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卷帙浩繁,先秦屈原作品《離騷》可謂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熠熠閃光的一顆明珠。千百年來,《離騷》代代相傳?,F今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中節(jié)選了《離騷》兩個章節(jié)?!峨x騷》辭藻華美,充滿典雅氣息,但是高中生在閱讀《離騷》的過程中出現了有許多障礙,原因主要來自于對古代漢語中楚辭詞匯的不理解,對古代先秦文化背景不了解,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對古代文化知識的遷移能力尚有欠缺。因此,培養(yǎng)高中生對古代文學作品認讀、理解、賞評、遷移障礙的排除能力是克服他們閱讀障礙的有效策略。
一、高中生閱讀《離騷》障礙的原因
(一)缺乏古代漢語詞匯的積累
古代漢語在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有些詞匯至今已消失,有些詞匯詞義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因此,高中生在閱讀《離騷》的過程中,對詞匯的不理解給閱讀作品制造了很大的障礙。例如:“長太息以掩涕兮”中“涕”,今指“鼻涕”;而在先秦時期,“涕”則指眼淚。然而,課下注釋中并沒有對“涕”做出明確的解釋,所以會有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將“涕”理解為“鼻涕”,這對理解作品本意產生了很大的誤解。但是,“涕流滿面”這個成語是學生熟知的詞語,指“淚流滿面”。由于學生缺乏對古代漢語詞匯的積累和日常生活中的運用,導致在理解“長太息以掩涕兮”中產生歧義。所以說,學生在閱讀《離騷》的過程中對詞匯把握不準確,便會產生障礙。
(二)缺乏對古代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
語文的學習離不開文化,古代文學作品的閱讀更是如此,文化背景知識在閱讀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謂文化背景知識,是指一個人已有的文化知識以及某一文化的專門知識。為此,文化背景的缺乏會帶來閱讀的困難。人教版高中《語文》只節(jié)選了《離騷》中間兩個章節(jié),而在《離騷》全文中,前一部分寫了屈原自己的出身、成長,以及君王的昏庸和臣子們同流合污的事實。如果學生不了解屈原所處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文章前半部分所做的鋪墊,直接閱讀課文節(jié)選部分,將會很難理解節(jié)選中屈原在表達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忠貞愛國情懷之時的那份憂愁。所以,高中生在閱讀《離騷》時,不了解屈原生活的時代背景和個人經歷是無法讀通甚至是讀懂文章的。
(三)缺乏對古代文學作品鑒賞的能力
《離騷》不僅字詞生僻,而且詞語的象征意義晦澀難懂。正如王逸所言,“《離騷》之文,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賢臣;虬龍鸞鳳,以托君子;飄風云霓,以為小人。其詞溫爾雅,其義皎而朗?!痹谌私贪娓咧小墩Z文》中《離騷》的節(jié)選中,“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攬茝”。其中“蕙”和“茝”都是香草,作者在這里用香草象征人高尚的德行?!氨娕涤嘀昝假猓{諑謂余以善淫”,其中“眾女”比喻小人。還有在“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中“鷙鳥”本指一種兇猛的鳥,在這里指代讒佞之人。類似于這樣的象征手法在《離騷》中還有很多。因此,高中生在閱讀《離騷》的過程中,不了解屈原“香草美人”這種象征手法的運用,便會給閱讀帶來了障礙。不會鑒賞則無法理解屈原所表達的震撼人心的思想感情,更無法體會作品深層次的內涵和藝術魅力。
(四)缺乏古代文學知識的遷移能力
上文中我們說到“長太息以掩涕兮”中,“涕”指“眼淚”。然而,在初中已經學習過諸葛亮《出師表》中“臨表涕零”?!峨x騷》中屈原運用浪漫主義和象征的手法無拘無束的想象,給學生在理解上帶來很大障礙。但是在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二)第二單元第一課《詩經》選文《采薇》中,高中生已經學習過“賦”、“比”、“興”的手法,而《離騷》中象征手法是“依《詩》取興,引類譬喻”。高中生如果能將《采薇》中以“采薇”起興的手法,去理解《離騷》中的象征意義會有很大幫助。高中生在初中《語文》選文中已經學習過莊周的《秋水》,其浪漫主義思想、無拘無束的想象以及灑脫的精神和《離騷》中恣意的想象、超越時空的灑脫如出一轍。從知識層面到鑒賞層面,高中生在理解《離騷》的基礎能力已經具備,但是在理解過程中,還具有來自于高中生缺乏新舊知識之間的遷移能力的障礙。
二、高中生閱讀《離騷》障礙的解決對策
(一)積累古代漢語詞匯
第一,要加強高中生識字、釋詞技能的訓練,提高學生的認讀能力。古代漢語中實詞和虛詞的積累必不可少,然而《離騷》中那些楚辭特有的楚地方言詞匯和奇花異草等專有名詞大都難以理解。學生可以結合人教版《語文》選修教材“中國古代詩歌”屈原作品選篇《湘夫人》和《國殤》兩篇文章總結《離騷》中難以理解的詞匯。同時,教師要關注識字教學,選擇典型的例子,注重前后印證法、換詞品味法和詞語在特定環(huán)境中運用的技巧進行教學。例如,“涕”字講授就可以結合“涕流滿面”和“臨表涕零”加強學生記憶。
第二,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技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在閱讀《離騷》過程中,將朗讀、默讀、速讀、略讀和精讀結合起來,加強學生對作品閱讀的系統(tǒng)訓練。
第三,加強古代漢語詞匯教學,關注語言的繼承和發(fā)展,提高學生認讀的準確性。教師應該注重總結歸納,對重點實詞進行比較分析。例如,“涕”在先秦時期指“眼淚”,后來才出現了“淚”,兩字就屬于同義并用了。“雖”在“余雖好修姱以鞿羈兮”中的意思是,惟,只是;而在“雖九死其猶未悔”中的意思是,即使,縱然。類似于這樣的詞語,老師應引導學生總結學習。對于《離騷》的閱讀理解,老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熟讀、背誦,讓他們在誦讀的過程中理解。
