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驥文
【摘要】融合傳播是文化的一種傳播形式,不論是在古代還是在現(xiàn)代生活中,融合的思想理念都這有重大的作用。通過對中國國代融合思想的研究,分析了“言象意”的融合方式,并確立了以“象”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在“詩和畫”的融合傳播中,列舉了當今的高科技圖像的應用進行了闡釋。我國具有悠久的文明歷史,在文化的傳承中必須要弘揚精髓的部分,并在現(xiàn)代文化的融合中展現(xiàn)文明社會的存在意義。
【關鍵詞】古代文化;融合傳播;言象意融合;詩畫融合;現(xiàn)代意義
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并在長期的歷史積淀中形成了獨有的東方文化氛圍,縱觀古往今來,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一直推動思想的進步。在現(xiàn)代化文化傳承和發(fā)揚中,要不斷的學習古代的文化精髓,將現(xiàn)代思想和古代文化做出完美的融合。這種融合的形式主要表現(xiàn)為言象意的融合、詩畫的融合。將古代的哲學思想和追求的生活已經(jīng)引進到現(xiàn)代化的社會生活中,消除現(xiàn)代生活的壓力,并融合出更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思想內(nèi)涵。
一、言、象、意之間的融合
言、象、意作為中國古代哲學中的三個重要命題,其間的關系得到了眾多哲學家的探討,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哲學。老莊哲學認為世界的本質(zhì)是“道”,但由于語言的局限性,因此真正的“道”是“不可言的”?!吨芤住分刑岢龅摹傲⑾笠员M意”成為了一種解決此問題的方法?!吨芤住は缔o》中說:“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系辭焉以盡其言。故言者所以明象,得象以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庇纱丝梢?,作為對“言”局限性的補償,“象”成為了“盡意”的重要載體。因此,從這一角度而言,在中國古代文化中,“象”成為了聯(lián)系“言”和“象”之間的橋梁,在言象意三者之間的融合中,“象”成為了這一過程中的核心。
中國古人通過“言象意”相融的方式,較好地解決了用“有限之言”、“有限之象”盡“無限之意”的目的。如果說在中國傳統(tǒng)詩詞中,這一種“言象意”的相融還主要是體現(xiàn)在“想象中”,而在當代融合傳播中,這種融合就可以實實在在地體現(xiàn)在“視覺”中。中國古代文化中的這種“言象意”之間的相融不僅為當代融合傳播提供了古代文化視角的解釋,而且還為當代以圖像為核心的融合傳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融合傳播應該提升傳播自身的品味和層級。在文字傳播的時代,是以理性思辨見長。但是隨著以有聲電影和電視的出現(xiàn),世界逐漸呈現(xiàn)為圖像傳播的時代,而網(wǎng)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又推進了融合傳播時代的到來。學界對當下圖像傳播的批判之一便在于圖像傳播淺薄、膚淺,過于強調(diào)感官刺激,從而使受眾降低甚至是喪失了深入思考的能力。雖然我們并不認為這是由圖像本身所帶來的問題,但是,我們卻不得不承認這一批評的確切中了當前圖像傳播的某些流弊。所以,以圖像為核心的融合傳播雖然可以實現(xiàn)文字與圖像、聲音的融合,其傳播的深度可能會有所增加,但是以上的批評仍然值得警惕。因此,借鑒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言象意”相融的思想,重視言象的表達,但同時又應充分意識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意”的重要性,從而提升融合傳播的豐富性和多義性。
二、詩與畫的融合
