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一
“老人就得有老人的樣”!生活中時常聽到人們以這樣的口吻談論老年人。那么,老人樣到底該是什么樣?也許,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解讀。
老話講:家有一老,勝過一寶。在古代,有名望的老人十分受人尊敬,他們被稱為“三老”、“五更”、“國老”、“鄉(xiāng)老”,無論是國君、官府還是民間,都對這些人十分看重,經常請教重大問題,老人如同資深顧問、精英智庫。那時老人是一個家族的大家長,具足精氣神,如如不動,寥廓高遠,海納百川,哪怕是不識字、不知書,但世事洞明、通情達理,說話論事,要給小輩兒的“打樣兒”。身正為范,承擔著傳承家風的責任。
老人樣應該是什么樣呢?看翻譯家楊絳晚年的照片,她臉上自然而然地散發(fā)著一種淡定從容的氣質,扣動著我們的心扉。很多人過了中年往往一臉戾氣,那是因為承受了太多的苦難,楊絳經歷了那么多風霜,卻始終能化戾氣為祥和。她令人景仰的不只是文學建樹,也不只是浪漫忠誠的愛情故事,更不只是105歲的超凡壽長,還包括她晚年獨居時光里所爆發(fā)出的創(chuàng)造力及清清淡淡的優(yōu)雅和芬芳。
楊絳已走遠,然而,像她一樣可愛的影像在我們身邊不也隨處可見嗎?那兒孫們一回家就可享受到的長輩慈祥的笑容,那樂在含飴弄孫中的安然,那宛若古樹一樣堅如磐石、泰然自若的大氣,那書案上靜默地與日月共往返的筆墨,那健身場上衣袂飄飄的精氣神……我們都似曾相識,不是嗎?是左鄰右舍,是親朋好友,抑或是你是我。
老人樣是什么樣?是鶴發(fā)童顏、是皓首丹心。雖已九十高齡,卻依然儀態(tài)萬方,風度不減的老演員秦怡,曾謂“學術沖刺起點是80歲以后”的國學大師季羨林,在85歲時用“老牛自知黃昏晚,不待揚鞭自奮蹄”自勵的歷史地理專家侯仁之,他們的老人樣令人欣羨。
老人樣是什么樣?不是衣冠不整、頹廢邋遢,玩牌搓麻將粗聲惡氣的;不是早高峰硬去擠公交,強行讓人讓座,爭吵打罵,臉紅脖子粗的;不是裝病試孝,炫富攀比,傷了兒女心的;不是宅在家中,整天把病掛在嘴上,封閉了社交通道的;更不是失去理想,沉醉于昔日的名利,逃不脫過去的得失,看不清人生路,不知幸福在何方的。
老人應該有老人樣。應該懂得自律、自愛、寬容、體諒、低調、淡泊、隨和、友善、知禮知趣。社會已給了我們老有所養(yǎng),不說發(fā)揮余熱作貢獻,也不要給社會添麻煩,即使當年立功受獎,今天也只是社會普通一員。做個高尚的老人,為晚輩做表率,不要倚老賣老,要堂堂正正,老有老樣。
老人樣并非固定的式樣,只是被我們借用來表達的名詞而已。語言也一定描述不出老人樣的真相。只有當你遇見了,或是做到了,就知道了。
那些懂得享受親情、友情、愛情的美好,享受樹木、花朵、云霞的無窮樂趣,享受藝術、旅行、閱讀等精神上的補給,不自卑,也不自負,優(yōu)雅地和人生談著戀愛的老人,就已經是老人樣最好的詮釋了。
一個參透人生真諦的老人,一定是一個閑適自在的人,他們知道自己想要的一切皆蘊藏于自心,自己對了,兒孫們就對了,內在外在的一切也就都對了。
相由心生,我們心儀的老人樣,必然從歲月深處走來,在經年的風霜雨雪中砥礪成型,慈悲善良、睿智豁達、優(yōu)雅美麗、自在瀟灑一定都樂意成為老人樣的佐證。
所謂老人樣,即非老人樣,是名老人樣。
活好后半生,優(yōu)雅地老去,活出老人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