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在農(nóng)村從教21年,越來越感覺語文教學中“讀”的重要要性。閱讀是吸收,其不僅開闊學生視野,開發(fā)學生智力,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而且在凈化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使學生行成健康的人格方面具有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語文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而語文的人文性必須通過學生聲情并貌、深入心靈的閱讀才能得以實現(xiàn)。因此,對于閱讀教學中的“讀”,筆者作以下幾點思考:
一、注重讀的可持性
“讀”應從一年級抓起,對各個年級“讀”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從低年級就要求學生讀順,讀流利,不添字,不掉字,不讀破句,讀出感嘆號、問號在不同的語境中的語氣。人物對話在不同語境中所表達的情感。當然,這需要老師的領讀,示范性閱讀,點撥。筆者參加工作后曾教高年級,在領讀讀出不同的語氣時竟然有學生感到好笑,如此,文中人物所表達的愛、恨、贊美、厭惡之情如何能深入學生的心靈,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作用。由此,我認為“讀”應加強1-5年級教師的合作,強調(diào)“讀”的可持續(xù)性,持續(xù)性的訓練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讀”的習慣,以使閱讀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讀的情境性
電視是有聲的畫面,情節(jié)緊張時、歡快時、兇險時、喜悅時等音樂節(jié)奏的渲染是不一樣的,同時,畫面中人物的表情變化,眼神的細微變化等等都能刻畫出人物的心思所想。學生通過聽,看,能感受到人物的處境和相應的心理變化及內(nèi)心的想法,而書中只有文字,聽不到音樂,看不到人物表情變化,學生難以理解文中人物的處境和心思意念,所以這就要求老師范讀文章時,文中刻畫人物該喜樂時、該憤怒時、該激昂時、該憂愁時、該竊喜時、該微笑時等等,老師都要讀得如癡如醉,通過聲調(diào)的抑揚頓挫,低沉緩慢,聲音的嗚咽,語氣的歡快,加上表情,眼神的變化還原文意營造的場景,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使學生如身臨其境,從而理解文意,達到以讀代講的目的,省去了繁瑣分析,枯燥講解。語文課堂本應是書聲朗朗、多姿多彩的。
三、注重讀的局部性與整體性
“讀”是吸收,“寫”是傾吐?!白x”的質(zhì)量,決定了對文章的理程度,也決定了孩子的寫作水平。“讀”要弄明白局部與整體,整體與局部的關系,這樣胸中有全文,同樣道理,學生寫作時也能做到整體把握文章,而不至于跑題。最常見的文章結(jié)構(gòu)形式,總分總,如《頤和園》,開篇“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然后詳細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最后,文章結(jié)尾“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薄队^潮》的總分式,文章開門見山,“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開下奇觀》。”然后文章從江面變化,人聲的變化,波濤聲的變化,讓讀者真正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確實是天下奇觀。
四、注重讀的符號意義
除常用的句號,逗號學生能熟練運用外,感嘆號所表達的意思豐富多彩,語氣也不僅相同,這就需要教師在朗讀指導中結(jié)合文境,具體體會語氣,語境中的意思,通過對號、對語氣的理解以引號為例,《金色的魚鉤》中,小梁發(fā)現(xiàn)老班長吃魚骨頭以后,老班長語重心長的對小梁一番話,……好久,才用低沉的聲音說,“指導員把你們?nèi)齻€人交給我。他臨走的時候說,‘他們年輕。一路上,你是上級,是保姆,是勤務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他們帶出草地。……?”這里單引號是小語課本中唯一出現(xiàn)的一次,在完整的引用別人的話時才會用到引號,談話中,老班長把指導員的話完整的引用出來,可見老班長牢記指導員的話,牢記重托,勿須多講,只要把引號的用法講清,老班長勇于負責,忠于黨和人民,細心照顧傷員,舍己為人的品質(zhì)躍然紙上。
細心閱讀,不能只停留在語言文字上,“號”的用法及表達的情感不容忽視。
五、注重讀的情感性
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燕子的專列》為例:
……聽到消息后,居民們紛紛走出家門,冒著嚴寒,頂著滿天飛舞的大雪,踏著凍得堅硬的山路,四處尋找凍僵的燕子。
仔細閱讀本段文字,讓學生品讀加點詞,并加以想象,說說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從中讀懂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久之,學生解讀文章的能力就培養(yǎng)出來了,這才是學生受益終生的東西。
王秀廷,教師,現(xiàn)居河南濮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