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山山
養(yǎng)生亦有道
甭管什么世道,養(yǎng)生從來是中國人不變的話題。大國正崛起,身體的毛病忽然就多了起來。工作超時、作息不規(guī)律、食品不安全、水污染、空氣污染、噪音污染、電子輻射……于是養(yǎng)生越發(fā)大行其道和涵義豐富。養(yǎng)生的老師多,法門也多,成了一門大生意。也有行家說,養(yǎng)生就是順其自然,“健康版”最害人。似乎人人都可談養(yǎng)生。但身體再好,心態(tài)不好,還是病人。中國精神疾病患者超1億人,就是明證。
徐文兵說:先知自己,后知世界。養(yǎng)生的核心是養(yǎng)心,養(yǎng)寬心,養(yǎng)良心,養(yǎng)信心。
養(yǎng)生是術,養(yǎng)心是道,選好你的道。
作家許地山說過,“中國的生活目的只是‘長命富貴四字”。要長命,所以要養(yǎng)生,這樣才能活著多享受財富、權勢、欲望,等等。在追求延年益壽、長生不老這一點上,中國人屬于行動派,無所不用其極。
傳說中的不死藥
養(yǎng)生從本質上說,是對身體的管理,需要長期堅持才能奏效。因此一些人想到走捷徑,那就是找到像萬年枸杞、萬年人參或者萬年何首烏那樣的仙藥。秦始皇當年就是這么干的。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的記載,始皇帝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派齊人徐市(一說徐福)率童男女數千人,到傳說中東海的三座仙山——蓬萊、方丈、瀛洲去求長生不老藥。不死藥除了向神仙求取,還可以自行煉制。《戰(zhàn)國策》中就有方士向楚王獻不死藥的記載。
最初迷戀煉丹術的是西漢的淮南王劉安,他招攬了千余名方士在府邸進行實驗。傳說他修煉成仙,全家大小包括雞犬全都飛升,但實情是,他因謀逆罪被誅殺,家藏的煉丹秘方被劉向抄走。劉安的侄子劉徹,也就是漢武帝,和叔叔一樣喜好煉丹術,《史記·武帝本紀》有一半的篇幅說他終其一生如何寵信方士,如何興師動眾尋訪仙藥。
此后,煉丹術成為歷代皇帝的公開愛好。唐代更是煉丹術的全盛時代,幾乎歷代皇帝都熱衷煉丹,太宗、憲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等六位皇帝服丹身亡。
嗨藥五石散
五石散是陰差陽錯地成為一種嗨藥的。它的主要成分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最早是張仲景發(fā)明的,用來給傷寒病患者散寒,又稱“寒食散”。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目的是“怪當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醫(yī)藥,精究方術。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以養(yǎng)其生”,但他沒有料到的是,三國時何晏打著養(yǎng)生的名義,調整了寒食散的配方,使之成為風靡魏晉的嗨藥。
沒病的人服五石散,氣血翻騰,會有飄飄然不知身在何處的快感。服食之后需“行散”,吃多了會“藥發(fā)”。竹林七賢中的王戎,八王之亂時任擁兵洛陽、自立為王的齊王司馬冏的尚書令,河間王借機討伐齊王,王戎勸齊王退位回家,引發(fā)眾怒,說出這種餿主意的人該死。王戎詐稱“藥發(fā)”故意掉進廁所里,讓人相信他是嗑了藥胡說八道,就不會怪責他。竹林七賢領袖嵇康則不服散,他不主張胡亂吃藥,他的《養(yǎng)生論》第一次系統(tǒng)地闡述了我們今天所理解的“養(yǎng)生”概念。
神奇的打雞血
生之道,無非是動養(yǎng)、靜養(yǎng)、藥養(yǎng)、食養(yǎng)等途徑。但古人一定想不到,現代中國人的養(yǎng)生創(chuàng)意如此瘋狂。甩手療法、飲水療法、鹵堿療法、羊腸線埋藏法、爬烏龜等都曾流行一時,其中最最瘋狂的,當屬打雞血。
打雞血的發(fā)明人是上海永安棉紡三廠的醫(yī)生俞昌時。1959年5月26日上午8點,他當眾給自己打了一針鮮雞血。事后他這樣回憶:“不到三小時,就感覺奇餓,中午吃了八兩飯。”這使他的病人打消了顧慮,從下午1點開始,四十多人打了雞血。
打雞血的念頭源于上世紀50年代從蘇聯傳過來的“組織療法”。組織療法嘗試把某些組織如皮膚、肝、腦、胎盤注入人體內,以達到治病的目的。俞昌時想到傳統(tǒng)中醫(yī)有內服或涂敷雞血以治病的做法,就想,可不可以打雞血?他從自己身上試起,第一次注射了1.5CC。之后他給妻子和女兒打,然后就是1959年5月的那次公開表演。
打雞血后來在全國瘋狂蔓延,出現人們提著小公雞排隊打雞血的盛況。同濟大學教授朱大可親歷了打雞血的癲狂年代,他說:“雞血不僅是養(yǎng)生的圣藥,而且給瘋狂的種族注入了詭異的激素?!睆?967年到1968年,打雞血的盛行維持了10個月,與“文革”最瘋狂的時刻完全吻合。
打雞血的不良反應當然有,但當時的人們膽子大,勇于嘗試。這種養(yǎng)生的全民性癲狂在此后一再出現,而且是一波比一波投入。所謂的“養(yǎng)生大師”張悟本滿嘴跑火車,他的謬論包括:“世界衛(wèi)生組織推薦四個湯:綠茶、豆?jié){、蘑菇湯、骨頭湯”。但聽的人就是愿意相信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