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梅
作為糖尿病醫(yī)生,這里想和大家談談除降糖以外,糖尿病患者需要關注的其他危險因素,其中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視的是膽固醇達標。
說起糖尿病,大家應該非常熟悉了,而說起糖尿病的并發(fā)癥,很多人并不是很清楚。幾年前的一個讀者調查提示我們,很多患者對并發(fā)癥的擔心是失明、截肢、透析。確實,這幾個并發(fā)癥任何一個都很可怕,但是在糖尿病人群中這幾個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只有10%左右。
其實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大的致殘、致死風險是心腦血管疾病,占糖尿病并發(fā)癥風險的70%~80%。所以,減少糖尿病患者的心腦血管事件是糖尿病治療最重要的目標。
早在1977年,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對5000多名新發(fā)現(xiàn)的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10年的治療隨訪后發(fā)現(xiàn),單純降低血糖不能夠完全減少心血管事件。為什么努力降糖10年,效果卻不盡如人意?隨后的分析表明,血脂異常、高血壓和吸煙是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所以糖尿病患者僅僅降低血糖是不夠的,還需要綜合管理。
最基本的包括甘油三酯(TG)和膽固醇(TC)。
甘油三酯和飲食的關系很大,抽血前進食大量油脂類食物(包括油炸食品、各種肉湯、堅果類)會對檢驗結果產(chǎn)生影響;空腹不足12小時也會對抽血檢測結果有一定的干擾。因此,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首先需要的是調整生活方式,而不是采用醫(yī)學手段治療;只有甘油三酯過高并有急性胰腺炎風險的患者,才給予降甘油三酯治療。既往進行降低甘油三酯治療的建議是甘油三酯在4.5毫摩爾/升以上,但2013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修改為建議甘油三酯在11.0毫摩爾/升以上才需首選降低甘油三酯治療,這也是基于急性胰腺炎危險的預防措施。
對于糖尿病心腦血管保護來說最重要的是膽固醇。膽固醇由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組成,其中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與甘油三酯正相關。所以臨床醫(yī)生關注的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變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越高,血管就越干凈。不過,目前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藥物很少,而且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對心血管的保護作用并未得到循證醫(yī)學的證實,同時藥物的副作用讓很多患者不耐受。因此,這在臨床上不是首選治療方案,各大指南推薦的首選治療方案是應用他汀類藥物治療,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關于他汀類藥物的循證醫(yī)學研究非常多,涵蓋了糖尿病的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一級預防針對僅僅有糖尿病、沒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減少動脈粥樣硬化的出現(xiàn);二級預防針對有糖尿病同時合并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積極干預能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三級預防針對糖尿病合并有心腦血管事件的患者,通過治療減少致殘、致死事件的發(fā)生。
循證醫(yī)學研究提示,糖尿病患者應用他汀類藥物,能夠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隨著劑量的增加,其降低幅度增加,但需注意部分他汀類藥物具有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作用。他汀類藥物同時能夠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其中有些此類藥物能阻斷動脈斑塊進展,具有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美國糖尿病協(xié)會(ADA)2004年關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指南提出,降低LDL-C是2型糖尿病降低心血管疾病危險的首要目標,治療目標為LDL-C小于100毫克/分升(2.6毫摩爾/升),對于年齡大于40歲的患者,不論LDL-C基線水平高低,均鼓勵應用他汀類藥物使LDL-C降低30%以上。目前臨床上使用的他汀類藥物主要有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洛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常用的是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
他汀類藥物的不良反應,早期應用時主要是橫紋肌溶解,表現(xiàn)為肩部、大腿部肌肉疼痛、無力,嚴重者可出現(xiàn)腎功能損傷,需要透析治療,其發(fā)生與個體的敏感性、腎功能不全,以及聯(lián)合應用貝特類或其他藥物有關。其損傷具可逆性,立刻停藥后一般半個月可以恢復正常。謹慎使用,注意復診,可以減少和規(guī)避藥物損傷的發(fā)生,不影響長期用藥。
近年來隨著他汀類藥物使用增多,開始出現(xiàn)對血糖不利影響的報告?;谌巳旱拇笮脱芯匡@示,調整混雜因素后,他汀類藥物治療使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了10%~46%,而且與糖尿病的風險呈劑量依賴性相關。但研究者同時強調,盡管他汀類藥物會增加糖尿病發(fā)病風險,但它在降低心血管風險方面非常有效。所以,這項研究并不是讓患者停止服用他汀類藥物,特別是心梗患者。然而對于糖尿病高?;颊?,比如肥胖或有糖尿病家族史的患者,可能的話應降低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劑量,因為大劑量他汀與小劑量相比帶來的糖尿病風險更高。隨后又有研究發(fā)現(xiàn),與未服用他汀類藥物者相比,服用他汀類藥物者胰島素敏感性降低24%,胰島素分泌減少12%。這兩項指標與他汀的劑量仍有相關性。所以,他汀類藥物可能影響胰島素分泌和敏感性,劑量越大越容易導致糖尿病的出現(xiàn)。
雖然糖尿病患者應用他汀類可能會導致血糖進一步升高,但權衡其風險與獲益,從減少并發(fā)癥角度,仍然是推薦用藥。
來自2013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推薦
1.糖尿病患者每年應至少檢查一次血脂(包括LDL-C、TC、TG和HDL-C),接受調脂藥物治療者,根據(jù)評估療效的需要可增加檢測次數(shù)。
2.在進行調脂藥物治療時,應將降低LDL-C作為首要目標。
3.所有下列糖尿病患者,無論基線血脂水平如何,應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使用他汀類藥物:①有明確的心血管疾病,LDL-C的控制目標是小于1.8毫摩爾/升;②無心血管疾病,但年齡超過40歲并有一個或多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者(早發(fā)性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吸煙、高血壓、血脂紊亂或蛋白尿),LDL-C的控制目標是小于2.6毫摩爾/升;③對低風險患者(如無明確心血管疾病且年齡在40歲以下),如果患者LDL-C大于2.6毫摩爾/升或具有多個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在生活方式干預的基礎上,應考慮使用他汀類藥物治療,LDL-C的控制目標是小于2.6毫摩爾/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