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蘭
摘要:梁啟超是中國較早接觸到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的人。他對社會主義以及在當時中國的實踐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雖作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代表,梁啟超對于促動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廣泛傳播與深入探索,還是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而蘇俄模式作為當時世界范圍內首次取得社會主義勝利的社會主義模式,梁啟超對其也進行了深入思考。但最終,梁啟超對于在中國施行社會主義進行了否定,對于蘇俄模式也進行了否定。
關鍵詞:梁啟超;社會主義;蘇俄模式
中圖分類號:D69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9-000-03
早在19世紀末,通過一些翻譯家西歐國家有關馬克思生平及其學說的翻譯介紹,中國人開始接觸到馬克思和社會主義概念。蘇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特別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開始廣泛傳播。而在較早接觸到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人士之中,梁啟超是不容忽視的重要人物。在促進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和深入探索中,雖然基于憲政改革的政治立場,梁啟超堅決反對在當時的中國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從根本上排斥無產階級革命,仍然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對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的否定,并沒有影響梁啟超提出自己的“社會主義”主張時對當時中國國情給予的關注,梁啟超提出要防范包括蘇俄在內的外來勢力對中國利益可能帶來的侵害,并提出一定的見解,認為國人選擇“走俄國人的路”的基礎上,應確保國家民族利益不受損害。本文試圖探討梁啟超對于在當時中國實行社會主義,以及其對蘇俄社會主義模式的看法和見解。
一、梁啟超對社會主義的認識
1898年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從一個中世紀的國家,邁出了走向現代國家的步伐,1898年的戊戌變法距今已一百多年,正是從戊戌變法開始,梁啟超登上中國思想、政治舞臺,成為了新時代的啟蒙者。梁啟超一生著作頗豐,涉及到政治、經濟、哲學、史學、文學等領域,是近代思想家、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等,在各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尤以史學成績最為突出,被譽為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不僅如此,他還身體力行,積極參與政治實踐,晚近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中,無一不見他的身影。雖然逝世時只有五十多歲,但梁啟超及其思想對后世影響深遠。
而在對社會主義在當時中國的傳播方面,梁啟超確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梁啟超是中國較早地接觸到社會主義學說,并且“最早在文章中提到馬克思的社會主義的人”①早在維新變法時期,梁啟超擔任《時務報》主筆,該報登載了1896年第二次國際倫敦代表大會的消息,介紹了,介紹了西班牙社會主義者和德國社會黨的有關情況。1899年,梁啟超在《清議報》發(fā)表了“中國第一篇論述社會主義的文章”《論強權》。而隨著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在當時中國宣傳的逐漸深入,梁啟超對社會主義進行了自己的闡述。值得關注的是,在當時,也就是20世紀初,針對如何對待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否與中國國情相符合等問題,中國知識精英展開了激烈辯論。梁啟超作為近代中國傳播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學說的先行者,詳細指出了自己對社會主義的看法,并回答了社會主義是否符合中國實際這一問題。
