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超
眾所周知,高考對于高中生的學習和成長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助高中生邁入大學的校門,還能夠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意識。而語文作為高考的必考科目,決定著高考的成敗,語文教師必須做好高考復習工作,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語文備考策略,提高學習效率,養(yǎng)成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和學習態(tài)度,從而提高語文高考成績。下面筆者以蘇教版語文高考復習為例,談談做好語文高考復習的有效策略。
一、 回歸教材研讀考綱,復習基礎知識
很多高三學生在高考語文復習的時候都會感到無從下手,需要復習的知識點太多,一時間找不到頭緒。針對這樣的情況,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制訂明確的具有針對性的復習計劃,從而提高學生復習效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回歸語文教材,深入挖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知識點,加強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復習,尤其是名篇名句的默寫和文言文的理解等。無論高考語文題型怎么變換,只要掌握扎實的語文基礎,就一定可以輕松面對。
蘇教版語文教材在課文選編上進行著不斷的嘗試和改進,所選課文都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和知識性,對高中生學習語文知識具有引導作用。在語文高考復習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仔細研讀高考考綱,考綱是高考語文復習的依據(jù),也是對蘇教版語文教材知識點的深度歸納。在研讀考綱時,教師不僅要關注高考語文的考試范圍和新增內容,還要關注高考語文的各種題型及命題走向,讓高中生可以靈活開展語文復習。
二、 重溫歷年高考真題,明確命題方向
在高考語文復習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重視歷年高考真題,帶領學生重溫歷年真題,讓學生有效把握高考試題的難易程度和命題方向等,增強學生的語文解題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選擇近三年的本省高考語文真題和一些有價值的外省高考語文真題作為學生復習的重要材料,來檢測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以便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找到提升自身語文水平的有效方式。
尤其是在高考備考的最后階段,學生心理壓力大,語文教師要給學生做好心理輔導工作,幫助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調整狀態(tài),保證高考時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教師可以將做語文高考真題的時間調整到每天上午,這樣就與高考語文的考試時間相仿,可以促進高中生合理調節(jié)生物鐘。在高中語文復習過程中,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每人準備一個糾錯本,將做真題時易出錯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并經常翻看,這樣不僅可以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利于避免同樣的錯誤在高考中再次出現(xiàn)。
三、 培養(yǎng)閱讀習慣,拓寬寫作思路
高考語文復習要注重閱讀訓練,學生不僅要全面閱讀語文教材,還要閱讀與高考有關的各類文章,包括現(xiàn)代文、文言文等。只要高中生在語文復習的時候突出重點,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一定可以提高語文成績。
首先,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深入閱讀蘇教版語文教材,掃除字詞以及語文知識結構的障礙,查漏補缺,訓練他們的知識歸納能力,提高語文應用能力。在閱讀語文教材時要著重體會語音知識、文學常識、修辭手法、標點知識、寫作知識、文言知識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語文教師開展全面復習,也能夠幫助學生找到語文學習的頭緒。
其次,教師還要讓學生在課余時間閱讀課外文章。比如閱讀現(xiàn)代文不僅可以提高語感,增強對文章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還能夠增加高中生的寫作素材,形成運用文中語言材料組織答案的能力;閱讀符合高中生認知水平的文言文,有利于提高高中生的文學素養(yǎng),提升文言文語感。而且高考語文試卷考查的知識點大多是開放性的,并不是孤立的,所以高中生要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四、語文知識專題復習,重視模擬考試
對于高三學生來說,高考已經迫在眉睫,但是在復習的時候仍需要把握系統(tǒng)性和合理性原則,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要靈活運用各種語文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語文高考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和教學進度合理安排專題復習,按照專題進行詳細的講解,以達到全體學生共同進步的目的。在進行專題復習時,教師要充分結合蘇教版語文教材,根據(jù)語文學科的考試特點和近年來的試題特點,選擇有層次性的訓練內容。
同時,教師還要提高學生對語文模擬考試的重視程度,讓他們把每一次模擬考試都當作高考。很多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復習時總是喜歡題海戰(zhàn)術,這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讓學生反感。因此,教師要盡量做到精講精練,大膽舍棄無用的復習資料,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對學生來說,必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毅力,勇于面對高考,自覺去學習語文知識,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
總而言之,語文高考復習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在蘇教版語文高考復習中,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挖掘高中生的潛力,設計豐富的復習內容,分專題分模塊地細化每一個高考知識點,讓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和執(zhí)著的精神去面對高考。
作者單位: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2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