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愷?オ?
[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適當?shù)剡\用信息技術能夠讓課堂學習變得更加生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的記憶和感知,還能夠端正學生的行為,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關鍵詞]思想品德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100073
適當?shù)貙F(xiàn)代化的信息技術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可以有效地使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得到優(yōu)化,構筑更加高效的課堂,讓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的綜合素質有所提高。
一、聲色并茂,提高學習興趣
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上巧妙地使用各種信息技術能夠讓原本抽象的學習內容變得直觀、生動,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主動投入到自主學習之中。
在學習《了解基本國策與發(fā)展策略》一課時,由于學習內容較為抽象,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所以筆者便利用多媒體的圖片、音樂和視頻等進行教學。例如在學習“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時,筆者從歷史說起,講起了我國在清末閉關自守的情況,用反映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等內容的紀錄片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然后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系列我國實施對外開放政策之后國家和人民群眾生活具體變化的圖片。通過直截了當?shù)谋容^來讓學生對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有了一個了解。這樣聲色并茂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示課本的內容能夠讓深奧的知識變得淺顯,讓枯燥的內容變得有趣,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有效提高。
二、視聽結合,強化感知記憶
利用信息技術能夠讓學生的課堂學習變得高效,通過視聽結合的方法來全面地感知學習的內容,讓他們能夠對學習的知識點深入記憶,強化感知。利用電腦互聯(lián)網(wǎng)能夠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接觸到更多和學習有關的內容,而利用視聽設備進行小組討論則能讓學生更深入地探究各種問題。
在學習《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中國燦爛的文化,筆者讓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來尋找相關的資料,在網(wǎng)上查找中國每一個歷史階段在文化、藝術、科技、哲學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并且利用電腦軟件將它們整理歸類,形成一個PPT文檔。在這之后,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弘揚和培養(yǎng)民族精神,筆者又讓他們將自己找到的內容和其他同學進行討論。在討論的時候由于我們運用了信息技術進行視頻或者聲頻討論,學生在不離開座位的情況下也可以和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學生進行探討,既保持了課堂的秩序,又讓學生討論的范圍更廣,程度更深。在經(jīng)過了詳細的討論之后,筆者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即自己制作的PPT文檔,并根據(jù)其內容進行演講。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果記憶更為深刻。
通過這樣視聽結合、網(wǎng)絡搜索、信息工具輔助討論的方法能夠讓學生自覺探索學習的內容,并通過合作討論的方式來交流學習成果。這對于提高學生歸納、總結問題的能力有所幫助,并且還能夠促使他們對知識進行更長久的記憶。
三、有情有景,樹立榜樣人物
對于初中思想品德課來說,不僅要學習各種知識,還要將自己學到的內容融入具體的生活中去。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讓學生隨時進入學習的情境之中,讓他們在書本和生活中找到值得學習的榜樣,從而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在學習《學會拒絕》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在他們身邊存在哪些不良誘惑,以及抵制這些不良誘惑的方法,筆者以QQ聊天作為例子,將筆者在QQ群中發(fā)現(xiàn)的一些不良誘惑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來分析這其中有哪些屬于我們需要自覺抵制的不良誘惑。同時筆者還讓學生思考,在自己的具體生活中,是不是也會經(jīng)常遇到一些不良的誘惑,在面對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該如何應對。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抵制誘惑,筆者經(jīng)常將一些榜樣人物的事跡告訴學生,用來引發(fā)他們思考,而這并不是全部都在課堂上進行,很多時候筆者是利用QQ、微信、微博等途徑來進行。筆者經(jīng)常給學生發(fā)一些對人生有啟迪意義的小故事,并將一些有關抗洪英雄、消防英雄等榜樣人物的照片和視頻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在班級的QQ群、微信群中討論這些榜樣人物形象,用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在學生的生活中利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感受榜樣的力量,有利于學生自覺樹立良好的品德。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是很有好處的,它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提高,而且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和學生產(chǎn)生互動,能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且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來對他們進行輔導,讓學生能在思想品德課中學到更多的東西。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