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萬事開頭難。進入高三后,語文復習首先要解決第一輪復習時必須面對的一些難題。筆者從教30年,帶過十多屆高三,有一些淺見,想和各位同行交流、探討,也給馬上進入高三的莘莘學子提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建議之一:貼心語文,科學計劃。
說句心里話,語文在高考科目中的位置雖與數(shù)學、英語三足鼎立,都是150分,但處境卻十分尷尬,遭遇非常不幸。少數(shù)同學認為“語文學與不學差別不大,考個八九十分沒問題”,部分同學認為“語文嘛,考個100來分就可以了,不拉分就行”。因此不少同學對語文的學習態(tài)度是非常懈怠的。有句老話說得好:態(tài)度決定成敗。在復習時,你懈怠了語文,其實也就等于懈怠了高考。其實,只要你能把語文看在眼里,貼心對待,高考語文150的分值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的?!对娊洝飞险f:“投之以木桃,報之以瓊瑤。”解決了態(tài)度問題,就要科學計劃。第一輪復習是按照高考知識點分專題進行的全方位復習。因此,必須在老師復習計劃的基礎上,從自己的實際出發(fā)量身定做一個計劃。就拿閱讀來說,大多數(shù)學生只在“閱”字上打轉。這無疑是不明智的做法。在這里,我要強調一下,如果你把“讀”放在復習計劃的第一位,每天抽出半小時,安排在早讀或是晚睡前,或大聲或小聲的讀,既有利于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進而理解文意,也有利于強化語言感覺,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會對寫作有潛移默化的裨益。當然,課文中要求背誦的篇目應作為“讀”的主要內容,其次再安排一些課外的優(yōu)秀篇目,摘其名言警句在愉悅快樂的心境中熟讀成誦,豈不是一舉多得嗎?
建議之二:夯實基礎,一絲不茍。
俗話說得好: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沒有扎實的地基,就不會有“危樓高百尺”的雄奇壯麗?更不可能有“手可摘星辰”的浪漫瀟灑。高考語文改革的一大變化,就是基礎知識考查方式的變化,另外增加了傳統(tǒng)文化和語言得體的考查。試題新穎形式靈活,知識點覆蓋范圍廣。所以基礎知識的復習一定要落到實處,正所謂“面面俱到,滴水不漏”。這里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雖然字音、字形、標點等考點在近幾年來的新課標卷中不直接考查,但也在間接考查,復習時決不能忽視。比如名句名篇中是不能出現(xiàn)錯別字的,這就是對字形的考查。例:
1.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石萬壑雷。
2.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
3.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這三題中的“砯”、“蠡”、“幽”就極易寫錯或寫別。此外,作文寫錯別字也要扣分。
建議之三:持之以恒,勤能補拙。
這是需要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咬定千山不放松”定力的。不少家長和少數(shù)老師對語文有一個認識上的偏見:語文是個慢功夫,提分自然也慢,即使投入再多的時間和精力也是收效甚微,得不償失。這種看法對高三學生向語文要質量要成績的熱情無疑會產生很大負面影響。我在這里還是想校正一下大家的認識偏差:其實只要確定好復習的考點和對應的知識點掌握好所需的時間范圍,有針對性的地做一些習題,循序漸進,不急不躁,一月之內就有感覺,三月之內必有小成,半年之內進步明顯,到高考時提分的幅度會令你大吃一驚。一些在語文學習方面化被動為主動嘗到進步甜頭的同學就深有感慨:只要按老師的部署,嚴格要求自己,耐心做一些針對自己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專項訓練題,成績都有了可喜的進步。
建議之四:回歸文本,巧學高效。
讓我們以文言文閱讀為例??v觀三年全國卷以及各地自主命題對文言文閱讀的考查都有明顯回歸文本的指向,但考查的難度也有所加大。據(jù)此,學生復習古詩文閱讀必須把目光投向課本,回歸文本。課本乃一課之本,離開課本,拋開文本的復習,無異于舍本逐末,又怎么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呢?最有效的方法是回歸教材,立足教材,務必對教材中的每一篇文言文都都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比如120個常用實詞意義和18個常用虛詞意義和用法,詞類活用現(xiàn)象以及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常識等知識積累的都離不開文本復習的點點滴滴。然后再形成相應的知識網絡,遷移到課外閱讀的每一篇練習當中,必有事半功倍之奇效。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希望我的這幾點建議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同時也能有助于高三同學揚帆起航,努力進取,讓語文助大學夢想飛得更高!
張晉陽,教師,現(xiàn)居陜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