(二)注重古代文化的熏陶
閱讀是一種交流,是讀者和作者心靈的碰撞,所以在閱讀作品時必須將文章放在具體的背景中去理解,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知人論世”。然而筆者認為“知人論世”用于鑒賞《離騷》需要掌握三個背景,即歷史背景、寫作背景和詩人背景。
《離騷》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是在戰(zhàn)國時代,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稱雄,爭城奪地,互相殺伐,連年不斷混戰(zhàn)。屈原出生于楚國貴族,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楚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于楚懷王時期。年少時的屈原才華橫溢受楚懷王信任,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并參與法律的制定,同時主持外交事務。戰(zhàn)國末期,在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tǒng)的前夕,在“橫則秦帝,縱則楚王”的歷史背景下,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極力輔佐楚懷王強盛楚國,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屈原耿直的性格和小人的誣陷,后來遭到楚懷王的疏遠。 屈原在無奈、憤恨的心緒下,仍懷揣著滿腔熱血及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寫下了《離騷》,并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篇長篇政治抒情詩。此外,閱讀《離騷》時,老師還可以給學生補充一些屈原的歷史故事,例如,屈原投汨羅江和端午節(jié)的故事。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了解屈原家族的故事,例如,屈原貴族姓氏的來源“高陽氏”顓頊的傳說故事等。將興趣轉化為克服閱讀障礙的動力。
(三)培養(yǎng)古代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高中生要“閱讀優(yōu)秀作品,品味語言,感受其思想、藝術魅力,發(fā)展想像力和審美力”。以品味鑒賞《離騷》為例。
第一,要讓學生領略賞評的目的,領略賞評的愉悅,激發(fā)學生賞評的欲望,讓學生在美的體驗中萌發(fā)評價的欲望。賞評《離騷》的目的是為了體會“楚辭”獨特的文學魅力和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賞析其抑揚頓挫的韻律和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手法,體會其獨特的文學魅力。
第二,要結合閱讀教學實踐來賞評《離騷》。教師在教高中生鑒賞《離騷》時,要教會學生鑒賞的方法和評價的技巧,而非空洞的去講什么是鑒賞,什么是評價。老師要給學生介紹《離騷》相關的知識,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引導學生進入文學藝術的殿堂。通過閱讀和鑒賞,深化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體會《離騷》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養(yǎng)。
第三,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辯證的思維能力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想象力和聯(lián)想力是鑒賞的基礎?!峨x騷》的創(chuàng)作運用大量象征手法和大膽的想象。這就需要學生要有大膽的想象去思考作者創(chuàng)作《離騷》時的思想情感。
(四)提高古代文化知識的遷移能力
第一,從培養(yǎng)概括能力入手,提高應用遷移的能力。概括原有的知識使其為新的知識嵌入提供一個框架。歸納概括《離騷》知識,使知識形成系統(tǒng)化、類型化、整體化的體系。例如,總結《離騷》中的實詞虛詞,詞匯的古今異義和“香草美人”中花鳥蟲獸具體的象征意義等。
第二,從培養(yǎng)聯(lián)想能力入手,促進應用遷移能力提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設置教學情景,促進學生聯(lián)想的產生,注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新舊知識產生聯(lián)結。在之前學習過的先秦文學中,詞匯的意義和創(chuàng)作方法與《離騷》都是相通的,注重新舊知識之間的遷移。例如,《詩經》比興的創(chuàng)作手法和《離騷》象征手法的相通之處。
第三,分析類化,完成知識的應用與遷移。通過聯(lián)想,激活頭腦中相關的知識結構,通過分析新舊知識與新問題的相似點來實現問題的解決。例如,由“涕流滿面”和“臨表涕零”到“長太息以掩涕兮”的理解。閱讀《離騷》,體會其文學文化魅力,使高中生文化意識得到增強,使人類文化遺產得到很好的傳承。讓《離騷》不再是高中語文課堂的“痛”,讓高中生在閱讀《離騷》中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文化和偉大的民族精神。
參考文獻:
[1]巨杰.淺論中學文言文閱讀障礙及對策[J].安徽文學,2009,(4).
[2]洪興祖.楚辭補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宋莉華 河南洛陽師范學院文學院 47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