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逼鋵嵨覀兊恼Z文閱讀教學又何嘗不需要一個“支點”呢?語文教師要想引導學生在繁瑣的文本中“登堂入室”,讓學生想看“熱鬧”,又能看出“門道”,關(guān)鍵還是在于教師掏空心思、潛心會文巧妙地找到一個最佳的“支點”,一“點”激起解讀文本的“千層浪。疑惑幾載,教學的“千呼萬喚”,終于在《孔乙己》中“始出來”,讓我有幸獲得了幾個掀開了教學“面紗”的“支點”。
《孔乙己》作為魯迅八篇小說之首,劉再復稱它是“精細的象牙雕刻……雕刻出一個世界”。兩千多字的篇幅,濃縮了深廣的現(xiàn)實內(nèi)容,幾乎小說中的任何一“點”,都可以展現(xiàn)出語文教學的“靚麗”?,F(xiàn)將淺談陳述如下:
一、觀滴水可知滄?!c:題目
題目猶窗戶,能夠揭示意義、體現(xiàn)中心,展現(xiàn)情感。文章的標題是作者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往往起到提綱挈領(lǐng),輻射全篇的作用,抓住了它,設(shè)計開來,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犊滓壹骸愤@個題目貌似只是人的名字,但實則內(nèi)含“乾坤”,在文本中“暗波浮動”。我們說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反映社會生活的主要手段。小說中的人物,是作者根據(jù)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作出來的,“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本文可以圍繞孔乙己這個名字作為探究的切入支點,可以從“他的名字叫孔乙己嗎?作者為什么給主人公取名為“孔乙己”等設(shè)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白,在孔乙己這個名字中用“孔乙己”作為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人物的雅號,并作為小說的題目,既切合人物身分,又是對培養(yǎng)孔乙己式人物的封建教育制度的蔑視和諷刺,巧妙地暗示了小說批判的對象。因此,這個題目既表現(xiàn)了人物性格,又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二、柳暗花明又一村——支點:設(shè)疑
南宋哲學家陸九淵老夫子說“為學患無疑,疑則進也?!本牡拈喿x往往會有發(fā)現(xiàn),有所質(zhì)疑,從學生閱讀過程中疑難點入手,促使好奇心的萌生,進而產(chǎn)生興趣,讓其自覺主動地與文本親密接觸。
《孔乙己》內(nèi)容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換一種思路,找準一個“支點”。不妨扣住孔乙己的“手”來設(shè)疑,可以讓學生思路自然清晰,內(nèi)容易于理解。首先上課伊始設(shè)計畫一只手的輪廓,引起學生視覺的疑惑猜手,再設(shè)疑點撥:人人都有手,手能謀生,能創(chuàng)造財富,請同學們看看小說中孔乙己的手又是用來做什么的呢?這樣設(shè)疑并輔之以圖示化板書,頗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經(jīng)過討論歸納可以發(fā)現(xiàn),小說中的五個片斷都與“手”有關(guān),“手”演繹出孔乙己悲劇的一生:“排”時的可鄙,“偷”時的可恥,“教”時的可嘆,“罩”時的可笑,“摸”時的可憐,“走”時的可悲??滓壹和耆梢詰{借一雙手自食其力,可他卻從開始“排”的得意炫耀,直到結(jié)局“摸”時的傾其所有,從用手抄書到偷東西,甚至淪落到用手走路的這一悲慘結(jié)局。以“手”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到課文中去,把有關(guān)手的描述語句劃出來,然后歸納分析孔乙己的手所作所為。不難發(fā)現(xiàn)孔乙己的“手”:替人抄過書、偷竊過東西、與喝酒有關(guān)系、還代腳“走”過路,這些事又都是孔乙己生命的軌跡,因而再引導學生去分析孔乙己的形象,這樣通過“手”把一個死要面子、善良迂腐、窮困潦倒的孔乙己刻畫出來了。在此基礎(chǔ)上,再去分析孔乙己用“手”做這些事的原因,從而揭示出孔乙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之深。如果再進一步設(shè)計分析一下其他人物如“我”、“掌柜”、“丁舉人”、“酒客”等,還可看出酒客的麻木、掌柜的冷酷、丁舉人的殘酷等組成一個“無形”的“大手”,把孔乙己罩在里面,從而揭示封建社會的腐朽、黑暗,最終造成了孔乙己的悲劇。做這樣的切入,既能基本理清全文的情節(jié)脈絡(luò),又能為分析主題打下良好的鋪墊,從而達到不僅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中知道學會了分析小說的方法,可以化繁為簡,以疑促學,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絕妙教學境況。
