生的參與熱情度高,可以轉移學生使用新媒體關注娛樂方面信息的注意力。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要不斷鼓勵當代大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建立貼近生活、貼近學習的主題網(wǎng)站,從而構建高職院校新媒體教育陣地。
4建立高職院校校園新媒體的反饋機制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已經(jīng)逐漸淡出課堂,取而代之的便是雙向互動交流的新模式。實踐證明,在學生與教育者之間建立相應的反饋機制十分必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果大學生對學校有意見和建議,那么可以通過新媒體渠道與校方交流,這樣不僅加深了彼此之間的情感交流,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和認同感,進而在學校產(chǎn)生一種和諧的校園氛圍,促進校園的長久發(fā)展。除此之外,建立校園新媒體的反饋機制,可以使教育工作者對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有所了解,有助于提升溝通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吳紹蓮,魏琳新媒體視野下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西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1(12):98—101.
〖2〗范慶新媒體時代的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晉中:山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