1.梁啟超早期對社會主義的見解
從梁啟超早期所做的文章中,我們可以一窺其對最初社會主義的見解。1904年,梁啟超作了《中國之社會主義》一文,“社會主義者,近百年來世界之特產物也,囊括其最要之義,不過曰土地歸公,資本歸公,專以勞力為百物價值之原泉。麥喀士曰:現今之經濟社會,實少數人掠奪多數人之土地而組成之者也。拉士梭爾曰:凡田主與資本家皆竊也,盜也。此等言論頗聳聽聞。”之后,為了更有說服力,梁啟超在文中應用了古代事例,如王莽于始建國元年訓斥地主“分田劫假”之令,認為“此即以田主資本家為劫盜之義也”,并將北宋時蘇洵抨擊田主不牢致富,但耕者窮餓無告的言論,同1866年萬國勞力黨同盟的宣言書有可比的性質。在該文結尾,梁啟超指出:“中國古代井田制度,正與近世之社會主義同一立腳點”,論證社會主義思想“吾中國固夙有之”的觀點。②1937年,梁啟超旅歐雜論觀感集《歐游心影錄節(jié)錄》出版,其中也不乏其對社會主義的看法:“講到國民生計上,社會主義自然是現代最有價值的學說”,“國內提倡新思潮的人漸漸的注意研究他,也是很好的現象”,“這種(社會主義)精神不是外來,原是我所固有。孔子講的‘均無貧,和無寡,孟子講的‘恒產恒心,就是這主義最精要的論據”,“我并沒有絲毫附會?!雹蹚牧簡⒊缙诘闹髦校梢钥闯銎鋵ι鐣髁x基本是持著稱頌與贊譽的態(tài)度,如在1902年發(fā)表的《干涉與放任》中,認為資本主義會導致“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于是近世所謂社會主義者出而代之?!鐣髁x,必將磅礴于20世紀也明矣”。④同時,梁啟超正向像在其他方面一樣,在對于未來理想社會的構想方面,也深受老師靠有為的影響。他贊同并大力宣傳康有為的大同學說,并根據當時所做的社會主義學說的宣傳,以為社會主義與大同學說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認為我國早就存在社會主義的精神。
2.梁啟超反對在中國踐行社會主義
雖然梁啟超早期肯定社會主義,認為社會主義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對于在當時的中國施行社會主義這一觀點卻持反對態(tài)度。在1907年的《社會主義論序》中,他寫到:“社會主義,雖不敢謂為世界唯一之大問題,要之為世界數大問題中之一而占極重要之位置者也。此問題之發(fā)生,與國富之膨脹為正比例。我國今當產業(yè)萎蘼時代,尚未有容此問題發(fā)生之余地?!雹荨拔嵋詾樯鐣髁x所以不能實現于今日之中國者,其總原因在于無勞動階級?!保⒄J為要施行社會主義,“當先以政治上有完善可信任之組織為前提”,在民主政治尚且匱乏的國度推行社會主義,只會使得國家和社會“為蠹國之徒資利用”。
除了認為當時中國的發(fā)展狀況不適合實現社會主義之外,梁啟超還極力反對社會主義革命。他認為,在歐美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實行暴力革命手段可以理解,“歐洲為什么有社會主義,是由工業(yè)革命孕育出來。因為工業(yè)組織發(fā)達得偏畸形愈發(fā)達愈生毒害,社會主義家想種方法來矯正他,說得都是對癥下藥?!雹薅袊c夠沒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完全不屬于同一時代,要在現有的條件下宣傳施行社會主義,會發(fā)生“偽的勞農革命”,會招致天下大亂?!吧鐣髁x學說,其屬于改良主義者,吾固絕對表同情;其關于革命主義者,則吾亦未始不贊美之,而謂其必不可行,即行亦在千數百年之后。”⑦從中可看出梁啟超堅決反對在當時的中國通過社會主義革命來踐行社會主義。因為“在他看來,當時中國的具體國情根本不具備談論社會主義的資格,更沒有采取社會主義的條件。所以他提出,中國要實現社會主義,必須經歷一個不可逾越的‘過渡期,即以資本主義為‘過渡期朝社會主義發(fā)展?!雹?
