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林
畫面上,一朵朵潔白的銀耳,一顆顆飽滿的猴頭菇,在實木背景的襯托下,一股農場的清新氣息撲面而來。一個青春靚麗的姑娘身穿長及腳踝的大衣、畫著精致的妝容,如果不是因為她手中端著的銀耳、猴頭菇等山貨,簡直會讓人誤以為這是一組時尚大片。
其實,這是一家名叫“江南有機農園”的微店的宣傳照。
三位校友創(chuàng)業(yè)賣山貨
店主楊薇薇,是一個從家具設計師轉行做農產品電商的“90”后女孩。去年年初,她和另外兩名合伙人辭去了在杭州的工作,一起創(chuàng)建了有機農產品品牌“江南有機農園”。他們希望將家鄉(xiāng)的農產品賣到大城市,并讓更多人享受到健康的生活。
去年年初,杭州的霧霾十分嚴重,這讓楊薇薇苦不堪言。家人得知這一情況后,給她寄來了幾包銀耳,說銀耳有清肺排毒的功效。楊薇薇把銀耳分給了辦公室的同事,大家立刻被這些像花一樣完整、漂亮的銀耳吸引了。
楊薇薇的家鄉(xiāng)是福建寧德的一個小村莊,這里氣候濕潤、自然環(huán)境清潔,是銀耳的種植地。她沒想到家鄉(xiāng)隨處可見的銀耳竟然會這么受同事歡迎。她找來另外兩個校友一合計,于是,三個從事設計行業(yè)、在農村長大的年輕人決定一起辭職、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將生長于深山之中的野生食材賣給追求食品安全和生活質量的大城市居民。
不僅賣山貨,還“賣故事”
他們放棄了傳統(tǒng)渠道而選擇了微店這一平臺,她說,作為“互聯(lián)網的原住民”,熟悉網絡才是他們的優(yōu)勢。
微店剛開張時,頁面的訪問量不高。楊薇薇急了,拎著幾袋銀耳,找到一個繁忙的十字路口,用手提的箱子搭了個展臺擺攤。她穿著一身設計感十足的綠色棉襖,站在簡陋的攤位后,顯得格外顯眼。銀耳在過往的路人中出人意料的好賣,但不一會兒城管就來了,楊薇薇被趕走了。
為了做產品推廣,他們決定線上線下一起發(fā)力:利用微信、微博發(fā)布店內的消息和養(yǎng)生知識,同時在線下舉辦推廣會,讓買家真正看到質量過硬的產品。
從去年開始,他們還組織了多次眾籌活動。在猴頭菇的眾籌項目中,原本計劃籌集到8000元即可,結果籌集到6萬多元,這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期。
他們不僅賣山貨,還“賣故事”。楊薇薇說,他們會“講食材自己的故事”,從播種到收獲,每一樣食材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楊薇薇會發(fā)布食材從播種到收獲的照片或視頻。去年賣舜芋時,楊薇薇用單反相機記錄了大片舜芋從播種到收獲的過程。
做“手工匠人”,專注小而美
關注他們微店的人越來越多,微店的互動性也顯現(xiàn)出來。一些顧客用他們的農產品做出菜肴,還拍了照片發(fā)給他們,這讓楊薇薇感到特別欣喜,她特地把照片都收集起來,集成了一本菜譜。
“江南有機農園”農產品的兩個供貨基地分別在浙江省金華市和福建省寧德市,說是基地,其實就是這三位合伙人的老家。但是,當楊薇薇以經銷商的身份重新面對家鄉(xiāng)的父老鄉(xiāng)親時,她的新理念和家鄉(xiāng)的傳統(tǒng)觀念發(fā)生了碰撞。
為了保證產品的質量和賣相,楊薇薇和她的團隊堅持手工挑選貨物,但老家的農戶很不理解,認為他們太過挑剔。但是,更多的農戶非常愿意與他們合作,因為她能給出比其他批發(fā)商更高的價格。去年眾籌賣舜芋時,楊薇薇出的價比普通批發(fā)商高40%。因為他們是原產地直銷,減少了中間的層層批發(fā),因此可以給農戶更多利潤回饋。
由于手工挑選的模式,再加上農產品生產的季節(jié)性,楊薇薇并不打算做大規(guī)模銷售。相反,她更愿意專注于農產品品質,提升用戶體驗?!拔蚁M约耗茏鰝€‘手工匠人,專注小而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