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作文教學一直是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關,每學期教研室都會重點進行作文教學的培訓,每學期一線教師針對作文教學也會有許多見解和創(chuàng)意。筆者整理了近幾年自己在作文教學上的一些感想,和大家分享。
說作文教學難,那么究竟作文教學難在什么地方呢?
(1)選材難。每學期語文都有很多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對應的作文主題,但不是每一個主題學生都深有體會,而有些主題雖然學生在身邊接觸過,但是學生在習作的時候卻不知道如何選取身邊的這些題材。同時相同主題的作文出現(xiàn)率較高,學生容易重復記敘,而沒有創(chuàng)新。
(2)教學方式難。作文教學中老師是否應該進行范例說明,或者優(yōu)秀作文學習?每一次作文我都發(fā)現(xiàn)如果教師選材進行了范例教學,那么學生的作文中大部分都延續(xù)的是教師的作文選材,而不是自己的生活實際或者情感所得。如果不進行范例教學,部分學生針對作文選材就一片茫然,不知道把自己的生活與作文主題相結(jié)合。
(3)寫作的結(jié)構(gòu)、語言難。一個經(jīng)過了多年考試磨礪的人,對于寫作時的總分結(jié)構(gòu)、前后照應、修辭手法、神態(tài)語言描寫等,可以說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但是剛接觸作文沒多久的小學生,連基本的斷詞斷句、分段等都不知從何下手,更何況要有完整的文章結(jié)構(gòu),并使用準確生動的詞藻和多樣的修辭手法呢?
如何解決上述的難題呢?筆者認為可以從教師、家長、學生三方面入手,把作文教學從教師一人手里釋放出來,多方合作,以達到效率的最優(yōu)化。
首先從教師方面說,作為語文教師,在語文文本教學中,不僅需要進行字詞句的具體化教學,同時要多引導學生從課文的整體上熟悉文章寫作結(jié)構(gòu),并及時選取最生活化的場景進行口頭表達。例如低段課文《小山村》中作者先說“我家住在小山村”,緊接著介紹了山村的景色,最后總結(jié)“我愛小山村”。教師不必拘泥于家鄉(xiāng)這一主題,可以選擇學生最熟悉的爸爸媽媽來口頭練習,先說“我的媽媽是誰”,接著采用從頭到腳具體描述外貌特征,最后表達“這就是我的誰,我愛我的誰”,讓學生從小就有一個寫作前后照應的概念。
小學教師不僅要會教學生,還得會教家長。教師在每學期開學前必須對自己所教教材進行備課分析,根據(jù)《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有的放矢地整理出該學期的重點、難點作文,做出詳細的作文圖表,設想出每個作文可以和身邊的哪些事情相結(jié)合。在新學期家長會上,以表格的形式,結(jié)合大致的寫作教學進程,讓家長在生活中多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有事可講,有話可說,同時讓孩子針對事件進行口頭表達,記錄生活有趣片段,積累寫作素材。平常的基本寫作訓練建議就以身邊發(fā)生的具體事件為切入口進行訓練,比如春天開展的放風箏活動、一次普通的教室衛(wèi)生的打掃或是書法課上的一個生字的學習,從身邊事出發(fā),避免出現(xiàn)“假大空”的作文。
作為家長,比孩子更需要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只有家長多留心觀察身邊發(fā)生的小事,并將其與教師整理的作文主題相結(jié)合,引導孩子去關注,去表達,孩子才能在寫作中選取有效素材進行作文的加工。在孩子完成作文后,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讀出自己的作文,并對孩子說“你覺得這里怎么樣”、“你可以使用更美的詞語嗎”、“如果這里運用一點比喻的話,能怎么寫呢”,引導孩子對作文進行深加工,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孩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習慣。
從學生方面來說,多看一些敘事性較長的文章,并通過課堂上學會的方法進行文章的歸納、概述或者轉(zhuǎn)述,能有效鍛煉自己的邏輯表達能力;同時多摘抄美詞佳句,并將之運用到自己的文章寫作中來,能使作文語句更優(yōu)美。
作文不是一次性的教學任務,它貫穿教師教學的每一課,是學生多方面學習成果的展示。重視作文教學,不僅僅要重視作文課堂,更要關注孩子的生活課堂,只有教師、家長和學生共同合作,作文才能變得有話可說,有規(guī)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