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昭陽
摘 要:京劇樂隊有是以京劇六大件為主以管樂為輔的樂隊編制;一種是中西混合樂隊編制;一種是大型民樂隊和小樂隊與京劇樂隊的編制。這三種編制以第一種為主,即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中阮、大阮六大件,與笛子、嗩吶、笙等樂件組成的京劇樂隊。這種編制是京劇傳統(tǒng)戲伴奏的主要樣式。
關鍵詞:京??;中阮;演奏
中圖分類號:J617.14;J8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1-0116-01
京劇樂隊最早主要由京胡、月琴、三弦三大件組成。1924年,由梅蘭芳、徐蘭沅、王瑤卿引進二胡,經(jīng)改革,反復試驗,京二胡由此誕生了,成為京劇旦角伴奏的主要樂器,與其它三大件合稱“四大件”,弦樂中音樂器的加入,大大地豐富了京劇樂隊,尤其是對京劇旦角的伴奏藝術和演唱藝術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京劇的彈撥樂月琴、三弦都是高音樂器,缺少中音和低音。20世紀50年代末,為了豐富京劇的彈撥樂,京劇樂隊引入了“秦琴”(蟒皮和木制琴面兩種),作為“中音”樂器,使京劇樂隊豐富起來。但經(jīng)過實踐又發(fā)現(xiàn)“秦琴”在音色音質音量與月琴、三弦結合較難融洽,在京劇文場合奏中,也很不協(xié)調。后來逐漸淘汰,由中阮取而代之。
中阮是民族彈撥樂中的重要樂器。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進京劇樂隊后,廣泛運用于京劇各行當唱腔之中和器樂伴奏。中阮經(jīng)歷了從其它樂手兼任到專業(yè)化的演變過程,現(xiàn)已成為一件不可缺少的中音樂器,由專業(yè)樂手擔任。
一、阮在京劇樂隊中的應用
阮的聲音柔美、豐厚、音域寬廣。其中的中阮和大阮已成為京劇樂隊中的常規(guī)伴奏樂器。中阮屬中音樂器,大阮屬低音樂器,中阮和大阮填補了京劇樂隊的中音和低音聲部,在京劇樂隊中與四大件結合得好,既能完整地演奏旋律,又能支持旋律重音。盡管常用隨腔齊奏的方法,但也加強了聲音厚度和節(jié)奏烘托。
京劇樂隊中阮的最佳定弦法是和京胡同步定弦,伴奏二黃用5 2 5 2弦;伴奏西皮用6 3 6 3弦。若考慮弦的張力,阮的四根空弦音中至少有兩根和京胡一致。和京胡同步定弦,指法就能和京胡指法近似,演奏順暢,能充分發(fā)揮器樂性能,樂器與樂器之間的共鳴也好。有時E調二黃和E調西皮相繼出現(xiàn),這時阮的伴奏就不分二黃、西皮了,二黃唱腔所需要的音符在西皮弦上都有。兩種唱腔共用一種指法,保證1=E音就可以。隨京胡的定弦法能導致演出中因轉調經(jīng)常擰軸調弦。
伴奏京劇要學會空弦音高設計。一出戲中有D調、bE調、E調、F調、G調、A調、bB等多種調門出現(xiàn)時,則應該選擇固定音高定弦法,靠變換指法轉調,演出過程中不用調弦。一出戲中大多數(shù)唱腔均為E調,只有少數(shù)唱腔為其他調,中阮和大阮的定弦可以根據(jù)需要將空弦音名改變,改變的目的是讓阮的空弦音和指法向京胡靠攏,以便統(tǒng)一風格,增強共鳴。
京劇伴奏樂器除三小件外其他樂器的伴奏音符應該是逐件遞減的。三弦的音符少于月琴,中阮的音符少于三弦,大阮的音符少于中阮。只有這樣處理,樂隊的整體效果才能清晰透明。技術好的中阮演奏員可以完整地彈奏京胡伴奏譜(用旋律音高彈奏,莫用高低音互翻)。大阮的聲音反應較中阮遲緩,伴奏時刪減一些音符是必要的,精減后剩下的音符多為旋律中的骨干音。
二、中阮彈奏的方法
中阮彈奏有固定調和首調兩種方法。固定調中阮的四根弦由外至內(nèi)接五度關系定為e1、a、a1、G,二十四個品,每根弦的音域都有兩個八度。按定弦計算,全部音域自G至C3,共有三組多些。中阮用撥子式假指甲彈奏,演奏手法有彈、挑、滾等。京劇中阮的彈奏與民族器樂中用來演奏中間聲部的和弦、節(jié)奏音型等不同,它主要用于京劇的唱腔伴奏。用固定調來彈奏唱腔,可以解決頻繁定弦的弊端。但是,這種彈法與京胡因西皮、二黃、反二黃等唱腔變化,隨時換不同調高的胡琴而產(chǎn)生的定弦音高游移,又使中阮與京劇的其它四大件產(chǎn)生音準不穩(wěn)定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演出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有時中阮演奏者不時地提醒其它樂件的演奏者及時調音,以保持樂隊整體的音準和音響效果。
中阮的演奏者多由琵琶演奏者擔任,因此,在定弦上,很喜歡按四度、五度、四度的關系定為d1、a、d、A;也有按照五度、四度、五度關系來定的。很多優(yōu)秀的京劇中阮演奏員在彈奏唱腔方面,能夠與京劇唱腔風格,京胡四大件樂件的音域、音高、音色等方面緊緊相扣,既保持了京劇音樂的藝術風格,而又有新的嘗試與發(fā)揮。
首調彈撥法。中阮的定弦與京胡低一個八度,隨京胡定弦的變化而變化,定弦較為頻繁。因為它的定弦與京胡把位一樣,所以,在彈撥唱腔上與整個樂隊比較和諧。在伴奏唱腔上,需要進行減字處理,這種減字必須與唱腔的旋律骨架保持統(tǒng)一。首調彈奏方法中,中阮的旋律、音高、音色與月琴三弦有時你繁我簡,你高我低,保持一種交替進行的京劇音樂的色彩變化。
樂隊的天職是伴奏,中阮不但要為演員伴奏,還要為京胡“伴奏”。怎樣理解這個“伴”字和處理好與演員、與京胡及其它樂件的關系,使演員唱得舒服,京胡拉得舒服是中阮演奏者在實踐中不可回避的問題。首先一定要牢記自己與演員、京胡的伴奏關系,決不能喧賓奪主,但也不能機械呆板地跟隨和消極地應付。應該充分發(fā)揮彈撥樂的特長,積極主動地配合好京胡。這就必須先學會唱腔,記準伴奏曲譜和套路,了解唱腔中的氣口、尺寸、力度、變化和音樂分部情況,只有將這些要素熟稔于胸,才能使伴奏和唱腔融為一體,增強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