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仔議員”與國會賄選
程騫旅美法律學者
民國初年的國會為共和法統(tǒng)的建立與承續(xù)居功闕偉,然而與當時的政局一樣,國會中也是亂象叢生,其中一個重要的問題便是賄選。議員賄買選民、官員賄買議員,選票明碼標價,蔚為大觀。當時甚至發(fā)生過因收買選票發(fā)生糾紛而向審判廳提起訴訟的荒唐事件。而民國議員賄選的最大丑聞莫過于“豬仔議員”一事。
所謂“豬仔議員”是指1923年受曹錕收買而投票選舉其當選總統(tǒng)的國會議員。當時曹錕以一票5000元的代價收買議員選票,事情遭到眾議員邵瑞彭的披露,各大報紙爭相報道,舉國嘩然。事泄之后,中華救國十人團聯合會、中國工會、江蘇教育會等各種團體紛紛表達反對聲討。其中全國商會聯合會會長張維鏞等人還倡議集資為受賄議員鑄像,置于西湖之旁,與岳王廟前四惡同受唾棄。
在聲討之外,亦不乏將受賄議員繩之以法的呼聲。早在1923年10月,邵瑞彭便向京師地方檢察廳檢舉眾議院議長吳景濂等人,要求“依法懲辦、以維國本、申法紀?!比欢敃r的檢察廳并未采取行動。
1924年10月,曹錕倒臺,段祺瑞出任臨時執(zhí)政,章士釗出任司法總長。該年11月29日,章士釗在內閣會議上提議對受賄議員加以控告,獲得內閣全體通過。當天他便親自圈定涉事議員名單,下令京師地方檢察廳依法檢舉。次日清晨,京師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戴修瓚召集各檢察官到廳,宣布內閣決議,要求各檢察官對受賄議員加以逮捕。
檢察官們驟獲此令,面面相覷,一時之間難以受命,于是要求退下商議。他們對這一命令的態(tài)度分為兩派,一派認為應當服從上級,對觸犯法律的議員徑行逮捕,另一派則認為憲法規(guī)定議員在開會期間非因現行犯罪不得逮捕與監(jiān)視,因此逮捕之令有違憲法。
最后,檢察官們達成共識,主張對涉事議員只能依法搜查,不能進行逮捕。戴修瓚未加強求,要求他們“以自由意思、依法辦理”。最后,檢察官搜查90余名議員的家宅,并查看了大有銀行、直隸省銀行等金融機關的賬簿。議員們雖無一人被捕,但遭到搜查,驚恐萬分,于是紛紛躲到六國飯店或外國醫(yī)院之中。
這次行動中檢察廳查獲已經支取的支票180余張,并有賬簿等受賄證據。1925年元旦,段祺瑞政府正式下令,由司法部對賄選議員一案相關證據加以檢查,以后移交國民代表會議解決。然而,此后的進展并不順利,經過近一年的調查,京師地方檢察廳認為,作為重要證據的選舉總統(tǒng)議員簽到簿無法搜集,案件不便久懸不決,只能申請該案撤銷了結。
“豬仔議員”們雖然逃過法律制裁,但是政治生命依然受到影響。比如左右民初國會多年的吳景濂便在此后黯然下野。而國民黨則在1924年決議對參與賄選的本黨議員革除黨籍。這一處分的執(zhí)行力度難以詳細統(tǒng)計,至少1928年賄選議員蔡達生被提名為山東省政府委員兼任建設廳廳長時便遭到中央常務會議否決。
民國議員王恒將賄選之事評價為“共和政治運動之國民的失敗”,是“有國會無政黨政治之絕對不可逃的結果”。他認為,無政黨的國會就像無生命的尸體。因為在政黨政治之下,各種黨派對于黨員多有約束,黨派為了爭當多數黨,必定重視政治信用,不敢輕易腐敗。民國學習西方引進國會,殊不知國會只是形式,政黨才是實質。空得形式,喪失實質,這是民國國會政治腐敗的病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