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肖
【摘要】 目的 對小兒手足口病臨床護理措施予以總結。方法 對95例手足口病患兒嚴格貫徹護理措施, 分析患兒恢復情況。結果 95例手足口病患兒均在3~12 d后痊愈出院, 治愈時間為3~24 d, 治療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結論 對手足口病患兒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需做好患兒的健康教育、??谱o理, 貫徹落實消毒隔離措施, 提高小兒治愈率。
【關鍵詞】 小兒;手足口?。蛔o理體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167
手足口病是目前影響小兒成長發(fā)育、導致小兒死亡的主要疾病, 由腸道疾病導致的急性傳染病, 若未得到及時處理則會發(fā)展為重癥手足口病, 病情進展快, 死亡率高[1]。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期間, 護理工作的開展對患兒的恢復起到顯著意義。現(xiàn)作者以95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 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現(xiàn)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95例手足口病患兒, 經(jīng)診斷與《實用兒科學》[2]中手足口病診斷標準相符;男61例, 女34例;年齡6個月~7歲;患兒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出現(xiàn)圓形或橢圓形皰疹, 直徑0.1~0.5 cm, 數(shù)量不一;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發(fā)熱。
1. 2 方法
1. 2. 1 治療方法 手足口病患兒經(jīng)抗病毒、抗感染、補液等常規(guī)治療, 以阿昔洛韋軟膏涂擦皮膚皰疹, 以雙料喉風散涂敷口腔內水皰、潰瘍。
1. 2. 2 護理方法
1. 2. 2. 1 心理護理 護士需重視患兒和家長的情緒變化, 患兒因皰疹疼痛刺激及陌生環(huán)境, 易產(chǎn)生緊張、恐懼心理, 無法安靜接受治療和護理。護士需及時加強家長心理護理, 告知家長要安撫患兒, 同時根據(jù)患兒心理特點, 以音樂、游戲、圖畫及肢體接觸等語言使患兒逐漸放松, 使患兒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
1. 2. 2. 2 健康宣教 患兒在入院后, 護士要及時加強家長和小兒的健康宣教, 叮囑家長要幫助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使家長認識到手足口病可防、可控、可治。叮囑家長要密切注意小兒病情變化, 若出現(xiàn)呼吸急促、高燒不退、四肢無力、嘔吐等癥狀, 需立即告知醫(yī)生并處理。
1. 2. 2. 3 飲食護理 患兒在發(fā)病7 d內需多臥床休息, 多喝溫開水, 治療期間注意制定合理的飲食方案, 補充機體丟失的營養(yǎng), 提高機體免疫力?;純褐委熎陂g胃口較差, 不愿進食, 因此需選擇清淡、易消化食物, 口腔皰疹者以流質食物為主, 避免刺激性食物, 以高營養(yǎng)、豐富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若意識障礙者需禁食, 以鼻飼為主。
1. 2. 2. 4 基礎護理 ①口腔護理:患兒在進食前后, 護士和家長需及時以溫生理鹽水漱口, 口腔潰瘍需以思密達加生理鹽水涂擦。②皮膚護理:患兒需穿寬松、柔軟衣褲, 及時更換, 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小兒雙手指甲需剪短, 必要時包裹雙手以免抓破皮疹。若有感染者, 需涂抹抗生素軟膏。臀部皮疹患兒, 應保持臀部清潔、干燥, 保持床鋪的整潔、干燥。
1. 2. 2. 5 消毒隔離措施 手足口病具有嚴重的傳染性, 如唾液、皰疹液、糞便、污染杯子、毛巾等, 患兒在確診后需立即做好消毒隔離措施。病房要定時通風換氣, 空氣消毒, 房間內所有物品、地面等均做好消毒措施, 物品專人專用。接觸患兒的衣服、床單、玩具等物品都需要消毒, 嚴格按照傳染病類物品處理。加強嚴格的床邊隔離措施, 限制患兒和家屬出入。家屬和醫(yī)護人員在進入病室時, 需戴口罩、穿隔離衣, 戴一次性手套, 與患兒接觸的人員立即在流水下洗手, 并用含氯消毒劑泡手3 min。
2 結果
95例手足口病患兒經(jīng)針對性治療和有效護理后, 均在3~12 d后痊愈出院, 治愈時間為3~24 d, 治療后無并發(fā)癥發(fā)生。
3 討論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導致的急性傳染性疾病, 包括腸道疾病毒71(EV71)、柯薩奇病毒A16(CA16)等, 多見于嬰幼兒, 表現(xiàn)為發(fā)熱、口腔潰瘍和皰疹, 多數(shù)患兒預后良好, 屬于可防、可控、可治的傳染性疾病[2]。若未及時采取處理, 病情進展發(fā)展為重癥手足口病, 病情復雜, 通常重癥手足口病患兒會合并腦膜炎、腦脊髓膜炎、肺水腫、心肌損害、循環(huán)衰竭、肺出血等多器官功能障礙, 病死率高, 因此在手足口病患兒治療期間采取必要護理措施, 重視住院期間及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項, 注意患兒家屬的護理工作, 加強患兒家屬的健康宣教, 使家屬在陪伴期間能夠密切注意小兒變化情況, 并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并叮囑家屬在2周內勿送患兒上幼兒園或到公共場所, 叮囑患兒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注意衛(wèi)生清潔工作[3], 利于患兒病情的改善。本結果可以看出, 對手足口病患兒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利于患兒病情改善, 避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患兒治療期間采取的針對性護理措施, 通過消毒隔離措施避免病情進展, 同時采取心理護理、飲食護理、生活護理等措施, 使患兒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工作, 避免病情惡化, 與此同時正確合理的飲食方案可顯著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 促使患兒較快康復。
手足口病發(fā)病急、病情變化快, 患兒在治療期間, 需密切注意患兒病情變化, 尤其是要注意是否出現(xiàn)早期重癥現(xiàn)象, 如發(fā)熱、精神差、惡心、嘔吐、呼吸急促、抽搐等癥狀, 出現(xiàn)異常情況時需立即報告醫(yī)生及早處理, 同時需采取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 密切注意患兒心率、血壓、體溫等變化, 盡早血氣分析。對于重癥手足口病患兒, 需注意患兒呼吸情況, 維持通暢呼吸, 及早清除口腔、氣管內分泌物。早期氣管插管可適當減輕患兒心臟負擔, 緩解呼吸困難。并要及時處理肺水腫、肺出血癥狀。采取常規(guī)心電監(jiān)護, 注意控制輸液量和輸液速度, 以免增加醫(yī)源性心臟負荷。另外要密切注意患兒意識狀態(tài)、瞳孔大小及光反射、呼吸節(jié)律變化, 配合醫(yī)生實施腰椎穿刺、腦脊液檢查等, 遵醫(yī)囑給予甘露醇、丙種球蛋白等藥物治療, 以免產(chǎn)生顱內高壓、腦水腫等。
綜上所述, 對手足口病患兒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 需做好患兒的健康教育、??谱o理, 貫徹落實消毒隔離措施, 提高小兒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郭麗芳, 林梅.重癥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 28(4):50-51.
[2] 梁勇, 王慧君, 冉龍國, 等.手足口病的臨床特點及護理.護士進修雜志, 2010, 25(22):2108.
[3] 祖大玲, 丁紅美, 葉蓮俠, 等.應對手足口病疫情的護理管理對策.中華護理雜志, 2009, 44(3):242-243.
[收稿日期: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