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多多
崔清湖,1974年生人,自幼酷愛美術,現為河北省中國畫研究會會員、衡水市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衡水市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衡水市桃城區(qū)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民盟盟員。2014年9月國畫作品《生機·茂》入選河北省“慶祝建國六十五周年美術作品展”;2014年7月篆刻作品入選河北省第二屆篆刻展;2014年11月在衡水當代美術館舉辦“甲午圈里八友作品展”;2015年10月在衡水當代美術館舉辦“造物游心·崔清湖國畫小品展”。
初識清湖老師是在中國畫學術研究委員會的微信群里。群里面當代中國畫的高手云集,藝術觀點也是百花齊放。各種流派、各種思潮,以各種各樣的藝術形式在這里匯聚,是一個很好的學術研究與交流的平臺。
大師們偶爾也汪洋恣肆,把自己的得意之作上傳到圈子里,供大家欣賞點品,就這樣我有幸看到清湖老師的小品畫《老煙袋》。
這幅畫把我一下子帶回到遙遠的童年。在故鄉(xiāng)的土地上,我離世多年的曾祖母就時常拿著這樣一只長長的有煙桿子的老煙袋,紫銅的煙袋鍋、琉璃的煙嘴,有著木質的花紋。上面時常拴著一個后輩們給精心刺繡纏枝蓮花盛開的煙口袋,里面裝的是一把黃澄澄的有著奇特香味的旱煙。老人家一雙小腳,在正午的陽光下看著圍繞在自己膝下淘氣的曾孫們,有太淘氣不聽話的就伸出大煙袋輕打一下以示訓誡。這是曾祖母留給我最深刻的記憶,這份記憶在清湖老師的筆下重新展現,照進我的生活,勾起我對遠去童年的無限眷戀和對離世親人深深的懷念。
從此,我開始關注清湖老師的作品。
我喜歡他的畫。畫為心聲,他的作品細致婉約,在清澈委婉的悠遠細膩中感悟人生歷程中的酸甜苦辣,在旁若無人的信筆揮灑中體會做人的豪邁與瀟灑,在嘔心瀝血的精勾細染中體驗心靈的空寂與蒼茫。
我欣賞他的用筆,這與他的書法分不開,人們常說看畫先看字,我認為極其有道理,中國畫實際上是一門綜合的藝術表現形式,它不是單純的繪畫。詩、書、畫、印作為畫面的四大要素缺一不可,這在明清時就有定論,然而真正達到四藝皆精的藝術家是少之又少,畫面的筆墨紛披最能考量畫家的素養(yǎng),他是作者心靈的物化,又是文化積淀的顯象。線條的疏與密、長與短、濃與淡、干與濕的鋪排是對各種矛盾的設置與化解,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和生發(fā)。
中國文人的心里一向有筆墨情結,一團墨跡的深與淺是文人心緒的自然流淌,人們看畫如看人也就是說畫如其人。
清湖老師的畫飽含著對生命的感悟和對待生活的無限深情,在他的藝術雜項類繪畫作品中,你能看見中華大地上的時代變遷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在他的《古琴圖》與《笛聲》中你可以聽見俞伯牙與鐘子期高山流水知音難覓的感傷和天闊沉沉夜未央,碧云仙曲舞霓裳,漁陽鼙鼓動地來,驪山夢碎唐明皇的大唐悲歌。你可以看見才子佳人踏歌而來,身后是滾滾紅塵舞盡的天涯。
在他的生活雜陳中撲入你視野的是木匠師傅用的刨子、市井生活中的秤桿與秤砣、賬房先生用的算盤珠子、不掃一屋何以掃天下的掃把、笤帚。這些曾經生活中常見的物件有些離我們今天的生活已經漸行漸遠,但它給我們講述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樸素道理。
