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真山長
孔子的時代,周游六國,遇到過荷條丈人、佝僂者、耕者等等,這些隱士對孔子沒有曲語。而所有的儒家道家經(jīng)典記載,孔子也始終不失孔子應(yīng)有的儒家氣象,孔子的氣象是不自大,洗耳恭聽。盡管有時主張不同,孔子仍然尊重教訓(xùn)他的人。但是弟子們往往不服氣,孔子從沒有不服,隱者們不是為了羞辱他,孔子的圣境就在于他的大、和??鬃优c批評他的隱者、智者所處都是同樣的道境,都有一樣的慈悲之心,所不同的是,孔子知不可為而為之,力圖挽救正在墮落的世道人心。弟子們則不同,弟子們認(rèn)為老師最偉大,遇到有人詆毀老師,他們要保護(hù)自己的老師。因?yàn)榈佬牟煌虑榫w使然。如果連孔子身邊的弟子都只能做到這樣,那么天下人又能如何?后世隨著時間推移,演變成對孔子膜拜的情緒。
在孔子時代,無論是孔子與莊子的對話,還是與弟子們對話都是為了真??组T弟子讓后世不可企及之處,在于弟子們看不懂師父就問,不用揣摩。例如,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伙食??鬃右袠涠?,這份淡定。顏回端供而立,沒有狼藉像,依然從容不失氣象。另外一段,孔子弦歌不輟,子路跟子貢說老師無恥么?顏回轉(zhuǎn)問孔子,孔子說,冬夏青青,唯松柏獨(dú)能正。接上面顏回的問題,顏回偷看了老師一眼,說:仲尼恐其廣己而造大也,愛己而造哀也,曰:回,無受天損易,無受人意難。孔子雖然倚樹而歌,但是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做師父的人終日行不離輜重,他的生命沒有一刻是為了外在的肉身而活,行走坐臥都是道的履踐,為人師所在師道的層面,隨時隨地對弟子關(guān)注,隨時隨地因人而異的施教,不會遺漏每個細(xì)節(jié)。何時鼓勵,何時擱置,何時教誨,都是施教的能力。恐其廣己而造大,恐其愛己而造哀。所謂廣己,人學(xué)了很多學(xué)問,很容易自以為是。自覺不自覺裝懂,裝圣人。俗話說,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走夜路的其實(shí)很怕鬼,硬撐著裝作不怕的樣子。生死面前,顏回端供而站,但是內(nèi)心有些惶恐,生死撞擊他內(nèi)心守不住的時候,孔子抓住這個苗頭當(dāng)頭棒喝。愛己而造哀,因?yàn)檎湎ё约旱纳?,才會生出哀傷,情緒一生,無論是革命性鼓動的情緒,還是愛己而造哀的情緒,都會被情緒所牽動,而使身心失重。君子居正,《大學(xué)》所謂正心,心一旦失正,意也失誠。失去信心,就會自亂陣腳,自己先敗下陣來。
孔子愛憐顏回的稱呼,回,無受天損易,無受人易難。意為,不遭天譴容易,做得好不介意別人不夸贊難。孝容易,又敬又孝難,敬孝容易,父母不知道你敬孝而孝難,做到極致,做到圣境。
以上面一點(diǎn),稍稍窺見圣人時代的景象。那個時代,雖然標(biāo)簽為儒家。所謂的儒道不二,不是在知識層面的理解,不是口頭禪,不是在概念上的彌合。人類歷史是每個人以自己的身心個體,證圣的過程,上天造人,只有一個目的,讓人成為人,但是不會無限制給你機(jī)會,所以就有了生死。生死是有時間段的。在段落范圍內(nèi),不能完成人為人的過程,宗教會告訴你,你浪費(fèi)了機(jī)會。出生落地,就開始了倒計(jì)時。儒家不用宗教的語言說明,但是意思相同。所以儒家也修身,三教都以修身為本。只有自己的船能度自己過河。糟蹋自己的身體,就不是修身。所以既要貴生,又不能貪生。如何用生命讓自身貴出氣象,孔門中,子路死的時候,戴正帽冠,以冠正身,莊嚴(yán)的活著,莊嚴(yán)的死去。以身為貴,道心宏大,生命的圣境就呈現(xiàn)了。不是兩端的,一定是表里一如的,孔子稱贊子路,一個人穿棉絮敗露的破舊衣衫見最尊貴的人都面無愧色,就是子路。不以穿貴穿賤為分別,這就是基于生命尊嚴(yán)層面的對視和對話。
這個層面上,儒家、道家除了表述上面的不同,沒有差別。都是為了激活為了呈現(xiàn)生命最壯觀的部分?,F(xiàn)今儒門研究多半限制在自我分類的經(jīng)典研究之內(nèi)。莊子中,設(shè)計(jì)如此多孔子的章節(jié),打印出來已經(jīng)那么厚,并未受到歷代研究儒家的學(xué)者們的重視。有幾點(diǎn)原因:第一,先天認(rèn)為是道家,所以自動排出在外,此所謂割地賣國。天若不生仲尼,漫漫長夜。研究孔子,如何能將《莊子》中的仲尼切割?有什么權(quán)力不讓孔子的光芒照見這塊土地?先不說《莊子》中的孔子是否真實(shí)不虛,是否我們誠其意先看看?第二,在整個先秦,幾乎無第二做學(xué)術(shù)評論的人能如莊子這般舉證孔子。讀《天下》篇,后世無人不承認(rèn)此篇最為中道,無偏私。每個時代都會出現(xiàn)通人,這個人會來貫通即將扭曲的圣學(xué)。孔子,孟子,漢代董仲舒,五代王文通,然后周子,程朱,陽明,此后的學(xué)者多是知識層面的,直到民國出現(xiàn)了馬一浮。最近評選的民國十大人物,并沒有馬一浮,馬一浮是唯一沒有民國范的人物,可以講馬一浮不屬于民國,他超越了民國。
馬先生說,孔子以六藝設(shè)教,六藝涵蓋現(xiàn)在的三百六十行,六藝是道之顯,因?yàn)榈啦豢裳浴5酪粤嚨姆绞浇o人間做聯(lián)通。人們通過這個通道,穿越肉身的障礙,達(dá)到道的境界。修道是上天的慈悲,人一旦離道,禍就被激活了。所謂道器不二,佛家也講不二,道家也講一,凡事使用一定是二的,不二不能使用,一是形而上的。只要是二,就容易被二牽引而撕扯出去。例如走在道上,一旦偏移就會背道而馳,在回收向道的時候,這種力量的撕扯和沖擊就會使人受傷。小孩過獨(dú)木橋的時候,不知道小心,大人看到危險(xiǎn),硬拉回來的時候,有時候就會把小孩拉傷。天地的大慈悲會對每一個偏離道的人施以拉力,兩種力量的較勁,胳膊就脫臼了,禍患就出現(xiàn)了。大人不會因?yàn)楦觳蔡哿?,而不拉,小孩因?yàn)椴欢?,有時候會恨,這是愚蠢。俗人的愚蠢在于圣人越是想救他,越是認(rèn)為圣人想迷信他,他就以圣人和佛陀為仇。道的力量,看到你偏離了道,就要把你拉回來,所謂道不遠(yuǎn)人。但是如果你硬是要偏離,隨之而來的禍患,小者扯斷胳膊,大者就是不得救。自絕于道,自毀的程序就啟動了,不是世界拋棄了你,是你拋棄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