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芹
縱觀國內外各重大生產事故,細細分析下來,都與人員安全意識不足有關。國際上著名的大公司都非常重視培養(yǎng)員工的安全意識,認為提升安全意識是安全生產之本,是企業(yè)經濟效益的基礎。
所謂安全意識,是人腦建立的生產必須安全的觀念,也就是人們在生產活動中對各種各樣有可能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傷害的外在環(huán)境條件的一種戒備和警覺的心理狀態(tài)。
如果說企業(yè)就像一株植物,那么安全意識就有如肥沃的土壤。企業(yè)如果不注重員工安全意識的培養(yǎng),不嚴抓安全生產,企業(yè)就會有如根植于貧瘠的土地,隨時可能爆發(fā)出各種安全問題,令經營管理者焦頭爛額,而企業(yè)遲早會因安全生產事故頻發(fā)而倒閉、消亡。只有夯實員工安全意識,才能使企業(yè)安全生產。生產安全了,企業(yè)好比得到沃土的滋養(yǎng),茁壯成長,最終盛放出燦爛奪目的安全生產之花,獲取豐碩的經濟效益果實。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夯實員工的安全意識,保證生產的安全呢?
首先,必須讓員工樹立起正確的安全觀念。
有些生產事故的發(fā)生,不是因為員工不懂安全操作技能或不熟悉正確的工具使用方法,而是因為員工干活偷工減料、馬虎大意,主觀上不認真操作、不按正確規(guī)程執(zhí)行造成的。員工這樣做,不僅有冒險作業(yè)的僥幸心理,還由于頭腦中有種錯誤的思想,認為公司是領導的,賺了錢也是領導獲益,安全生產也應該由領導去操心去頭疼,不關他們小員工的事,他們沒必要太認真,能偷懶便偷懶,樂得輕松。在這種錯誤思想干擾下,再完善的規(guī)章制度、再齊備的安全措施、再頻繁的安全培訓都不起效用。
要矯正員工的錯誤思想,得讓員工明白:企業(yè)的安全生產與員工的利益息息相關,生產的安全即是員工的安全。生產安全最大的受益人是員工本身。出了安全事故,最先受損害的便是員工。如果身體健康受損,可能給員工和其家人帶來長久甚至終生的痛苦;如果企業(yè)遭受了重大經濟損失,員工的收入也會隨之縮水,嚴重時還可能面臨減員、下崗的危險。反之,企業(yè)如果生產安全,事故為零,不但員工自身健康不受威脅,企業(yè)在利潤高漲的情況下,也會給員工以豐厚的回報。企業(yè)與員工是利益共同體,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如此,員工才會把公司當作自己的第二個家,才會把安全生產視作必須,視為己任,樹立起“我要安全”的主動積極安全觀念。
其次,營造全民“學安全、懂安全、愛安全”的火熱氣氛,不是一時片刻,而是長期維持。
人是群體動物,言行既容易影響周圍的人也容易受周圍的人影響。如果身邊的人個個都注意安全,爭相學習安全知識,以掌握安全技能并嚴格執(zhí)行安全規(guī)程為榮,那么即使本身是個粗枝大葉遲鈍懶惰的人,也會因為長時間的耳聞目睹,受到潛移默化,慢慢將安全意識駐扎在心中。若其中有對安全生產不以為然、懷著消極心態(tài)的人,因為大家都謹守安全規(guī)則,會孤掌難鳴,而對自己與周圍的人格格不入的行為思想產生質疑和反思,逐漸被同化,接受安全意識。由于感覺自己在眾目睽睽的監(jiān)督下,少數(shù)人的投機取巧、違章冒險的心理也會萎靡收斂,安全生產事故因而大大減少。偶爾有個別敢于頂風違規(guī)的,在受到嚴懲和同事親友一致的譴責批評后,也將偃旗息鼓,再不敢輕易重犯。
為達到全民共創(chuàng)安全生產環(huán)境的目的,培育濃厚的安全氛圍,可以采取許多措施和手段。如張貼安全宣傳教育漫畫或標語,在醒目處樹立安全生產警示牌,定期推出安全生產的教育櫥窗、板報等等,這些都能起到良好的提醒和警示作用,加強員工的安全意識。又如,編制針對本公司本廠的安全生產學習教材,雖然全員脫產培訓不太現(xiàn)實,但可以進行每日一題教育提示或每周抽考,舉辦安全生產知識競賽或安全文藝晚會,對安全工作的先進分子給予獎勵和公開表彰,這樣也能較好地激勵和督促員工積極學習安全知識和技能,并在不知不覺中增強安全意識。另外,前車之覆,后車之鑒,同行業(yè)同工種的事故案例更易敲響員工心中的警鐘,觸動員工的安全意識。若能每周在班組活動中組織員工一起聽取觀看本行業(yè)或本工種的事故案例,共同分析討論該事故發(fā)生的原因,思考預防措施和對策,則非常有助于員工安全意識的提升,對風險的警惕心和警覺性也將隨之加強。