在他的《香十德》《一花一世界》《拂塵圖》中你可以看見西方佛國的理念與中華道教文化在這里有機的碰撞與巧妙的結合,普羅大眾,揭諦揭諦、修心修德、善莫大焉。
在他的生活百事圖里你看見的是濃濃的人間煙火氣,各種蔬果活脫脫地展現在你的面前,紅的嬌艷、青的翠綠,日常生活中的大白菜刻畫得細膩,脈絡清晰汁水飽滿呼之欲出,畫家說白菜諧音為百財,招財進寶,寓意生活的美滿與幸福?!稉芾斯摹放c《寶葫蘆》展現的是兩種無憂的生命狀態(tài),年少稚子的天真和耄耋老叟的悠閑,與夕陽初日一樣鮮紅美好。
詩言志,畫詠情。畫面題詩是中國畫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它使得畫面充滿文氣,讀出胸臆的詩句常??梢愿Q見隱藏于作者靈魂深處的情結。在清湖老師才情的世界里,一首首題畫詩使得每一幅畫的意境延伸畫外,看畫讀詩會讓每個觀者展開無邊的遐想。
早春一枝泛著鵝黃色的嫩柳在清湖老師的筆下有這樣的詩句:“雨后青山破嫩芽,江南草色一時斜。有勞初日紅春柳,漫遣東君罩彩霞。詩蓋玉,水剪茶,書生阡陌兩桑麻。西風采得云一朵,贈予伊人聊作花?!绷锨偷谋眹涸谒墓P下滋生出氤氳江南的味道,柔情婉轉,展現的是一片春和景明的盛世繁華。他把一支桃花點染得分外妖嬈,感嘆春光易逝——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陽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哪是春住處,真想邀它同住。這些優(yōu)美的題畫詩是清湖老師空寂心靈的獨白,彰顯出畫家的審美品位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清湖老師的作品畫面不乏書卷氣,情調的把握與書法的結合使畫面的筆觸與線條具備了獨立的審美意趣。粗細和諧、疏密有致的枝干編織出了一個線面的交響曲,這種以線為面的美來源于他對中國書法的多年臨摹與修煉,多年來聞雞鳴而習字,橫平豎直的中國方塊字、一撇一捺的楷書告訴人們端莊生活,書寫的是儒生的思想,體現著中國文人心里的方正中國。
他在筆與墨之間恰到好處的把握,對物象了然于心,使畫面清新自然充滿了節(jié)奏感。作品的意境得益于題詩的引申,他別出心裁的題畫詩句,常常給人峰回路轉曲徑通幽般的引導,使觀者的思緒漂移于畫面時不經意地追隨入畫家的靈魂深處,與之產生共鳴。
清湖老師說:中學時代是他一生最美的時光,他跟隨自己的啟蒙老師薛根深先生學習篆刻,篆刻是中國文人特有的標志符號,許多文牘、典籍、信札、書畫上,都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篆刻印章,不但印文各異,印體的材質和形象也是五花八門,它們不僅是一種個性的象征,同時也承載著歷史與文化。閑暇之余他會把玩一方印石,在石頭的紋路里思考入刀的深淺,在紛紛落下的石屑中參悟人生。
中國人推崇作畫先做人,人品即畫品。心地不善的人即使有能看得過去的東西也不為人所重,君不見如秦檜、蔡京、康生之流的書畫未必不是能看得過去的東西,但人皆以收其為恥辱而人見人毀,故不傳于世。清湖老師為人質樸,處世內斂低調與人和善,對待友人豪邁中不失縝密與細膩,隨和詼諧中蘊含著堅毅與剛強。他喜歡交朋友,山南海北耄耋弱冠盡皆有之,尊重朋友珍視情誼。
真正的藝術,一定不是曲高和寡,它一定是帶有溫度的,在某一細節(jié)處撼動人心照見過往。它是一股清澈的溫泉緩緩注入你的靈魂深處,在那里營養(yǎng)每一顆種子,成長之后大放異彩。就如同清湖老師的小品畫,清澈透亮。在你閑暇之余細細品味,領略其中的美好與感動,驅走蒼涼,溫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