三、一石激起千層浪——支點:詞句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對于中段學生要做到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
要達到上述目標,老師就得深挖教材,找準讀懂文章的“支點”,可沿著一條重點詞語或是關(guān)鍵句設(shè)計教案,其中抓關(guān)鍵詞語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讀懂文章的方法。什么是關(guān)鍵詞語呢?我認為就是指能體現(xiàn)和穿梭于一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詞語。由它作“點”,內(nèi)容主題滲透其中,它起到“一石頭激起千層浪”的重要作用。在《孔乙己》這篇文章中有兩個特色關(guān)鍵詞“笑”和“半”,也可以在教學設(shè)計上引起“軒然大波”,讓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洶涌澎湃”,現(xiàn)以“笑”為例,作為剖析文本的“支點”: 可設(shè)置如下問題:①《孔乙己》一出場,就有“笑”字伴隨著他,課文中那些地方表現(xiàn)出《孔乙己》的可笑之處?②周圍的人為什么都譏笑《孔乙己》,這反映了什么問題?③《孔乙己》在譏笑悲慘中死去,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是什么?④我們讀了《孔乙己》,非但笑不起來,心里還有隱隱作痛之感,這是為什么?學生就要抓住不同人的“笑”進行鑒賞分析,把寫“笑”的內(nèi)容及各種感觸結(jié)合起來,在多種問題中尋求到一個正確答案——以笑寫悲更悲,進而讓學生深刻理解課文蘊涵的深意: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孔乙己在笑聲中度日,孔乙己在笑聲中死亡。一“笑”激起千層“悲”。
特色的詞語可以激起人們探究的欲望,當然文中特殊的句子更能使學生別有一種“風味”在心頭?!犊滓壹骸分芯陀腥齻€句子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激發(fā)共鳴,做到“提領(lǐng)而頓,百毛皆順”。分別是:①“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本文的中心句)②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文中關(guān)鍵句)③“我到現(xiàn)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本文的矛盾句?!逼渲械摹按蠹s”與“的確”兩個詞從字面上看是矛盾的)。以第①句“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為例,設(shè)置如下問題:孔乙己使哪些人快活?孔乙己的哪些方面使人快活?那些人快活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
人們經(jīng)常說“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當然教師無論選擇詞或是句作為是解讀文本的“石頭”,相信只要找準文本閱讀的“切入口”,就能達到“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真正地做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實效、高效。
四、開門見山賞圖畫——支點:插圖