由此可見,梁啟超作為當時中國較早接觸到社會主義學說的人士之一,對社會主義有自己一定的了解和見解,如認為社會主義的理想目標同中國傳統(tǒng)的“大同世界”在文化上存在著契合,重視了中國文化傳統(tǒng)在社會主義傳播進程中的重大作用,并且結合了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和具體國情對其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和全面客觀地分析。然而,作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梁啟超在一定成對上對社會主義的介紹和宣傳,仍然是從其階級立場出發(fā),難免存在階級局限性。
二、梁啟超對蘇俄模式的見解
如上文所述,梁啟超較早接觸到了社會主義學說,并且在社會主義在當時中國的傳播中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然而從其自身階級立場以及當時中國的社會狀況出發(fā),梁啟超始終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對社會主義進行評述和判斷的,極力反對施行社會主義。20世紀最初,社會主義在中國僅僅處于理論形成階段,而在1917年的十月革命和1919年的五四運動之后,社會主義開始不僅僅作為一種理論,而是作為一種思潮擴散,馬克思主義的也在一定范圍內得以傳播。在此背景下,也展開了關于是否應走俄國人道路的論爭,此論爭可以看作是早期關于是否應施行進行社會主義革命、走社會主義道路論爭的延續(xù),此次論爭的重點在于支持“友俄”抑或“仇俄”。
1917年爆發(fā)的十月革命,打破了資本主義的包圍,使得社會主義在相對落后的俄國單獨取得了革命的勝利,是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世界上獲得了更廣泛的影響,對傳統(tǒng)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極大的沖擊。十月革命的勝利也對當時的中國產生不小影響,使得先進的知識分子對社會主義的思考得以繼續(xù)和深入。
1.對蘇俄模式性質的懷疑
梁啟超認為蘇俄并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在不少文章和致友人的書信中,他不止一次清楚明白地說出了自己的觀點。在《復劉勉己書論對俄問題》中,梁啟超寫到“如馬克思便是化身的希臘正教上帝,列寧便是輪轉再生的大彼得!蘇俄?。∧阋婷髂闶遣皇堑蹏髁x嗎?你哪一天把在中國的活動停息,我們就哪一天立刻相信你!蘇俄本身是共產國家嗎?若是共產國家,怎樣會`大人虎變,君子豹變',翻一個筋斗會變出新經濟政策來?喂!可憐!天真爛漫的青年們,聽?。∧阈叛龉伯a主義,而教你信仰的人卻沒有信仰。馬克思早已丟在毛廁里了,因為侵略中國起見,隨意掏出來洗刮一番,充當出廟會的時候抬著騙人的偶像。喂,青年們,傻子們,聽啊!我老老實實告訴你,蘇俄現狀,只是`共產黨人'的大成功,卻是共產主義的大失敗。你跟他們走,自以為忠于主義,其實只是替黨人張牙舞爪當鷹犬,和你腦子里理想的主義相去不知幾萬里。傻子,可愛的青年們,醒過來罷?、崃簡⒊碛姓撌觯纭疤K俄共產政府所標榜的不是‘大多數人名自由幸福嗎?然而……該政府成立以來,因喪亂刑罰饑餓而死的人已不知一千萬,現存的人,最少也是一切自有剝奪凈盡,幸福更不必說了?!K俄現代人民之遭殃,已成為無可諱的事實。他們自由辯解——或信仰共產的人替他們辯解,一定會說道:‘為將來永遠幸福計,一時犧牲是免不掉的,只得忍受。但是這種便捷在天理人情上能夠容許嗎?將來永遠幸福這句話,根本上已不可能成立?!酥玻c憂患俱來,無論何時,總不會有萬人圓滿的幸福。最良的政治,不過為‘當時此地之人民求得比較的幸福,便算盡責。到社會情狀變遷,應該怎樣增進‘那時彼地的幸福,自屬那時彼地政治家的責任。若把現代人幸福一切不顧,說他們的苦痛是將來幸福代價,天下古今斷沒有如此而可名為政治者?,F在共產主義已變成‘新經濟政策了,紅色已變成灰色了,將來幸福仍是遙遙無期,死去的以前多萬冤魂問誰償命?嘻!‘一將功成萬骨枯,共產黨人固大慶成功,所難堪者人民而已”。⑩
正是由于蘇俄十月革命后處于恢復國內經濟以及追尋外交突破的目標,調整了其內政和外交政策,尤其是1921年俄共決定采用新經濟政策,這使得梁啟超對蘇俄模式有了深刻的思考,對蘇俄模式的性質產生懷疑。由此看出,梁啟超對當時蘇聯所實行的新經濟政策以及蘇俄模式持否定態(tài)度,認為是“共產主義的大失敗”,認為當時的蘇俄實際上施行的是真正的“帝國主義”。由于對蘇俄模式從性質上就予以了質疑和否定,梁啟超顯然并不是站在“友俄”“連俄”的立場之上。
2.對蘇俄持警戒心
梁啟超在政治制度上并不認同蘇俄模式,認為其并不是真正的社會主義。而對于當時的蘇俄,梁啟超則是持著警戒心理。認為蘇俄不應輕信,蘇俄的對外政策是以自身為出發(fā)點,對中國會造成侵害。要理解梁啟超對蘇俄模式徹底否定并對當時的蘇俄持警戒知心的原因,需要參考當時的歷史背景。
