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80年代,老百姓喜歡聽評書,劉蘭芳、田連元都曾是國民偶像;后來評書悄悄沒了,各種“講壇”鋪滿了各大電視頻道,仍有點說書的味道,只不過說書人換成了教授;近幾年,新生代年輕人覺得“講壇”有些“端裝”(端著、裝著),于是一大批網(wǎng)絡自媒體節(jié)目應運而生,《曉說》《羅輯思維》先后火了,今年最吸睛的是papi醬。縱向比較一下幾十年的變化,某些“基因”始終沒有改變,那就是國人對于說話藝術一直情有獨鐘,這或許因為說話看似容易,其實很難。有些時候,說話不當還很有風險。
遙想80年代初,具體到城市里的某個角落,最受歡迎的說書人倒不一定是劉蘭芳們,比如在我們里弄,小陸才是最紅的。幾乎每個月黑風高或月涼如水的夜晚,小陸家總會擠滿了人,基本上都是男青年,他們津津有味地聽著小陸講“瘋話”。所謂“瘋話”無非是批評區(qū)長、市長沒水平,放在今天的網(wǎng)絡世界里,小陸不過是噴子一枚。但那年月,敢議論報紙上經常出現(xiàn)的大人物,著實讓人且敬且畏且懷疑他有精神病。而小陸之所以敢這樣胡說八道,因為他是返城知青,單身待業(yè),沒啥可失去的。至于那些“聽眾”,就像咸亨酒店里的酒客,雖然并不完全認同孔乙己的瘋話,但聽著莫名地解渴。小陸的“脫口秀”講了兩三年,沒有如謹小慎微的老輩人所料,派出所并沒有來拘他。
90年代,我參加了工作,單位里居然也有一位“脫口秀”明星——張大嘴。此君是個機修工,卻經常在各科室、車間亂竄,傳播小道消息的同時,還附帶“口頭時評”,語言頗多出格之處,于是頗受俗眾歡迎。張大嘴經常揭廠領導的短,卻從未被報復,領導對于他上班時間串崗也假裝看不見,所以者何?因為他揭的短都只是些皮毛,諸如廠長又出去大吃大喝了,這在群眾看來不是多大事。不得不說,張大嘴的“度”掌握得很好,所以有時他擅自拿領導的茶葉泡茶,領導也像乾隆對紀曉嵐、漢武帝對東方朔一般,一笑了之,以示胸襟寬廣。后來兩任廠長都下課了,他還一直“嘚?!敝?。
時勢造英雄,小陸和張大嘴沒有遇到個好年月,假如今天他們還風華正茂著,又有幾個風投公司肯投點資運作一下,焉知這兩位不能成為網(wǎng)紅?就拿捏“度”而言,他們似乎比papi醬還要強一些,不遜于羅胖。
在這個許多人懶得閱讀、懶得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的懶人時代,一張嘴說出上億產值絕非白日夢。說書這個古老的行業(yè),在中國不斷變換形式、名稱,始終沒有過時。