《課標》語文教師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而課文的插圖就是很好的課程資源,它是課文內(nèi)容的外在,往往被有些老師忽略。實際上語文的課文教學也可以由此生發(fā),獲得最佳的教學“支點”。在九下22頁和23頁就有兩幅插圖,可以讓學生在圖片視覺的沖擊下說從圖中發(fā)現(xiàn)什么?短衣幫(坐)與長衣幫(孔乙己的站)比較揣測他們心理的不同?落魄的孔乙己是靠抄書生活嗎?等等。通過插圖鍛煉了學生的想象的能力,同時也讓學生在大腦和心理更放松情況下獲得感性認識,在此基礎(chǔ)之上能很快地進入到文本氛圍中去探索一二。
五、迥然不同尋靚點——支點:比較
新課程強調(diào)讓學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比較是人類重要的思維過程和活動?!坝斜容^才有鑒別”,有比較才能確定事物異同。因此,烏申斯基也說:“比較是思維的基礎(chǔ)?!闭Z文是思維的文學表現(xiàn)形式,只有在比較鑒賞過程中,我們才能發(fā)現(xiàn)文本之間的矛盾,分辨出各自的特點,體會出文章的個性,促進對作品的深入分析。因此,比較閱讀無疑是有效的閱讀方法之一。當然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該讓比較閱讀在教學中占有一席之地。這就要教師觀察比對,在文本內(nèi)部、不同文本中找到破解教與學的最佳“支點”。我們?nèi)詮摹犊滓壹骸分刑骄?,就文本?nèi)部“比較”:用多媒體出示并讓生閱讀孔乙己第一次出場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與最后一次出場時的“用手走路,在人們笑聲中離去”的相關(guān)語段,進而比對穿著、臉色、站姿、語言、神態(tài)、喝酒、付錢方式等方面的關(guān)鍵字詞的比較后,不難發(fā)現(xiàn)孔乙己已經(jīng)完全喪失了一個讀書人所特有的標志,從內(nèi)容到形式幾乎變成了一個“短衣幫”。但地位和境遇比短衣幫更糟:喪失了“站著喝酒”的資格(他被打折了腿),短衣幫的酒碗是放在柜臺上的,孔乙己的酒碗則放在門檻上;先前穿長衫時不能夠“踱進店內(nèi)”“慢慢坐喝”?,F(xiàn)在變成一個“短衣幫”了,即終于能夠“坐喝”。但這是怎樣的一種“坐喝”呀?絲毫也沒有長衫人物的體面和優(yōu)雅,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悲慘和凄涼境況。然后再讓學生進一步分析造成孔乙己前后如此變化之大的自身與社會原因。這樣很容易讓學生分析鑒別的能力得以提升,真正是做到師“授之以漁”的目的。
當然如果能從兩個不同文本中尋找教學“支點”,可能讓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展的更為寬廣。這就需要教師博覽慎思找文本的迥然“似同”。 以《孔乙己》為例,設(shè)計上課開始后,學生速讀課文,教師提出探究問題:若孔乙己生活在今天,他能在當今社會生存下去嗎?
讓學生速讀課文,找出像孔乙己這樣的讀書人,在當時社會有著怎樣的命運?然后與現(xiàn)實生活作比較,通過學生交流、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得出孔乙己無法生存的結(jié)論?!犊滓壹骸泛汀斗哆M中舉》比較閱讀切入,就會發(fā)現(xiàn)作品的主人公身上具有各自不同的性格亮點。但在性格亮點湮滅過程,讓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個非人的時代,不僅扭曲了知識分子的性格,也銷蝕了他們做人的價值,而且將他們的尊嚴、精神乃至肉體都吞噬的干干凈凈……當然在教學策略中只有掌握了切入比較的深度,探準了比較的精度,保證了比較的全度,學生的情感和記憶才會被真正激活,才能使學生在閱讀中體驗到真正的快樂
雜取《孔乙己》教學種種,語文課堂教學的“支點”遠不止這些,還可以是課文人物、背景、創(chuàng)設(shè)情境等等。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闭Z文教師應像軍事家那樣,運籌帷幄,對文本做全局性研究和了解,在文本和學生之間駕設(shè)橋梁,創(chuàng)造性地找到最佳教學的“支點”。使教和學兩方面都心中有數(shù),目標明確,實現(xiàn)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的有機統(tǒng)一,促進有效教學乃至高效教學。相信這些“支點”定會撬起語文教學的無窮魅力,讓“支點”教學有的放矢、綱舉目張,勢如破竹!
丁元,教師,現(xiàn)居安徽淮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