再次,強化安全培訓是一項重大有效舉措。
國家統(tǒng)計局曾發(fā)布過一個2013年的調查報告,發(fā)現(xiàn)我國農民工總量有近2.7億人,但其中接受過比較專業(yè)的技能培訓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量沒有受過專業(yè)技能培訓的農民工,安全意識欠缺,安全知識掌握不到位,更不用說辨識風險消除隱患,他們自身便是隨時可能觸發(fā)事故的活動的“隱患”。而由于農民工的勞力廉價,一向為各企業(yè)所歡迎。雖然知道這些農民工安全知識技能都不足,但在持證人員嚴重短缺,熟練技工匱乏的情況下,有些企業(yè)管理者也就睜只眼閉只眼,默許了他們無證上崗,從而埋下事故隱患的種子。
現(xiàn)今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已經發(fā)現(xiàn)硬將未經培訓的農民工“趕鴨子上架”的危險性,農民工自身也逐漸意識到接受專業(yè)技能培訓的重要性。由于安全培訓和教育能明顯提高職工的安全知識技能,強化安全意識,“安全生產,培訓為要”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再有,安全意識的夯實,需要領導重視,以身作則。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道光喜節(jié)儉,滿朝破衣衫。這些事例都生動詮釋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的古言。管理層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員工的關注,特別是決策者。領導層的態(tài)度、言行,是員工仿效的樣本。領導層對安全高度重視,必然起到良好的“上行下效”作用。但領導的重視,不能僅僅體現(xiàn)在口頭上、會議上、文件上,更應體現(xiàn)在日常的實際行動上。試想,假若領導去工地巡視不戴安全帽,下面的員工會怎么認為?安全是企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基石,領導層則是帶動企業(yè)這列火車奔馳的火車頭。如果火車頭對于安全始終繃緊了弦,謹小慎微,那么在他的帶動下,員工們也會安全意識高漲,時刻保持風險警惕心。
安全意識就如防洪的大堤,需要時常加固?!兑捉洝酚醒裕骸熬影捕煌?,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 唐代詩人杜荀鶴感嘆:“涇溪石險人兢慎,終歲不聞傾覆人。卻是平流無石處,時時聞說有沉淪?!边@些都說明,一時有安全意識容易,難的是一直保持安全意識。這種難,尤其反映在長久的安全無事故之后,以及在某些看似沒有危險的地方。這就要考驗員工安全意識的牢固程度了。在生產過程中,唯有時刻保持安全意識,時刻“兢慎”,甘當安全的“膽小鬼”,時時循規(guī)蹈矩,事事嚴格依照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才能保證生產的安全、生命的安全。
沒有不可預防的安全事故,只有不夠牢固的安全意識。讓我們努力夯實安全意識的沃土,在生產過程中,做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不讓別人被傷害”,使企業(yè)安全生產盛放出絢爛的繁花,共同擷取其累累碩果,以安全叩響幸福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