在中國的古代文化中,通過詩詞歌賦來表達文人騷客的思想是主要的形式。我國古代的詩詞表現(xiàn)力極為豐富,不僅對仗工整,還更多的渲染了山川、河流、烽煙和戰(zhàn)火的波瀾壯闊,詩人們寄情于山水之間,將豪情壯志寄托于景物中?!霸娗楫嬕狻笔菍糯娫~的準確描述,通過對詩詞的理解和臆想能夠勾勒出美好的自然風光。同樣在古代的繪畫中,通過線條的表現(xiàn)能夠透露出繪畫者當時的心境,已經(jīng)作者的性格與際遇等。這種古代文化交流與傳播的形式對后世也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圖像和繪畫的形式表達人物的內(nèi)心活動,不僅僅體現(xiàn)出了藝術氣息,在現(xiàn)代化的科學實踐中,更多的體現(xiàn)了科技與智能。
在古代的詩畫融合中,通過文字和繪畫的結(jié)合,更加清晰的表達了詩詞與繪畫的意境,這種相得益彰的配合,無論是在視覺上還是在文化的認知中,都產(chǎn)生了豐富的融合效果。在現(xiàn)代的圖像技術融合中,不僅在古代融合思想的基礎上進行了突破,還利用了高科技技術,將更多動態(tài)結(jié)構、影響和數(shù)據(jù)分析等在圖像中呈現(xiàn)出來,使圖像分析在現(xiàn)代科學實踐中發(fā)揮了實際的應用價值。無聲電影的出現(xiàn),使得圖像從靜止變得活動起來,使得圖像傳播的效能大大增加;有聲電影和以及隨后出現(xiàn)的電視則實現(xiàn)了圖像與語言(有聲語言)融合傳播的新形式,并且其開拓的傳播方式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當代,隨著電子科技、網(wǎng)絡技術等的迅猛發(fā)展,以圖像為中心的融合傳播變得越來越明顯。媒介融合時代的圖像傳播已經(jīng)不再是單純的圖片或者影像傳播,而是混合了語音、文字、圖像的融合傳播;圖像本身也不僅僅是寫實性的,而是融合了動漫、Flash的多樣式的融合傳播。這種以圖像為中心的融合傳播在強化信息傳播的認知功能和情感體驗功能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國古代所蘊含的“詩畫相通相融”的思想在當代圖像融合傳播中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而且同時也可以為當下圖像融合傳播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鑒。
三、體悟式思維:言象融合與詩畫融合的根基
以圖像為核心的融合傳播時代的到來,則為人類重拾“象思維”提供了現(xiàn)實可能。在前圖像傳播時代,文字是主要的傳播信息的載體,而文字是以“理性分析”見長,因此前圖像傳播時代是一個以“理性思維”主導的時代。圖像傳播時代的來臨,則沖擊了這一在西方文化語境以及現(xiàn)代中國語境中長期占據(jù)主導地位的“理性思維方式”,以“象”為核心的新的思維方式逐漸形成。眾所周知,圖像傳播對受眾的沖擊力在于圖片、影像所具有的直觀性和現(xiàn)場性,而這些無一例外地首先是訴諸于受眾的視覺,引起感覺上的震驚,然后再是本身的體悟。所以,在當代圖像傳播時代“扯住眼球”成為一句流行語,實際上也表明了圖像傳播所帶來的受眾認知世界方式的巨大改變。但是當下圖像傳播過度強調(diào)了視覺的刺激而忽略了深層意義的傳播,因此遭到了不少的批評。而當代融合傳播既融合了以思辨見長的文字傳播,同時又融合了以感官形象為中心的圖像傳播,這就為平衡感性思維和理性思維在人類認知世界和感受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條件。
四、結(jié)語
通過對上述的分析表明,融合傳播的媒介手段是通過詩詞歌賦建立的,然而這只是古代文化的主要融合形式,在現(xiàn)代的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并不多見,現(xiàn)代化的生活形式多種多樣,其融合的形式也就千百種。但是無論是在古代融合中還是現(xiàn)代的融合中,其融合傳播的核心卻沒有改變,那就是情感和意義的傳達。并且這種傳達的傳播者和受眾者都要認清事物的意像與本真,將更優(yōu)秀的文化思想應用于現(xiàn)代化的生活中來。
【參考文獻】
[1] 朱 雪.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價值研究[J]. 西華大學, 2013(05).
[2] 陳繼紅.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論域、問題與趨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