1919年、1920年,蘇俄外交部副部長加拉罕兩次向中國發(fā)表聲明,廢除沙俄帝國同中國締結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其中包括取消沙俄在中國的治外法權和租界地。加拉罕的聲明于1924年寫進了蘇俄與北京政府簽訂的《中俄解決懸案大綱協定》中。1922年8月,蘇俄特使越飛來到中國,他當時表示蘇俄很希望在外交上給予中國支持。但是希望中國政府能采納蘇俄建議,也就是中國要單方面宣布廢除與西方其他國家締結的條約。當時中國政府沒有接受這一條件,越飛認為中國政府不愿意接受蘇俄合作建議,所以談判未能順利進行。此后,加拉罕又以蘇俄外交部副部長的身份來到中國,并提出了一個前提——中國要先同意與蘇俄恢復正式的外交關系,才能開始談判。而這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因為在當時,俄國人對外蒙古的局勢橫加干涉,致使外蒙古從中華民國分離出來,對當時中華民國的利益造成了明顯的傷害。要求當時的中國在如此形勢下同蘇俄先恢復正式外交關系,再來談判具體事宜,這令中方很難接受。因為蘇俄提出的條件對中國來說是極為不公平的。如此種種,讓梁啟超意識到,蘇俄對當時的中國所采取的種種政策和措施,都是為了維護蘇俄自己的國家和民族利益,梁啟超從民族主義的角度出發(fā),對蘇俄可以說是仇視的。
三、結語
作為資產階級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梁啟超是中國較早接觸到馬克思的社會主義之人,并在馬克思的社會主義在當時中國的傳播過程當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也成為了社會主義在中國進行傳播的見證者。由于深信社會主義同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相符指出,梁啟超早期論述了自己對社會主義的見解,然而從自身所代表的階級的角度出發(fā),對于在當時的中國實行社會主義予以了堅決否定。而作為社會主義首次在一國內取得勝利的代表——蘇聯,對蘇俄模式,梁啟超也基于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加以思考,認為其并非真正的社會主義,并沒有體現真正的社會主義的要義,對于蘇聯也始終持著警惕之態(tài)度。
注釋:
①高放,等,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對馬克思的介紹和探索[J].東岳論叢,1980,(2)。
②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92頁。
③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984頁。
④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384頁。
⑤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1701頁。
⑥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第2890頁。
⑦梁啟超,《駁孫文演說中關于社會革命論者》,新民叢報第86號。
⑧王剛,《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第8期第61頁。
⑨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M]1941第67-68頁。
⑩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M]1941第58-59頁。
參考文獻:
[1]敖光旭.國家主義與“聯俄與仇俄”之爭——五卅運動中北方知識界對俄態(tài)度之解析(上)[J].社會科學研究,2007,6.
[2]敖光旭.國家主義與“聯俄與仇俄”之爭——五卅運動中北方知識界對俄態(tài)度之解析(下)[J].社會科學研究,2008,1.
[3]陳慧.近50年來梁啟超思想研究之檢討[J].哲學動態(tài),2001,10.
[4]高放等.辛亥革命前革命黨人對馬克思的介紹和探索[J].東岳論叢,1980.
[5]梁啟超.駁孫文演說中關于社會革命論者[N].新民叢報第86號.
[6]梁啟超.飲冰室合集中華書局[M].1941.
[7]王剛.論中國早期知識精英對馬克思主義的選擇性傳播[J].中共黨史研究2009,8.
[8]張品興,主編.梁啟超全集[M].北京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